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2661556发布日期:2022-12-23 23:4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池蝶蚌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2.水产混合养殖是在同一水体内饲养多个养殖品种,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潜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产量,达到高效养殖的目的;它解决了单养水域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在生态环境和生产管理等方面均具有科学理论依据和积极现实意义。
3.池蝶蚌是一种品质优良的育珠贝类,日常以浮游植物为饵料,能有效净化水中环境,降低水质污染程度;中华鳖养殖技术较为成熟,但是在在中华鳖池塘精养模式下,日常投饲饲料经常有较大量的剩余,造成了营养浪费的现象,另外过量的营养会导致水体氨氮等指标偏高,水质容易恶化,中华鳖在水质恶化的池塘中养殖容易产生疫病,甚至死亡,会导致养殖业的经济损失;而中华鳖与池蝶蚌混养能做到优势互补,有效减少饵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净化养殖水质减少中华鳖的损耗率,提高养殖收益。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池蝶蚌与中华鳖的混合养殖方法对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包括标准的中华鳖养殖池塘,包括以下步骤:
6.s101、安装固定绳;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上设置若干固定绳;
7.s102、安装吊框;在固定绳上吊设若干吊框,吊框浸没在养殖池塘内;
8.s103、接种池蝶蚌;将池蝶蚌接种在吊框内;
9.s104、养殖管理:定时投喂中华鳖饵料,并每间隔一定时间投入调节药剂,定期抽检池蝶蚌和中华鳖的生长状态;
10.s105、清除死体;定期清除吊框内死去的池蝶蚌,分析死因并进行调整。
11.优选的,所述s101中,养殖池塘的外侧建设有防逃墙,所述防逃墙上安装有若干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环;所述固定绳可拆卸连接在对应设置的两所述连接环之间。
12.优选的,所述固定绳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所述连接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绳的另一端绕设在绞盘上,所述绞盘安装在所述防逃墙上;所述固定绳上滑动连接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连接环内。
13.优选的,所述导向筒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环内的筒身,所述固定绳穿设在所述筒身内并与所述筒身滚动接触;所述筒身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卡环,所述固定绳穿过所述第一卡环并与所述第一卡环可拆卸连接;所述筒身安装有所述第一卡环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第一卡环可拆卸连接。
14.优选的,所述s102中,吊框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绳上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固接有吊绳,所述吊绳远离所述连接筒的一端固接有养殖箱,所述养殖箱外壁开设有若干连通孔;所述养殖箱内用于养殖池蝶蚌;所述吊绳上滑动套设有浮球,所述浮球漂浮在所述养殖池塘水面。
15.优选的,所述连接筒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绳上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二卡环,所述第二卡环与所述固定绳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第二卡环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上转动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吊绳传动连接。
16.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套筒外壁的调节筒,所述调节筒位于两所述固定螺母之间,所述吊绳绕设在所述调节筒上;所述调节筒的一端固接有棘轮,所述棘轮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安装在所述套筒上。
