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5248发布日期:2020-05-15 17: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a、原料准备,b、杀青,c、整形理条,d、烘烤,e、干燥,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a、原料准备:采摘茶叶梢芽,把整根的竹子切成30~50cm竹筒消毒备用;

b、杀青:把采摘后的梢芽以3~5cm的厚度摊凉4~6h,再将经过摊凉的梢芽以90~100℃温度进行杀青,杀青时间为3min;

c、整形理条:将杀青后的梢芽上的芽头取下;并把取下的芽头放在铺有布料的铁板上进行手工搓揉、理条、塑针形处理,得到外形为针状,且含水量为15~25%的茶叶粗料,铁板温度控制为100~150℃,处理时间为30min;

d、烘烤:把茶叶粗料装入竹筒中,封住竹筒口后置于炭火上旋转烘烤40~60min,保持炭火烘烤温度为400~500℃;其次将冷却后的竹筒削去竹筒最外层的碳化竹皮,留2~3mm厚的竹子,静置待竹筒降至常温,随后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再次手工搓揉得到外形为针状的茶叶针形粗料,把茶叶针形粗料用布料包好在专用烘笼上进行二次烘焙,温度90~100℃,烘焙时间30~40min;烘焙完成后,静置待茶降至常温,得到含水量为10%的茶叶细料;

e、干燥:把烘烤得的茶叶细料用布料包好堆放入土罐中,并在罐体底部和/或罐体的1/3高度处放置固体吸湿剂,置于干燥房间内常温贮藏30~45天,即可得到茶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的梢芽为选择一芽二至三叶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芽,梢芽长9~12cm,采摘时间为3月20日~4月20日的晴天上午7~10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中的竹子为一年生或两年生、无虫蛀的野生竹,竹子的直径不小于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装入竹筒内的茶叶粗料混合有柑橘皮,茶叶粗料与柑橘皮的重量比例为5~8:1,且在从竹筒中取出茶叶粗料时需要剔除柑橘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的保持炭火温度为先调整400℃,保持10~15min,然后调整至450℃,保持5~10min,接着调整至500℃,保持20~30min,最后调整至400℃,保持5~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干燥后得到的茶叶成品的含水量为5%~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干燥后还包括对干燥后的茶叶成品进行消毒包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中的固体吸湿剂为生石灰、氯化钙、木炭、铝胶、沸石或硅胶,且所述固体吸湿剂呈块状或颗粒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e中的布料为棉布、纱布或麻布。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柑橘皮为经过清洁、消毒处理的块状或颗粒状的新鲜柑橘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形绿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A、原料准备,B、杀青,C、整形理条,D、烘烤,E、干燥。本发明得到的茶叶香气浓郁,口感极佳,富含茶叶、竹子中的芳香物以及茶多酚、茶碱、茶多糖、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富含柑橘皮中的生物类黄酮、芸香素、橙皮素等,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抗菌抑菌、调整脂肪代谢、促进血液循环等保健作用,而且进一步有效增强维生素的效果,营养成分水溶性好,功效显著,同时具有清热利咽、镇咳和祛痰、增强体质的功效,长期饮用能够有益健康;茶叶针形完整饱满,满披白毫,无细碎团粒、条索状的茶叶残次品,有效提高了茶叶品质,茶汤清亮、滋味甘甜持久。

技术研发人员:段学良;彭丽娜;杨和团;刘猛道;觉春东;杨旭;陈雪峰;杨丽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