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方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3544发布日期:2019-08-30 22:1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油脂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复方油。
背景技术
:橄榄油是由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保留了天然营养成分。橄榄油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橄榄油在地中海沿岸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西方被誉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地中海甘露”,原因就在于其极佳的天然保健功效、美容功效和理想的烹饪用途。为了人体更好地吸收橄榄油中的营养成分,使得橄榄油具有更明显的功效,人们通常采用橄榄油与其他油脂互相混合以形成复方油,从而使得橄榄油的功效更加全面,更适应于社会需要。但是,复方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过氧化物,从而使得复方油更容易变质,使得复方油的保存期限缩短,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油,具有不容易氧化变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方油,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中链油40-55份;大豆油15-20份;橄榄油20-25份;鱼油10-15份;茶多酚3-5份;花青素1-3份;白藜芦醇5-7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抗氧化性能,使得复方油更加不容易被氧化,从而使得复方油中不容易存在过氧化物,进而使得复方油不容易因过氧化物的存在而加快变质,进而有利于延长复方油的保存期限;同时,通过加入花青素,有利于提高茶多酚的溶解度,通过加入白藜芦醇,有利于提高花青素的溶解度,从而有利于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的溶解度的互相提高,进而有利于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更好地发挥抗氧化效果,进而有利于增强复方油的抗氧化性能,使得复方油更加不容易被氧化,进而使得复方油的保存期限更加不容易受到过氧化物的影响,有利于延长复方油的保存期限。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所得的复方油不容易氧化变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中链油、大豆油、橄榄油以及鱼油按一定质量份数比加入第一密闭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s2、将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按一定质量份数比加入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并采用400-450hz的超声波震荡10-15min,搅拌混合均匀,形成预混物;s3、将s1中的混合物与s2中的预混物混合,搅拌均匀,并边搅拌边加入蛋白酶,控制温度为50-60℃,控制反应时间为35-40min,静置分层,取上清液;s4、采用蒸汽加热上清液以除去臭味,再离心过滤,除去滤渣,得到复方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将中链油、大豆油、橄榄油以及鱼油混合均匀以形成混合物,并另外将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混合均匀以形成预混物,再将混合物与预混物混合均匀,有利于提高各组分的混合均匀度,从而使得复方油的稳定性提高;通过采用超声波震荡,有利于茶多酚以及花青素更好地溶解,从而有利于茶多酚以及花青素更好地与白藜芦醇协同配合以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抗氧化性能,使得复方油的保存期限不容易受过氧化物的影响;通过加入蛋白酶,有利于复方油中的大分子蛋白质被分解成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从而有利于促进人体对复方油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得复方油的功效更加明显;通过控制加入蛋白酶后的温度以及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得复方油中的蛋白质大分子更容易被分解形成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进而有利于促进人体对复方油的营养物质的吸收;通过采用蒸汽加热上清液以去除臭味,有利于去除复方油的异味的同时有利于蛋白酶失去活性,从而使得制备所得的复方油中不容易含有蛋白酶,进而有利于减少对蛋白酶过敏的消费者误用复方油后造成过敏的情况,有利于扩大复方油的适用范围;另外,通过采用蒸汽加热上清液,还有利于去除复方油中的微生物以及细菌,从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纯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使用安全性;最后通过离心过滤以除去复方油中的固体物质,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纯度,使得复方油中不容易存在固体杂质,从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透明清澈度,使得复方油在保存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沉淀。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3中,加入蛋白酶后,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9,使得复方油的ph条件更适于蛋白酶分解大分子蛋白质,从而有利于提高蛋白酶的活性,使得复方油中的大分子蛋白质更容易被分解完全以形成易于被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进而有利于促进人体对复方油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使得复方油的功效更加明显;通过采用碳酸氢钠调节ph,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从而有利于碳酸氢钠的后期去除,进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纯度。