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865082发布日期:2022-02-12 03:2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在我们农业大国,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是影响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防治病虫害也就成了作物获得优质高产的重中之重,目前化学农药极大地增强了人类控制病虫危害的能力,为我们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长期依赖和大量使用有机合成化学农药,已经带来了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对推动农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也正是种种不利影响的存在,以及生物农药的安全、有效、无污染等特点,与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吻合。因此,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也开始呈现出新的局面,生物农药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3.侧孢短芽孢杆菌是一种杆状的、产内生孢子的兼性厌氧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侧孢短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种类丰富,对各类真菌和细菌都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有些侧孢短芽孢杆菌菌株通过产生几丁质酶来降解真菌细胞壁,从而抑制真菌生长。如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茄病镰刀菌、烟曲霉菌、烟草赤星病菌、杨树烂皮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灰霉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等。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在120℃高温处理30min、紫外照射和ph值1-11的条件下,该细菌培养上清液中抗真菌活性仍然能达到80%的抑菌率。侧孢短芽孢杆菌抑制病原细菌其抗菌性能与其产生的抗菌肽有关,抗菌肽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显示它通过破坏细胞膜,造成细胞破碎和裂解。这些抗菌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随细胞质的流动而转移,它们通过干扰dna和rna,最终破坏蛋白质的合成。
4.多粘类芽孢杆菌也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类分布广泛的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作为pgpr的应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研究表明,pgpr的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微生物肥料。pgpr可通过生物固氮作用、解磷作用、解钾作用等促进植物对这些物质的吸收,或者可促进有益微生物与植物的共生等;(2)产生植物激素。一些pgpr菌株可以通过分泌植物激素以促进植物根部的生长及影响根部形态;(3)诱导植物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植物本身对植物病原体存在着潜在的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可被病原体或者pgpr菌株诱发;(4)生物防治作用。pgpr通过竞争作用或拮抗作用来抑制植物病原菌的侵染或生长以促进植物生长,其中以结抗作用为主。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采用植物源载体与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进行配合,对大姜茎基腐病的防治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6.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7.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的应用。
8.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剂包括a相组分、b相组分、c相组,其中:
10.a相组分:具有生物农药活性成分的功能性母粉,包括
11.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
ꢀꢀꢀꢀ
1-80重量份;
12.多粘类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
ꢀꢀꢀꢀ
1-80重量份;
13.b相组分:为提供营养的植物源载体,60-95重量份;
14.c相组分:为成膜助剂,0.5-45重量份。
15.而且,所述a相组分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包括的组分及重量份数比为:
[0016][0017][0018]
所述a相组分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包括的组分及重量份数比为:
[0019][0020]
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和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有效活菌数量比为0.1-50亿cfu/克:0.1-50亿cfu/克。
[0021]
而且,所述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与多粘芽孢杆菌功原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15:1-10。
[0022]
而且,所述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与多粘芽孢杆菌原药的重量份数比为5-15:1。
[0023]
而且,所述b相组分的植物源载体的成分及重量份数比为:
[0024]
玉米芯粉末60-70重量份;
[0025]
淀粉
ꢀꢀꢀꢀꢀꢀꢀꢀ
25-35重量份;
[0026]
葡萄糖
ꢀꢀꢀꢀꢀꢀ
3-7重量份。
[0027]
而且,所述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的成分及重量份数比为
[0028]
粘结剂
ꢀꢀꢀꢀꢀ
0.5-20重量份;
[0029]
警戒色
ꢀꢀꢀꢀꢀ
0.01-5重量份。
[0030]
而且,所述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所述警戒色为碱性或酸性染料或其他直接染
3mm的小型颗粒,同等质量或体积下,总颗粒数远大于大型颗粒数,使功能性母粉更充分的包裹载体,成膜效果更好,撒施后,接触面积更大,更有利于药的分布,能够更充分的发挥药效及抑制病菌的生长。
[0043]
5、本发明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其功能性母料包含了侧孢短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且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另外促进植物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诱导植物生理代谢发生变化等。
[0044]
6、本发明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安全系数更高,提高抗药性,使用干法制作颗粒剂可满足有效成分的缓慢释放,使得农药在使用中安全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6]
实施例1
[0047]
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本实施例为:1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其组分为:
[0048]