17.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套筒侧壁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棘轮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孔底端之间固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定位块顶端固接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定位孔滑动连接并伸出所述定位孔。
18.优选的,所述养殖箱的外侧壁固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条,两所述导向条之间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与所述连通孔对应设置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固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移动的方向与两所述导向条平行;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调节板的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组件。
19.优选的,单个所述养殖箱内池蝶蚌的养殖数量为10-15只,池蝶蚌的养殖密度为600-800只/亩。
20.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通过将池蝶蚌吊养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内,解决养殖池塘内饵料浪费和水质变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固定绳悬吊吊框将池蝶蚌养殖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内,中华鳖残饵和粪便所催生的浮游植物可以基本满足池蝶蚌生长所需营养,日常管理也仅需定期检查生长情况,及时剔除死蚌即可;而池蝶蚌滤食浮游植物,减少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导致的水体缺氧和浑浊等问题,提高了养殖池塘的水质,降低了中华鳖的死亡率,同时减少了中华鳖饵料的浪费,降低了二者养殖的成本,提高了收益。本发明通过混合养殖的方式,在养殖数量和产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饵料的浪费,降低了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问题,进而减少了养殖的损耗,提高了养殖的效益。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发明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流程图;
23.图2为本发明养殖池塘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25.图4为本发明连接筒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27.图6为本发明定位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养殖箱侧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养殖箱侧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0.其中,1、养殖池塘;2、固定绳;3、吊框;11、防逃墙;12、升降杆;13、连接环;14、绞盘;15、导向筒;16、筒身;17、第一卡环;18、紧固螺母;19、第一滚轴;110、导向轮;21、连接头;31、连接筒;32、吊绳;33、养殖箱;34、连通孔;35、浮球;36、套筒;37、第二卡环;38、固定螺母;39、第二滚轴;310、调节筒;311、棘轮;312、定位孔;313、定位块;314、复位弹簧;315、控制杆;316、按压帽;317、手柄;318、导向条;319、调节板;320、调节孔;321、调节杆;322、支撑块;323、滑环;324、球体。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3.参照图1-8,本发明提供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包括标准的中华鳖养殖池塘1,包括以下步骤:
34.s101、安装固定绳2;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1上设置若干固定绳2;
35.s102、安装吊框3;在固定绳2上吊设若干吊框3,吊框3浸没在养殖池塘1内;
36.s103、接种池蝶蚌;将池蝶蚌接种在吊框3内;
37.s104、养殖管理:定时投喂中华鳖饵料,并每间隔一定时间投入调节药剂,定期抽检池蝶蚌和中华鳖的生长状态;
38.s105、清除死体;定期清除吊框3内死去的池蝶蚌,分析死因并进行调整。