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中,控制加热温度为150-25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4中的加热温度为150-250℃,有利于复方油中的异味被充分除去,从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纯度,使得复方油的使用安全性提高,同时,使得复方油中的营养物质不容易分解,有利于复方油保持其营养价值。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具有制备所得的复方油不容易含有过氧化物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将中链油、大豆油、橄榄油以及鱼油按一定质量份数比加入第一密闭反应器中,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s2、将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按一定质量份数比加入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并采用400-450hz的超声波震荡10-15min,搅拌混合均匀,形成预混物;s3、将s1中的混合物与s2中的预混物混合,搅拌均匀,向预混物中加入氢氧化钠脱酸,得到提炼油;s4、向提炼油中加入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搅拌均匀,再加入脱色剂以除去色素,得到精炼油;s5、采用蒸汽加热精炼油以除去臭味,得到提纯油;s6、将提纯油先通过硅胶层柱析,再将从硅胶层柱析中抽滤出来的提纯油通过孔径为0.3-0.5μm的滤膜,最后离心过滤,除去滤渣,得到复方油。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将中链油、大豆油、橄榄油以及鱼油混合均匀以形成混合物,并另外将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混合均匀以形成预混物,再将混合物与预混物混合均匀,有利于提高各组分的混合均匀度,从而使得复方油的稳定性提高;通过采用超声波震荡,有利于茶多酚以及花青素更好地溶解,从而有利于茶多酚以及花青素更好地与白藜芦醇协同配合以发挥抗氧化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抗氧化性能,使得复方油的保存期限不容易受过氧化物的影响;通过加入氢氧化钠以除去复方油中的酸,通过加入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以除去复方油中的过氧化物,再通过蒸汽加热、硅胶层柱析以及滤膜过滤复方油以除去复方油中的微生物、细菌以及难以被人体吸收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使得制备所得的复方油不容易含有过氧化物,同时使得复方油中不容易含有微生物、细菌以及难以被人体吸收的物质,进而使得复方油可直接用于注射,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最后通过离心过滤除去复方油中的固体物质,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纯度,使得复方油在保存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沉淀现象,从而不容易因出现沉淀物而对注射造成影响,进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中,所述谷胱甘肽的用量为复方油质量的0.6%-0.8%,所述维生素c注射液的用量为复方油质量的1%-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的用量,有利于提高过氧化物的去除率,有利于复方油中的过氧化物去除更加完全,从而使得复方油中更加不容易存在过氧化物,进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同时,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均为人体所需营养物质,通过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协同配合以除去过氧化物,使得过量的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可被人体吸收以补充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减少浪费。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4中,所述脱色剂为活性白土。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活性白土作为脱色剂,有利于除去复方油中的有害色素、磷脂、皂素等杂质,使得复方油更加通透清澈,更加纯净,使得复方油用于直接注射不容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s1-s6均在隔绝空气氧的条件下进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步骤s1-s6均控制在隔绝空气氧的条件下进行,使得复方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不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过氧化物,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纯度,使得复方油的过氧化物含量更容易下降至可用于注射的浓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减少过氧化物对注射的影响,使得复方油在注射过程中不容易存在刺痛感,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油的应用,具有复方油不容易被氧化变质从而便于直接用于食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方油的应用,所述复方油直接用于烹饪食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制备所得的复方油中不容易含有过氧化物,从而使得复方油可直接用于烹饪食用,使得复方油在烹饪过程中不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过氧化物,进而使得复方油中的营养成分不容易被破坏,同时,使得食物的烹饪风味不容易受到影响。