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8789发布日期:2019-07-24 08:5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红茶的销量占全球茶叶总销量的80%左右,是人们最喜爱的茶叶制品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引用红茶的国家。夏秋茶叶产量一般占全年茶叶产量的30-50%,产值约30%。夏秋季日照强,气温高,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造成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含量偏低。另外,夏秋茶由于市场价格低,经济效益差,商家不收、企业不做、茶农不采,造成大量茶资源的浪费。因此,研究夏秋季红茶的制作工艺,改善红茶内含物质成分,增加红茶香气,对我国高香红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红茶是由茶叶鲜叶经过全发酵制作而成,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烘焙四个步骤,萎凋使茶叶鲜叶失水变柔软可防止茶叶鲜叶在揉捻时破碎,而揉捻则使萎凋后的茶叶鲜叶表面破裂开,便于茶叶的内含成分与空气充分接触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作用,发酵则是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在氧化的过程中,茶叶鲜叶表面逐渐泛红并最终成为红茶,发酵后的茶叶鲜叶经过烘焙提香而得到最终的高香红茶。然而现有的红茶发酵设备绝大多数为分列式结构,即萎凋装置、揉捻装置、发酵装置和烘焙装置均为分开的独立式的加工装置,这些加工设备铺开后需要占据大量的面积,从而制约单位面积红茶的产能,且独立的设备也增加了企业的购买和物流成本;占用面积过大,导致难以供家庭或者小的生产工坊使用,不利于带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该装置集合了萎凋、揉捻、发酵和烘焙于一体,解决了传统的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大、消耗资源多的问题,该设备可减少企业的单独购买不同加工设备的购买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时该设备制作红茶的效率更高,更加方便工坊以及家庭的使用,提高其生产的红茶的品质,进而带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柜,发酵柜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相互独立的萎凋室、揉捻室、发酵室和烘焙室,萎凋室、揉捻室、发酵室和烘焙室上设有独立的柜门,柜门上设有把手,所述的萎凋室的顶部设有排风扇,排风扇的顶部固定有防护隔离网,萎凋室的顶部内壁上固定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萎凋室的底板内埋设设有恒温电热丝,萎凋室的两侧壁上固定有滑座,滑座上固定有滑板;

所述的揉捻室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电机,电机与涡杆连接,涡杆伸入揉捻室内部且涡杆与涡轮啮合连接并组成传动结构,涡轮通过连杆与揉捻盘连接,揉捻盘的下方设有红茶揉捻托盘;

所述的发酵室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水箱,水箱的底部固定有隔膜泵,泵水管一端与隔膜泵连接且另一端伸入发酵室内部,泵水管与固定于发酵室顶板上的雾化喷头连接,顶板上还固定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水箱下方的侧壁上固定有电机,发酵室内设有发酵转筒,发酵转筒上开有换气孔,发酵转筒的左端设有固定连接的左筒盖且右端设有活动连接的右筒盖,电机与发酵转筒的左筒盖连接,发酵转筒内壁上设有肋环,发酵室的底部设有弧形支座,发酵转筒支撑于弧形支座的弧面上,发酵室的底板内埋设有恒温电热丝;

所述的烘焙室的顶板、侧板和底板的夹层中设有保温层,顶板、侧板和底板的内板面上埋设有恒温电热丝,烘焙室的侧板上固定有滑座,滑座上固定有滑板;

发酵柜的侧板外壁上固定有控制器,控制器上设有显示屏和按键,排风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电机、隔膜泵和恒温电热丝均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滑板为不锈钢钢丝网盘,滑板可插入滑座的滑槽中并固定于滑座上。

优选的,所述的揉捻托盘的盘面上设有放射状的揉捻凸起,揉捻盘上设有偏心螺纹孔,连杆与揉捻盘通过偏心螺纹孔螺纹连接,揉捻盘的直径大于揉捻托盘的半径且小于揉捻托盘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的发酵柜的底部设有圆柱形撑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集合了萎凋、揉捻、发酵和烘焙于一体,解决了传统的加工设备占地面积大、消耗资源多的问题,该设备可减少企业的单独购买不同加工设备的购买成本和物流成本,同时该设备制作红茶的效率更高,更加方便工坊以及家庭的使用,提高其生产的红茶的品质,进而带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的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的揉捻托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的揉捻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的揉捻盘与揉捻托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所述的发酵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发酵柜,2-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恒温电热丝,5-电机,6-水箱,7-控制器,11-萎凋室,12-揉捻室,13-发酵室,14-烘焙室,15-撑脚,51-涡杆,52-涡轮,53-揉捻盘,61-隔膜泵,62-雾化喷头,71-显示屏,72-按键,101-柜门,102-把手,111-滑座,112-滑板,113-排风扇,114-防护隔离网,121-揉捻托盘,122-揉捻凸起,131-发酵转筒,132-肋环,133-弧形支座,134-换气孔,135-右筒盖,136-左筒盖,141-保温层,531-偏心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7所示,一种智能高香红茶发酵装置,包括发酵柜1,发酵柜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开有相互独立的萎凋室11、揉捻室12、发酵室13和烘焙室14,萎凋室11、揉捻室12、发酵室13和烘焙室14上设有独立的柜门101,柜门101上设有把手102,所述的萎凋室11的顶部设有排风扇113,排风扇113的顶部固定有防护隔离网114,萎凋室11的顶部内壁上固定有温度传感,2和湿度传感器3,萎凋室11的底板内埋设设有恒温电热丝4,萎凋室11的两侧壁上固定有滑座111,滑座111上固定有滑板112;

