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孃孃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24194发布日期:2018-07-27 10:27阅读:13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布依孃孃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贵州省的茶文化中,贞丰县龙场镇坡柳村的布依孃孃茶,因其独特的原生态制作工艺,入选贵州省生态茶博馆中心馆陈列展出,让古老的坡柳布依孃孃茶彰显出贞丰茶文化的魅力。

坡柳村位于距贞丰县城20多公里的龙山脚下,村寨绿树成林,空气清新,村民种植茶叶有数百年历史。据龙场镇坡柳村主任介绍,坡柳茶的茶种来源于云南,最初在当地的堡堡上组蚂蚁坟一带试种,由于茶叶口感好,后来逐步发展到堡堡上组、坡敖组一带,最后连片上百亩地种植,最多时达到2000亩。

坡柳的茶叶根据采摘的时间、采摘的长短、采摘的老嫩等分成不同的品种,在众多的坡柳茶中,最有名的要数制作工艺复杂的坡柳布依孃孃茶。据介绍,要做坡柳布依孃孃茶,采茶时必须由年轻未婚的布依族姑娘,在早上八至九点钟到茶山上采摘最嫩最长的台茶,带回家中放进锅里炒,炒后用手工揉熟,拧成一个个茶砣,再放在火炉上炕干或太阳晒干。坡柳布依孃孃茶形状好像一个个毛笔尖,因此坡柳的布依孃孃茶又称“文笔茶”或“状元笔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大规模地加工生产布依孃孃茶,本发明提供了布依孃孃茶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布依孃孃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茶:上午八点至九点采摘嫩绿的一芽一叶台茶,采后集中收集平铺于竹筛中,置于阴凉通风处沥干表层水;

b、炒茶:将上述沥干表层水后的新茶置于炒锅中,锅内温度75~80℃,炒至新茶泛黄,手握时柔软舒适;

c、揉捻:趁热将炒好的茶叶人工揉捻,揉捻至茶叶汁液开始浸出时为止;

d、暴晒:将揉捻后茶叶摊放于竹筛中,摊放厚度≤2cm,晴天正午置于阳光下暴晒2~4h;

e、摊凉:将上述暴晒结束后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2~3h,摊凉时每15min轻轻翻动一次茶叶;

f、理直:待茶叶摊凉至室温后进行筛选,挑选完好无损的一芽一叶茶叶理直,将叶片平展;

g、成砣:将上述平展开的茶叶茶芽向内,叶片包裹茶叶,重复包裹5~7层,包裹成“毛笔尖”状的茶砣;

h、捆绑:茶砣包裹结束后选用细绳扎紧茶砣,捆绑位置位于茶砣端部以上1.5cm处;

i、烘干:将上述捆绑后茶砣置于烘干机中烘至茶叶含水量为8~11%,烘干后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发酵过夜;

j、解绑:将发酵过夜后解去茶砣上细绳,解绳时切勿损害茶砣;

k、发酵:将解绑后茶叶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自然发酵2~3年。

优选的,步骤(d)中,暴晒时晴天正午光照强度为1488.01~1495.01μmolm-2s-1,温度28~32℃。

优选的,成砣时每裹覆一层茶叶,呈螺旋状人工拧紧,茶砣尖端部向中部螺旋揉捻,拧紧,每茶砣含茶叶10~15株。

优选的,成砣时茶叶尖端向上,所有茶叶尖端朝上,另一端朝下,成砣后茶砣呈毛笔头状,茶砣尖部直径0.1~0.2cm、中部1~1.5cm、端部0.8~1cm。

优选的,捆绑时,所述细绳材料选择直径1.5mm的红毛线或稻草或直径≤2mm的植被藤条。

优选的,捆绑时,所述细绳材料选择直径1.5mm的红毛线。

优选的,所述茶砣发酵方法如下:

茶砣解绑后平躺摊放于竹筛中,摊放时避免相互挤压,摊放厚度为一层,自然环境下发酵2~3年;晴天时置于阴凉通风的干燥环境中,阴雨天置于室内,避免茶砣受潮发霉。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植被藤条包括鸡屎藤、葛藤等天然植被的细小藤蔓。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解绑后的茶砣在自然环境下发酵2~3年后即可食用,食用时用沙锅或土罐支到三脚架上,待沙锅或土罐内水沸腾时,再放入茶叶,不断地加少量冷水,沸水煮泡二至三道,这样的茶味鲜而浓初喝微苦,再喝回甜解渴。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成品布依孃孃茶外表呈“毛笔尖”状,通体乌黑发亮,成品茶砣带有淡淡的茶香味,煮泡时第一道茶汤呈深黄色,带有淡淡红色,茶味浓密,茶香四溢。

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成品娘娘茶置于长方体纸罐中干燥密封保存,每罐12~15颗茶砣,所述纸罐内表面贴有锡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时:

1、本发明提供的布依孃孃茶加工方法包括11个加工工序,采用独特的暴晒技术和茶叶成砣技术、茶砣发酵技术,加工生产出外表独特、茶味香醇的“毛笔尖”状的布依孃孃茶;

2、本发明提供的布依孃孃茶加工方法中将茶砣置于自然环境中发酵2~3年,充分发酵,全面发酵出茶叶内的茶黄素、茶红素,减少茶多酚含量,制得一种重量约15g左右的“毛笔尖”状茶砣,每颗茶砣可煮泡茶汤800~1000ml,可冲泡1~5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包括实施例中展现的内容。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布依孃孃茶的具体加工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一、采茶:上午八点至九点采摘嫩绿的一芽一叶台茶,采后集中收集平铺于竹筛中,置于阴凉通风处沥干表层水;

步骤二、炒茶:将上述沥干表层水后的新茶置于炒锅中,锅内温度80℃,炒至新茶泛黄,手握时柔软舒适;

步骤三、揉捻:趁热将炒好的茶叶人工揉捻,揉捻至茶叶汁液开始浸出时为止;

步骤四、暴晒:将揉捻后茶叶摊放于竹筛中,摊放厚度2cm,晴天正午置于阳光下暴晒3h;暴晒时正午光照强度介于1488.01μmolm-2s-1至1495.01μmolm-2s-1之间,温度30℃左右;

步骤五、摊凉:将上述暴晒结束后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3h,摊凉时每15min轻轻翻动一次茶叶;

步骤六、理直:待茶叶摊凉至室温后进行筛选,挑选完好无损的一芽一叶茶叶理直,将叶片平展;

步骤七、成砣:将上述平展开的茶叶茶芽向内,叶片包裹茶叶,重复包裹5层,包裹成“毛笔尖”状的茶砣;成砣时每裹覆一层茶叶,所有茶叶尖端朝上,另一端朝下,呈螺旋状人工拧紧,茶砣尖端部向中部螺旋揉捻,拧紧,每茶砣含茶叶12株,茶砣尖部直径0.1cm、中部1.2cm、端部0.8cm。

步骤八、捆绑:茶砣包裹结束后选用直径1.5mm的红毛线扎紧茶砣,捆绑位置位于茶砣端部以上1.5cm处;

步骤九、烘干:将上述捆绑后茶砣置于烘干机中烘至茶砣中心部茶叶含水量为10%,外部茶叶含水量为8%,烘干后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发酵过夜;

步骤十、解绑:将发酵过夜后解去茶砣上红毛线,解绳时切勿损害茶砣;

步骤十一、发酵:将解绑后茶叶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茶砣解绑后平躺摊放于竹筛中,摊放时避免相互挤压,摊放厚度为一层,自然环境下发酵2年零4个月13天;晴天时置于阴凉通风的干燥环境中,阴雨天置于室内,避免茶砣受潮发霉。

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到台茶新茶100kg,2年零4个月13天制得成品茶砣17.3kg,成品茶砣加工产率为17.3%。

在本实施例中,茶砣自然环境下发酵过程中发霉腐烂3颗,解散茶砣查看时发现茶砣中心部腐烂度最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烘干时茶砣没烘透,或发酵过程中淋雨受潮影响。

在本实施例提供了该种布依孃孃茶的饮用方法,以此检验茶砣质量,具体加工过程如下:

选用容积为1l土罐架在明火上,加入300ml井水,加热至沸腾,随机选取一颗茶砣放入沸水中,煮泡1min后夹取茶砣,倒掉开水;再向土管中加入300ml井水,大火煮沸,放入取出的茶砣,煮泡1min后不断地加少量井水,改为文火加热,每次加水100ml,加水5次,每次加水间隔30s,最后一次加水后文火煮泡1min,停止加热,取出茶砣,静置后即可饮用茶汤。

在本实施提供的布依孃孃茶饮用方法中,所述第一次开水煮泡的茶汤呈深黄色,并带有交浓的红色,茶汤茶味浓密,茶香四溢;

在本实施提供的布依孃孃茶饮用方法中,第二次冲泡后茶汤呈黄色,茶味香醇,甘甜可口,茶汤处于不同温度时具有不同的口感;茶汤温度较高时,茶味香醇;茶汤温度适中时,茶汤茶味香醇、甘甜可口;茶汤冰冷后,茶汤带有淡淡苦涩,但韵味十足。

在本实施提供的布依孃孃茶饮用方法中,实验用的茶砣第二次煮泡茶汤后继续煮泡3次,第三次茶汤黄色,第四次茶汤浅黄色,第四次茶汤淡黄色,每次煮泡的茶汤均具有香醇甘甜的茶味。

