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8203阅读:3914来源:国知局
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将抗HER3抗体与抗肿瘤性药物经由接头结构部分彼此偶联的抗体-药物偶联物,该偶联物可用作抗肿瘤药。



背景技术:

将具有细胞毒性的药物偶联至能够与在癌细胞表面表达并且能向细胞内化的抗原结合的抗体(能够与抗原结合的抗体也能向细胞内化)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可选择性地向癌细胞递送药物,从而有望使药物在癌细胞中积累并杀死癌细胞(参见非专利文献1至3)。作为ADC,其中卡奇霉素(calicheamicin)与抗CD33抗体偶联的Mylotarg(注册商标;吉妥单抗(Gemtuzumab ozogamicin))被批准作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剂。另外,最近其中耳他汀E与抗CD30抗体偶联的Adcetris(注册商标;Brentuximab vedotin)被批准作为霍奇金淋巴瘤和未分化大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剂(参见非专利文献4)。迄今为止被批准的ADC中所含的药物以DNA或微管蛋白为靶标。

作为抗肿瘤性的低分子量化合物,抑制拓扑异构酶I而表现出抗肿瘤效果的喜树碱衍生物是已知的。其中,下式

[化学式1]

表示的抗肿瘤化合物(依沙替康,化学名:(1S,9S)-1-氨基-9-乙基-5-氟-2,3-二氢-9-羟基-4-甲基-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0,13(9H,15H)-二酮)是喜树碱的水溶性衍生物(专利文献1和2)。

与目前临床中使用的伊立替康不同,该化合物发挥其抗肿瘤效果不需要通过酶活化。另外,与同在临床中使用的伊立替康和拓扑替康的主要药学活性成分SN-38相比,其对拓扑异构酶I具有更高的抑制活性并且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更高的体外杀细胞活性。特别地,其表现出针对因P-糖蛋白的表达而对SN-38等具有耐性的癌细胞的效果。另外,在具有皮下移植的人肿瘤的小鼠模型中,其表现出强抗肿瘤效果,因而进行了临床研究,但尚未上市(参见非专利文献5至10)。尚不清楚依沙替康能否作为ADC有效发挥作用。

DE-310是其中依沙替康经由GGFG肽间隔物(spacer)偶联至生物可降解羧甲基葡聚糖多元醇聚合物的复合物(专利文献3)。通过使依沙替康成为高分子形式前药,可保持高血液滞留性,进而通过利用提高的肿瘤新生血管透过性和肿瘤组织滞留性被动提高肿瘤区的高渗透特性。对于DE-310,用酶切割肽间隔物以持续释放作为主要活性成分的依沙替康和甘氨酸结合至氨基的依沙替康,结果,药代动力学提高。根据非临床研究中的各种肿瘤评价模型,发现与单独施用的依沙替康相比,DE-310获得了更高的有效性,即便其中包含的依沙替康的总量低于单独施用依沙替康的情况。对DE-310进行了临床研究并确认了有效例。有报道称,相较于正常组织,主要活性成分在肿瘤中积累。然而,也有报道称,DE-310及主要活性成分在肿瘤中的积累与在正常组织中的积累并无明显不同,因而未在人中发现被动靶向(参见非专利文献11至14)。结果,DE-310也未商业化,尚不清楚依沙替康能够作为指向该靶向的药物有效发挥功能。

作为DE-310的相关化合物,还已知将-NH-(CH2)4-C(=O)-表示的结构部分插入-GGFG-间隔物与依沙替康之间以形成用作间隔物结构的-GGFG-NH-(CH2)4-C(=O)-的复合物(专利文献4)。然而,完全不清楚该复合物的抗肿瘤效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也称为HER3和ErbB3)是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并且属于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亚家族,其还包括HER1(也称为EGFR)、HER2和HER4(参见非专利文献15至17)。像典型的(prototypica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那样,跨膜受体HER3由细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ECD)、ECD内的二聚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羧基端磷酸化结构域构成。除这些结构域以外,HER1、HER2和HER4还携带胞内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而HER3缺乏该结构域,因而不能自磷酸化。

配体调蛋白(HRG)与HER3的胞外结构域相结合,并通过促进与其它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二聚化及其胞内结构域的转磷酸作用激活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HER3与其它HER家族成员的二聚体形成扩展HER3的信号传导潜力,而且不仅充当信号多样化的手段,还用作信号放大的手段。例如,HER2/HER3杂二聚体诱导HER家族成员中最重要的促有丝分裂信号之一。HER3在多种类型的癌中过表达,例如乳腺癌、肠胃癌和胰腺癌。有趣的是,已示出HER2/HER3的表达与从非侵袭阶段进展到侵袭阶段之间的关系(参见非专利文献18至20)。因此,期望干扰HER3介导的信号传导的药剂。抗HER3抗体及其免疫偶联物已分别报道于例如专利文献5至10中。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590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3375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1997/46260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0/25825号

[专利文献5]美国专利第5968511号

[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第5480968号

[专利文献7]国际公开第2003/013602号

[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第2007/077028号

[专利文献9]国际公开第2008/100624号

[专利文献10]国际公开第2012/019024号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Ducry,L.,等,Bioconjugate Chem.(2010)21,5-13.

[非专利文献2]Alley,S.C.,等,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2010)14,529-537.

[非专利文献3]Damle N.K.Expert Opin.Biol.Ther.(2004)4,1445-1452.

[非专利文献4]Senter P.D.,等,Nature Biotechnology(2012)30,631-637.

[非专利文献5]Kumazawa,E.,Tohgo,A.,Exp.Opin.Invest.Drugs(1998)7,625-632.

[非专利文献6]Mitsui,I.,等,Jpn J.Cancer Res.(1995)86,776-786.

[非专利文献7]Takiguchi,S.,等,Jpn J.Cancer Res.(1997)88,760-769.

[非专利文献8]Joto,N.等,Int J Cancer(1997)72,680-686.

[非专利文献9]Kumazawa,E.等,Cancer Chemother.Pharmacol.(1998)42,210-220.

[非专利文献10]De Jager,R.,等,Ann N Y Acad Sci(2000)922,260-273.

[非专利文献11]Inoue,K.等,Polymer Drugs in the Clinical Stage,Edited by Maeda等(2003)145-153.

[非专利文献12]Kumazawa,E.等,Cancer Sci(2004)95,168-175.

[非专利文献13]Soepenberg,O.等,Clinical Cancer Research,(2005)11,703-711.

[非专利文献14]Wente M.N.等,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2005)23,339-347.

[非专利文献15]Plowman,等,Proc.Natl.Acad.Sci.U.S.A.(1990)87,4905-4909.

[非专利文献16]Kraus等,Proc.Natl.Acad.Sci.U.S.A.(1989)86,9193-9197.

[非专利文献17]Kraus等,Proc.Natl.Acad.Sci.U.S.A.(1993)90,2900-2094.

[非专利文献18]Alimandi等,Oncogene(1995)10,1813-1821.

[非专利文献19]DeFazio等,Int.J.Cancer(2000)87,487-498.

[非专利文献20]Nadiu等,Br.J.Cancer(1998)78,1385-1390.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关于使用抗体治疗肿瘤,即使抗体识别抗原并与肿瘤细胞结合时,也有可能观察到不充分的抗肿瘤效果,因而有时需要更有效的抗肿瘤抗体。另外,许多抗肿瘤性低分子量化合物存在如副作用和毒性这样的安全性问题,即便这些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肿瘤作用。因此,通过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实现更优的治疗效果仍然是个课题。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优异的具有优异治疗效果的抗肿瘤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的发明人认为,由于抗HER3抗体是能以肿瘤细胞为靶标的抗体,即,为具有识别肿瘤细胞的特性、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特性、向肿瘤细胞内化的特性、针对肿瘤细胞的杀细胞活性等的抗体,所以,当将作为抗肿瘤化合物的依沙替康转化为经由接头结构部分偶联至该抗体而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时,该抗肿瘤化合物能更可靠地递送至肿瘤细胞从而在肿瘤细胞中特异性地发挥该化合物的抗肿瘤效果,因而能可靠地发挥抗肿瘤效果,还可期待抗HER3抗体的增强的杀细胞效果,以及,与单独施用所述化合物的情况相比,可减少该抗肿瘤化合物的剂量,因而能减轻抗肿瘤化合物对正常细胞的影响,从而可实现更高的安全性。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人构建了具有特定结构的接头,成功地获得了其中经由该接头将抗HER3抗体与依沙替康彼此偶联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并且确认了该偶联物发挥优异的抗肿瘤效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以下方案:

[1]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下式

[化学式2]

表示的抗肿瘤化合物与抗HER3抗体经由具有下式:

-L1-L2-LP-NH-(CH2)n1-La-(CH2)n2-C(=O)-或-L1-L2-LP-

表示的结构的接头、通过在存在于抗HER3抗体的铰链部的二硫键部分中形成的硫醚键偶联。

此处,抗HER3抗体连接于L1的末端,抗肿瘤化合物以1位氨基的氮原子为连接部位连接于-(CH2)n2-C(=O)-部分的羰基或LP的C末端。

在该式中,n1表示0至6的整数,

n2表示0至5的整数,

L1表示-(琥珀酰亚胺(Succinimid)-3-基-N)-(CH2)n3-C(=O)-,

其中,n3表示2至8的整数,

L2表示-NH-(CH2CH2-O)n4-CH2CH2-C(=O)-或单键,

其中,n4表示1至6的整数,

LP表示由2至7个氨基酸构成的肽残基,

La表示-O-或单键,

-(琥珀酰亚胺-3-基-N)-具有下式:

[化学式3]

表示的结构,以该结构的3位与抗HER3抗体连接,在1位的氮原子上与包含该结构的接头结构中的亚甲基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以下的各方案。

[2]根据[1]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LP的肽残基为包含选自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氨基酸的肽残基。

[3]根据[1]或[2]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LP为选自下组的肽残基:

-GGF-、

-DGGF-、

-(D-)D-GGF-、

-EGGF-、

-GGFG-、

-SGGF-、

-KGGF-、

-DGGFG-、

-GGFGG-、

-DDGGFG-、

-KDGGFG-,及

-GGFGGGF-;

(其中,“(D-)D”表示D-天冬氨酸。)

[4]根据[1]或[2]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LP为包含4或5个氨基酸的肽残基。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LP为-GGFG-或-DGGFG。

[6]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LP为-GGFG-。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3为2至5的整数,L2为单键。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接头为-L1-L2-LP-NH-(CH2)n1-La-(CH2)n2-C(=O)-。

[9]根据[8]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3为2至5的整数,L2为NH-(CH2)n1-La-(CH2)n2-C(=O)-,并且n4为2或5。

[10]根据[8]或[9]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H-(CH2)n1-La-(CH2)n2-C(=O)-是链长为4至7个原子的部分结构。

[11]根据[8]或[9]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H-(CH2)n1-La-(CH2)n2-C(=O)-是链长为5或6个原子的部分结构。

[12]根据[10]或[11]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H-(CH2)n1-La-(CH2)n2-C(=O)-为

-NH-CH2CH2-C(=O)-、

-NH-CH2CH2CH2-C(=O)-、

-NH-CH2CH2CH2CH2-C(=O)-、

-NH-CH2CH2CH2CH2CH2-C(=O)-、

-NH-CH2-O-CH2-C(=O)-或

-NH-CH2CH2-O-CH2-C(=O)-。

[13]根据[12]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H-(CH2)n1-La-(CH2)n2-C(=O)-为以下中的任一者:

-NH-CH2CH2CH2-C(=O)-、

-NH-CH2-O-CH2-C(=O)-或

-NH-CH2CH2-O-CH2-C(=O)-。

[14]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所述接头是-L1-L2-LP-。

[15]根据[14]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LP-为-DGGFG-。

[16]根据[15]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3为2至5的整数,L2为单键。

[17]根据[1]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药物与-L1-L2-LP-NH-(CH2)n1-La-(CH2)n2-C(=O)-或-L1-L2-LP-相结合的药物-接头结构部分为选自下述组中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DGGFG-(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其中,-(琥珀酰亚胺-3-基-N)-具有下式:

[化学式4]

表示的结构,以该结构的3位与抗HER3抗体连接,在1位的氮原子上与包含该结构的接头结构中的亚甲基连接。

-(NH-DX)表示下式:

[化学式5]

表示的基团,其中1位氨基的氮原子是连接部位。

-GGFG-表示四肽残基-Gly-Gly-Phe-Gly-,-DGGFG表示五肽残基-Asp-Gly-Gly-Phe-Gly-。

[18][1]中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药物与-L1-L2-LP-NH-(CH2)n1-La-(CH2)n2-C(=O)-相结合的药物-接头结构部分为选自下述组中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此处,-(琥珀酰亚胺-3-基-N)-、-(NH-DX)、-GGFG-及-DGGFG-如上文所述。

