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沱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9552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沱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沱茶是云南及重庆特有的一种茶叶品种,因其外形如沱或因其早期在沱江一带销售旺盛而称之为沱茶,主要分三类,一类是以较细嫩的晒青绿毛茶为原料,经蒸压而制成称为“云南沱茶”,也叫生沱,色泽乌润、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爽回甘,主要销往国内各地;第二类以普洱散茶压制而成的称普洱沱茶,也叫熟沱,色泽褐红,汤色红亮,性温味甘,滋味醇厚,远销至西欧、北美以及亚洲各地;第三类为重庆沱茶,它选用中上等晒青、烘青和炒青毛茶,运用传统工艺和现代化生产手段,对原料进行搭配、筛分、整形,再进行拼堆、称料、蒸制、揉袋压形,其成品茶形似碗臼,色泽乌黑油润,汤色澄黄明亮,叶底较嫩匀,滋味醇厚甘和,香气馥郁陈香。

沱茶加工主要分为:毛茶初制——精制——拼配——蒸压——干燥等五个关键环节,毛茶初制主要受原料和加工方式影响较大,研究表明:用云南大叶种茶叶的沱茶滋味浓度较优,而用湖南中小叶种加工的沱茶滋味醇度较优,两种原料配料加工的有利于品质的提升;毛茶的质量和拼配对沱茶品质起着关键作用,重庆沱茶对毛茶的季节、产地、品种、花色、新陈的搭配要求较高,扬长避短,调剂了品质,在原料工艺上,重庆沱茶,以晒青为主,结合炒青,小量烘青,在品种搭配上,以大叶种为主,适量配以中小叶种调节滋味。

一款好的沱茶,一要把好毛茶验收复评关,分清不同嫩度、花香、品种毛茶,二要注意毛茶原料的适当组合,晒青和大叶种应适当多一些,三要正确撑握蒸揉技术,四要严格控制茶坯和上蒸后的含水量。在干燥工序中,下关沱茶可以利用自然干燥。而重庆由于天气潮湿,若采用晒青技术,不但容易污染茶叶,还使得制作出来的茶坯含水量达不到要求,而且还使得最终制作出来的沱茶口感差,色泽差。

传统沱茶加工,一是需要晒青原料,存在潜在污染问题,不利于清洁化生产,且部分地区不宜采用晒青工序;二是加工过程复杂,技术推广难,生产成本高;三原料要求高,拼配难度大,品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口感醇厚且汤明亮的、品质稳定的沱茶的加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沱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鲜叶;步骤二,摊青;步骤三,热风杀青;步骤四,回潮;步骤五,揉捻;步骤六,炒二青;步骤七,复揉捻;步骤八,解块筛分;步骤九,再揉捻;步骤十,炒三青;步骤十一,回潮;步骤十二,炒干;步骤十三,筛分;步骤十四,捡梗;步骤十五,称量;步骤十六,汽蒸;步骤十七,压制定型;步骤十八,烘焙;步骤十九,包装;步骤二十,成品。采用上述工艺制作的沱茶,去除晒青工艺,采用烘、炒的方式进行使得茶叶的制作出的沱茶品质更加稳定,口感醇厚且汤明亮。

步骤一中所采的鲜叶为中小叶茶树品种,且鲜叶为一芽二、三叶。其中茶树的品种不限,可采用机械化采摘。采用这样的鲜叶原料,不但简化了沱茶的加工工艺,并且使得制得的沱茶品质更加稳定。

为了进一步提升沱茶的品质,步骤二中的摊青厚度为10-15mm,时间为2h,每隔半小时通风10min。其中,摊青为在室内进行。

为了进一步提升沱茶的品质,步骤三中的热风杀青的温度为350-380℃、时间为180-220s,投叶速度为400-500kg/h。

为了进一步提升沱茶的品质,将步骤三中的杀青后回潮60-90min。经过回潮后的茶叶叶片柔软,便于进入下一道工序。

为了进一步提升沱茶的品质,步骤五中的揉捻时间为,轻压10min、中压15min、重压10min、松压10min。该步骤可采用现有的6cr-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

为了进一步提升沱茶的品质,步骤六中的炒二青的温度为160-180℃,时间为5-7min,单锅投叶60-80kg。该步骤可采用现有的110型茶叶炒干机进行炒二青。

为了进一步提升沱茶的品质,步骤七中的复揉捻时间为,轻压10min、中压20min、重压10min、松压10min。该步骤可采用现有的6cr-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

经上一步骤揉捻后的茶叶采用抖筛机筛面茶再次进入揉捻工序,按复揉捻参数再次进行揉捻,然后进入下一道炒三青工序。

为了进一步提升沱茶的品质,步骤九中的炒三青的温度为140-160℃,投叶量为30kg/锅,时间15-20min。

经上一炒三青步骤后的茶叶,再次进行回潮,然后进行炒干工序,且炒干后的茶叶的含水量为10-12%。

为了进一步提升沱茶的品质,步骤十二中的筛分采用4号和10号两层园筛,4号筛面茶经齿切后再过筛直到全部过筛,10号筛下作为副茶处理,10号上、4号下的茶叶全面作为沱茶原料。

