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5248发布日期:2020-05-15 17:22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清汤绿叶。绿茶的功效与作用:茶在英国人是: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我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茶氨酸等。

总体讲成品绿茶外观多为细碎团粒、条索状,鲜有针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成的绿茶内含物质,美誉度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步骤a、原料准备,b、杀青,c、整形理条,d、烘烤,e、干燥,具体步骤为

a、原料准备:采摘茶叶梢芽,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0~10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00~15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40~60min,保持炭火烘烤温度为400~500℃;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90~100℃,烘焙时间30~40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0~45天,即可得到茶叶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得到的茶叶香气浓郁,口感极佳,富含茶叶、竹子中的芳香物以及茶多酚、茶碱、茶多糖、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富含柑橘皮中的生物类黄酮、芸香素、橙皮素等,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抗菌抑菌、调整脂肪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等保健作用,而且进一步有效增强维生素的效果,营养成分水溶性好,功效显著,同时具有清热利咽、镇咳和祛痰、增强体质的功效,长期饮用能够有益健康;

2、本发明得到的茶叶针形完整饱满,满披白毫,无细碎团粒、条索状的茶叶残次品,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

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茶叶大大降低了有害菌存在的可能性,茶叶中内含物质在空气中的损失少,冲泡时营养物质易浸出,且在热水中氧化充分,口感好;

4、本发明采在烘烤过程中采用分段烘烤的方法,充分将竹子中的香气与茶叶中的香气,以及柑橘皮中芳香物质、精油进行挥发混合,最后的香气全部被茶叶吸附,得到的茶叶茶香浓郁,香气特殊、醇厚,有效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a、原料准备,b、杀青,c、整形理条,d、烘烤,e、干燥,具体步骤为

a、原料准备:采摘茶叶梢芽,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0~10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00~15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40~60min,保持炭火烘烤温度为400~500℃;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90~100℃,烘焙时间30~40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0~45天,即可得到茶叶成品。

所述的步骤a中的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

所述的步骤a中的竹子为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野生竹,竹子的直径不小于5cm。

所述的步骤d中装入竹筒内的茶叶粗料混合有柑橘皮,茶叶粗料与柑橘皮的重量比例为5~8:1,且在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时需要剔除柑橘皮。

所述的步骤d中的保持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保持10~15min,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

所述的步骤e中干燥后得到的茶叶成品的含水量为5%~7%。

所述的步骤e中干燥后还包括对干燥后的茶叶成品进行消毒包装。

所述的步骤e中的固体吸湿剂为生石灰、氯化钙、木炭、铝胶、沸石或硅胶,且所述固体吸湿剂呈块状或颗粒状结构。

所述的步骤d、e中的布料为棉布、纱布或麻布。

所述的柑橘皮为经过清洁、消毒处理的块状或颗粒状的新鲜柑橘皮,块状柑橘皮大小为1~2㎝2,颗粒状柑橘皮的粒径大小为0.5~1㎝。

所述的步骤d中装入竹筒内的茶叶粗料混合有食用鲜花,茶叶粗料与食用鲜花的重量比例为5~8: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说明。

实施例1

a、原料准备:首先,采摘茶叶梢芽,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其次,选取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且直径不小于5cm的野生竹,并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0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10~15min,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90℃,烘焙时间30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0天,即可得到得到含水量为5%~7%茶叶成品。

实施例2

a、原料准备:首先,采摘茶叶梢芽,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其次,选取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且直径不小于5cm的野生竹,并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5℃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25℃,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10~15min,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95℃,烘焙时间35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5天,即可得到得到含水量为5%~7%茶叶成品。

实施例3

a、原料准备:首先,采摘茶叶梢芽,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其次,选取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且直径不小于5cm的野生竹,并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10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5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10~15min,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100℃,烘焙时间40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45天,即可得到得到含水量为5%~7%茶叶成品

实施例4

a、原料准备:首先,采摘茶叶梢芽,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其次,选取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且直径不小于5cm的野生竹,并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0~10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00~15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与新鲜柑橘皮以5~8: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10~15min,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并剔除柑橘皮,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90~100℃,烘焙时间30~40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0~45天,即可得到得到含水量为5%~7%茶叶成品。

实施例5

a、原料准备:首先,采摘茶叶梢芽,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其次,选取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且直径不小于5cm的野生竹,并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0~10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00~15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与新鲜柑橘皮以5: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10~15min,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并剔除柑橘皮,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90℃,烘焙时间30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0~45天,即可得到得到含水量为5%~7%茶叶成品。

实施例6

a、原料准备:首先,采摘茶叶梢芽,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其次,选取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且直径不小于5cm的野生竹,并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0~10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00~15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与新鲜柑橘皮以6.5: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10~15min,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并剔除柑橘皮,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95℃,烘焙时间35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0~45天,即可得到得到含水量为5%~7%茶叶成品。

实施例7

a、原料准备:首先,采摘茶叶梢芽,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其次,选取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且直径不小于5cm的野生竹,并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0~10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00~15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与新鲜柑橘皮以8:1的重量比混合均匀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10~15min,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并剔除柑橘皮,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100℃,烘焙时间40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0~45天,即可得到得到含水量为5%~7%茶叶成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