[19]抗体-药物偶联物,其包含下式

[化学式6]

表示的抗肿瘤化合物与抗HER3抗体经由具有下式:

-L1-L2-LP-NH-(CH2)n1-La-(CH2)n2-C(=O)-

表示的结构的接头、通过在存在于抗HER3抗体的铰链部的二硫键部分中形成的硫醚键连接偶联。

此处,抗HER3抗体连接于L1的末端,抗肿瘤化合物连接于-(CH2)n2-C(=O)-部分的羰基。

在该式中,n1表示0至6的整数,

n2表示0至5的整数,

L1表示-(琥珀酰亚胺-3-基-N)-(CH2)n3-C(=O)-,

其中,n3表示2至8的整数,

L2表示-NH-(CH2CH2-O)n4-CH2CH2-C(=O)-或单键,

其中,n4表示1至6的整数,

LP表示四肽残基-GGFG-,

La表示-O-或单键,

-(琥珀酰亚胺-3-基-N)-具有下式:

[化学式7]

表示的结构,以该结构的3位与抗HER3抗体连接,在1位的氮原子上与包含该结构的接头结构中的亚甲基连接。

[20][19]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1为3,n2为0,n3为2,L2为-NH-(CH2CH2-O)n4-CH2CH2-C(=O)-,n4为2,La为单键,或

n1为1,n2为1,n3为5,L2为单键,La为-O-,或

n1为2,n2为1,n3为5,L2为单键,La为-O-。

[21][19]或[20]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3为2或5,L2为单键。

[22] [19]或[20]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3为2或5,L2为-NH-(CH2CH2-O)n4-CH2CH2-C(=O)-,n4为2或4。

[23] [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NH-(CH2)n1-La-(CH2)n2-C(=O)-为

-NH-CH2CH2CH2-C(=O)-、

-NH-CH2-O-CH2-C(=O)-或

-NH-CH2CH2-O-CH2-C(=O)-。

[24] [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药物与-L1-L2-LP-NH-(CH2)n1-La-(CH2)n2-C(=O)-相结合的药物-接头结构部分为选自下述组中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其中,-(琥珀酰亚胺-3-基-N)-具有下式:

[化学式8]

表示的结构,以该结构的3位与抗HER3抗体连接,在1位的氮原子上与包含该结构的接头结构中的亚甲基连接。

-(NH-DX)表示下式:

[化学式9]

表示的基团,其中1位氨基的氮原子是连接部位的基团。

-GGFG-表示四肽残基-Gly-Gly-Phe-Gly-。

[25] [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药物与-L1-L2-LP-NH-(CH2)n1-La-(CH2)n2-C(=O)-相连接的药物-接头结构部分为选自下述组中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其中,-(琥珀酰亚胺-3-基-N)-、-(NH-DX)及-GGFG-如上文所述。

[26] [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所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偶联的平均单元数在1至10的范围内。

[27] [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所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偶联的平均单元数在2至8的范围内。

[28] [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所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偶联的平均单元数为3至8。

[29]药物,其包含根据[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盐或其水合物。

[30]抗肿瘤药和/或抗癌药,其包含根据[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盐或其水合物。

[31]根据[30]所述的抗肿瘤药和/或抗癌药,其应用于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黑素瘤、肝癌、膀胱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宫颈癌、头颈癌、食道癌、表皮样癌、腹膜癌、成体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肝癌、肝细胞癌、结肠癌、直肠癌、结肠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子宫癌(uterus cancer)、唾液腺癌、肾脏癌、外阴癌、甲状腺癌、肝恶性肿瘤、肛门癌或阴茎癌。

[32]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根据[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盐或其水合物作为活性组分,且包含可药用制剂组分。

[33]根据[3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应用于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黑素瘤、肝癌、膀胱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宫颈癌、头颈癌、食道癌、表皮样癌、腹膜癌、成体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肝癌、肝细胞癌、结肠癌、直肠癌、结肠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子宫癌、唾液腺癌、肾脏癌、外阴癌、甲状腺癌、肝恶性肿瘤、肛门癌或阴茎癌。

[34]一种用于治疗肿瘤和/或癌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根据[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盐或其水合物。

[35]根据[29]所述的药物、根据[30]或[31]所述的抗肿瘤药和/或抗癌药、根据[32]或[3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根据[34]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用于与其它药物组合施用。

[36]根据[32]或[3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甚至还包含其它药物作为活性成分。

[35]一种用于制造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方法,其包括:

使下式表示的化合物与抗HER3抗体或其反应性衍生物反应,并通过在存在于该抗体的铰链部的二硫键部分中形成硫醚键的方法将药物-接头部分偶联至该抗体,

(马来酰亚胺-N-基)-(CH2)n3-C(=O)-L2-LP-NH-(CH2)n1-La-(CH2)n2-C(=O)-(NH-DX)或

(马来酰亚胺-N-基)-(CH2)n3-C(=O)-L2-LP-(NH-DX)。

在该式中,n3表示2至8的整数,

L2表示-NH-(CH2CH2-O)n4-CH2CH2-C(=O)-或单键,

其中,n4表示1至6的整数,

LP表示由选自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中的2至7个氨基酸构成的肽残基,

n1表示0至6的整数,

n2表示0至5的整数,

La表示-O-或单键,

(马来酰亚胺-N-基)-为由下式

[化学式10]

表示的、氮原子成为连接部位的基团。

-(NH-DX)表示下式

[化学式11]

表示的基团,其中1位氨基的氮原子是连接部位。

[36] [3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将药物-接头部分与抗HER3抗体偶联的方法为将抗体还原以转化为反应性衍生物的方法。

[37] [35]或[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偶联的平均单元数在1至10的范围内。

[38] [35]或[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偶联的平均单元数在2至8的范围内。

[39] [35]或[3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偶联的平均单元数在3至8的范围内。

[40]抗体-药物偶联物,其是通过根据[35]至[39]中任一种制造方法而得到的。

[41]抗体-药物偶联物,其是通过在存在于抗HER3抗体的铰链部的二硫键位点中形成硫醚键获得的,其中在还原条件下处理抗HER3抗体,然后与选自以下所示的化合物组中的化合物反应: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D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D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DGGFG-(NH-DX)、或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其中,(马来酰亚胺-N-基)-为下式

[化学式12]

表示的基团,其具有作为连接部位的氮原子。

-(NH-DX)表示下式

[化学式13]

表示的、1位氨基的氮原子是连接部位的基团。

-GGFG-表示四肽残基-Gly-Gly-Phe-Gly-,-DGGFG-表示五肽残基-Asp-Gly-Gly-Phe-Gly-。

[42]抗体-药物偶联物,其是通过在存在于抗HER3抗体的铰链部的二硫键位点中形成硫醚键获得的,特征在于在还原条件下处理抗HER3抗体,然后与选自以下所示的化合物组中的化合物反应: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或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其中,(马来酰亚胺-N-基)-、-(NH-DX)及-GGFG-如上文定义。

[43]根据[41]或[42]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的平均偶联数为1至10。

[44]根据[41]或[42]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的平均偶联数为2至8。

[45]根据[41]或[42]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中,选择的1种药物-接头结构在每1抗体上的平均偶联数为3至8。

[46]药物,其包含根据[40]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盐或其水合物。

[47]抗肿瘤药和/或抗癌药,其包含根据[40]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盐或其水合物。

[48]根据[47]所述的抗肿瘤药和/或抗癌药,其应用于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黑素瘤、肝癌、膀胱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宫颈癌、头颈癌、食道癌、表皮样癌、腹膜癌、成体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肝癌、肝细胞癌、结肠癌、直肠癌、结肠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子宫癌、唾液腺癌、肾脏癌、外阴癌、甲状腺癌、肝癌、肛门癌或阴茎癌。

[49]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根据[40]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盐或其水合物作为活性组分,且包含可药用制剂组分。

[50]根据[4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应用于肺癌、肾癌、尿路上皮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黑素瘤、肝癌、膀胱癌、胃癌、胃肠道间质瘤、宫颈癌、头颈癌、食道癌、表皮样癌、腹膜癌、成体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肝癌、肝细胞癌、结肠癌、直肠癌、结肠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子宫癌、唾液腺癌、肾脏癌、外阴癌、甲状腺癌、肝癌、肛门癌或阴茎癌。

[51]一种用于治疗肿瘤和/或癌的方法,其包括施用根据[40]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其盐或其水合物。

[52]根据[46]所述的药物、根据[47]或[48]所述的抗肿瘤药和/或抗癌药、根据[49]或[5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根据[51]所述的治疗方法,其用于与其它药物组合施用。

[53]根据[49]或[5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甚至还包含其他药物作为活性成分。

[发明的有利效果]

使用经由具有特定结构的接头偶联抗肿瘤化合物依沙替康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可获得优异的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图1示出抗HER3人抗体U1-59重链的全长氨基酸序列(SEQ ID NO:583)。

[图2]图2示出抗HER3人抗体U1-59轻链的全长氨基酸序列(SEQ ID NO:584)。

[图3]图3示出用系列稀释的U1-59或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的HCC1569的平均荧光强度。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计算KD和Bmax值。

[图4]用U1-59或多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培养A549细胞2天。通过Western印记评价HER3或磷酸化HER3。检测pan-肌动蛋白作为电泳对照。

[图5]图5示出用U1-59或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的HCC1569细胞表面上HER3表达减少的平均值(37℃(℃表示“摄氏度”),1小时)。

[图6]图6示出人乳腺癌系(HCC1569)中每种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促有丝分裂或存活信号的抑制试验结果。图6A示出在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该数据由三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纵坐标绘出表明每种样品ATP活性的发光值。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图6B示出将未经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发光减少率。

[图7]图7示出人乳腺癌系(MDA-MB 453)中每种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促有丝分裂或存活信号的抑制试验结果。图7A示出在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纵坐标绘出表明每种样品ATP活性的发光值。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数据由三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图7B示出将未经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发光减少率。

[图8]图8示出人黑素瘤系(A375)中每种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促有丝分裂或存活信号的抑制试验结果。图8A示出在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纵坐标绘出表明每种样品ATP活性的发光值。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数据由三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图8B示出将未经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发光减少率。

[图9]图9示出人结肠直肠系(HT29)中每种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促有丝分裂或存活信号的抑制试验结果。图 9A示出在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纵坐标绘出表明每种样品ATP活性的发光值。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数据由三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图9B示出将未经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发光减少率。

[图10]图10示出人肺癌系(A549)中每种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促有丝分裂或存活信号的抑制试验结果。图 10A示出在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纵坐标绘出表明每种样品ATP活性的发光值。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数据由三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图 10B示出将未经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发光减少率。

[图11]图11示出抗体-药物偶联物(3)与抗体-药物偶联物(4)之间细胞生长或存活抑制率的比较结果。左图示出在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抑制率。纵坐标绘出表明每种样品ATP活性的发光。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该数据由三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右图示出当将未经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高载药量(HDL)与中等载药量(MDL)之间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发光减少率的比较。

[图12]图12示出抗体-药物偶联物(10)与抗体-药物偶联物(11)之间细胞生长或存活抑制率的比较结果。左图示出在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抑制率。纵坐标绘出表明每种样品ATP活性的发光。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该数据由三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右图示出当将未经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高载药量(HDL)与中等载药量(MDL)之间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发光减少率的比较。

[图13]图13示出抗体-药物偶联物(13)与抗体-药物偶联物(14)之间细胞生长或存活抑制率的比较结果。左图示出在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抑制率。纵坐标绘出表明每种样品ATP活性的发光。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该数据由三次重复的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右图示出当将未经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高载药量(HDL)与中等载药量(MDL)之间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发光减少率比较。

[图14]图14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进行的人乳腺癌(HCC1569)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15]图15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进行的人黑色瘤(HT-144)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16]图16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进行的人乳腺癌(MDA-MB-453)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17]图17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进行的人结肠直肠癌系(HT-29)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18]图18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进行的人肺癌系(A549)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19]图19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3)进行的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468)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0]图20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管腔乳腺癌系(MCF-7)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1]图21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黑素瘤系(WM-266-4)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2]图22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卵巢癌系(OVCAR-8)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3]图23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膀胱癌系(SW-780)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4]图24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乳腺癌系(MDA-MB-453)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5]图25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乳腺癌系(MDA-MB-453)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6]图26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5)进行的人乳腺癌系(JIMT-1)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7]图27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肺癌系(PC9)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8]图28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三阴性乳腺癌系(MDA-MB-453)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29]图29示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人头颈癌系(Fadu)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图 30]图 30示出使用人胃癌患者来源的肿瘤切片(NIBIO-G016)和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进行的抗肿瘤试验结果。纵坐标绘出肿瘤平均体积。横坐标绘出从细胞移植开始计的天数。全部值均由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基于描述性数据(平均值和标准差)分析肿瘤初始体积和小鼠初始重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同时,以下说明的实施方案是本发明代表性实施方案的实例,而不应基于上述实施方案狭义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HER3结合蛋白-药物偶联物。优选地,本发明的HER3结合蛋白是具有抗体样结合活性的支架蛋白或抗体,即,抗-HER3抗体。

