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机构及行李箱拉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6175发布日期:2020-10-02 08:1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锁机构及行李箱拉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定装置和箱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锁机构及行李箱拉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数的便携设备或者活动装置由于需要保持开合不同状态或者是固定到不同的状态进行使用,一般需要进行活动的卡位,行李箱拉杆就是其中一种,作为人们出差旅行时的常备生活用品,需要在不同使用者和不同环境下使行李箱拉杆升降到使用者便于施力的位置。目前市面上的锁止机构普遍需要手工的调节开闭,自动化程度较低,现有的应用了锁止机构的行李箱拉杆,由于不可自锁,也普遍容易在晃动拉杆时卡柱脱出,致使锁止失效,同时有的锁止结构和行李箱拉杆的各部件装配也较为麻烦,延长了产出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回复到锁定状态且便于安装的自锁机构及行李箱拉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一种自锁机构,包括:按钮;滑杆,包括滑杆本体和可拆卸连接在滑杆本体上部的压块,且所述滑杆本体设置有斜压面,所述滑杆响应所述按钮向下的动作而向下平动;卡柱,具有容置所述滑杆本体穿过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斜压面抵接的承压斜面;内衬,具有供置所述滑杆平动的竖向滑道和供置所述卡柱平动的横向滑道;第一弹簧,套置在所述滑杆本体上并夹设在所述压块与所述内衬的上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用于驱动所述滑杆向上平动;第二弹簧,夹设在所述横向滑道和所述卡柱之间,所述第二弹簧用于驱动所述卡柱由所述内衬伸出;衬套,套设在所述内衬外,且所述衬套设置有若干用于与由所述内衬伸出的卡柱卡合的限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锁机构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压块是可拆卸连接在滑杆本体上的,而第一弹簧又夹设在所述压块与所述内衬的上端面之间,从而在安装结构时,只需先将滑杆本体装入内衬,然后再将第一弹簧串上滑杆本体,使第一弹簧下端压在内衬上端面上,然后再将压块安装到滑杆本体上并下压第一弹簧,相比目前需要设计大量的形状避让或者扭曲第一弹簧的手段而言,降低了装配难度且节省了装配时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机构,能够通过按钮使得滑杆下行,进而通过斜压面对承压斜面的压接,使得卡柱压缩第二弹簧并向横向滑道内平动,实现卡柱由限位孔退出后完全缩回内衬的效果,即解锁状态,这时使用者就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改变内衬与衬套的相对位置,然后卸除按钮向下的动作或者施力后,则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都会进行回弹,并再次通过斜压面和承压斜面的抵接使得滑杆平稳上升,且卡柱能够由另一限位孔伸出,进行卡合固定,以使内衬和衬套的相对位置能够得以固定到使用者需要的位置,可以看到,相比现有技术需要手动的调节解锁和锁合而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进行锁止,且由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持续的进行压力补偿,在晃动内衬时也能够避免卡柱由衬套中脱出,能够实现稳定地达到自锁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杆设置有凸耳,所述内衬设置有长条孔,所述凸耳插入所述长条孔并可相对所述长条孔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柱设置有助推片,所述助推片具有夹角呈锐角的上抬面和下压面,所述滑杆还设置有挡位片,所述挡位片具有分别用于与所述上抬面和所述下压面抵接的下承面和上承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挡位片和助推片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所述挡位片对称设置在滑杆本体的两侧,所述助推片设置在所述腔体内并避开所述滑杆本体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柱的径向尺寸沿远离所述第二弹簧的方向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滑杆本体包括主动部和从动部,所述主动部与所述压块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部与所述主动部间留有活动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一种行李箱拉杆,包括把手、伸缩杆组件和前述任一的自锁机构,所述按钮设置在把手上,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外导杆和内导杆,所述把手与所述内导杆连接,所述滑杆、所述卡柱、所述内衬、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布置在所述内导杆上,所述衬套设置在外导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行李箱拉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自锁结构这一形状较为复杂的结构的装配时间缩短,行李箱拉杆的整体装配也更为便捷快速,且由于采用了自锁机构,使用者只需下压按钮完成解锁后调整伸缩杆组件到达需要的高度后,松开按钮,即可使卡柱自动与对应高度调节后位置的限位孔实现卡合,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受拉杆晃动这一因素的影响,而使行李箱拉杆失稳。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锁机构及行李箱拉杆实施例一侧剖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自锁机构在锁止状态的截面图;

