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粉团醒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1423发布日期:2020-12-25 08:0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粉团醒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面粉团醒面装置。



背景技术:

糕点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在加工时需要对面粉团进行醒面,醒面的过程,使得面粉团更易加工,做出的面点或者糕点更加地筋道、有嚼劲、抗剪性能较好、柔软,口感也更加的细腻和顺滑。

现有面粉团醒面多为人工和面后静置醒面,无法实现批量恒温环境下醒面,属于小作坊式加工,不利于批量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面粉团醒面装置。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粉团醒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醒面腔,装置本体顶部为开口,且设置有顶盖,顶盖罩于装置本体上,其中装置本体内壁设置有加热腔,装置本体底部设置有热风布气机构,加热腔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顶盖为圆台结构,顶盖顶部设置有旋转电机和排气管,顶盖底部设置有连接腔,且连接腔与醒面腔连通,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连接,转轴插入醒面腔,转轴上设置有放置盘,排气管与连接腔连通,醒面腔上部设置有气压传感器,转轴中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可选的,第一加热部件包括第一加热管,第一加热管呈螺纹状缠绕在醒面腔上部,第一加热管的输入端位于装置本体上端,第一加热管的输入端与第一热液输入管连通,第一加热管的输出端位于装置本体中部,第一加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一热液输出管连通;第二加热部件包括第二加热管,第二加热管呈螺纹状缠绕在醒面腔下部,第二加热管的输入端位于装置本体中部,第二加热管的输入端与第二热液输入管连通,第二加热管的输出端位于装置本体下部,第二加热管的输出端与第二热液输出管连通,第二热液输入管位于第一热液输入管下方。

进一步的,第一热液输入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热液输入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可选的,顶盖上设置有底部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能插入醒面腔内,且密封圈与醒面腔内壁贴合。

可选的,顶盖外表面设置有耳部。

可选的,放置盘通过连接轴固定于转轴上,且放置盘与醒面腔内壁存在间隙,放置盘上设置有穿孔。

进一步的,放置盘上设置有线状分割片和环状分割片,放置盘的外周上设置有抵片,线状分割片和环状分割片相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将和面完成后的面粉团放置入醒面装置内,在恒温适度的环境下完成醒面,能够规模化生产。

2、通过设置第一加热部件、第二加热部件和热风布气机构,使得醒面装置内部形成多个热源,大幅降低醒面时温度波动带来的影响。

3、解决了现有面粉团醒面多为人工和面后静置醒面,无法实现批量恒温环境下醒面,属于小作坊式加工,不利于批量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面粉团醒面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顶盖提起时面粉团醒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放置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热风布气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装置本体、2为顶盖、3为旋转电机、4为第一热液输入管、5为第二热液输出管、6为排气管、7为热风管、8为干燥箱、10为第一控制阀、11为第二控制阀、12为第三控制阀、13为转轴、14为第一加热管、15为醒面腔、16为加热腔、17为连接轴、18为放置盘、19为线状分割片、20为抵片、21为热风布气机构、22为废气回收管、23为耳部、24为连接腔、25为密封圈、26为挂钩、27为挂线、28为穿孔、29为布气腔、30为布气管、31为布气孔、32为环状分割片、33为温度传感器、34为气压传感器、35为二热液输入管、36为第一热液输出管、37为第四控制阀、38为第二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面粉团醒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内部设置有醒面腔15,装置本体1顶部为开口,且设置有顶盖2,顶盖2罩于装置本体1上,其中装置本体1内壁设置有加热腔16,装置本体1底部设置有热风布气机构21,加热腔16内从上至下设置有第一加热部件和第二加热部件,顶盖2为圆台结构,顶盖2顶部设置有旋转电机3和排气管6,顶盖2底部设置有连接腔24,且连接腔24与醒面腔15连通,旋转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与转轴13连接,转轴13插入醒面腔15,转轴13上设置有放置盘18,排气管6与连接腔24连通,醒面腔15上部设置有气压传感器34,转轴13中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3。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和面完成后的面粉团放置入醒面装置内,在恒温适度的环境下完成醒面,能够规模化生产。通过设置第一加热部件、第二加热部件和热风布气机构,使得醒面装置内部形成多个热源,大幅降低醒面时温度波动带来的影响,解决了现有面粉团醒面多为人工和面后静置醒面,无法实现批量恒温环境下醒面,属于小作坊式加工,不利于批量规模化生产的问题。

