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

文档序号:30706654发布日期:2022-07-09 23: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顠体虫分离纯化;b、小球藻粉作为生长促进剂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c、小球藻提取液作为生长促进剂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顠体虫为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体虫科微型动物,包括红斑顠体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顠体虫分离纯化的方法为:从废水生物处理装置中采集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样品,吸取适量样品于培养皿中,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20倍下用移液枪将顠体虫从培养皿内的样品中吸出后置于去离子水中,摇晃培养皿10~20次;将培养皿置于实体显微镜下用移液枪将顠体虫从培养皿溶液中吸出后移入其他含有去离子水的培养皿中,摇晃培养皿10~20次;重复上述过程3次,以获得无其他微型动物存在的顠体虫。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小球藻粉作为生长促进剂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为:向含有培养液的培养容器中接种所述步骤a中所获得的纯化的顠体虫以及接种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的细菌;培养容器为圆罐或水槽,当培养容器的有效容积大于0.5m3时设置搅拌装置,搅拌速度为5~30rpm;用重量比分别为0.1%胰化蛋白胨、0.05%酵母提取物、0.05%氯化钠与99.8%蒸馏水配制成培养液;以小球藻粉为促进顠体虫繁殖的生长促进剂,小球藻粉的浓度为5~20mg/l、投加频率为1~3次/周;在温度20~28℃、静止或振荡的条件下培养顠体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粉的制备方法如下:通过蒸发的方法干化新鲜培养的小球藻,用研磨机粉碎干燥的小球藻,用100目筛子过筛干燥的小球藻粉,取过筛的小球藻粉为顠体虫生长促进剂。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小球藻提取液作为生长促进剂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为:向含有培养液的培养容器中接种步骤a所获得的纯化的顠体虫以及接种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的细菌;培养容器为圆罐或水槽,当培养容器的有效容积大于0.5m3时设置搅拌装置,搅拌速度为5~30rpm;用重量比分别为0.1%胰化蛋白胨、0.05%酵母提取物、0.05%氯化钠与99.8%蒸馏水配制成培养液;以小球藻提取液为促进顠体虫繁殖的生长促进剂;小球藻提取液的容积比为0.5%~5%、投加频率为1~3次/周;在温度20~28℃、静止或振荡的条件下培养顠体虫。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球藻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新鲜培养的小球藻配成1~2g/l的小球藻液;将小球藻粉液于70~90℃下水浴1~2h,用100目以上的筛网或过滤器过滤,滤过液即为小球藻提取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该包括以下步骤:A、顠体虫分离纯化;B、小球藻粉作为生长促进剂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C、小球藻提取液作为生长促进剂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本发明的顠体虫高密度培养方法:1)顠体虫来自于废水生物处理装置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具备快速适应废水环境的能力;2)以小球藻粉和小球藻粉提取液作为顠体虫的促进剂,价格低廉,用量少,不会对废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3)以小球藻粉和小球藻提取液作为生长促进剂,在顠体虫生长繁殖过程中,同时消耗小球藻粉,不造成二次污染。4)在圆罐或水槽等较大培养容器中培养顠体虫,更加接近实际污水处理装置的环境。更加接近实际污水处理装置的环境。更加接近实际污水处理装置的环境。


技术研发人员:魏婉蓉 丁国际 唐量 李小伟 衣学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2.21
技术公布日:2022/7/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