图3为图1中自锁机构在解锁状态的截面图;

图4为图1中自锁机构在锁止状态下另一位置的截面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自锁机构在滑杆本体为分体式时的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一种自锁机构,如图1-4所示,包括:按钮100,图中按钮100是通过传动杆与滑杆连接的;滑杆,包括滑杆本体210和可拆卸连接在滑杆本体210上部的压块220,且滑杆本体210设置有斜压面211,图中斜压面211设置在滑杆本体210的左侧,滑杆响应按钮100向下的动作而向下平动,滑杆向上平动则主要通过第一弹簧510驱动;卡柱300,具有容置滑杆本体210穿过的腔体310,腔体31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斜压面211抵接的承压斜面320;内衬400,具有供置滑杆平动的竖向滑道410和供置卡柱300平动的横向滑道420;第一弹簧510,套置在滑杆本体210上并夹设在压块220与内衬400的上端面之间,第一弹簧510用于驱动滑杆向上平动;第二弹簧520,夹设在横向滑道420和卡柱300之间,第二弹簧520用于驱动卡柱300由内衬400伸出;衬套,套设在内衬400外,且衬套设置有若干用于与由内衬400伸出的卡柱300卡合的限位孔910。

由于压块220是可拆卸连接在滑杆本体210上的,而第一弹簧510又夹设在压块220与内衬400的上端面之间,从而在安装结构时,只需先将滑杆本体210装入内衬400,然后再将第一弹簧510串上滑杆本体210,使第一弹簧510下端压在内衬400上端面上,然后再将压块220安装到滑杆本体210上并下压第一弹簧510,相比目前需要设计大量的形状避让或者扭曲第一弹簧510的手段而言,降低了装配难度且节省了装配时间。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机构,能够通过按钮100使得滑杆下行,进而通过斜压面211对承压斜面320的压接,使得卡柱300压缩第二弹簧520并向横向滑道420内平动,实现卡柱300由限位孔910退出后完全缩回内衬400的效果,即解锁状态,这时使用者就能够根据自身需要改变内衬400与衬套的相对位置,然后卸除按钮100向下的动作或者施力后,则第一弹簧510和第二弹簧520都会进行回弹,并再次通过斜压面211和承压斜面320的抵接使得滑杆平稳上升,且卡柱300能够由另一限位孔910伸出,进行卡合固定,以使内衬400和衬套的相对位置能够得以固定到使用者需要的位置,可以看到,在滑杆向下平动时,主要是用过斜压面211推动承压斜面320使得卡柱300缩回横向滑道420中,回复到锁止状态则是通过承压斜面320和第一弹簧510使滑杆向上平动,卡柱300主要受第二弹簧520驱动而由横向滑道420中伸出。相比现有技术需要手动的调节解锁和锁合而言,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自动进行锁止,且由于第一弹簧510和第二弹簧520持续的进行压力补偿,在晃动内衬400时也能够避免卡柱300由衬套中脱出,能够实现稳定地达到自锁状态。

参照图1-4,在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进一步优选滑杆设置有凸耳230,内衬400设置有长条孔430,凸耳230插入长条孔430并可相对长条孔430滑动,从而滑杆向上平动和向下平动的行程长度都被限定,同时由于长条孔430的限制,使得凸耳230和滑杆整体的平动较为平稳。