3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通过将池蝶蚌吊养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1内,解决养殖池塘1内饵料浪费和水质变差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固定绳2悬吊吊框3将池蝶蚌养殖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1内,中华鳖残饵和粪便所催生的浮游植物可以基本满足池蝶蚌生长所需营养,日常管理也仅需定期检查生长情况,及时剔除死蚌即可;而池蝶蚌滤食浮游植物,减少浮游植物大量增殖导致的水体缺氧和浑浊等问题,提高了养殖池塘1的水质,降低了中华鳖的死亡率,同时减少了中华鳖饵料的浪费,降低了二者养殖的成本,提高了收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中华鳖池塘精养模式下,日常投饲饲料经常有较大量的剩余,造成的营养浪费的现象,同时解决了过量的营养会导致水体氨氮等指标偏高、水质容易恶化,中华鳖在水质恶化的池塘中养殖容易产生疫病,甚至死亡,进而导致养殖业的经济损失的技术问题。
40.进一步的,池蝶蚌是一种底栖生物,营滤食生活,主要摄食水中的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饲养池蝶蚌对池塘水质具有很好的滤水能力,因此,利用池蝶蚌的滤水能力,能够消
耗水中过剩营养,净化水质,另外,利用饲养中华鳖过程中过剩的营养养殖池蝶蚌,培养优质珍珠,还能够提高养殖的收益。
41.进一步的,s104中投入的调节药剂包括但不限于藻菌制剂、生石灰、生物制剂、腐植酸钠、果酸等,其目的对养殖池塘1的水质进行调节和进行有益的补充。
42.进一步优化方案,s101中,养殖池塘1的外侧建设有防逃墙11,防逃墙11上安装有若干升降杆12,升降杆12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环13;固定绳2可拆卸连接在对应设置的两连接环13之间;固定绳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头21,连接头21与连接环13可拆卸连接;固定绳2的另一端绕设在绞盘14上,绞盘14安装在防逃墙11上;固定绳2上滑动连接有导向筒15,导向筒15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连接环13内。固定绳2的一端通过连接头21钩挂在升降杆12顶端的连接环13上进行固定,另一端穿过导向筒15后卷绕在绞盘14上,通过绞盘14拉紧固定绳2;导向筒15用于降低固定绳2与连接环13的摩擦,同时卡紧固定绳2,防止放松。
43.进一步的,导向筒15出口与绞盘14之间设置有导向轮110,用于对固定绳2进行换向。
44.进一步优化方案,导向筒15包括可拆卸连接在连接环13内的筒身16,固定绳2穿设在筒身16内并与筒身16滚动接触;筒身16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卡环17,固定绳2穿过第一卡环17并与第一卡环17可拆卸连接;筒身16安装有第一卡环1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8,紧固螺母18与第一卡环17可拆卸连接。第一卡环17选择卡套接头中常见的分瓣式卡箍,当紧固螺母18旋紧时,第一卡环17受压箍住固定绳2,防止固定绳2移动,起到固定的作用。
45.进一步的,筒身16内安装有若干第一滚轴19,第一滚轴19的转向与固定绳2的拉伸方向相同,降低固定绳2在筒身16内移动的阻力。
46.进一步优化方案,s102中,吊框3包括滑动连接在固定绳2上的连接筒31,连接筒31上固接有吊绳32,吊绳32远离连接筒31的一端固接有养殖箱33,养殖箱33外壁开设有若干连通孔34;养殖箱33内用于养殖池蝶蚌;吊绳32上滑动套设有浮球35,浮球35漂浮在养殖池塘1水面。养殖箱33内养殖池蝶蚌,防止池蝶蚌被中华鳖伤害甚至吃掉,降低了损失;同时防止池蝶蚌钻入泥中,方便后期的捕捞和检查。
47.进一步的,浮球35包括滑动连接在吊绳32上的滑环323,滑环323外固接有球体324,球体324漂浮在水面,使滑环323底端贴近水面;吊绳32上设置刻度,以养殖箱33的底端为零点,进而可以判断养殖箱33所在位置的水深。
48.进一步优化方案,连接筒31包括滑动连接在固定绳2上的套筒36,套筒36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二卡环37,第二卡环37与固定绳2可拆卸连接;套筒36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38,固定螺母38与第二卡环37可拆卸连接;套筒36上转动连接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吊绳32传动连接;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套筒36外壁的调节筒310,调节筒310位于两固定螺母38之间,吊绳32绕设在调节筒310上;调节筒310的一端固接有棘轮311,棘轮311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安装在套筒36上;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套筒36侧壁的定位孔312,定位孔312内滑动连接有定位块313,定位块313与棘轮311可拆卸连接;定位块313与定位孔312底端之间固接有复位弹簧314,定位块313顶端固接有控制杆315,控制杆315与定位孔312滑动连接并伸出定位孔312。第二卡环37与固定螺母38的固定原理与第一卡环17和紧固螺母18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这样设计是方便调节养殖箱33的位置和间距,调节好后固定方便,也不会导致被防浪吹偏;调节筒310转动连接在套筒36上,旋转时能卷绕吊绳32,调