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是抗肿瘤药,其中抗HER3抗体经由接头结构部分偶联至抗肿瘤化合物,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本文所用术语“支架蛋白”是指具有高度耐受氨基酸插入、替换或缺失的暴露表面区域的多肽或蛋白质。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支架蛋白的实例是来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蛋白质A、来自欧洲粉蝶的胆色素结合蛋白或其它运载蛋白、锚蛋白重复蛋白和人纤连蛋白(综述于Binz和Pluckthun,CurrOpin Biotechnol,16,459-69中)。支架蛋白的遗传工程可视为将亲和功能移植或整合至稳定地折叠的蛋白质的结构框架。亲和功能是指对根据本发明的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支架蛋白可以是在结构上能与赋予结合特异性的氨基酸序列分离的。一般而言,可通过合理的或者最通常组合蛋白质工程技术获得此类适于开发这样的人工亲和试剂的蛋白质,所述蛋白质工程技术例如为在体外展示的人工支架蛋白质文库中针对HER3(经纯化蛋白质或展示在细胞表面上的蛋白质)淘选结合试剂,这样的技术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Skerra,J.Mol.Recog.,2000;Binz and Pluckthun,2005)。此外,具有抗体样结合活性的支架蛋白可衍生自含支架蛋白结构域的受体多肽,其可移植有供体多肽的结合结构域以赋予含受体多肽的支架蛋白结构域以供体多肽的结合特异性。所述插入的结合结构域可以是例如抗体的互补决定区(CDR),特别是抗-HER3抗体。插入可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多种方法(包括例如编码氨基酸的多肽合成、核酸合成)及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多种形式的重组方法来完成。

[抗体]

此外,本文所用术语“抗体”或“抗HER3抗体”是指单克隆抗体、多克隆抗体、重组抗体、人源化抗体(Jones等,Nature 321(1986),522-525;Riechmann等,Nature 332(1988),323-329;和Presta,Curr.Op.Struct.Biol.2(1992),593-596)、嵌合抗体(Morrison等,Proc.Natl.Acad.Sci.U.S.A.81(1984),6851-6855)、人抗体和全人抗体(Tomizuka,K.等,Nature Genetics(1997)16,第133至143页;Kuroiwa,Y.等,Nucl.Acids Res.(1998)26,第3447至3448页;Yoshida,H.等,Animal Cell Technology:Basic and Applied Aspects第10卷,第69至73页(Kitagawa,Y.,Matsuda,T.和Iijima,S.编辑),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Tomizuka,K.等,Proc.Natl.Acad.Sci.USA(2000)97,第722至727页,国际公开No.WO 2007/077028等)、由至少两种抗体形成的多特异性抗体(例如,双特异性抗体)或其抗体片段。术语“抗体片段”包括前述抗体的任意部分,优选其抗原结合区或可变区。抗体片段的实例包括Fab片段、Fab’片段、F(ab’)2片段、Fv片段、双体(Hollinger等,Proc.Natl.Acad.Sci.U.S.A.90(1993),6444-6448)、单链抗体分子(Pluckthun in:The Pharmacology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113,Rosenburg and Moore,EDS,Springer Verlag,N.Y.(1994),269-315)及其他片段,只要它们表现出期望的与HER3结合的能力即可。

此外,本文所用术语“抗体”或“抗-HER3抗体可包括含抗体的经改造子结构域或天然抗体变体的抗体样分子。这些抗体样分子可以是单结构域抗体例如来自天然来源例如骆驼科(Muyldermans等,Reviews in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74,277-302)或通过人、骆驼科或其它种属的体外展示(Holt等,Trends Biotechnol.,21,484-90)衍生的仅VH结构域或仅VL结构域。

根据本发明,“Fv片段”是含全抗原识别和结合位点的最小抗体片段。该区由紧密非共价缔合的一个重链可变结构域和一个轻链可变结构域的二聚体构成。在该构型中,每个可变结构域的3个CDR相互作用以限定VH至VL二聚体在表面的抗原结合位点。6个CDR合起来赋予抗体抗原结合特异性。然而,即使单个可变结构域(或含仅3个对抗原具有特异性的CDR的半个Fv)也能够识别和结合抗原,尽管通常结合力以比整个结合位点低。

“Fab片段”还包含轻链的恒定结构域和重链的第一恒定结构域(CH1)。“Fab片段”与“Fab1片段”不同之处在于:在包括来自抗体铰链区的一个或更多个半胱氨酸的重链CH1结构域的羧基末端添加有几个残基。“F(ab’)2片段”起初作为其间有铰链半胱氨酸的“Fab’片段”对制造。这样的抗体片段的制备方法(例如木瓜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消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是针对HER3的胞外结构域(ECD)的抗-HER3抗体。

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中使用的抗HER3抗体可来源于任何物种。物种的优选实例可包括人、大鼠、小鼠和兔。来源于人以外的物种的抗-HER3抗体优选地使用公知的技术嵌合化或人源化。本发明的抗体可以是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优选单克隆抗体。

抗HER3抗体可以是能靶向肿瘤细胞并因而具有能识别肿瘤细胞的特性、能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特性、能向肿瘤细胞内化的特性、以及针对肿瘤细胞的杀细胞活性等的那些。抗-HER3抗体可经由接头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偶联而形成抗体-药物偶联物。

可采用流式细胞术确认抗体与肿瘤细胞的结合活性。抗体向肿瘤细胞内化可利用以下方法确认:(1)使用与治疗抗体结合的二抗(荧光标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对进入到细胞内的抗体进行可视化检验(assay)(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2008)15,751-761);(2)使用与治疗抗体结合的二抗(荧光标记),测量进入到细胞内的荧光量的检验(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第15卷,5268-5282,December 2004);或者,(3)使用与治疗抗体结合的免疫毒素,一旦进入到细胞内,则释放毒素从而抑制细胞生长的Mab-ZAP检验(Bio Techniques 28:162-165,January 2000)。可以使用白喉毒素的催化结构域与G蛋白的重组复合蛋白质作为免疫毒素。

抗体的抗肿瘤活性可通过在体外(in vitro)确定抑制细胞生长的活性而确认。例如,培养过量表达抗体的靶蛋白的癌细胞系,向培养体系中添加各种浓度的抗体,以测量针对灶形成(focus formation)、集落形成及球体生长的抑制活性。抗肿瘤活性可在体内确认,例如通过向移植了高表达靶蛋白的肿瘤细胞系的裸鼠施用抗体,并测量癌(肿瘤)细胞的变化。

由于抗体-药物偶联物中偶联的化合物发挥抗肿瘤效果,所以抗体自身不必须具有抗肿瘤效果,但优选具有抗肿瘤效果。为了特异性地和选择性地对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优选地,抗体应具有内化而转移到肿瘤细胞内的特性,这是重要的。

抗HER3抗体可通过本领域中通常实施的方法获得,所述方法涉及用抗原多肽免疫动物,并收集和纯化在体内制造的抗体。抗原的来源不限于人,并且可以用来源于小鼠或大鼠等非人动物的抗原免疫动物。这种情况下,通过对与获取的异种抗原结合的抗体与人抗原的交差反应性进行试验以筛选适用于人的疾病的抗体。

或者,按照本领域中已知的方法(例如,Kohler和Milstein,Nature(1975)256,第495-497页;Kennet,R.编著,Monoclonal Antibodies,第365-367页,Plenum Press,N.Y.(1980)),通过融合制造针对抗原的抗体的产抗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从而获得杂交瘤,从该杂交瘤可进而获得单克隆抗体。

抗原可通过利用遗传工程使宿主细胞制造编码抗原蛋白的基因而得到。具体而言,制备可表达抗原基因的载体,并将其转染至宿主细胞,使该基因表达。可纯化由此表达的抗原。也可通过使用涉及用经遗传工程的抗原表达细胞或具有表达的抗原的细胞系免疫动物的方法而获得抗体。抗-HER3抗体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手段获得。

对于可用于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没有特别限制,例如,期望为具有以下特性的抗体。

(1)抗HER3抗体,其具有以下特性:

(a)与HER3特异性地结合,和/或

(b)具有通过与HER3结合而内化至HER3表达细胞中的活性。

(2)根据(1)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与HER3的胞外结构域相结合。

(3)根据(1)或(2)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是单克隆抗体。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具有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和/或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活性。

(5)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是小鼠单克隆抗体、嵌合单克隆抗体、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或者人或全人(单克隆)抗体。

(6)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是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所述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包含:包含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重链和包含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轻链。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其中,其中所述抗体缺少重链羧基末端的赖氨酸残基。

(8)根据(7)所述的抗体,其中所述抗体包含:SEQ ID NO:70所示氨基酸序列表示的重链可变区和SEQ ID NO:72所示氨基酸序列表示的轻链可变区。

(9)抗体,其通过用于制造根据(1)至(8)任一项的抗体的方法获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养转化有含编码所述抗体的多核苷酸的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并从前述步骤中得到的培养物中收集目标抗体。

以下,对本发明中使用的抗HER3抗体进行描述。

本说明书中,术语“癌”与“肿瘤”可互换使用。

本说明书中,术语“基因”不仅包括DNA,还包括其mRNA、cDNA及其cRNA。

本说明书中,术语“多核苷酸”与核酸可互换使用,并且还包括DNA、RNA、探针、寡核苷酸及引物。

本说明书中,术语“多肽”和“蛋白质”可互换使用。

本说明书中,术语“细胞”还包括动物个体内的细胞和培养的细胞。

本说明书中,术语“HER3”与HER3蛋白可互换使用。

本说明书中,术语“CDR”是指互补性决定区(CDR)。已知抗体分子的重链及轻链中分别具有3处CDR。CDR也被称为高度可变区结构域,位于抗体的重链及轻链可变区内。这些位点具有特别高的变异性的一级结构,并且在重链及轻链的多肽链的一级结构上分别分离成3处。本说明书中,针对重链CDR,抗体CDR从重链氨基酸序列的氨基末端开始被称为CDRH1、CDRH2、CDRH3,针对轻链CDR,抗体CDR从轻链氨基酸序列的氨基末端开始被称为CDRL1、CDRL2、CDRL3。这些位点在三维结构上相互接近,决定相对于待结合抗原的特异性。

本发明中,短语“在严格条件下杂交”是指在68℃于市售的杂交溶液ExpressHyb Hybridization Solution(Clontech公司制)中杂交,或者是在0.7至1.0M的NaCl存在下,使用固定有DNA的滤膜于68℃杂交,然后使用0.1至2’SSC溶液(1’SSC包含150mM NaCl和15mM柠檬酸钠)于68℃洗涤的条件下的可识别的杂交,或者是在其等同条件下的杂交。

1.HER3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也称为ErbB3)是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并且属于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亚家族,其还包括HER1(也称为EGFR)、HER2和HER4。HER3是跨膜受体,并且由细胞外配体结合结构域(ECD)、ECD内的二聚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胞内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及C末端磷酸化结构域构成。已发现HER3在若干类型的癌(例如乳腺癌、肠胃癌和胰腺癌)中过表达。已示出HER2/HER3的表达与从非侵袭进展至侵袭阶段之间的关联。

本发明中使用的HER3蛋白可在从表达HER3的人或非人哺乳动物(大鼠、小鼠等)细胞中直接纯化后使用或者可以通过制备细胞的细胞膜级分来使用。或者,HER3可以在体外合成或者可以通过遗传工程由宿主细胞制造。遗传工程中,具体而言,将HER3 cDNA整合入可表达HER3 cDNA的载体中,然后可通过在包含转录和翻译所需要的酶、底物及能量物质的溶液中合成,或者通过转化其它原核宿主细胞或真核宿主细胞来表达HER3,从而得到该蛋白质。或者,可以将上述经遗传工程而得到的HER3表达细胞或具有表达的HER3的细胞系用作HER3蛋白。

HER3的RNA序列、c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可得自公开数据库,例如,可参照诸如AAA35979(包括由氨基末端1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信号序列的前体)、M34309(NCBI)等登录号。

上述HER3的氨基酸序列由至少1个氨基酸被替换、缺失、添加和/或插入的氨基酸序列构成,并且HER3还包括具有与该蛋白质等同的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2.抗HER3抗体的制备