1)a相组分:25亿cfu/g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和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1所示。
[0049]
表1: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及制备参数
[0050][0051]
2)b相组分:植物源载体:
[0052]
玉米芯70kg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7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053]
3)成膜助剂:成膜助剂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2所示。
[0054]
表2:成膜助剂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
[0055]
成膜助剂粘结剂警戒色水1亿cfu/g颗粒剂成膜助剂5g1g994g
[0056]
成膜助剂制备步骤:把粘结剂、警戒色、水放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启动搅拌,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匀,备用。
[0057]
上述1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参照一种高含量农药包衣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公告号cn106417280 a)
[0058]
1)制备a相组分的功能性母粉: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进行
机械粉碎或气流粉碎,得到粒径为300-400目的活性成分原药细粉,再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110g与抗结剂10g,流平剂15g,粘结剂52g,减水剂33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g;将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110g与抗结剂10g,流平剂15g,粘结剂52g,减水剂33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g;
[0059]
2)制备b相组分的植物源载体:取玉米芯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060]
3)制备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取粘结剂5g,警戒色1g,水994g,置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从常温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相,备用;
[0061]
4)制作颗粒剂成品;称量b相植物源载体颗9210g置于混合包衣机内,搅拌的状态下加入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97.5g,继续搅拌,使成膜助剂均匀润湿分布于颗粒表面,取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g,投入到混合机内,滚动混合10分钟进行包衣成型,再次称量第二步制备的成膜助剂97.5g用喷雾的形式将置于混合机内的载体充分湿润;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g,投入到混合机内,形成两次包衣,再如此重复两遍,形成四次包衣,最后将成膜的湿料自然粉干后得到1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9.6kg,得到成品的湿料,将湿料自然风干,得到颗粒剂成品;
[0062]
5)颗粒剂成品活性检测:对步骤4)制得的颗粒剂成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取定量的颗粒剂成品于盛有定量无菌水的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定量的吐温20,摇床震荡0.5小时摇匀,梯度稀释到一定浓度,吸取100ul药液均匀涂抹在lb培养基上,培养24h,观察芽孢萌发数量。
[0063]
实施例2
[0064]
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本实施例为:3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其组分为:
[0065]
1)a相组分:25亿cfu/g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和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3所示。
[0066]
表3: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及制备参数
[0067][0068]
2)b相组分:植物源载体:
[0069]
玉米芯70kg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7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070]
3)成膜助剂:成膜助剂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4所示。
[0071]
表4:成膜助剂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
[0072]
成膜助剂粘结剂警戒色水3亿cfu/g颗粒剂成膜助剂130g20g850g
[0073]
成膜助剂制备步骤:把粘结剂、警戒色、水放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启动搅拌,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匀,备用。
[0074]
上述3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0075]
1)制备a相组分的功能性母粉: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进行机械粉碎或气流粉碎,得到粒径为300-400目的活性成分原药细粉,再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110g与抗结剂10g,流平剂10g,粘结剂65g,减水剂25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g;将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600g与抗结剂50g,流平剂50g,粘结剂400g,减水剂100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1200g;其中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1:5。
[0076]
2)制备b相组分的植物源载体:取玉米芯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077]
3)制备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取粘结剂130g,警戒色20g,水850g,置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从常温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相,备用;
[0078]
4)制作颗粒剂成品;称量b相植物源载体颗8320g置于混合包衣机内,搅拌的状态下加入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120g,继续搅拌,使成膜助剂均匀润湿分布于颗粒表面,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250g,投入到混合机内,滚动混合10分钟进行包衣成型,再次称量第二步制备的成膜助剂120g用喷雾的形式将置于混合机内的载体充分湿润;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250g,投入到混合机内,形成两次包衣,再如此重复两遍,形成四次包衣,最后将成膜的湿料自然风干后得到3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9.5kg,得到成品的湿料,将湿料自然风干,得到颗粒剂成品;
[0079]