节养殖箱33的沉水深度,同时方便起吊收获和检查池蝶蚌;调节筒310端头的棘轮311与定位块313可拆卸连接,定位块313在棘轮311正转的方向为倾斜边,方便棘轮311转动,而在棘轮311反转的一侧朝向棘轮311的斜齿垂直设置,会阻挡棘轮311的反转,阻止调节筒310放松吊绳32;使用时,起吊养殖箱33,棘轮311正转,定位块313不会阻碍,但是会防止棘轮311反转使养殖箱33掉落,需要放松时,先正转一点调节筒310,使棘轮311与定位块313分离,然后通过按压帽316按下控制杆315将定位块313压低到低于棘轮311,使棘轮311能正常反转,反转到位后,松开控制杆315,复位弹簧314将定位块313顶回原位,再次卡住棘轮311。
49.进一步的,调节筒310的外壁两端固接有若干手柄317,方便转动调节筒310。
50.进一步的,套筒36内部安装有若干第二滚轴39,其作用与一滚轴19相似,不再重复介绍。
51.进一步的,养殖箱33之间的间距应保证相邻养殖箱33内所饲养的池蝶蚌日常所需的养料供给。
52.进一步优化方案,养殖箱33的外侧壁固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条318,两导向条318之间滑动连接有调节板319,调节板319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与连通孔34对应设置的调节孔320;调节板319的一端固接有调节杆321,调节杆321移动的方向与两导向条318平行;调节杆321远离调节板319的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组件。导向条318用于限定调节板319的移动方向和距离,调节孔320和连通孔34的对应程度用于调节养殖箱33与外界的连通程度,根据池蝶蚌的生长状态调节连通孔34径,防止池蝶蚌苗逃跑。
53.进一步的,调节杆321通过支撑块322安装在养殖箱33侧壁,驱动组件可选用防水电机或者手动调节,根据需求和成本投入选用。
54.进一步的,养殖箱33的侧壁均安装有调节板319,各方向的调节板319互不影响。
55.进一步优化方案,单个养殖箱33内池蝶蚌的养殖数量为10-15只,池蝶蚌的养殖密度为600-800只/亩;池蝶蚌包括育珠蚌或预备蚌,根据需求按照比例选择,池蝶蚌为二龄到三龄,此育龄的池蝶蚌体质较好,其滤水能力强,在与中华鳖同池塘养殖过程中,成活率高;池蝶蚌的吊养密度控制在600-800只/亩,在此密度下进行中华鳖与池蝶蚌的混养可以更好的利用养料,并且对水质调节的作用也最佳;超过此密度进行中华鳖与池蝶蚌的混养会导致中华鳖与池蝶蚌的养料供应偏低,影响中华鳖以及池蝶蚌的生长,需加大对池塘内养料的投入,增加养殖成本。
56.进一步的,s105中定期检查池蝶蚌的生长状态,并将死去的池蝶蚌剔除,目的是避免死掉的池蝶蚌腐烂影响养殖池塘1水质,同时分析死亡原因并相应调节,减少池蝶蚌的损耗率。
57.具体实施例
58.池塘选址:在周边没有污染源、背风向阳、生态环境好且水源优质、充足的位置,建设标准化的中华鳖的养殖池塘1;养殖池塘1周边使用石棉瓦等材料建设防逃墙11,墙内留一片宽度1m以上坡地,用于搭建晒台方便中华鳖晒背;养殖池塘1周围以模板等材料架设食台,一端浸没在水中30cm左右;建设好后进行全池消杀。
59.中华鳖的混养方法:三月进行中华鳖的种萍和投螺工作。选择来源正规、体质健壮、身体健康、规格统一的优质苗种进行放养,放养密度控制在1500只/亩左右,饲养后期每年按照体重和个体大小捕捉分池放养,每只150g左右时密度可控制在800只左右,300g时可
在400只左右。投饲要求定时定点定量投喂,饲料搭配合理,成分全面,一般以投喂后2-3h吃完为度,可随季节变化进行增减。出现病害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药剂进行防治。日常管理主要注意冬眠时期,要加大换水频率,避免水质恶化,影响中华鳖越冬。每个月对水体消毒1-2次,雨后及时消毒,食台等地也要定期消毒,避免过多人员来往于养殖池塘1周边。有反应异常的中华鳖时,及时带到隔离区进行检查,有条件可将死鳖和濒死的鳖带离进行病例解剖,根据病症对症下药。
60.在上述中华鳖的混养方法的同时,在养殖池塘1未设置晒台和食台的防逃墙11之间牵拉固定绳2,通过吊框3吊养池蝶蚌。吊养的池蝶蚌以二龄到三龄的育珠蚌或预备蚌为主,吊养密度控制在600-800只/亩;池蝶蚌吊养后无需额外投饵,仅需照常投饲中华鳖,再定期投入适量藻菌制剂进行调水即可;中华鳖残饵和粪便所催生的浮游植物可以基本满足池蝶蚌生长所需营养,日常管理也仅需定期检查生长情况,及时剔除死蚌即可。
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2.以上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