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油的应用,具有复方油不容易含有过氧化物从而便于直接用于注射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方油的应用,所述复方油直接用于注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多步除杂操作,使得复方油中不容易存在过氧化物,从而使得复方油可直接用于注射,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同时,有利于减少过氧化物对注射的影响,使得复方油在注射过程中不容易存在刺痛感。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抗氧化性能,使得复方油不容易因过氧化物的存在而加快变质,有利于延长复方油的保存期限;2.通过加入花青素,有利于提高茶多酚的溶解度,通过加入白藜芦醇,有利于提高花青素的溶解度,从而有利于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的溶解度的互相提高,有利于增强复方油的抗氧化性能,使得复方油的保存期限更加不容易受到过氧化物的影响,有利于延长复方油的保存期限;3.通过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可制备得到不同用途的复方油,使得复方油可根据实际应用选取不同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同时,有利于降低复方油中的过氧化物含量,使得复方油更加不容易被氧化变质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复方油,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中链油40kg;大豆油20kg;橄榄油22.5kg;鱼油15kg;茶多酚5kg;花青素3kg;白藜芦醇7kg。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中链油40kg、大豆油20kg、橄榄油22.5kg以及鱼油15kg加入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控制温度为30℃,以25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s2、将茶多酚5kg、花青素3kg以及白藜芦醇7kg加入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并边搅拌边采用400hz的超声波震荡15min,形成预混物。s3、将s1中的混合物与s2中的预混物混合,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加入蛋白酶1kg,控制温度为50℃,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边搅拌边反应40min,静置分层,取上清液。s4、将上清液加入脱臭罐中,保持真空状态进行加热,当温度升高至150℃时,开启蒸汽,继续加热至250℃,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后降温至150℃,关闭蒸汽,继续降温至70℃以下,并将上清液出料。最后将从脱臭罐出料的上清液进行离心过滤,除去滤渣,得到复方油。实施例2一种复方油,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中链油47.5kg;大豆油17.5kg;橄榄油25kg;鱼油10kg;茶多酚4kg;花青素2kg;白藜芦醇6kg。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中链油47.5kg、大豆油17.5kg、橄榄油25kg以及鱼油10kg加入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控制温度为35℃,以25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s2、将茶多酚4kg、花青素2kg以及白藜芦醇6kg加入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并边搅拌边采用425hz的超声波震荡13min,形成预混物。s3、将s1中的混合物与s2中的预混物混合,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加入蛋白酶1.3kg,控制温度为55℃,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8.5,边搅拌边反应37min,静置分层,取上清液。s4、将上清液加入脱臭罐中,保持真空状态进行加热,当温度升高至150℃时,开启蒸汽,继续加热至250℃,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后降温至150℃,关闭蒸汽,继续降温至70℃以下,并将上清液出料。最后将从脱臭罐出料的上清液进行离心过滤,除去滤渣,得到复方油。实施例3一种复方油,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中链油55kg;大豆油15kg;橄榄油20kg;鱼油12.5kg;茶多酚3kg;花青素1kg;白藜芦醇5kg。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中链油55kg、大豆油15kg、橄榄油20kg以及鱼油12.5kg加入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控制温度为40℃,以25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s2、将茶多酚3kg、花青素1kg以及白藜芦醇5kg加入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并边搅拌边采用450hz的超声波震荡10min,形成预混物。s3、将s1中的混合物与s2中的预混物混合,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边搅拌边加入蛋白酶1.5kg,控制温度为60℃,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至9,边搅拌边反应35min,静置分层,取上清液。s4、将上清液加入脱臭罐中,保持真空状态进行加热,当温度升高至150℃时,开启蒸汽,继续加热至250℃,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后降温至150℃,关闭蒸汽,继续降温至70℃以下,并将上清液出料。最后将从脱臭罐出料的上清液进行离心过滤,除去滤渣,得到复方油。