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2661556发布日期:2022-12-23 23: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包括标准的中华鳖养殖池塘(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1、安装固定绳(2);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1)上设置若干固定绳(2);s102、安装吊框(3);在固定绳(2)上吊设若干吊框(3),吊框(3)浸没在养殖池塘(1)内;s103、接种池蝶蚌;将池蝶蚌接种在吊框(3)内;s104、养殖管理:定时投喂中华鳖饵料,并每间隔一定时间投入调节药剂,定期抽检池蝶蚌和中华鳖的生长状态;s105、清除死体;定期清除吊框(3)内死去的池蝶蚌,分析死因并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1中,所述养殖池塘(1)的外侧建设有防逃墙(11),所述防逃墙(11)上安装有若干升降杆(12),所述升降杆(12)的顶端固接有连接环(13);所述固定绳(2)可拆卸连接在对应设置的两所述连接环(13)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绳(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头(21),所述连接头(21)与所述连接环(13)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绳(2)的另一端绕设在绞盘(14)上,所述绞盘(14)安装在所述防逃墙(11)上;所述固定绳(2)上滑动连接有导向筒(15),所述导向筒(15)可拆卸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连接环(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15)包括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连接环(13)内的筒身(16),所述固定绳(2)穿设在所述筒身(16)内并与所述筒身(16)滚动接触;所述筒身(16)的一端固接有第一卡环(17),所述固定绳(2)穿过所述第一卡环(17)并与所述第一卡环(17)可拆卸连接;所述筒身(16)安装有所述第一卡环(1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18),所述紧固螺母(18)与所述第一卡环(17)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2中,吊框(3)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绳(2)上的连接筒(31),所述连接筒(31)上固接有吊绳(32),所述吊绳(32)远离所述连接筒(31)的一端固接有养殖箱(33),所述养殖箱(33)外壁开设有若干连通孔(34);所述养殖箱(33)内用于养殖池蝶蚌;所述吊绳(32)上滑动套设有浮球(35),所述浮球(35)漂浮在所述养殖池塘(1)水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31)包括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绳(2)上的套筒(36),所述套筒(36)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二卡环(37),所述第二卡环(37)与所述固定绳(2)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36)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38),所述固定螺母(38)与所述第二卡环(37)可拆卸连接;所述套筒(36)上转动连接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吊绳(32)传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套筒(36)外壁的调节筒(310),所述调节筒(310)位于两所述固定螺母(38)之间,所述吊绳(32)绕设在所述调节筒(310)上;所述调节筒(310)的一端固接有棘轮(311),所述棘轮(311)可拆卸连接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安装在所述套筒(36)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套筒(36)侧壁的定位孔(312),所述定位孔(312)内滑动连接有定位块(313),所述定位块(313)与所述棘轮(311)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块(313)与所述定位孔(312)底端之间固接有复位弹簧(314),所述定位块(313)顶端固接有控制杆(315),所述控制杆(315)与所述
定位孔(312)滑动连接并伸出所述定位孔(312)。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箱(33)的外侧壁固接有对称设置的导向条(318),两所述导向条(318)之间滑动连接有调节板(319),所述调节板(319)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与所述连通孔(34)对应设置的调节孔(320);所述调节板(319)的一端固接有调节杆(321),所述调节杆(321)移动的方向与两所述导向条(318)平行;所述调节杆(321)远离所述调节板(319)的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组件。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养殖箱(33)内池蝶蚌的养殖数量为10-15只,池蝶蚌的养殖密度为600-800只/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池蝶蚌的混合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安装固定绳;在中华鳖的养殖池塘上设置若干固定绳;S102、安装吊框;在固定绳上吊设若干吊框,吊框浸没在养殖池塘内;S103、接种池蝶蚌;将池蝶蚌接种在吊框内;S104、养殖管理:定时投喂中华鳖饵料,并每间隔一定时间投入调节药剂,定期抽检池蝶蚌和中华鳖的生长状态;S105、清除死体;定期清除吊框内死去的池蝶蚌,分析死因并进行调整。本发明通过混合养殖的方式,在养殖数量和产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减少饵料的浪费,降低了养殖池塘水质恶化的问题,进而减少了养殖的损耗,提高了养殖的效益。养殖的效益。养殖的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胡蓓娟 阮庆欣 赖昕欣 陈元昭 张敬怡 王军花 洪一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10.17
技术公布日:2022/12/2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