经过筛分后的茶叶进入下一道拣梗工序,在该工序中采用静电或阶梯式拣梗机,拣除茶叶中的梗子和精毛等杂质。

经过拣梗后的茶叶进入下一称量步骤,根据沱茶规格大小称适当量(50g、100g、250g、500g)的茶叶倒蒸桶中进行汽蒸。

将蒸桶中的茶叶采用高温蒸汽蒸8-10s,至茶叶柔软时下装袋揉紧。

将揉好的茶叶放入液压机沱茶模具中,压制定型1-2min。

将压制定型完毕后的茶叶放入烘箱或烘房进行烘焙,烘焙温度为40-45℃,烘焙时间为连续烘焙3-5天。

最终,将烘焙好的沱茶用纸包装好后即为成品。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沱茶的加工方法,加工出来的茶叶苦涩明显降低、适口性增强,品质明显提升,耐贮藏性好。且其产品:圆实较润、色泽深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较厚、香气浓醇、叶底黄绿明亮,能明显提升夏季原料差的商品和经济效益。同时去除了晒青工艺,比传统沱茶更清洁卫生,初加工更适宜机械化作业,且简化了精制和拼配工艺,操作简单,更经济实惠,生产效率更高,更适宜推广应用,能满足机采原料的加工。

外形:碗臼形,圆实较润,色泽深绿,显白毫。

内质:香气淡浓醇,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较厚,叶底黄绿茶明亮。

水分<8.5%,水浸出物<36.5%,总灰分<7.0%,茶梗<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一种沱茶的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加工:

步骤一,采鲜叶;夏季采摘一芽二叶的单一茶种,茶树品种为中小叶种,机械化采摘。

步骤二,摊青;厚度10mm,时间2h,每个半小时通风10min。

步骤三,热风杀青;温度350℃,时间180s,投叶速度为400kg/h。

步骤四,回潮;杀青叶在回潮机中回潮60min至叶片柔软。

步骤五,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按轻压10min、中压15min、重压10min、松压10min。

步骤六,炒二青;采用110型茶叶炒干机,温度160℃,时间5min,单锅投叶60kg。

步骤七,复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按轻压10min、中压20min、重压10min、松压10min。

步骤八,解块筛分;采用抖筛机,筛面茶进入揉捻工序。

步骤九,再揉捻;按复揉捻参数再次揉捻。

步骤十,炒三青;温度140℃,投叶量30kg/锅,时间15min。

步骤十一,回潮;

步骤十二,炒干;炒干后的茶叶含水量控制在10%。

步骤十三,筛分;采用4号和10号两层园筛,4号筛面茶经齿切后再过筛直到全部过筛,10号筛下作为副茶处理,10号上、4号下的茶叶全面作为沱茶原料。

步骤十四,拣梗;采用静电或阶梯式拣梗机,拣除茶叶中的梗子和精毛等杂质。

步骤十五,称量;根据沱茶规格大小称适当量,如50g、100g、250g或500g等,将称量完毕后的茶叶放入蒸桶中。

步骤十六,汽蒸;将蒸桶中的茶叶采用高温蒸汽蒸8s,至茶叶柔软时下装袋揉紧。

步骤十七,压制定型;将揉好的茶叶放入液压机沱茶模具中,压制定型1min。

步骤十八,烘焙;将定型完毕茶叶放入烘箱中连续烘焙3天,烘焙温度为40℃。

步骤十九,包装;将烘焙好的沱茶用纸包装好后即为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制作的沱茶,茶叶苦涩明显降低、适口性增强,品质明显提升,耐贮藏性好。

外形:碗臼形,圆实较润,色泽深绿,显白毫。

内质:香气淡浓醇,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较厚,叶底黄绿茶明亮。

且水分<8.5%,水浸出物<36.5%,总灰分<7.0%,茶梗<3.0%。

能明显提升夏季原料差的商品和经济效益。同时去除了晒青工艺,比传统沱茶更清洁卫生,初加工更适宜机械化作业,且简化了精制和拼配工艺,操作简单,更经济实惠,生产效率更高,更适宜推广应用,能满足机采原料的加工。

实施例2:一种沱茶的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加工:

步骤一,采鲜叶;夏季采摘一芽二叶的单一茶种,茶树品种为中小叶种,或重庆本地茶树品种,机械化采摘。

步骤二,摊青;厚度13mm,时间2h,每个半小时通风10min。

步骤三,热风杀青;温度365℃,时间200s,投叶速度为450kg/h。

步骤四,回潮;杀青叶在回潮机中回潮75min至叶片柔软。

步骤五,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按轻压10min、中压15min、重压10min、松压10min。