本发明的针对HER3的抗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按照本领域中通常实施的方法用HER3或选自HER3的氨基酸序列的任意多肽免疫动物,收集并纯化在体内制造的抗体。用作抗原的HER3的生物种类不限于人,可以用来源于例如小鼠或大鼠的人以外的动物的HER3免疫动物。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与所获异种HER3结合的抗体与人HER3的交叉反应性,可选出可应用于人的疾病的抗体。

另外,可通过按照已知的方法(例如,Kohler和Milstein,Nature(1975)256,第495-497页;Kennet,R.编著,Monoclonal Antibodies,第365-367页,Plenum Press,N.Y.(1980)),将制造针对HER3的抗体的产抗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建立杂交瘤,从杂交瘤得到单克隆抗体。

用作抗原的HER3可通过利用遗传工程在宿主细胞中表达HER3基因而得到。

具体而言,制备能够表达HER3基因的载体,将所得载体转染入宿主细胞以表达该基因,然后纯化表达的HER3。

还可使用通过遗传工程得到的HER3表达细胞或表达HER3的细胞系作为HER3蛋白。以下,具体说明针对HER3的抗体的获取方法。

(1)抗原的制备

用于制备抗HER3抗体的抗原的实例包括HER3,其为由HER3的至少6个连续氨基酸的部分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多肽及通过添加给定氨基酸序列得到的载体衍生物或其载体。

HER3可从人的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中直接纯化并使用。另外,HER3可通过在体外(in vitro)合成HER3或者通过遗传工程而在宿主细胞中制造而得到。

对于遗传工程,具体而言,将HER3 cDNA整合入能够表达HER3 cDNA的载体后,通过在包含转录和翻译所需要的酶、底物及能量物质的溶液中合成,或将其他原核或真核转化的宿主细胞中表达HER3得到HER3。

另外,也可通过使将作为膜蛋白质的HER3的细胞外结构域与抗体的恒定区连接获得的融合蛋白质在适当的宿主-载体系统中表达来获得作为分泌蛋白质的抗原。

HER3 cDNA例如可通过所谓PCR法获得,在PCR法中,以表达HER3 cDNA的cDNA文库为模板,并使用特异性地扩增HER3 cDNA的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称为“PCR”;参见Saiki,R.K.,等,Science(1988)239,第487-489页)。

多肽的体外合成例如Roche DiagNOtics,Inc.制造的Rapid Translation System(RTS),但不限于此。

原核宿主细胞的实例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了用目标基因转化这些宿主细胞,用包含来源于能与宿主匹配的种类的复制子(即复制起点)和调节序列的质粒载体转化宿主细胞。另外,载体优选具有能够向转化细胞赋予表型选择性的序列。

真核宿主细胞的实例包括脊椎动物细胞、昆虫细胞和酵母细胞。例如,常使用例如以下的脊椎动物细胞:类人猿COS细胞(Gluzman,Y.Cell(1981)23,第175-182页、ATCC CRL-1650;ATCC: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ATCC No.CRL-1658)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ATCC CCL-61)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株(Urlaub,G.和Chasin,L.A.Proc.Natl.Acad.Sci.USA(1980)77,第4126-4220页)等,但不限于这些细胞。

可按照本领域中通常实施的方法培养由此获得的转化体,通过培养该转化体,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制造目标多肽。

待用于进行培养的合适的培养基可根据所用宿主细胞选自常用的各种培养基。如果使用大肠杆菌,例如,可根据需要使用补充有抗生素例如氨苄西林或IPMG的LB培养基。

可利用该蛋白质的物理特性或化学特性通过任意各种已知分离方法分离和纯化通过这样的培养而在转化体的细胞内或细胞外制造的重组蛋白。

该方法的具体实例包括用通常的蛋白质沉淀剂处理、超滤、诸如分子筛色谱法(凝胶过滤)、吸附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和亲和色谱法的各种液相色谱法、透析法及其组合。

另外,通过在待表达的重组蛋白上连接6个组氨酸残基的标签,可以用镍亲和柱高效地纯化蛋白质。或者,通过在待表达的重组蛋白上连接IgG的Fc区,可以用蛋白质A柱高效地纯化蛋白质。

通过组合上述方法,可以容易地以高收率和高纯度大量制造目标多肽。

(2)抗HER3单克隆抗体的制造

与HER3特异性地结合的抗体的实例包括与HER3特异性地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并且获得所述抗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单克隆抗体的制造通常需要下述操作步骤:

(a)纯化用作抗原的生物体高分子,或制备抗原表达细胞;

(b)通过注射抗原免疫动物,采集血液并检测其抗体滴度以确定摘出脾脏的时机来制备制造抗体的细胞;

(c)制备骨髓瘤细胞(以下称为“骨髓瘤”);

(d)将制造抗体的细胞与骨髓瘤融合;

(e)筛选制造目标抗体的杂交瘤组;

(f)将杂交瘤分割成单一细胞克隆(克隆);

(g)任选地,为了大量制造单克隆抗体,培养杂交瘤或饲养移植了杂交瘤的动物;

(h)对由此制造的单克隆抗体的生物活性及结合特异性进行研究,或检验其作为标记试剂的特性等。

以下,将按照上述步骤详细描述单克隆抗体的制造方法,然而,该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脾细胞以外的制造抗体的细胞及骨髓瘤。

(a)抗原的纯化

可以使用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HER3或其一部分肽作为抗原。

另外,也可将由表达HER3的重组细胞制备的膜级分或表达HER3的重组细胞自身以及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化学合成的本发明蛋白质的一部分肽用作抗原。

此外,还可将表达HER3的细胞系用作抗原。

(b)产抗体细胞的制备

将步骤(a)中得到的抗原与诸如弗式完全或不完全佐剂或硫酸铝钾的助剂混合,将所得混合物用作免疫原来免疫实验动物。在一个替选方法中,用抗原表达细胞作为免疫原来免疫实验动物。作为实验动物,可无障碍地使用已知的杂交瘤制造方法中使用的任何动物。具体而言,例如,可使用小鼠、大鼠、山羊、绵羊、牛、马等。但是,从与摘出的产抗体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的获得容易性观点考虑,优选将小鼠或大鼠用作待免疫动物。

另外,对于待使用的小鼠和大鼠株系没有特别限制,在小鼠的情况下,例如可使用各株系例如A、AKR、BALB/c、BDP、BA、CE、C3H、57BL、C57BL、C57L、DBA、FL、HTH、HT1、LP、NZB、NZW、RF、R III、SJL、SWR、WB、129等,而在大鼠的情况下,例如,可使用例如Wistar、Low、Lewis、Sprague、Dawley、ACI、BN、Fischer等。

这些小鼠和大鼠可购自例如CLEA Japan,Inc.和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等实验动物饲养销售商。

关于待免疫动物,考虑到与下述骨髓瘤细胞的融合适应性,小鼠特别优选BALB/c株系,大鼠特别优选Wistar和Low株系。

另外,考虑抗原的人与小鼠的同源性,还优选使用除去了自身抗体的具有降低的生物体机能的小鼠,即有自身免疫疾病小鼠。

这些小鼠或大鼠在免疫时的周龄优选为5至12周龄,更优选为6至8周龄。

为了用HER3或其重组体免疫动物,可使用例如Weir,D.M.,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Vol.I.II.III.,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1987);Kabat,E.A.和Mayer,M.M.,Experimental Immunochemistry,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Springfield,Illinois(1964)等中详细描述的已知方法。

在这些免疫方法中,本发明中的一种优选的具体方法例如如下所述。

即,首先,将充当抗原的膜蛋白质级分或表达抗原的细胞皮内或腹腔内施用于动物。但是,为了提高免疫效率,优选两种施用途径的组合,前半段进行皮内施用,后半段或仅最后一次施用进行腹腔内施用,这样,可特别地提高免疫效率。

抗原的施用日程根据待免疫动物的种类、个体差别等的不同而不同。然而,一般而言,优选抗原施用频率为3~6次、施用间隔为2至6周的施用日程,更优选抗原施用频率为3~4次、施用间隔为2至4周的施用日程。

另外,抗原的施用量根据动物的种类、个体差异等的不同而不同,然而,通常将施用量设定为0.05至5mg,优选为约0.1至0.5mg。

加强免疫在如上所述的抗原施用的1至6周后、优选1至4周后、进一步优选1至3周后进行。当免疫原为细胞时,使用1×106至1×107个细胞。

进行加强免疫时的抗原施用量根据动物的种类或大小等的不同而不同,然而,通常在例如小鼠的情况下,一般将施用量设定为0.05至5mg、优选为0.1至0.5mg、进一步优选为约0.1至0.2mg。当免疫原为细胞时,使用1×106至1×107个细胞。

加强免疫1至10天后、优选2至5天后、进一步优选2至3天后,无菌地从被免疫动物取出包含产抗体细胞的脾脏细胞或淋巴细胞。此时,测量抗体滴度,若将抗体滴度足够高的动物用作产抗体细胞的供给源,则可更有效地实施后续步骤。

此处使用的抗体滴度的测量方法的实例包括RIA法或ELISA法,但所述方法不限于此。例如,如果采用ELISA法,本发明中的抗体滴度的测量可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首先,将纯化或部分纯化的抗原吸附于诸如ELISA用96孔板的固相表面,用与抗原没有关系的蛋白质例如牛血清白蛋白(在下文中称为“BSA”)覆盖未吸附抗原的固相表面。洗涤该表面后,使该表面与作为一抗的连续稀释的样品(例如小鼠血清)接触,从而使上述抗原与样品中的抗体结合。

进一步添加经酶标记的针对小鼠抗体的抗体作为二抗,使其与小鼠抗体结合。洗涤后添加该酶的底物,测量因由底物的分解诱导的显色而发生的吸光度变化等,并基于测量结果计算抗体滴度。

可按照已知的方法(例如,Kohler等,Nature(1975)256,第495页;Kohler等,Eur.J.Immunol.(1977)6,第511页;Milstein等,Nature(1977),266,第550页;Walsh,Nature,(1977)266,第495页)从被免疫动物的脾脏细胞或淋巴细胞分离产抗体细胞。例如,在脾脏细胞的情况下,可采用常规方法:其中将脾脏匀浆,用不锈钢网过滤细胞,然后将悬浮于伊格尔最低必须培养基(MEM)中,分离产抗体细胞。

(c)骨髓瘤细胞(以下称为“骨髓瘤”)的制备

对于用于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合适的细胞可从已知的细胞系中选择。但是,考虑到从融合细胞选择杂交瘤时的便利性,优选使用其选择规程已确立的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ypoxanthine-gua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缺陷株。

更具体地,HGPRT缺陷株的实例包括来源于小鼠的X63-Ag8(X63)、NS1-ANS/1(NS1)、P3X63-Ag8.U1(P3U1)、X63-Ag8.653(X63.653)、SP2/0-Ag14(SP2/0)、MPC11-45.6TG1.7(45.6TG)、FO、S149/5XXO、BU.1等;来源于大鼠的210.RSY3.Ag.1.2.3(Y3);和来源于人的U266AR(SKO-007)、GM1500×GTG-A12(GM1500)、UC729-6、LICR-LOW-HMy2(HMy2)和来源于人的8226AR/NIP4-1(NP41)。这些HGPRT缺陷株例如可从ATCC等获得。

将这些细胞株在例如以下的合适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8-氮鸟嘌呤培养基(通过向补充有谷氨酰胺、2-巯基乙醇、庆大霉素及胎牛血清(以下称为“FBS”)的RPMI-1640培养基中添加8-氮鸟嘌呤得到的培养基)、Iscove改良Dulbecco培养基(Iscove’s Modified Dulbecco’s Medium;IMDM)或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以下称为“DMEM”)。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细胞融合的3至4天前,用正常培养基(例如,包含10%FCS的ASF104培养基(Ajinomoto Co.,Ltd.制))进行继代培养以确保在融合当天不少于2×107个细胞。

(d)细胞融合

产抗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可按照已知的方法(Weir,D.M.,Handbookof Experimental Immunology Vol.I.II.III.,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1987);Kabat,E.A.和Mayer,M.M.,Experimental Immunochemistry,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Springfield,Illinois(1964)等)在不过度降低细胞存活率的条件下适当进行。

作为这样的方法,例如,可使用其中在包含高浓度聚合物例如聚乙二醇的溶液中将产抗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的化学方法、利用电刺激的物理方法等。在这些方法中,化学方法的具体实例如下所述。

即,在含高浓度聚合物的溶液中使用聚乙二醇的情况下,在分子量1500至6000、优选为2000至4000的聚乙二醇溶液中,于30℃至40℃、优选35℃至38℃的温度,将产抗体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混合1至10分钟、优选5至8分钟。