5)颗粒剂成品活性检测:对步骤4)制得的颗粒剂成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取定量的颗粒剂成品于盛有定量无菌水的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定量的吐温20,摇床震荡0.5小时摇匀,梯度稀释到一定浓度,吸取100ul药液均匀涂抹在lb培养基上,培养24h,观察芽孢萌发数量。
[0080]
实施例3
[0081]
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本实施例为:5.5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其组分为:
[0082]
1)a相组分:25亿cfu/g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和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5所示。
[0083]
表5: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及制备参数
[0084][0085][0086]
2)b相组分:植物源载体:
[0087]
玉米芯70kg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7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088]
3)成膜助剂:成膜助剂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6所示。
[0089]
表6:成膜制剂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
[0090]
成膜制剂粘结剂警戒色水5.5亿cfu/g颗粒剂专用成膜制剂100g30g870g
[0091]
成膜助剂制备步骤:把粘结剂、警戒色、水放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启动搅拌,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匀,备用。
[0092]
上述5.5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0093]
1)制备a相组分的功能性母粉: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进行机械粉碎或气流粉碎,得到粒径为300-400目的活性成分原药细粉,再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110g与抗结剂13g,流平剂12g,粘结剂55g,减水剂30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g;将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1100g与抗结剂50g,流平剂50g,粘结剂750g,减水剂250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0g;其中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1:10。
[0094]
2)制备b相组分的植物源载体:取玉米芯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095]
3)制备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取粘结剂100g,警戒色30g,水870g,置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从常温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相,备用;
[0096]
4)制作颗粒剂成品;称量b相植物源载体颗7280g置于混合包衣机内,搅拌的状态下加入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130g,继续搅拌,使成膜助剂均匀润湿分布于颗粒表面,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0g,投入到混合机内,滚动混合10分钟进行包衣成型,再次称量第二步制备的成膜助剂130g用喷雾的形式将置于混合机内的载体充分湿润;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0g,投入到混合机内,形成两次包衣,再如此重复两遍,形成四次包衣,最后将成膜的湿料自然风干后得到5.5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9.5kg,得到成品的湿料,将湿料自然风干,得到颗粒剂成品;
[0097]
5)颗粒剂成品活性检测:对步骤4)制得的颗粒剂成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取定量的颗粒剂成品于盛有定量无菌水的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定量的吐温20,摇床震荡0.5小时
摇匀,梯度稀释到一定浓度,吸取100ul药液均匀涂抹在lb培养基上,培养24h,观察芽孢萌发数量。
[0098]
实施例4
[0099]
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本实施例为:3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其组分为:
[0100]
1)a相组分:25亿cfu/g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和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7所示。
[0101]
表7: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及制备参数
[0102][0103]
2)b相组分:植物源载体:
[0104]
玉米芯70kg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7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105]
3)成膜助剂:成膜助剂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8所示。
[0106]
表8:成膜助剂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
[0107]
成膜助剂粘结剂警戒色水3亿cfu/g颗粒剂专用成膜助剂120g40g840g
[0108]
成膜助剂制备步骤:把粘结剂、警戒色、水放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启动搅拌,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匀,备用。
[0109]
上述3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0110]
1)制备a相组分的功能性母粉: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进行机械粉碎或气流粉碎,得到粒径为300-400目的活性成分原药细粉,再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600g与抗结剂40g,流平剂30g,粘结剂440g,减水剂90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1200g;将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110g与抗结剂10g,流平剂5g,粘结剂61g,减水剂34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g;其中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1。
[0111]
2)制备b相组分的植物源载体:取玉米芯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112]
3)制备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取粘结剂120g,警戒色40g,水840g,置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从常温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相,备用;
[0113]