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中链油40kg、大豆油20kg、橄榄油22.5kg以及鱼油15kg加入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控制温度为30℃,以25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s2、将茶多酚5kg、花青素3kg以及白藜芦醇7kg加入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并边搅拌边采用400hz的超声波震荡15min,形成预混物。s3、将s1中的混合物与s2中的预混物混合,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水洗罐中,搅拌加热至90℃保温。边搅拌边加入50ml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脱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时间为10min。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完成后,搅拌20min,并均匀喷洒10ml质量浓度为5%的盐水,盐水的温度与复方油的温度大致相同,加盐水的时间控制为10min,盐水加完后停止加热,静置沉淀。随后加入温度与复方油大致相同的水,使得复方油与沉淀分离,水洗至无沉淀放出后,搅拌10min,取样检测复方油的酸价是否达标,若不达标,重复水洗操作,直至复方油的酸价达标。将酸价达标后的复方油加入脱色罐中搅拌10min,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00℃,随后进行脱水,从观察孔观察到油面没有油泡时即脱水完成,得到提炼油。s4、向提炼油中加入谷胱甘肽675g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1350g,同时,隔绝空气氧,并控制温度为90℃,以280r/min的转速搅拌2h后,在充氮气的条件下加入活性白土7g,并在充氮气的条件下搅拌25min,使得提炼油脱色,再过滤脱色后的提炼油,除去活性白土,得到滤液即为精炼油。s5、将精炼油加入脱臭罐中,保持充氮气的条件进行加热,当温度升高至150℃时,开启蒸汽,继续加热至250℃,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后降温至150℃,关闭蒸汽,继续降温至70℃以下,再将碱炼油出料,得到提纯油。s6、将提纯油倒入硅胶层柱析,并控制压力为-0.01mpa,减压将硅胶层柱析中的滤液抽滤出来并移至孔径为0.3μm的滤膜中加压过滤,控制过滤压力为2mpa,最后对过滤后的提纯油进行离心过滤处理,除去滤渣,得到复方油。实施例5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中链油47.5kg、大豆油17.5kg、橄榄油25kg以及鱼油10kg加入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控制温度为35℃,以25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s2、将茶多酚4kg、花青素2kg以及白藜芦醇6kg加入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并边搅拌边采用425hz的超声波震荡13min,形成预混物。s3、将s1中的混合物与s2中的预混物混合,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水洗罐中,搅拌加热至93℃保温。边搅拌边加入50ml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脱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时间为10min。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完成后,搅拌20min,并均匀喷洒10ml质量浓度为5%的盐水,盐水的温度与复方油的温度大致相同,加盐水的时间控制为10min,盐水加完后停止加热,静置沉淀。随后加入温度与复方油大致相同的水,使得复方油与沉淀分离,水洗至无沉淀放出后,搅拌10min,取样检测复方油的酸价是否达标,若不达标,重复水洗操作,直至复方油的酸价达标。将酸价达标后的复方油加入脱色罐中搅拌10min,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00℃,随后进行脱水,从观察孔观察到油面没有油泡时即脱水完成,得到提炼油。s4、向提炼油中加入谷胱甘肽784g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1232g,同时,隔绝空气氧,并控制温度为93℃,以280r/min的转速搅拌1.5h后,在充氮气的条件下加入活性白土9g,并在充氮气的条件下搅拌22min,使得提炼油脱色,再过滤脱色后的提炼油,除去活性白土,得到滤液即为精炼油。s5、将精炼油加入脱臭罐中,保持充氮气的条件进行加热,当温度升高至150℃时,开启蒸汽,继续加热至250℃,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后降温至150℃,关闭蒸汽,继续降温至70℃以下,再将精炼油出料,得到提纯油。s6、将提纯油倒入硅胶层柱析,并控制压力为-0.03mpa,减压将硅胶层柱析中的滤液抽滤出来并移至孔径为0.4μm的滤膜中加压过滤,控制过滤压力为2.5mpa,最后对过滤后的提纯油进行离心过滤处理,除去滤渣,得到复方油。实施例6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的制备方法如下:s1、将中链油55kg、大豆油15kg、橄榄油20kg以及鱼油12.5kg加入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一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控制温度为40℃,以25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s2、将茶多酚3kg、花青素1kg以及白藜芦醇5kg加入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并往第二密闭反应器中充入氮气,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并边搅拌边采用450hz的超声波震荡10min,形成预混物。s3、将s1中的混合物与s2中的预混物混合,以300r/min的转速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水洗罐中,搅拌加热至95℃保温。