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淮山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3196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淮山加工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料加工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讲是一种淮山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淮山(DioscoreapolystachyaTurcz.)即薯蓣,通称山药,为一年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食物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借助于先进的研究方法及设备对淮山的成分、功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营养药用价值及抗病机理正逐渐被现代科学证实,从而使淮山在世界范围受到广泛关注。水煮是淮山的常用处理方式之一,目前采用普通的锅体对淮山进行水煮处理时存在以下问题:1.水煮时为了防止粘锅,需用锅铲不断地搅动,搅动起来很费力,并且容易因搅动不及时而发生粘锅、烧焦、煮熟程度不均一等现象,影响淮山的处理效果;2.水煮淮山需要待水开后才能将淮山倒入锅内,而目前人们通常用桶、飘等辅助工具将淮山一点点倒入锅内。这样不仅会因各淮山的水煮时长不同而导致煮熟程度不一,还会因工作人员太靠近锅体而导致淮山倒入锅内时飞溅出来的热水烫伤工作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淮山加工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现有淮山水煮处理中,没有专门的搅动工具和上料工具,导致水煮淮山时容易方式发生粘锅、烧焦、煮熟程度不均一、各淮山水煮时间不同、容易发烫伤事故等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淮山加工装置,包括架体和搅拌装置,该架体的上端面设有一锅体,架体在锅体的上方设有一支架,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转轴和使转轴转动的第一减速电机,所述转轴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与第一减速电机相联动,另一端竖直延伸至锅体内并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设有至少一水平设置的长杆,该长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复数根竖直设置且相互间隔的第一细杆;还包括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包括料斗、传动轴和使传动轴转动的第二减速电机,所述传动轴可水平转动的枢接于架体上,所述料斗以随传动轴转动可将淮山倒入锅体的方式设置于传动轴。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还设有至少一可转动且水平设置的横轴,该横轴设有相对立的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为孔板,所述第二扇叶包括两根与横轴相连接且相互平行的连接杆,两连接杆之间设有复数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细杆。

进一步,所述架体的上端面一侧边设有一凹部,并在凹部的两端设有枢接座,所述传动轴装设于该凹部内并且两端设置于枢接座上,所述传动轴设有两连接臂,所述料斗通过两连接臂设置于传动轴,所述架体的侧壁设有一支撑板,所述第二减速电机设置于该支撑板上并与传动轴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架体在锅体周围相对于料斗的位置处设有一挡板。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其一、本实用新型包括架体和搅拌装置,该架体设有锅体和支架,搅拌装置包括转轴和第一减速电机,转轴的一端设置于支架上并与第一减速电机相联动,另一端竖直延伸至锅体内并设有一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侧壁设有至少一水平设置的长杆,该长杆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复数根竖直设置且相互间隔的第一细杆。水煮淮山的时候启动搅拌装置,让长杆和复数根第一细杆在锅体内旋转搅动,防止淮山粘于锅底。相比于传动的手动搅拌方式,本实用新型自带搅拌功能,能节省人力,并且搅拌效果好,可以很好的改善粘锅、烧焦、煮熟程度不均一等现象;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上料装置将料斗内的淮山倒入锅体内,让工作人员可以尽可能地远离锅体,避免因热水飞溅而造成烫伤;而且一次性加入淮山的量也多,可以让各淮山的水煮时长更为一致。

其二、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侧壁还设有至少一可转动的横轴,该横轴设有相对立的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其中第一扇叶为孔板,第二扇叶包括两根与横轴相连接且相互平行的连接杆,两连接杆之间设有复数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细杆。横杆随转轴水平转动时,第一扇叶和第二扇叶的结构差别,使得第一扇叶受到的阻力大于第二扇叶受到的阻力,两种阻力之间的差异,使得横杆在随转轴水平转动同时发生自转,起到翻腾效果,可以提高搅拌效率。

其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料装置,上料装置包括料斗、传动轴和第二减速电机,传动轴可水平转动的枢接于架体上,料斗以随传动轴转动可将淮山倒入锅体的方式设置于传动轴。该上料装置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搅拌装置(除第一减速电机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一种淮山加工装置,包括架体1和搅拌装置5,其中架体1的上端面设有一锅体11,该锅体11呈圆锥形。架体1在锅体11的上方设有一支架15。搅拌装置5包括转轴51和使转轴5转动的第一减速电机50。转轴5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15上,并且与第一减速电机50相联动,作为其中一具体实施方案:转轴51通过斜齿轮6与第一减速电机50的输出轴501相联动。而转轴51的另一端竖直延伸至锅体11内并设有一连接件52。该连接件52呈圆柱形,连接件52的侧壁设有至少一水平设置的长杆53,该长杆53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复数根竖直设置且相互间隔的第一细杆531。

参照图1和图2,除了长杆53外,连接件52的侧壁还设有至少一可转动且水平设置的横轴54,该横轴54设有相对立的第一扇叶541和第二扇叶542。其中第一扇叶541为一布满通孔的孔板。第二扇叶542包括两根与横轴54且相互平行的连接杆5421,两连接杆5421之间设有复数根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细杆5422。作为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件52的侧壁设有两根相对立的长杆53和两根相对立的横轴54,并且横轴54与长杆53之间相互垂直。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料装置,该上料装置包括料斗3、传动轴2和使传动轴2转动的第二减速电机4。其中传动轴2可水平转动的枢接于架体1上。料斗3以随传动轴2转动可将料斗3内的淮山倒入锅体1的方式设置于传动轴2上。具体的,架体1的上端面一侧边设有一凹部12,并在凹部12的两端设有枢接座13,传动轴2装设于该凹部12内并且两端设置于枢接座13上。传动轴2设有两个连接臂21,料斗3通过两个连接臂21设置于传动轴2。架体1的侧壁设有一支撑板14,第二减速电机14设置于该支撑板14上并与传动轴2相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1)将水倒入锅体11内并加热烧开,水可通过其他辅助工具如水瓢、水桶、水管等倒入锅体;(2)待水温达到要求温度时,将需要处理的淮山放入料斗3,通过上述上料装置将淮山一斗一斗的倒入锅中;(3)水煮淮山的同时,启动搅拌装置5对锅体11内的水和淮山进行搅动;(4)煮好后,关闭搅拌装置,通过辅助工具如篓子、水瓢等将淮山捞出,再将废水排除。

参照图1,架体1在锅体11周围相对于料斗3的位置处设有一挡板16,以防止热水飞溅。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