在本实施例中,加工生产出的成品茶砣通体乌黑发亮,带有淡淡的茶香味,单独咀嚼时带有苦涩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布依孃孃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加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采茶:上午八点至九点采摘嫩绿的一芽一叶台茶,采后集中收集平铺于竹筛中,置于阴凉通风处沥干表层水;

步骤二、炒茶:将上述沥干表层水后的新茶置于炒锅中,锅内温度75℃,炒至新茶泛黄,手握时柔软舒适;

步骤三、揉捻:趁热将炒好的茶叶人工揉捻,揉捻至茶叶汁液开始浸出时为止;

步骤四、暴晒:将揉捻后茶叶摊放于竹筛中,摊放厚度1cm,晴天正午置于阳光下暴晒2h;暴晒时正午光照强度1488.01μmolm-2s-1,温度28℃;

步骤五、摊凉:将上述暴晒结束后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2h,摊凉时每15min轻轻翻动一次茶叶;

步骤六、理直:待茶叶摊凉至室温后进行筛选,挑选完好无损的一芽一叶茶叶理直,将叶片平展;

步骤七、成砣:将上述平展开的茶叶茶芽向内,叶片包裹茶叶,重复包裹7层,包裹成“毛笔尖”状的茶砣;成砣时每裹覆一层茶叶,所有茶叶尖端朝上,另一端朝下,呈螺旋状人工拧紧,茶砣尖端部向中部螺旋揉捻,拧紧,每茶砣含茶叶15株,茶砣尖部直径0.2cm、中部1.5cm、端部1cm。

步骤八、捆绑:茶砣包裹结束后选用直径2mm的稻草扎紧茶砣,捆绑位置位于茶砣端部以上1.5cm处;

步骤九、烘干:将上述捆绑后茶砣置于烘干机中烘至茶砣中心部茶叶含水量为9%,外部茶叶含水量为8%,烘干后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发酵过夜;

步骤十、解绑:将发酵过夜后解去茶砣上红毛线,解绳时切勿损害茶砣;

步骤十一、发酵:将解绑后茶叶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茶砣解绑后平躺摊放于竹筛中,摊放时避免相互挤压,摊放厚度为一层,自然环境下发酵2年;晴天时置于阴凉通风的干燥环境中,阴雨天置于室内,避免茶砣受潮发霉。

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到新茶茶叶300kg,加工生产出成品茶砣51.9kg,茶砣通体深灰色,带有淡淡黑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了布依孃孃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加工过程如下:

步骤一、采茶:上午八点至九点采摘嫩绿的一芽一叶台茶,采后集中收集平铺于竹筛中,置于阴凉通风处沥干表层水;

步骤二、炒茶:将上述沥干表层水后的新茶置于炒锅中,锅内温度78℃,炒至新茶泛黄,手握时柔软舒适;

步骤三、揉捻:趁热将炒好的茶叶人工揉捻,揉捻至茶叶汁液开始浸出时为止;

步骤四、暴晒:将揉捻后茶叶摊放于竹筛中,摊放厚度2cm,晴天正午置于阳光下暴晒3h;暴晒时正午光照强度1492.01μmolm-2s-1,温度32℃;

步骤五、摊凉:将上述暴晒结束后茶叶置于阴凉通风处摊凉3h,摊凉时每15min轻轻翻动一次茶叶;

步骤六、理直:待茶叶摊凉至室温后进行筛选,挑选完好无损的一芽一叶茶叶理直,将叶片平展;

步骤七、成砣:将上述平展开的茶叶茶芽向内,叶片包裹茶叶,重复包裹6层,包裹成“毛笔尖”状的茶砣;成砣时每裹覆一层茶叶,所有茶叶尖端朝上,另一端朝下,呈螺旋状人工拧紧,茶砣尖端部向中部螺旋揉捻,拧紧,每茶砣含茶叶3株,茶砣尖部直径0.2cm、中部1.5cm、端部1cm。

步骤八、捆绑:茶砣包裹结束后选用直径2mm的鸡屎藤扎紧茶砣,捆绑位置位于茶砣端部以上1.5cm处;

步骤九、烘干:将上述捆绑后茶砣置于烘干机中烘至茶砣中心部茶叶含水量为10%,外部茶叶含水量为11%,烘干后置于阴凉通风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发酵过夜;

步骤十、解绑:将发酵过夜后解去茶砣上红毛线,解绳时切勿损害茶砣;

步骤十一、发酵:将解绑后茶叶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茶砣解绑后平躺摊放于竹筛中,摊放时避免相互挤压,摊放厚度为一层,自然环境下发酵2年零11个月5天年;晴天时置于阴凉通风的干燥环境中,阴雨天置于室内,避免茶砣受潮发霉。

在本实施例中,收集到新茶茶叶200kg,加工生产出成品茶砣34.6kg,茶砣通体深灰色,带有淡淡黑色。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