步骤六,炒二青;采用110型茶叶炒干机,温度170℃,时间6min,单锅投叶70kg。

步骤七,复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按轻压10min、中压20min、重压10min、松压10min。

步骤八,解块筛分;采用抖筛机,筛面茶进入揉捻工序。

步骤九,再揉捻;按复揉捻参数再次揉捻。

步骤十,炒三青;温度150℃,投叶量30kg/锅,时间17min。

步骤十一,回潮;

步骤十二,炒干;炒干后的茶叶含水量控制在11%。

步骤十三,筛分;采用4号和10号两层园筛,4号筛面茶经齿切后再过筛直到全部过筛,10号筛下作为副茶处理,10号上、4号下的茶叶全面作为沱茶原料。

步骤十四,拣梗;采用静电或阶梯式拣梗机,拣除茶叶中的梗子和精毛等杂质。

步骤十五,称量;根据沱茶规格大小称适当量,如50g、100g、250g或500g等,将称量完毕后的茶叶放入蒸桶中。

步骤十六,汽蒸;将蒸桶中的茶叶采用高温蒸汽蒸9s,至茶叶柔软时下装袋揉紧。

步骤十七,压制定型;将揉好的茶叶放入液压机沱茶模具中,压制定型1.5min。

步骤十八,烘焙;将定型完毕茶叶放入烘箱中连续烘焙4天,烘焙温度为43℃。

步骤十九,包装;将烘焙好的沱茶用纸包装好后即为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制作的沱茶,茶叶苦涩明显降低、适口性增强,品质明显提升,耐贮藏性好。

外形:碗臼形,圆实较润,色泽深绿,显白毫。

内质:香气淡浓醇,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较厚,叶底黄绿茶明亮。

且水分<8.5%,水浸出物<36.5%,总灰分<7.0%,茶梗<3.0%。

能明显提升夏季原料差的商品和经济效益。同时去除了晒青工艺,比传统沱茶更清洁卫生,初加工更适宜机械化作业,且简化了精制和拼配工艺,操作简单,更经济实惠,生产效率更高,更适宜推广应用,能满足机采原料的加工。

实施例3:一种沱茶的加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加工:

步骤一,采鲜叶;夏季采摘一芽二叶的单一茶种,茶树品种为中小叶种,机械化采摘。

步骤二,摊青;厚度15mm,时间2h,每个半小时通风10min。

步骤三,热风杀青;温度380℃,时间220s,投叶速度为500kg/h。

步骤四,回潮;杀青叶在回潮机中回潮90min至叶片柔软。

步骤五,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按轻压10min、中压15min、重压10min、松压10min。

步骤六,炒二青;采用110型茶叶炒干机,温度180℃,时间7min,单锅投叶80kg。

步骤七,复揉捻;采用6cr-55型揉捻机,按轻压10min、中压20min、重压10min、松压10min。

步骤八,解块筛分;采用抖筛机,筛面茶进入揉捻工序。

步骤九,再揉捻;按复揉捻参数再次揉捻。

步骤十,炒三青;温度160℃,投叶量30kg/锅,时间20min。

步骤十一,回潮;

步骤十二,炒干;炒干后的茶叶含水量控制在12%。

步骤十三,筛分;采用4号和10号两层园筛,4号筛面茶经齿切后再过筛直到全部过筛,10号筛下作为副茶处理,10号上、4号下的茶叶全面作为沱茶原料。

步骤十四,拣梗;采用静电或阶梯式拣梗机,拣除茶叶中的梗子和精毛等杂质。

步骤十五,称量;根据沱茶规格大小称适当量,如50g、100g、250g或500g等,将称量完毕后的茶叶放入蒸桶中。

步骤十六,汽蒸;将蒸桶中的茶叶采用高温蒸汽蒸10s,至茶叶柔软时下装袋揉紧。

步骤十七,压制定型;将揉好的茶叶放入液压机沱茶模具中,压制定型2min。

步骤十八,烘焙;将定型完毕茶叶放入烘箱中连续烘焙5天,烘焙温度为45℃。

步骤十九,包装;将烘焙好的沱茶用纸包装好后即为成品。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制作的沱茶,茶叶苦涩明显降低、适口性增强,品质明显提升,耐贮藏性好。

外形:碗臼形,圆实较润,色泽深绿,显白毫。

内质:香气淡浓醇,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较厚,叶底黄绿茶明亮。

且水分<8.5%,水浸出物>36.5%,总灰分<7.0%,茶梗<3.0%。

能明显提升夏季原料差的商品和经济效益。同时去除了晒青工艺,比传统沱茶更清洁卫生,初加工更适宜机械化作业,且简化了精制和拼配工艺,操作简单,更经济实惠,生产效率更高,更适宜推广应用,能满足机采原料的加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