4)制作颗粒剂成品;称量b相植物源载体颗8410g置于混合包衣机内,搅拌的状态下加入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97.5g,继续搅拌,使成膜助剂均匀润湿分布于颗粒表面,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0g,
投入到混合机内,滚动混合10分钟进行包衣成型,再次称量第二步制备的成膜助剂130g用喷雾的形式将置于混合机内的载体充分湿润;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0g,投入到混合机内,形成两次包衣,再如此重复两遍,形成四次包衣,最后将成膜的湿料自然风干后得到5.5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9.5kg,得到成品的湿料,将湿料自然风干,得到颗粒剂成品;
[0114]
5)颗粒剂成品活性检测:对步骤4)制得的颗粒剂成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取定量的颗粒剂成品于盛有定量无菌水的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定量的吐温20,摇床震荡0.5小时摇匀,梯度稀释到一定浓度,吸取100ul药液均匀涂抹在lb培养基上,培养24h,观察芽孢萌发数量。
[0115]
实施例5
[0116]
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本实施例为:5.5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其组分为:
[0117]
1)a相组分:25亿cfu/g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和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9所示。
[0118]
表9: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及制备参数
[0119][0120]
2)b相组分:植物源载体:
[0121]
玉米芯70kg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7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122]
3)成膜助剂:成膜助剂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10所示。
[0123]
表10:成膜助剂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
[0124]
成膜助剂粘结剂警戒色水5.5亿cfu/g颗粒剂专用成膜助剂190g30g780g
[0125]
成膜助剂制备步骤:把粘结剂、警戒色、水放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启动搅拌,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匀,备用。
[0126]
上述5.5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0127]
1)制备a相组分的功能性母粉: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进行机械粉碎或气流粉碎,得到粒径为300-400目的活性成分原药细粉,再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1100g与抗结剂50g,流平剂30g,粘结剂760g,减水剂260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0g;将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110g与抗结剂5g,流平剂30g,粘结剂75g,减水剂15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g;其中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10:1。
[0128]
2)制备b相组分的植物源载体:取玉米芯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
6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129]
3)制备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取粘结剂190g,警戒色30g,水780g,置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从常温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相,备用;
[0130]
4)制作颗粒剂成品;称量b相植物源载体颗7340g置于混合包衣机内,搅拌的状态下加入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115g,继续搅拌,使成膜助剂均匀润湿分布于颗粒表面,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g,投入到混合机内,滚动混合10分钟进行包衣成型,再次称量第二步制备的成膜助剂115g用喷雾的形式将置于混合机内的载体充分湿润;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50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g,投入到混合机内,形成两次包衣,再如此重复两遍,形成四次包衣,最后将成膜的湿料自然风干后得到5.5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颗粒剂9.5kg,得到成品的湿料,将湿料自然风干,得到颗粒剂成品;
[0131]
5)颗粒剂成品活性检测:对步骤4)制得的颗粒剂成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取定量的颗粒剂成品于盛有定量无菌水的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定量的吐温20,摇床震荡0.5小时摇匀,梯度稀释到一定浓度,吸取100ul药液均匀涂抹在lb培养基上,培养24h,观察芽孢萌发数量。
[0132]
实施例6
[0133]
一种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类芽孢杆菌组合颗粒剂,本实施例为:8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其组分为:
[0134]
1)a相组分:25亿cfu/g的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和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11所示。
[0135]
表11:功能性母粉各组成成分及制备参数
[0136][0137]
2)b相组分:植物源载体:
[0138]
玉米芯70kg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7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139]
3)成膜助剂:成膜助剂组成成分、制备参数如表10所示。
[0140]
表12:成膜助剂各组成成分、制备参数
[0141]
成膜助剂粘结剂警戒色水8亿cfu/g颗粒剂专用成膜助剂200g50g750g
[0142]
上述8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
[0143]
1)制备a相组分的功能性母粉: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药、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进行机械粉碎或气流粉碎,得到粒径为300-400目的活性成分原药细粉,再将侧孢短芽孢杆菌原
药1600g与抗结剂70g,流平剂50g,粘结剂1250g,减水剂230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3200g;将多粘类芽孢杆菌原药110g与抗结剂10g,流平剂15g,粘结剂78g,减水剂15g,置于无重力混合机进行失重混合,得到25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功能性母粉220g;其中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15:1。
[0144]
2)制备b相组分的植物源载体:取玉米芯进行精细粉碎,得到粒径为100-500目的60kg的玉米芯粉末,混入25kg的淀粉及5kg的葡萄糖,经挤压造粒成1-3mm的植物源载体颗粒,晾干,备用;