(e)杂交瘤群的选择

对于通过上述细胞融合而得到的杂交瘤的选择方法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使用HAT(次黄嘌呤、氨基喋呤、胸苷)选择法(Kohler等,Nature(1975)256,第495页;Milstein等,Nature(1977)266,第550页)。

该方法在使用无法在氨基蝶呤中生存的HGPRT缺陷株的骨髓瘤细胞得到杂交瘤时有效。即,通过在HAT培养基中培养未融合细胞及杂交瘤,从而仅选择性地使耐受氨基蝶呤的杂交瘤存活并增殖。

(f)分割成单一细胞克隆(克隆)

可使用诸如甲基纤维素法、软琼脂糖法或有限稀释法的已知方法(例如参见Barbara,B.M.和Stanley,M.S.:Selected Methods in Cellular Immunology,W.H.Freeman and Company,San Francisco(1980))作为杂交瘤的克隆法。在这些方法中,特别优选三维培养法例如甲基纤维素法。例如,将通过细胞融合而制造的杂交瘤群悬于甲基纤维素培养基例如ClonaCell-HY Selection Medium D(StemCell Technologies公司制#03804)并培养。然后,收集所形成的杂交瘤集落,由此可得到单克隆杂交瘤。培养收集的各杂交瘤集落,并在得到的杂交瘤培养上清液中选择确认具有稳定抗体滴度的杂交瘤作为产HER3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株。

(g)通过培养杂交瘤制备单克隆抗体

通过培养由此选择的杂交瘤,可高效地得到单克隆抗体。但优选在培养之前,筛选制造目标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

在这样的筛选中,可采用已知的方法。

本发明中的抗体滴度的测量例如可通过上述(b)项中说明的ELISA法进行。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杂交瘤可在液氮中或-80℃以下的冰箱中以冷冻状态保存。

完成克隆之后,将培养基从HT培养基更换成正常培养基,并培养杂交瘤。

大量培养通过使用大型培养瓶的旋转培养或旋动培养进行。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法例如凝胶过滤纯化可以从通过该大量培养获得的上清液得到本发明的特异性地与蛋白质结合的单克隆抗体。

另外,向与杂交瘤同株的小鼠(例如,上述BALB/c)或Nu/Nu小鼠的腹腔内注射杂交瘤,使该杂交瘤增殖,由此,可得到含有大量本发明的单克隆抗体的腹水。

在腹腔内施用杂交瘤的情况下,如果事先(3至7天前)施用矿物油例如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姥鲛烷),则可得到更多量的腹水。

例如,向与杂交瘤同系的小鼠的腹腔内预先注射免疫抑制剂,使T细胞失活。20天后,使106至107个杂交瘤克隆细胞悬于不含血清的培养基(0.5mL)中并施用于腹腔内。通常,在腹部膨胀而且积存腹水时,从小鼠采集腹水。通过该方法,可得到与培养液中相比为约100倍以上的浓度的单克隆抗体。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通过例如Weir,D.M.: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Immunology,Vol.I,II,III,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Oxford(1978)中所述的方法纯化。

由此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对HER3具有高抗原特异性。

(h)单克隆抗体的检验

可按照以下方式确定由此得到的单克隆抗体的同种型及亚类。

首先,鉴定法的实例包括Ouchterlony法、ELISA法和RIA法。

Ouchterlony法简单,但在单克隆抗体的浓度低时,需要进行浓缩操作。

另一方面,当使用ELISA法或RIA法时,通过使培养上清液与抗原吸附固相直接反应,并使用作为二抗的各种免疫球蛋白同种型和亚类相对应的抗体可鉴定单克隆抗体的同种型和亚类。

另外,也可利用市售的鉴定用试剂盒(例如,Mouse Typer Kit;Bio-Rad Laboratories,Inc.制)等作为更简单的方法。

此外,蛋白质的定量确定可通过Folin Lowry法及基于280nm时的吸光度(1.4(OD280)=免疫球蛋白1mg/ml)计算的方法进行。

此外,甚至在通过再次进行(2)的(a)至(h)的步骤单独地和独立地获得单克隆抗体时,可获得具有与抗HER3抗体等同的细胞毒性活性的抗体。作为这样的抗体中的一个实例,可举出与抗HER3抗体相同的表位结合的抗体。若新制造的单克隆抗体与抗HER3抗体所结合的部分肽或部分立体结构结合,则可判断为该单克隆抗体与HER3抗体结合于相同的表位。另外,通过确认该单克隆抗体与抗HER3抗体竞争向HER3的结合(即,该单克隆抗体干扰抗HER3抗体与HER3的结合),即使不确定具体的表位的序列或结构,也能判断该单克隆抗体与抗HER3抗体结合于相同的表位。当确认了表位相同时,强烈期待该单克隆抗体具有与抗HER3抗体相同的抗原结合能力或生物活性。

(3)其他抗体

本发明的抗体除了包括上述针对HER3的单克隆抗体之外,还包括为了降低对人的异种抗原性而通过人为修饰得到的重组抗体,例如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人抗体等。这些抗体可使用已知的方法制造。

作为嵌合抗体,可例示其中抗体可变区和恒定区来源于不同种类的抗体,例如其中来源于小鼠或大鼠的抗体可变区连接至来源于人的恒定区的嵌合抗体(参见Proc.Natl.Acad.Sci.U.S.A.,81,6851-6855,(1984))。

作为人源化抗体,可例示通过仅将互补性决定区(CDR)整合入来源于人的抗体而得到的抗体(参见Nature(1986)321,第522-525页)和通过CDR移植法除了向人抗体移植CDR的序列之外、还移植一部分构架的氨基酸残基而得到的抗体(WO 90/07861)。

本文所用术语“若干”是指1至10、1至9、1至8、1至7、1至6、1至5、1至4、1至3、或1或2。

根据本发明,应理解,本发明结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限于20种常规氨基酸(参见,Immunology-A Synthesis(第2版,E.S.Golub和D.R.Gren编著,Sinauer Associates,Sunderland,Mass.(1991),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例如,氨基酸可包括20种常规氨基酸的立体异构体(例如,D-氨基酸)、非天然氨基酸例如α-氨基酸、α-二取代氨基酸、N-烷基氨基酸、乳酸及其它非常规氨基酸。也可以是用于结合本发明蛋白质的合适组分的非常规氨基酸的实例包括:4-羟基脯氨酸、γ-羧基谷氨酸、ε-N,N,N-三甲基赖氨酸、ε-N-乙酰基赖氨酸、O-磷酸丝氨酸、N-乙酰基丝氨酸、N-甲酸基甲硫氨酸、3-甲基组氨酸、5-羟基赖氨酸、σ-N-甲基精氨酸基其他类似氨基酸和亚氨基酸例如4-甲基脯氨酸。

作为本说明书中的氨基酸替换,优选保守的氨基酸替换。保守的氨基酸替换是指在与氨基酸侧链相关的氨基酸群组内发生的替换。优选的氨基酸群组如下:酸性群组(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碱性群组(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非极性群组(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和色氨酸);及非带电极性家族(甘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半胱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更优选氨基酸群组如下:脂肪族羟基群组(丝氨酸和苏氨酸);含酰胺群组(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脂肪族群组(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以及芳香族群组(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这样的氨基酸替换优选在不有损于具有原始氨基酸序列的物质的特性的范围内进行。当本发明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具有谷氨酰胺作为N-端氨基酸时,其可环化(为焦谷氨酰胺形式)。在本发明中,这样的焦谷氨酰胺与正常谷氨酰胺在氨基酸序列上不予区分。在本发明抗体的重链和轻链中,半胱氨酸可以为半胱氨酰形式。在本发明中,这样的半胱氨酰形式与正常半胱氨酸在氨基酸序列上不予区分。

另外,本发明的抗体包括与HER3结合的人抗体。抗HER3人抗体是指仅具有来源于人染色体的抗体的基因序列的人抗体。抗HER3人抗体可通过使用具有包含人抗体的重链和轻链基因的人染色体片段的制造人抗体的小鼠的方法得到(参见Tomizuka,K.等,Nature Genetics(1997)16,第133-143页;Kuroiwa,Y.等,Nucl.Acids Res.(1998)26,第3447-3448页;Yoshida,H.等,Animal Cell Technology:Basic and Applied Aspects vol.10,第69-73页(Kitagawa,Y.,Matsuda,T.and Iijima,S.编著),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9;Tomizuka,K.编著,Proc.Natl.Acad.Sci.USA(2000)97,第722-727页等。)。

这样的制造人抗体的小鼠具体可按照如下建立。通过制造敲除动物及转基因动物以及使这些动物彼此交配制造这样的经遗传修饰的动物:其中内源性免疫球蛋白重链及轻链的基因座被破坏,代替地,经由酵母人工染色体(Yeast artificial chromosome,YAC)载体等导入人免疫球蛋白重链及轻链的基因座。

另外,根据重组DNA技术,通过利用分别编码这样的人抗体的重链及轻链的cDNA、优选包含该cDNA的载体转化真核细胞,培养制造重组人单克隆抗体的转化细胞,由此,也可从培养上清液中得到该抗体。

其中,可使用例如真核细胞,优选哺乳动物细胞例如CHO细胞、淋巴细胞或骨髓瘤细胞作为宿主。

至于人抗体的制备,在国际公开No.WO2007/077028中给出了详细描述。国际公开No.WO2007/077028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另外,还已知获得从人抗体文库中选择的来源于噬菌体展示的人抗体的方法(参见Wormstone,I.M.等,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2002)43(7),第2301-2308页;Carmen,S.等,Briefings in Functional Genomics and Proteomics(2002),1(2),第189-203页;Siriwardena,D.等,Ophthalmology(2002)109(3),第427-431页等)。例如,可使用其中使人抗体的可变区作为单链抗体(scFv)在噬菌体表面表达并选择与抗原结合的噬菌体的噬菌体展示法(Nature Biotechnology(2005),23,(9),第1105-1116页)。

通过分析基于与抗原结合而选择的噬菌体的基因,可确定编码与抗原结合的人抗体的可变区的DNA序列。

如果确定了与抗原结合的scFv的DNA序列,则可通过制备包含该序列的表达载体、将载体导入适当的宿主而使其表达获得人抗体(WO 92/01047、WO 92/20791、WO 93/06213、WO 93/11236、WO 93/19172、WO 95/01438、WO 95/15388;Annu.Rev.Immunol(1994)12,第433-455页;Nature Biotechnology(2005)23(9),第1105-1116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与HER3结合的分离的蛋白质。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分离的HER3结合蛋白包含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所述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包含:(a)SEQ ID NO:2、6、10、14、18、22、26、30、34、36、40、42、46、50、54、60、62、66、70、74、78、80、84、88、92、96、100、104、108、112、116、120、122、126、130、134、138、142、146、150、154、158、162、166、170、174、178、182、186、190、194、198、202、206、210、214、218、222、226或230所示氨基酸序列中所含的CDRH1;(b)SEQ ID NO:2、6、10、14、18、22、26、30、34、36、40、42、46、50、54、60、62、66、70、74、78、80、84、88、92、96、100、104、108、112、116、120、122、126、130、134、138、142、146、150、154、158、162、166、170、174、178、182、186、190、194、198、202、206、210、214、218、222、226或230所示氨基酸序列中所含的CDRH2;和(c)SEQ ID NO:2、6、10、14、18、22、26、30、34、36、40、42、46、50、54、60、62、66、70、74、78、80、84、88、92、96、100、104、108、112、116、120、122、126、130、134、138、142、146、150、154、158、162、166、170、174、178、182、186、190、194、198、202、206、210、214、218、222、226或230所示氨基酸序列中所含的CDRH3,以及,所述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包含:(d)SEQ ID NO:4、8、12、16、20、24、28、32、38、44、48、52、56、58、64、68、72、76、82、86、90、94、98、102、106、110、114、118、124、128、132、136、140、144、148、152、156、160、164、168、172、176、180、184、188、192、196、200、204、208、212、216、220、224、228或232所示氨基酸序列中所含的CDRL1;(e)SEQ ID NO:4、8、12、16、20、24、28、32、38、44、48、52、56、58、64、68、72、76、82、86、90、94、98、102、106、110、114、118、124、128、132、136、140、144、148、152、156、160、164、168、172、176、180、184、188、192、196、200、204、208、212、216、220、224、228或232所示氨基酸序列中所含的CDRL2;和(f)SEQ ID NO:4、8、12、16、20、24、28、32、38、44、48、52、56、58、64、68、72、76、82、86、90、94、98、102、106、110、114、118、124、128、132、136、140、144、148、152、156、160、164、168、172、176、180、184、188、192、196、200、204、208、212、216、220、224、228或232所示氨基酸序列中所含的CDRL3。