参照图1-4,技术方案中,在滑杆向下平动时,主要是用过斜压面211推动承压斜面320使得卡柱300缩回横向滑道420中,回复到锁止状态则是通过承压斜面320和第一弹簧510使滑杆向上平动,卡柱300主要受第二弹簧520驱动而由横向滑道420中伸出,而为了进一步使得滑杆和卡柱300的平动较为稳定的进行,避免受第一弹簧510或第二弹簧520驱动而发生运动加速度的突变,在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进一步优选,参考图1-4,卡柱300上设置有助推片330,助推片330和承压斜面320分别设置在腔体310内相对的两侧,助推片330具有夹角呈锐角的上抬面331和下压面332,滑杆还设置有挡位片240,挡位片240具有分别用于与上抬面331和下压面332抵接的下承面241和上承面242,则在滑杆向下平动时,下压面332也能够通过抵接上承面242,使得滑杆的下行和卡柱300由横向滑道420缩回更为稳定,在滑杆向上平动时,上抬面331也能够通过抵接下承面241,使得滑杆的上行和卡柱300由横向滑道420伸出更为稳定。

参照1-5,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助推片330与挡位片240的抵压使得滑杆与卡柱300受力不平衡,优选挡位片240和助推片33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挡位片240对称设置在滑杆本体210的两侧,助推片330设置在腔体310内并避开滑杆本体210设置,使得斜压面211与承压斜面320抵接关系,与挡位片240和助推片330的抵接关系互不干涉,同时能够工作作用于解锁和锁止动作的平稳实现,有利于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

在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进一步优选,卡柱300的径向尺寸沿远离第二弹簧520的方向逐渐减小,从而在使用者不慎按压按钮100时,由于此时的按压程度可能还不足以使得卡柱300完全退出限位孔910,若不使卡柱300的径向尺寸在远离第二弹簧520的方向上具有一减小的趋势,则前述误压按钮100则很有可能会使卡柱300与衬套卡住,造成锁止结构的失效,而通过前述对于卡柱300径向尺寸的限制则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有效的延长了使用寿命。

参照图1-5,在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进一步优选,滑杆本体210包括主动部212和从动部213,主动部212与压块220固定连接,从动部213与主动部212间留有活动间隙,由于滑杆本体210是分体的,更容易将滑杆本体210装入内衬400中,尤其是对于如前述的一些具有凸耳230的实施例而言,更方便了安装,同时,优选斜压面211设置在从动部213上,由于该活动间隙的存在,主动部212下行到与从动部213抵接之前需要先合上该活动间隙,这也意味着滑杆能够有更多的下行位移,相比一体式的滑杆本体210而言,能够利用的推动卡柱300伸缩的斜面更长,且对于使用者而言,不需要在刚开始按压按钮100时就施加较大的力,通过该活动间隙的缓冲,能够在主动部212获得了较大的动能和惯性后再对斜压面211实施驱动,使用感受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一种行李箱拉杆,参照图1-图5,包括把手700、伸缩杆组件和前述任一的自锁机构,按钮100设置在把手700上,伸缩杆组件包括外导杆800和内导杆900,把手700与内导杆900连接,滑杆、卡柱300、内衬400、第一弹簧510和第二弹簧520均布置在内导杆900上,衬套设置在外导杆800上。由于自锁结构这一形状较为复杂的结构的装配时间缩短,行李箱拉杆的整体装配也更为便捷快速,且由于采用了自锁机构,使用者只需下压按钮100完成解锁后调整伸缩杆组件到达需要的高度后,松开按钮100,即可使卡柱300自动与对应高度调节后位置的限位孔910实现卡合,操作方便,并且不会受拉杆晃动这一因素的影响,而使行李箱拉杆失稳。

优选该内衬400是通过密封圈嵌入内导杆900的,过盈配合以使内衬400与内导杆900连接稳定,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粘胶或者焊接等方式实现稳定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