[0145]
3)制备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取粘结剂190g,警戒色30g,水780g,置于带搅拌和加热的容器内,从常温缓慢加热至90℃,搅拌至均相,备用;
[0146]
4)制作颗粒剂成品;称量b相植物源载体颗6340g置于混合包衣机内,搅拌的状态下加入c相组分的成膜助剂115g,继续搅拌,使成膜助剂均匀润湿分布于颗粒表面,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7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g,投入到混合机内,滚动混合10分钟进行包衣成型,再次称量第二步制备的成膜助剂115g用喷雾的形式将置于混合机内的载体充分湿润;然后称量第一步制备的2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母粉750g,25亿cfu/g多粘类芽孢杆菌母粉50g,投入到混合机内,形成两次包衣,再如此重复两遍,形成四次包衣,最后将成膜的湿料自然风干后得到8亿cfu/g侧孢短.多粘类芽孢杆菌颗粒剂9.5kg,得到成品的湿料,将湿料自然风干,得到颗粒剂成品;
[0147]
5)颗粒剂成品活性检测:对步骤4)制得的颗粒剂成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取定量的颗粒剂成品于盛有定量无菌水的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定量的吐温20,摇床震荡0.5小时摇匀,梯度稀释到一定浓度,吸取100ul药液均匀涂抹在lb培养基上,培养24h,观察芽孢萌发数量。
[0148]
所得颗粒剂活性检测的活性检测:
[0149]
对实施例1-6所得颗粒剂成品的活性检测的步骤为:分别取不同样品颗粒剂3g,于盛有27ml无菌水的无菌的三角瓶中,加入定量的吐温20,摇床震荡0.5小时摇匀,得到稀释101的溶液,从稀释101的溶液中吸取100ul,加入到盛有900ul的2.5ml的无菌离心管中,得到稀释102溶液,分别继续梯度稀释到106,每个梯度分别吸取100ul药液均匀涂抹在lb培养基上,每个浓度3个重复,培养24h,观察芽孢萌发数量。以每个培养皿萌发30-300个芽孢的浓度计数。样品芽孢数(cfu/克)=(每个培养皿的萌发孢子数之和)/3*10*稀释倍数
[0150]
表13.所得样品活性检测表
[0151][0152]
通过活性检测,实施例1、2、3的活性均明显降低,实施例4、5、6的活性明显增加,所以实施例4、5、6组分的配比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因此侧孢短芽孢杆菌与多粘芽孢杆菌配比在5-15:1范围内可以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0153]
侧孢短芽孢杆菌与多粘芽孢杆菌配两组分选择的过程:
[0154]
选取侧孢短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母粉进行活性检测。取定量的单成分样品分别于盛有定量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加入定量的吐温20,摇床震荡0.5小时摇匀,取1ml培养菌液稀释至108cfu/ml,之后取稀释菌液200μl用涂布器均匀涂抹于lb培养基上作为被测菌株;将直径为5mm的无菌滤纸片放入10μl另一培养菌液(10
10
cfu/ml),浸泡5s后取出作为测试菌株放入含有被测菌株的lb培养基上,每皿2片,放入培养箱中,28℃培养48h之后观察两菌株间是否有抑菌圈出现(亲和性)。各菌株培养菌液均作为测试菌株和被测菌株交叉测试,每个处理重复3次。经检测得:侧孢短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无论作为测试菌株还是被测菌株,两组分完全亲和,两成分组合,具有协同增效是作用。侧孢短芽孢杆菌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无论作为测试菌株还是被测菌株,两组分均不亲和,两者组合,可产生拮抗效果。
[0155]
表14:枯草芽孢杆菌和多粘芽孢杆菌的亲和性
[0156][0157]
注:√代表亲和,
×
代表不亲和
[0158]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对不同菌株的平板对峙试验:
[0159]
试验于2021年7月室内试验,供试药剂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公司名: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及10亿cfu/g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细丹,公司名:广东顾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试菌株:大姜茎基腐病菌;以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做对照,将用药的有效成分与其相同,则试验处理:t1:实施例1 500倍,t2:实施例2 500倍,t3:实施例3 500倍,t4:实施例4500倍,t5:实施例5 500倍,t6:实施例6500倍;t7: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倍,t8:细丹500倍,t9:空白对照。
[0160]
取不同配方的定量颗粒剂放入盛有定量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放180r/min的25℃恒温摇床,摇0.5h取定量的孢悬液稀释成同浓度的药液,备用。将大姜茎基腐菌菌株活化,当菌落长至全皿时进行试验。在无菌条件下,将菌株用打孔器打成固定规格的菌饼,将不同菌株的菌饼依次摆入倒好平板的培养皿中,再等距离处放上无菌药片,移液器吸取10μl不同的药剂打入药片,封膜,倒扣静置培养。观察不同配方对病菌的抑制效果。
[0161]
表15:不同药剂对大姜茎基腐病菌的对峙试验
[0162][0163][0164]
试验表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抑制效果略差于5亿cfu侧孢短芽孢杆菌,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的抑制效果优于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10亿cfu/克多粘类芽孢杆菌,试验所得:侧孢短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在5-15:1时,两个组分组合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0165]
试验于2021年6月进行大姜茎基腐病试验,供试药剂为: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公司名: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10亿g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商品名:细丹,公司名:广东顾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试菌株:大姜茎基腐病菌;以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做对照,将用药的有效成分与其相同,则试验处理:t1:实施例1 1kg/亩,t2:实施例2 1kg/亩,t3:实施例3 1kg/亩,t4:实施例4 1kg/亩,t5:实施例5 1kg/亩,t6:实施例61kg/亩;t7: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1kg/亩,t8:细丹1kg/亩,t9:空白。每个处理3个重复,撒施药剂后,定期观察药后3天、7天、15天每个处理的发病情况。
[0166]
表13:不同药剂对大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0167][0168][0169]
试验表明,不同药剂对大姜茎基腐病的防治中,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抑制效果略差于细斯乐,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的抑制效果优于5亿cfu/g侧孢短芽孢杆菌、细丹,试验所得:侧孢短芽孢杆菌与多粘芽孢杆菌配比在5-15:1范围时,两个组分组合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0170]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