通过在单一热源的基础上在醒面腔外部设置加热腔,从而实现多个方向的加热,降低受热不均现象发生几率。通过设置旋转电机和转轴,能够实现转轴带动放置于放置盘上的面粉团进行转动,大幅提高面粉团干式发酵效果。

如图2所示,在使用中,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吊机将顶盖吊起,其中在顶盖上设置有耳部23,将吊机的挂钩26穿过耳部23,在挂线27的作用下将顶盖吊起,并移动至安全区域,现场工作人员将待发酵的面粉团放置在放置盘上。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放置盘的透热性,在放置盘上设置有穿孔28,使得湿热空气能够从穿孔穿过放置盘,放置盘通过连接轴17固定于转轴上,且放置盘与醒面腔内壁存在间隙,同时在放置盘18上设置有线状分割片19和环状分割片32,线状分割片19和环状分割片32相交,将放置盘分割为多个区域,便于不同种类的面粉团进行放置,使得后续能够分别进行深加工,同时在放置盘的外周上设置有抵片20,其能够阻止放置在放置盘上的面粉团转动时被甩出。

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情况下,旋转电机带动转轴转动时,其转速较低,其旋转的目的在于使得面粉团受热均匀,因此通常设置转速为2~6rpm。

待面粉团全部放置在放置盘上后,再次通过吊机将顶盖插入装置本体内,先通过加热腔使得醒面腔内温度均匀上升,再通过热风布气机构进行底部加热。

其中,如图4所示,热风布气机构21内部设置有布气腔29,热风布气机构21的上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布的布气孔31,布气孔31通过布气管30与布气腔29连通,布气腔29的进气口与热风管7连通。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热风先进入布气腔,然后通过布气管从布气孔中排出,从而将股状的单一热风分割为多股的热风便于热风的分布,同时热风管7上设置有干燥箱8和第二控制阀11,干燥箱8内填充有干燥剂,第二控制阀11能控制热风管7内热风流速。

通过设置干燥箱能够对热风中的水分进行吸附,实现干式发酵,进入醒面腔内的热风从顶盖上的排气管排出,在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2,排气管的端部与废气回收管22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部件包括第一加热管14,第一加热管14呈螺纹状缠绕在醒面腔15上部,第一加热管14的输入端位于装置本体1上端,第一加热管14的输入端与第一热液输入管4连通,第一加热管14的输出端位于装置本体1中部,第一加热管14的输出端与第一热液输出管36连通;第二加热部件包括第二加热管38,第二加热管38呈螺纹状缠绕在醒面腔15下部,第二加热管38的输入端位于装置本体1中部,第二加热管38的输入端与第二热液输入管35连通,第二加热管38的输出端位于装置本体1下部,第二加热管38的输出端与第二热液输出管5连通,第二热液输入管35位于第一热液输入管4下方。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加热管内导入有热液,此热液可以选择热水或者其他比热容较大的液体,将第一控制阀打开,热液从第一热液输入管进入第一加热管然后从第一热液输出管排出,由于加热管长度较长,导致整个醒面腔上部温度要高于醒面腔中部的温度,同时将将第四控制阀打开,热液从第二热液输入管进入第二加热管然后从第二热液输出管排出,由于加热管长度较长,导致整个醒面腔中部温度要高于醒面腔下部的温度,再结合热风布气机构搭配使得面粉团醒面装置内温度能区域一个稳定。

本实施例中,顶盖2底部设置有密封圈25,密封圈25能插入醒面腔15内,且密封圈25与醒面腔15内壁贴合。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密封圈能够降低热风从顶盖与装置本体间的间隙排出。

同时,设置在转轴中部的温度传感器和设置在醒面腔上部的气压传感器能够获取醒面腔内温度和气压数据,便于控制器对各个控制阀进行合理调控。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并非基于高温高热的气体或液体对面粉团进行发酵,通常在使用中醒面温度在25℃~40℃,具体的温度受待加工产品种类影响,因此从热液输入管导入的热液温度通常设置在50℃~70℃,不易过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