边搅拌边加入50ml质量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脱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时间为10min。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完成后,搅拌20min,并均匀喷洒10ml质量浓度为5%的盐水,盐水的温度与复方油的温度大致相同,加盐水的时间控制为10min,盐水加完后停止加热,静置沉淀。随后加入温度与复方油大致相同的水,使得复方油与沉淀分离,水洗至无沉淀放出后,搅拌10min,取样检测复方油的酸价是否达标,若不达标,重复水洗操作,直至复方油的酸价达标。将酸价达标后的复方油加入脱色罐中搅拌10min,在真空条件下加热至100℃,随后进行脱水,从观察孔观察到油面没有油泡时即脱水完成,得到提炼油。s4、向提炼油中加入谷胱甘肽892g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1115g,同时,隔绝空气氧,并控制温度为95℃,以280r/min的转速搅拌1h后,在充氮气的条件下加入活性白土11g,并在充氮气的条件下搅拌20min,使得提炼油脱色,再过滤脱色后的提炼油,除去活性白土,得到滤液即为精炼油。s5、将精炼油加入脱臭罐中,保持充氮气的条件进行加热,当温度升高至150℃时,开启蒸汽,继续加热至250℃,保温2小时。保温结束后降温至150℃,关闭蒸汽,继续降温至70℃以下,再将精炼油出料,得到提纯油。s6、将提纯油倒入硅胶层柱析,并控制压力为-0.05mpa,减压将硅胶层柱析中的滤液抽滤出来并移至孔径为0.5μm的滤膜中加压过滤,控制过滤压力为3mpa,最后对过滤后的提纯油进行离心过滤处理,除去滤渣,得到复方油。实施例7取实施例1制备所得的复方油直接用于烹饪食用,烹饪所得食物口感无异样,食用后无不良反应。实施例8取实施例4制备所得的复方油采用注射器直接注射于人体内,注射时无刺痛感,注射后无不良反应出现。比较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缺少了组分茶多酚。比较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缺少了组分花青素。比较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缺少了组分白藜芦醇。比较例4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缺少了组分茶多酚。比较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缺少了组分花青素。比较例6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复方油缺少了组分白藜芦醇。比较例7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仅加入谷胱甘肽以除去过氧化物。比较例8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仅加入维生素c注射液以除去过氧化物。实验1根据大豆油(供注射用)质量标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检测方法检测实施例1-6以及比较例1-8中的复方油的过氧化物值。实验2根据大豆油(供注射用)质量标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检测方法检测实施例1-6以及比较例7-8中的复方油的酸值以及微生物,记录检测数据以及记录是否有检出微生物。实验3随机抽取250名健康志愿者,志愿者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并将250名志愿者随机分成5组,各组的志愿者的人数均为50人,每组志愿者分别注射实施例4-6以及比较例7-8制备所得的复方油,记录志愿者的注射感受以及不良反应。实验1的检测数据见表1,实验2以及实验3的检测数据见表2。表1过氧化物值实施例12.9实施例22.7实施例32.6实施例40.1实施例50.3实施例60.2比较例13.6比较例23.5比较例33.7比较例40.8比较例50.6比较例60.5比较例70.9比较例80.7根据表1中实施例1-3与比较例1-3以及实施例4-6与比较例4-6的数据对比可得,实施例1-3以及实施例4-6均采用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协同配合以制备复方油,比较例1以及比较例4中缺少了组分茶多酚,比较例2以及比较例5中缺少了组分花青素,比较例3以及比较例6中缺少了组分白藜芦醇,而实施例1-3制备所得的复方油的过氧化物值均低于比较例1-3的,实施例4-6制备所得的复方油的过氧化物值均低于比较例4-6的,说明通过采用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协同配合,有利于各组分之间互相促进其溶解度,从而有利于各组分更好地发挥其抗氧化作用,进而使得复方油中不容易存在过氧化物,进而使得复方油的保存期限不容易受到过氧化物的影响,有利于延长复方油的保存期限,同时,说明了只有当茶多酚、花青素以及白藜芦醇互相协同配合以共同作用时,才能更好地起到提高复方油的抗氧化的作用,缺少了任一组分均容易对复方油的抗氧化性能产生影响;根据表1中实施例1-3与实施例4-6的数据对比可得,实施例4-6的提纯步骤比实施例1-3的提纯步骤多,而实施例1-3的复方油的过氧化物值均不满足注射标准,实施例4-6的复方油的过氧化物值均满足注射标准,说明通过采用多步提纯步骤,有利于除去复方油中的过氧化物,使得复方油中不容易存在过氧化物,进而有利于复方油直接用于注射,进而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表2根据表1以及表2中实施例1-3与实施例4-6的数据对比可得,实施例4-6的酸值、过氧化物值以及微生物含量均符合注射要求,而实施例1-3的酸值、过氧化物值以及微生物含量均不符合注射要求,说明通过采用实施例4-6的制备方法制备复方油,有利于降低复方油中的酸值、过氧化物值以及微生物的含量,使得复方油可直接用于注射,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根据表2中实施例4-6与比较例7-8的数据对比可得,实施例4-6均采用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共同配合以除去过氧化物,比较例7中仅采用谷胱甘肽去除过氧化物,比较例8中仅采用维生素c注射液去除过氧化物,而实施例4-6制备所得的复方油中的过氧化物值均低于比较例7-8的,同时,实施例4-6制备所得的复方油用于注射均无刺痛感且无不良反应,但比较例7-8制备所得的复方油直接用于注射会出现刺痛感并有不良反应,说明通过采用谷胱甘肽以及维生素c注射液协同配合以去除过氧化物,有利于提高过氧化物的去除效率,使得复方油中不容易存在过氧化物,从而有利于提高制备所得的复方油的纯度,使得复方油可直接用于注射,有利于提高复方油的注射安全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