所述的揉捻室1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电机5,电机与涡杆51连接,涡杆51伸入揉捻室11内部且涡杆51与涡轮52啮合连接并组成传动结构,涡轮52通过连杆与揉捻盘53连接,揉捻盘53的下方设有红茶揉捻托盘121;

所述的发酵13室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水箱6,水箱6的底部固定有隔膜泵61,泵水管一端与隔膜泵61连接且另一端伸入发酵室13内部,泵水管与固定于发酵室顶板上的雾化喷头62连接,顶板上还固定有温度传感器2和湿度传感器3,水箱6下方的侧壁上固定有电机5,发酵室13内设有发酵转筒131,发酵转筒上开有换气孔134,发酵转筒131的左端设有固定连接的左筒盖136且右端设有活动连接的右筒盖135,电机5与发酵转筒131的左筒盖136连接,发酵转筒131内壁上设有肋环132,发酵室13的底部设有弧形支座133,发酵转筒131支撑于弧形支座133的弧面上,发酵室13的底板内埋设有恒温电热丝4;

所述的烘焙室14的顶板、侧板和底板的夹层中设有保温层141,顶板、侧板和底板的内板面上埋设有恒温电热丝4,烘焙室的侧板上固定有滑座111,滑座上固定有滑板112;

发酵柜1的侧板外壁上固定有控制器7,控制器7上设有显示屏71和按键72,排风扇113、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电机5、隔膜泵61和恒温电热丝4均与控制器7连接。

其中的,所述的滑板112为不锈钢钢丝网盘,滑板112可插入滑座111的滑槽中并固定于滑座111上。

其中的,所述的揉捻托盘121的盘面上设有放射状的揉捻凸起122,揉捻盘53上设有偏心螺纹孔531,连杆与揉捻盘53通过偏心螺纹孔531螺纹连接,揉捻盘53的直径大于揉捻托盘121的半径且小于揉捻托盘121的直径。

其中的,所述的发酵柜1的底部设有圆柱形撑脚15。

本装置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打开萎凋室11的柜门101并将滑板112从滑座111上抽出,将采摘的新鲜茶叶平铺于滑板112上,然后将滑板112插入滑座111的滑槽中并关上柜门;在控制器7上设定恒温电热丝4的加热温度,温度值设定为36-38度,恒温电热丝4对鲜茶进行加热杀青,鲜茶逐渐脱水并萎凋,萎凋室11的顶板上固定有湿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3将萎凋室内的湿度值传递至控制器7中,当湿度值超过湿度设定值时,控制器7驱动排风扇113,将萎凋室内的蒸汽抽出萎凋室11外部直至湿度降低至设定值(设定值为70-80%);绿茶萎凋3-4h之后,将萎凋后的绿茶从萎凋室11中取出并将其平铺于揉捻托盘121上,然后将揉捻托盘121放回至揉捻室12中并位于揉捻盘53的下方,打开电机5,涡杆51带动涡轮52转动,固定于涡轮上的连杆带动揉捻盘53偏心转动,揉捻盘53在转动时对萎凋的绿茶进行揉搓,揉捻托盘121上设有揉捻凸起122,可增加对绿茶的揉捻度和卷曲度,绿茶在揉捻过后,表面出现破裂,在揉捻30min后,关闭电机5并取出揉捻托盘121;将揉捻过的绿茶倒入发酵转筒131中,设定发酵室13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器7可驱动隔膜泵61进行抽水,洁净水经过雾化喷头62的雾化后对发酵室13进行加湿,雾化的水汽经过发酵转筒的换气孔134进入发酵转筒131中对茶叶进行加湿,湿度传感器3将湿度值实时传输至控制器7中,当湿度值达到90%后,控制器驱动隔膜泵关闭;发酵转筒的内壁上设有若干肋环132,肋环132可对湿化的茶叶团起到阻隔分离的作用,防止其聚集成团而造成窝心腐烂的问题;发酵4.5h小时后,将发酵滚筒131从发酵室13中取出并将发酵的红茶均与铺洒与滑板112上,然后将滑板112放入烘焙室14中,设定恒温加热丝4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设定在90-110度为佳,持续干燥30min,在烘焙的过程中,红茶的香味逐渐形成,从而得到高香红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