本发明的分离的HER3结合蛋白优选地包含重链氨基酸序列和轻链氨基酸序列,所述重链氨基酸序列包含:(a)含有选自SEQ ID NO:236、251、252和256中之一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1;(b)含有选自SEQ ID NO:258、278、280和282中之一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CDRH2;和(c)含有选自SEQ ID NO:283、285、309、313和315中之一所示氨基酸序列的CDRH3,并且所述轻链氨基酸序列包含:(d)含有选自SEQ ID NO:320、334、337和340中之一所示氨基酸序列的CDRL1;(e)含有选自SEQ ID NO:343、356、351和344中之一所示氨基酸序列的CDRL2;和(f)含有SEQ ID NO:360、381、385和387所示氨基酸序列的CDRL3。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分离的结合蛋白包含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或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所述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2、6、10、14、18、22、26、30、34、36、40、42、46、50、54、60、62、66、70、74、78、80、84、88、92、96、100、104、108、112、116、120、122、126、130、134、138、142、146、150、154、158、162、166、170、174、178、182、186、190、194、198、202、206、210、214、218、222、226和230构成的组,所述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选自:SEQ ID NO:4、8、12、16、20、24、28、32、38、44、48、52、56、58、64、68、72、76、82、86、90、94、98、102、106、110、114、118、124、128、132、136、140、144、148、152、156、160、164、168、172、176、180、184、188、192、196、200、204、208、212、216、220、224、228和232构成的组。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分离的结合蛋白包含分别由SEQ ID NO:2和4、6和8、10和12、14和16、18和20、22和24、26和28、30和32、36和38、42和44、46和48、50和52、54和56、60和58、62和64、66和68、70和72、74和76、78和82、80和82、84和86、88和90、92和94、96和98、100和102、104和106、108和110、112和114、116和118、122和124、126和128、130和132、134和136、138和140、142和144、146和148、150和152、154和156、158和160、162和164、166和168、170和172、174和176、178和180、182和184、186和188、190和192、194和196、198和200、202和204、206和208、210和212、214和216、218和220、222和224、226和228或230和232所示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或者SEQ ID NO:34、40、60、62或120所示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58或64所示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的分离的HER-3结合蛋白更优选地包含SEQ ID NO:42、54、70、92或9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SEQ ID NO:44、56、72、94或98所示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将包含SEQ ID NO:2和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9”;将包含SEQ ID NO:6和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0”;将包含SEQ ID NO:10和1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8”;将包含SEQ ID NO:14和1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1”;将包含SEQ ID NO:18和2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2”;将包含SEQ ID NO:22和2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3”;将包含SEQ ID NO:26和2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4”;将包含SEQ ID NO:30和3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5”;将包含SEQ ID NO:36和3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7”;将包含SEQ ID NO:42和4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9”;将包含SEQ ID NO:46和4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0”;将包含SEQ ID NO:50和5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1”;将包含SEQ ID NO:54和5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3”;将包含SEQ ID NO:60和5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5”;将包含SEQ ID NO:62和6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7”;将包含SEQ ID NO:66和6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8”;将包含SEQ ID NO:70和7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9”;将包含SEQ ID NO:74和7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2”;将包含SEQ ID NO:78和8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61”;将包含SEQ ID NO:80和8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61.1”;将包含SEQ ID NO:84和8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62”;将包含SEQ ID NO:88和9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将包含SEQ ID NO:92和9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7”;将包含SEQ ID NO:96和9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9”;将包含SEQ ID NO:100和10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0”;将包含SEQ ID NO:104和10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2”;将包含SEQ ID NO:108和11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3”;将包含SEQ ID NO:112和11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4”;将包含SEQ ID NO:116和11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5”;将包含SEQ ID NO:122和12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0”;将包含SEQ ID NO:126和12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1”;将包含SEQ ID NO:130和13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2”;将包含EQ ID NO:134和13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3”;将包含SEQ ID NO:138和14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4”;将包含SEQ ID NO:142和14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5”;将包含SEQ ID NO:146和14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6”;将包含SEQ ID NO:150和15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7”;将包含SEQ ID NO:154和15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8”;将包含SEQ ID NO:158和16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1”;将包含SEQ ID NO:162和16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2”;将包含SEQ ID NO:166和16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5”;将包含SEQ ID NO:170和17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6”;将包含SEQ ID NO:174和17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7”;将包含SEQ ID NO:178和18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4”;将包含SEQ ID NO:182和18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将包含SEQ ID NO:186和18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将包含SEQ ID NO:190和19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将包含SEQ ID NO:194和19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将包含SEQ ID NO:198和20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6”;将包含SEQ ID NO:202和20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8”;将包含SEQ ID NO:206和20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1”;将包含SEQ ID NO:210和21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6”;将包含SEQ ID NO:214和21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7”;将包含SEQ ID NO:218和22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8”;将包含SEQ ID NO:222和22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3”;将包含SEQ ID NO:226和22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29”;将包含SEQ ID NO:230和23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30”;将包含SEQ ID NO:3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6”;将包含SEQ ID NO:4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48”;将包含SEQ ID NO:60和5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5.1”;将包含SEQ ID NO:120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19”;将包含SEQ ID NO:62和6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抗体称为“U1-57.1”;在实施例中对这些抗体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分离的HER3结合蛋白进一步更优选地包含分别由SEQ ID NO:42和4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包含分别由SEQ ID NO:54和56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包含分别由SEQ ID NO:70和72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包含分别由SEQ ID NO:92和94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包含分别由SEQ ID NO:96和98所示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和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以及还进一步更优选地,HER3结合蛋白是作为抗-HER3抗体的U1-49、U1-53、U1-59、U1-7或U1-9。

[化学式14]

序列表

抗体U1-39

1重链DNA:

GAGGTGCAGCTGGTGGAGTCTGGAGGAGGCTTGATCCAGCCTGGGG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CTCTGGGTTCACCGTCAGTAGCAACTACATGAGCTGGG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TTGGGTCTCAGTTATTTATAGCGGTGGTAGCACATACTACGCAGACTCCGTGAAGGGCCGATTCACCATCTCCAGAGACAATTCCAAGAACACGCTGTATCTTCAAATGAACAGCCTGAGAGCCGA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GGCAGTGGC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A

2重链蛋白质:

EVQLVESGGGLIQPGGSLRLSCAASGFTVSSNYMSWVRQAPGKGLDWVSVIYSGGST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GQWLDVWGQGTTVTVSS

3轻链DNA:

GATATTGTGATGACTCAGTCTCCACTCTCCCTGCCCGTCACCCCTGGAGAGCCGGCCTCCATCTCCTGCAGGTCAAGTCAGAGCCTCCTGCATAGTAATGGATACAACTATTTGGATTGGTACCTGCAGAGGCCAGGGCAGTCTCCACAACTCCTGTTCTATTTGGGTTTTCATCGGGCCTCCGGGGTCCCTGACAGGTTCAGTGGCAGTGGATCAGGCACAGATTTTACACTGAAAATCAGCAGAGTGGAGGCTGAGGATGTTGGGGTTTATTACTGCAGGCAAGCTCTACAAACT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4轻链蛋白质:

DIVMTQSPLSLPVTPGEPASISCRSSQSLLHSNGYNYLDWYLQRPGQSPQLLFYLGFHRA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RQALQTPLTFGGGTKVEIK

抗体U1-40

5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T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C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AGGGAACTGGAACTTTACT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6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GYYWSWIRQHPGKGLEWIGYIYS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RELELYYYYYGMDVWGQGTTVTVS

7轻链DNA:

GATATTGTGATGACTCAGTCTCCACTCTCCCTGCCCGTCACCCCTGGAGAGCCGGCCTCCATCTCCTGCAGGTCTAGTCAGAGCCTCCTGTATAGTAATGGATACAACTATTTGGATTGGTACCTGCAGAAGCCAGGGCAGTCTCCACAGCTCCTGATCTATTTGGGTTCTAATCGGGCCTCCGGGGTCCCTGACAGGTTCAGTGGCAGTGGATCAGGCACAGATTTTACACTGAAAATCAGCAGAGTGGAGGCTGAGGATGTTGGGATTTATTACTGCATGCAAGCTCTACAAACT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8轻链蛋白质:

DIVMTQSPLSLPVTPGEPASISCRSSQSLLYSNGYNYLDWYLQKPGQSPQLLIYLGSNRA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IYYCMQALQTPLTFGGGTKVEIK

抗体U1-38

9重链DNA:

CAGATCACCTTGAAGGAGTCTGGTCCTACGCTGGTGAAACCCACACAGACCCTCACGCTGACCTGCACCTTCTCTGGGTTCTCACTCAGCACTAGTGGAGTGGGTGTGGGCTGGATCCGTCAGCCCCCAGGAAAGGCCCTGGACTGGCTTGCACTCATTTATTGGAATGATGATAAGCGCTACAGCCCATCTCTGAACAGCAGGCTCACCATCACCAAGGACACCTCCAAAAACCAGGTGGTCCTTACAATGACCAACATGGATCTTGTGGACACAGCCACATATTACTGTGTACACAGAGACGAAGTTCGAGGG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0重链蛋白质:

QITLKESGPTLVKPTQTLTLTCTFSGFSLSTSGVGVGWIRQPPGKALDWLALIYWNDDKRYSPSLKSRLTITKDTSKNQVVLTMTNMDLVDTATYYCVHRDEVRGFDYWGQGTLVTVSS

11轻链DNA:

GATGTTGTGATGACTCAGTCTCCACTCTCCCTGCCCGTCACCCTTGGACAGCCGGCCTCCATCTCCTGCAGGTCTAGTCAAAGCCTCGTATACAGTGATGGATACACCTACTTGCATTGGTTTCAGCAGAGGCCAGGCCAATCTCCAAGGCGCCTTATTTATAAGGTTTCTAACTGGGACTCTGGGGTCCCAGACAGATTCAGCGGCAGTGGGTCAGGCACTGATTTCACACTGAAAATCAGCAGGGTGGAGGCTGAGGATGTTGGGGTTTATTACTGCATGCAAGGTGCACACTGGCCG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12轻链蛋白质:

DVVMTQSPLSLPVTLGQPASISCRSSQSLVYSDGYTYLHWFQQRPGQSPRRLIYKVSNWD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MQGAHWPITFCQGTRLEIK

抗体U1-41

13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GG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TCTGTGCGAGAGATCGGGAACTTGAGGGTTACTCCAACTACTACGGTG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14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G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FCARDRELEGYSNYYGVDVWGQGTTVTVS

15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CCATTAGCAA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AACAGAATAATAGTCTCCCG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16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AISNYLNWYQQKPGK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NNSLPITFGQGTRLEIK

抗体U1-42

17重链DNA:

GAGGTGCAGCTGGTGCAGTCTGGAGCAGAGGTGAAAAAGCCCGGGGAGTCTCTGAAGATCTCCTGTAAGGGTTCTGGATACAGCTTTACCAGCTACTGGATCGGCTGGGTGCGCCAGATGCCCGGGAAAGGCCTGGAGTGGATGGGGATCATCTATCCTGGTGACTCTGATACCAGATACAGCCCGTCCTTCCAAGGCCAGGTCACCATCTCAGCCGACAAGTCCATCAGCACCGCCTACCTGCAGTGGAGCAGCCTGAAGGCCTCGGACACCGCCATGTATTACTGTGCGAGACATGAAAACTACGGTGACTACA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8重链蛋白质:

EVQLVQSGAEVKKPGESLKISCKGSGYSFTSYWIGWVRQMPGKGLEWMGIIYPGDSDTRYSPSFQGQVTISADKSISTAYLQWSSLKASDTAMYYCARHENYGDYNYWGQGTLVTVSS

19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C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CG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T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CTTTACTGCTGTCAACAGAGTAACGGTTCC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20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RSYLNWYQQKPGK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LYCCQQSNGSPLTFGGGTKVEIK

抗体U1-43

21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G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AGAGAGAGAGAGTGGGATGATTACGGTGACCCCCAA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22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GYYWSWIRQRPGKGLEWIGYIYYSGSTYYNPSLR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REREWDDYGDPQGMDVWGQGTTVTVS

23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CTATTTAC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CATGCTGCATCCAGTTTA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T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GTAAC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CAA

24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HWYQQKPGKAPKLLIH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YSNPLTFGGGTKVEIQ

抗体U1-44

25重链DNA:

GAGGTGCAGCTGGTGCAGTCTGGAGCAGAGGTGAAAAAGCCCGGGGAGTCTCTGAAGATCTCCTGTAAGGGTTCTGGATACAGCTTTACCAGCTACTGGATCGGCTGGGTGCGCCAGATGCCCGGGAAAGGCCTGGAGTGGATGGGGATCATCTGGCCTGGTGACTCTGATACCATATACAGCCCGTCCTTCCAAGGCCAGGTCACCATCTCAGCCGACAAGTCCATCAGCACCGCCTACCTGCAGTGGAGCAGCCTGAAGGCCTCGGACACCGCCATGTATTACTGTGCGAGACATGAAAACTACGGTGACTACA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26重链蛋白质:

EVQLVQSGAEVKKPGESLKISCKGSGYSFTSYWIGWVRQMPGKGLEWMGIIWPGDSDTIYSPSFQGQVTISADKSISTAYLQWSSLKASDTAMYYCARHENYGDYNYWGQGTLVTVSS

27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G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CGAAGT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GGGGAATGCCCCTAAA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CTTTACTACTGTCAACAGAGTATCAGTTCC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2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RSYLNWYQQKPGN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LYYCQQSISSPLTFGGGTKVEIK

抗体(U1-45)

29重链DNA:

CAGGTGCAGCTGGTGCAGTCTGGGGCTGAGGTGAAGAAGCCTGGGGCCTCA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ATACACCTTCACCAGTTATGATATCAACTGGGTGCGACAGGCCACTGGACAAGGGCTTGAGTGGATGGGATGGATGAACCCTAACAGTGGTGACACTGGCTATGCACAGGTGTTCCAGGGCAGAGTCACCATGACCTGGAACACCTCCATAAGCACAGCCTACATGGAACTGAGCAGCCTGAGATCTGA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TTTGGGGATCTCCCGTATGACTACAGTTACTACGAATGGTTCGACCC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

30重链蛋白质:

QVQLVQSGAEVKKPGASVKVSCKASGYTFTSYDINWVRQATGQGLEWMGWMNPNSGDTGYAQVFQGRVTMTWNTSISTAYMELSSLRSEDTAVYYCARFGDLPYDYSYYEWFDPWGQGTLVTVS

31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CCAGAGCATTAG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G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A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GTACC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32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NWYQQRPGK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YSTPLTFGGGTKVEIK

抗体(U1-46)

33重链DNA:

CAGGTACAGCTGCAGCAGTCAGGTCCAGGACTGGTGAAGCCCTCGCAGACCCTCTCACTCACCTGTGCCATCTCCGGGGACAGTGTCTCTAGCAACAGTGCTGCTTGGAACTGGATCAGGCAGTCCCCATCGAGAGGCCTTGAGTGGCTGGGAAGGACATACTACAGGTCCAAGTGGTATAATGATTATGCAGTATCTGTGAAAAGTCGAATAACCATCAACCCAGACACATCCAAGAACCAGTTCTCCCTGCAGCTGAACTCTGTGACTCCCGAGGACACGGCTGTGTATTACTGTGCAAGAGATCTCTACGATTTTTGGAGTGGTTATCC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34重链蛋白质:

QVQLQQSGPGLVKPSQTLSLTCAISGDSVSSNSAAWNWIRQSPSRGLEWLGRTYYRSKWYNDYAVSVKSRITINPDTSKNQFSLQLNSVTPEDTAVYYCARDLYDFWSGYPYYYGMDVWGQGTTVTVS

抗体U1-47

35重链DNA:

CAGGTACAGCTGCAGCAGTCAGGTCCAGGACTGGTGAAGCCCTCGCAGACCCTCTCACTCACCTGTGCCATCTCCGGGGACAGTGTCTCTAGCAACAGTGCTGCTTGGAACTGGATCAGGCAGTCCCCATCGAGAGGCCTTGAGTGGCTGGGAAGGACATACTACAGGTCCAAGTGGTATAATGATTATGCAGTATCTGTGAAAAGTCGAATAACCATCAACCCAGACACATCCAAGAACCAGTTCTCCCTGCAGCTGAACTCTGTGACTCCCGAGGACACGGCTGTGTATTACTGTGCAAGAGATTACTATGGTTCGGGGAGTTTCT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36重链蛋白质:

QVQLQQSGPGLVKPSQTLSLTCAISGDSVSSNSAAWNWIRQSPSRGLEWLGRTYYRSKWYNDYAVSVKSRITINPDTSKNQFSLQLNSVTPEDTAVYYCARDYYGSGSFYYYYGMDVWGQGTTVTVS

37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GTCCTGATCTATGCTGCATCCAA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GTACCCCTC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

3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NWYQQKPGKAPKVLIYAASN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YSTPRTFGQGTKVEIK

抗体U1-48

39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GG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TAGTTACTACTGGAGCTGGATCCGGCAGCCCGCCGGGAAGGGACTGGAGTGGATTGGGCATATCTATACCAGTGGGAGCACCAACTACAACCCCTCCCTCAAGAGTCGAGTCACCATGTCAGTAGACACGTCC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C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AGCGATTTTTGGAGTGGGCCCCT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4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GSISSYYWSWIRQPAGKGLEWIGHIYTSGSTNYNPSLKSRVTM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EAIFGVGPYYYYGMDVWGQGTTVTVS

抗体U1-49

41重链DNA:

CAGGTGCAGCTGGTGCAGTCTGGGGCTGAGGTGAAGAAGCCTGGGGCCTCA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ATACACCTTCACCGGCTACTATATGCACTGGGTGCGACAGGCCCCTGGACAAGGGCTTGAGTGGATGGGATGGATCAACCCTAATATTGGTGGCACAAACTGTGCACAGAAGTTTCAGGGCAGGGTCACCATGACCAGGGACACGTCCATCAGCACAGCCTACATGGAGCTGAGCAGGCTGAGATCTGAC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GGGGACGGTATAGCAGCAGCTGGTCCT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42重链蛋白质:

QVQLVQSGAEVKKPGASVKVSCKASGYTFTGYYMHWVRQAPGQGLEWMGWINPNIGGTNCAQKFQGRVTMTRDTSISTAYMELSRLRSDDTAVYYCARGGRYSSSWSYYYYGMDVWGQGTTVTVS

43轻链DNA:

GATATTCTGATGACCCAGACTCCACTCTCTCTGTCCGTCACCCCTGGACAGCCGGCCTCCATCTCCTGCAAGTCTAGTCAGAGCCTCCTGCTTAGTGATGGAGGGACCTATTTGTATTGGTACCTGCAGAAGCCAGGCCAGCCTCCACAGCTCCTGATCTATGAAGTTTCCAACCGGTTCTCTGGAGTGCCAGATAGGTTCAGTGGCAGCGGGTCAGGGACAGATTTCACACTGAAAATCAGCCGGGTGGAGGCTGAGGATGTTGGGGTTTATTACTGCATGCAAAGTATGCAGCTTCCG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AATTAAA

44轻链蛋白质:

DILMTQTPLSLSVTPGQPASISCKSSQSLLLSDGGTYLYWYLQKPGQPPQLLIYEVSNRF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MQSMQLPITFGQGTRLEIK

抗体U1-50

45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GG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G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GCAGCCCCCAGGGAAGGGACTGGAGTGGATTGGGTATATCTATTACAGTGGGAGCACCAACTACAACCCCTCCCTCAAGAGTCGAGTCACCATATCAGTAGACACGTCC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CGCT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GGGGGGACAGTAACTACGAGGATTACT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46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GSVSSGGYYWSWIRQPPGKGLEWIGYIYYSGSTN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GGDSNYEDYYYYYGMDVWGQGTTVTVS

47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TCTATTTAC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TTGATCTC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G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A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CTTCCCCG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4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IYLHWYQQKPGKAPKLLIS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RSLQPEDFATYYCQQSYTSPITFGQGTRLEIK

49抗体U1-51

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GG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TAGTTACTACTGGAGCTGGATCCGGCAGCCCCCAGGGAAGGGACTGGAGTGGATTGGGTATATCTATTACAGTGGGAGCACCAACTACAACCCCTCCCTCAAGAGTCGAGTCACCATATCAGTAGACACGTCCAAGC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CGCT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TCGAGTTACTATGATAGTAGTGGTTATTACTTATACTACTACGC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5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GSISSYYWSWIRQPPGKGLEWIGYIYYSGSTNYNPSLKSRVTISVDTSKHQFSLKLSSVTAADTAVYYCARDSSYYDSSGYYLYYYAMDVWGQGTTVTVS

51轻链DNA:

GACATCGTGATGACCCAGTCTCCAGACTCCCTGGCTGTGTCTCTGGGCGAGAGGGCCACCATCAACTGCAAGTCCAGCCAGAGTGTTTTATACAGCTCCAACAATAAGAACTACTTAGCTTGGTACCAGCAGAAACCAGGACAGCCTCCTAAGCTGCTCATTTCCTGGGCATCTACCCGGGAATCCGGGGTCCCTGACCGATTCAGTGGCAGCGGG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CCTGCAGGCTGAAGATGTGGCAGTTTATTACTGTCAGCAATATTATACTACTCCTCTCACTTTCGGCCCTGGGACCAAAGTGGATATCAAA

52轻链蛋白质: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LYSSNNKNYLAWYQQKPGQPPRLLIS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YYTTPLTFGPGTKVDIK

抗体U1-53

53重链DNA:

GAGGTGCAACTGGTGGAGTCTGGGGGAGGCTTGGTACAGCCTGGGG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CTCTGGATTCACCTTCAGTATCTATAGCATGAACTGGG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GTGGGTTTCATACATTAGTAGTAGTAGTAGTACCATATACTACGCAGACTCTGTGAAGGGCCGATTCACCATCTCCAGAGACAATGCCAAGAACTCA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GAGACGAGGACACGGCTGTGTATTACTGTGCGAGAGATAGGGGTGACTTCGATGCTTTTGATATCTGGGGCCAAGGGACAATGGTCACCGTCTCTTCA

54重链蛋白质:

EVQLV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IYSMNWVRQAPGKGLEWVSYISSSSSTIYYA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DEDTAVYYCARDRGDFDAFDIWGQGTMVTVSS

55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AGGCGAGTCAGGACATTACCAACTATTTG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CGATGCATCCAATTTGGAAACAGGGGTCCCATCAAGGTTCAGTGGAAGTGGATCTGGGACAGATTTTACTTTCACCATCAGCAGCCTGCAGCCTGAAGATATTGCAACATATAACTGTCAACAGTGTGAAAATTTCCCG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56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QASQDITNYLNWYQQKPGKAPKLLIYDASNLETGVPSRFSGSGSGTDFTFTISSLQPEDIATYNCQQCENFPITFGQGTRLEIK

抗体U1-55

57轻链DNA:

GATATTGTGATGACTCAGTCTCCACTCTCCCTGCCCGTCACCCCTGGAGAGCCGGCCTCCATCTCCTGCAGGTCTAGTCAGAGCCTCCTGTATAGTAATGGATACAAGTATTTGGATTGGTACCTGCAGAAGCCAGGGCAGTCTCCACAGCTCCTGATCTATTTGGGTTCTAATCGGGCCTCCGGGGTCCCTGACAGGTTCAGTGGCAGTGGATCAGGCACAGATTTTACACTGAAAATCAGCAGAGTGGAGGCTGAGGATGTTGGGGTTTATTATTGCATGCAGGCTCTACAAACTCCG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58轻链蛋白质:

DIVMTQSPLSLPVTPGEPASISCRSSQSLLYSNGYKYLDWYLQKPGQSPQLLIYLGSNRA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MQALQTPITFGQGTRLEIK

抗体U1-55.1

59重链DNA:

CAGGTGCAGCTC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GG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GTCAGCAGTGGTGGTTACTACTGGAACTGGATCCGGCAGCCCCCAGGGAAGGGACTGGAGTGGATTGGGTATATCAATTACAGTGGGAGCACCAACTACAACCCCTCCCTCAAGAGTCGAGTCACCATATCAGTAGACACGTCC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CGCT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CGAGAACTGGAACTTTACT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6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GSVSSGGYYWNWIRQPPGKGLEWIGYINYSGSTN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RELELYYYYYGMDVWGQGTTVTVS

抗体U1-57

61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TG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GTCAGCAGTGGTGGTTACTACTGGAACTGGATCCGGCAGCCCCCAGGGAAGGGACTGGAGTGGATTGGGTATATCAATTACAGTGGGAGCACCAACTACAACCCCTCCCTCAAGAGTCGAGTCACCATATCAGTAGACACGTCC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CGCT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CGAGAACTGGAACTTTACT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62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RPSETLSLTCTVSGGSVSSGGYYWNWIRQPPGKGLEWIGYINYSGSTN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RELELYYYYYGMDVWGQGTT

抗体U1-57.1

63轻链DNA:

GATATTGTGATGACTCAGTCTCCACTCTCCCTGCCCGTCACCCCTGGAGAGCCGGCCTCCATCTCCTGCAGGTCTAGTCAGAGCCTCCTGTATAGTAATGGATACAAGTATTTGGATTGGTACCTGCAGAAGCCAGGGCAGTCTCCACAGCTCATGATCTATTTGGGTTCTAATCGGGCCTCCGGGGTCCCTGACAGGTTCAGTGGCAGTGGATCAGGCACAGATTTTACACTGAAAATCAGCAGAGTGGAGGCTGAGGATGTTGGGGTTTATTATTGCATGCAGGCTCTACAAACTCCG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64轻链蛋白质:

DIVMTQSPLSLPVTPGEPASISCRSSQSLLYSNGYKYLDWYLQKPGQSPQLMIYLGSNRA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MQALQTPITFGQGTRLEIK

抗体U1-58

65重链DNA:

CAGGTGCAGCTGGTGGAGTCTGGGGGAGGCGTGGTCCAGCCTGGGA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GTCTGGATTCACCTTCAGTAGCTATGGCATGCACTGGGTCCGCCAGGCTCCAGGCAAGGGGCTGGAGTGGGTGGCAGTTATATGGTATGATGGAAGTAATAAATACTATGCAGACTCCGTGAAGGGCCGATTCACCATCTCCAGAGACAATTCCAAGAACACG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GAGCCGAGGACACGGCTGTGTATTACTGTGCGAGAGCAGCTCGCCTTG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A

66重链蛋白质:

QVQLVESGGGVVQPGRSLRLSCAASGFTFSSYGMHWVRQAPGKGLEWVAVIWYDGSNK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AARLDYYYGMDVWGQGTTVTVSS

67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T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ACAGCTATTTAAATTGGTTTCAGCAGAAGCCAGGGAAAGCCCCTCAGCTCCTGATCTTTGGTGCATCCG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A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GTTCCCCGC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6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SITCRASQSINSYLNWFQQKPGKAPQLLIFGASGLQSGVPSRFSGSGSGTDFTLTINSLQPEDFATYYCQQSYSSPLTFGQGTRLEIK

抗体U1-59

69重链DNA:

CAGGTGCAGCTACAGCAGTGGGGCGCAGGACTGTTGAAGCCTTCGGAGACCCTGTCCCTCACCTGCGCTGTCTATGGTGGGTCCTTCA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CCCCAGGGAAGGGGCTGGAGTGGATTGGGGAAATCAATCATAGTGGAAGCACCA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CACCATATCAGTAGAAACGTCC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CGCCGCGGACACGGCTGTGTATTACTGTGCGAGAGATAAGTGGACCTGGTACTTCGATCTCTGGGGCCGTGGCACCCTGGTCACTGTCTCCTCA

70重链蛋白质:

QVQLQQWGAGLLKPSETLSLTCAVYGGSFSGYYWSWIRQPPGKGLEWIGEINHSGSTNYNPSLKSRVTISVE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KWTWYFDLWGRGTLVTVSS

71轻链DNA:

GACATCGAGATGACCCAGTCTCCAGACTCCCTGGCTGTGTCTCTGGGCGAGAGGGCCACCATCAACTGCAGGTCCAGCCAGAGTGTTTTATACAGCTCCAGCAATAGGAACTACTTAGCTTGGTACCAGCAGAACCCAGGACAGCCTCCTAAGCTGCTCATTTACTGGGCTTCTACCCGGGAATCCGGGGTCCCTGACCGATTCAGTGGCAGCGGG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CCTGCAGGCTGAAGATGTGGCAGTTTATTACTGTCAGCAATATTATAGTACTCCTC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

72轻链蛋白质:

DIEMTQSPDSLAVSLGERATINCRSSQSVLYSSSNRNYLAWYQQNPGQPPKLLIY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YYSTPRTFGQGTKVEIK

抗体U1-52

73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GGGGA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GAGAACCAGTTCTCCCTGAAGCTGAA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ATATTACTGTGCGAGAGGGGGAACTGGAACCAATTACTA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74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GYYWSWIRQHPGKGLEWMGNIYYSGSTYYNPSLKSRVTISVDTSENQFSLKLNSVTAADTAVYYCARGGTGTNYYYYYGMDVWGQGTTVTVS

75轻链DNA:

GAAATTGTGTTGACGCAGTCTCCAGGCACCCTGTCTTTGTCTCCAGGGGAAAGAGCCACCCTCTCCTGCAGGGCCAGTCAGAGTGTTAGCAGCAGCTACTTAGCCTGGTACCAGCAGAAACCTGGCCAGGCTCCCAGGCTCCTCATCTATGGTGCATCCAGCTGGGCCACTGGCATCCCAAACAGGTTCAGTGGCAGTGGGTCTGGGACAGACTTCACTCTCACCATCAGCAGACTGGAGCCTGAAGATTTTGCAGTGTATTACTGTCAGCAGTATGGTAGCTCA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76轻链蛋白质:

EIVLTQSPGTLSLSPGERATLSCRASQSVSSSYLAWYQQKPGQAPRLLIYGASSWATGIPNRFSGSGSGTDFTLTISRLEPEDFAVYYCQQYGSSPLTFGGGTKVEIK

抗体U1-61

77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TCTCCA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T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C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CACCATATCAGA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TCCGAGTCCGAGTATAGCAGCTCGTCGA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78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VSISSGGYYWSWIRQHPGM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E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SESEYSSSSNYGMDVWGQGTTVTVS

抗体U1-61.1

79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TCTCCA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T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CACCATATCAGA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TCCGAGTCCGAGTATAGCAGCTCGTCGA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8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VSISSGGYYWSWIRQHPGM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E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SESEYSSSSNYGMDVWGQGTTVTVS

81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A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CCATTAGCAG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GGTGGGGTCCCATCAAGGTTCAGTGGCAGTGTATCTGGGACAGATTTCACCCTCACCG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GTAAC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82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ITITCRASQTISSYLNWYQQKPGKAPKLLIYAASSLQGGVPSRFSGSVSGTDFTLTVSSLQPEDFATYYCQQSYSNPLTFGGGTKVEIK

抗体U1-62(2.9.1)

83重链DNA:

GAGGTGCAGCTGGTGCAGTCTGGAGCAGAGGTGAAAAAGCCCGGGGAGTCTCTGAAGATCTCCTGTAAGGGTTCTGGATACAGTTTTACCAGCTACTGGATCGGCTGGGTGCGCCAGATGCCCGGGAAAGGCCTGGAGTGGATGGGGATCATCTATCCTGGTGACTCTGATACCAGATACAGCCCGTCCTTCCAAGGCCAGGTCACCATGTCAGCCGACAAGTCCATCAGTACCGCCTACCTGCAGCTGAGCAGCCATGAAGGCCTCGGACACCGCCATGTATTACTGTGCGAGACAGATGGCTGGAAACTACGTACATCACGGGTGATCGAGACGTC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84重链蛋白质:

EVQLVQSGAEVKKPGESLKISCKGSGYSFTSYWIGWVRQMPGKGLEWMGIIYPGDSDTRYSPSFQGQVTMSADKSISTAYLQLSSHEGLGHRHVLLCETDGWKLRTSRVIETSWGQGTTVTVS

85轻链DNA:

GAAATTGTGTTGACGCAGTCTCCAGGCACCCTGTCTTTGTCTCCAGGGGAAAGAGCCACCCTCTCCTGCAGGGCCAGTCAGAGTGTTATCAGCATCTACTTAGCCTGGTACCAGCAGAAACCTGGCCAGGCTCCCAGGCTCCTCATCTATGGTGCATCCAGCAGGGCCACTGGCATCCCAGACAGGTTCAGTGGCAGTGGGTCTGGGACAGACTTCACTCTCACCATCAGCAGACTGGAGCCTGAAGATTTTGCAGTGTATTACTGTCAGCAGTATGGTAGCTCACCGTGCAGTTTTGGCCAGGGGACCAAACTGGAGATCAAA

86轻链蛋白质:

EIVLTQSPGTLSLSPGERATLSCRASQSVISIYLAWYQQKPGQAPRLLIYGASSRATGIPDRFSGSGSGTDFTLTISRLEPEDFAVYYCQQYGSSPCSFGQGTKLEIK

抗体U1-2:

87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G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88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R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89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TACCT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A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G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90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I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NSLQPEDFATYYCLQHNGYPWTFGQGTKVEIK

抗体U1-7

91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A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92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93轻链DNA:

GACT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ACATTCGAAATGATTTAGGCTGGTATCGGCAGAAACCT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94轻链蛋白质:

DF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DIRNDLGWYRQKPGKAF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9

95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A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A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A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96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I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NGYFDYWGQGTLVTVSS

97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A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GGCAGAAACCT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

9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DIRNDLGWYR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10

99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A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C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AGATTACGATTTTTGGAGTGGTTAC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0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T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L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01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A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

102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NYPWTFGQGTKVEIK

抗体U1-12

103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T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T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04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05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A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

106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NYPWTFGQGTKVEIK

抗体U1-13

107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GGACG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A

108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G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EDDGMDVWGQGTTVTVSS

109轻链DNA:

GATATTGTGATGACTCAGTCTCCACTCTCCCTGCCCGTCACCCCTGGAGAGCCGGCCTCCATTTCCTGCAGGTCTAGTCAGAGCCTCCTGCATAGTAATGGATACAACTATTTGGAATGGTACCTGCAGAAGCCAGGGCAGTCCCCACAGTTCATGATTTATTTGGGGTCTAATCGGGCCTCCGGGGTCCCTGACAGGTTCAGTGGCAGTGGATCAGGCACAGATTTTACACTGAAAATCAGCAGAGTGGAGGCTGAGGATGTTGGGGTTTATTACTGCATGCAAGCTCTACAAACTCCG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110轻链蛋白质:

DIVMTQSPLSLPVTPGEPASISCRSSQSLLHSNGYNYLEWYLQKPGQSPQFMIYLGSNRA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MQALQTPITFGQGTRLEIK

抗体U1-14

111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T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G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12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Y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R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13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C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114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TYPWTFGQGTKVEIK

抗体U1-15

115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GG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G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GCAGCCCCCAGGGAAGGGACTGGAGTGGATTGGGTATATCTATTACAGTGGGAGCACCAACTACAACCCCTCCCTCAAGAGTCGAGTCACCATATCAGTAGACACGTCC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CGCT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GGGGACGTGGATACAGCTATGGTCGATGCTTTTGATATCTGGGGCCAAGGGACAATGGTCACCGTCTCCTCA

116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ETLSLTCTVSGGSVSSGGYYWSWIRQPPGKGLEWIGYIYYSGSTN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GDVDTAMVDAFDIWGQGTMVTVSS

117轻链DNA:

GAAATTGTATTGACGCAGTCTCCAGGCACCCTGTCTTTGTCTCCAGGGGAAAGAGCCACCCTCTCCTGCAGGGCCAGTCAGAGTTTAAGCGGCAACTACTTAGCCTGGTACCAGCAGAAGCCTGGCCAGGCTCCCAGGCTCATCATCTGTGGTGCATCCAGCAGGGCCACTGGCATCCCAGACAGGTTCAGTGGCAGTGGGTCTGGGACAGACTTCACTCTCACCATCACAAGACTGGAGCCTGAAGATTTTGCAGTGTATTACTGTCAGCAGTATGATAGGTCA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118轻链蛋白质:

EIVLTQSPGTLSLSPGERATLSCRASQSLSGNYLAWYQQKPGQAPRLIICGASSRATGIPDRFSGSGSGTDFTLTITRLEPEDFAVYYCQQYDRSPLTFGGGTKVEIK

抗体U1-19

119轻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GAGATTACGATTTTTGGAGTGGAGAG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20轻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GDYDFWSGEFDYWGQGTLVTVSS

抗体U1-20

121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G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G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CAGGGGCAGGACGGATACAGCTATGGTTACGGCTACT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

122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GYYWSWIRQHPGKGLEWIGYIYD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RSVTAADTAVYYCARDQGQDGYSYGYGYYYGMDVWGQGTTVTVS

123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AGGCGAGTCAGGACATTAGCAAT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ACTCCTGATCTACGTTGCATCCAATTTGGAAACAGGGGTCCCATCAAGGTTCAGTGGAAGTGGATCTGGGACAGATTTTACTTTCACCATCAGCAGCCTGCAGCCTGAAGATATTGCAACATATTACTGTCAACAGTGTGATAATCTCCCT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

124轻链蛋白质:

124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QASQDISNYLNWYQQKPGKAPKLLIYVASNLETGVPSRFSGSGSGTDFTFTISSLQPEDIATYYCQQCDNLPLTFGGGTKVEIK

抗体U-21

125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A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

126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

127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A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GGCAGAAACCT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C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12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DIRNDLGWYRQKPGKAPKRLIYAASR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22

129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3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31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A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132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N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23

抗体U1-23

133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I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TCCTGGTCACCGTCTCCTC

134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ILVTVS

135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T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136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24

137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T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T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A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38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MGYFDYWGQGTLVTVSS

139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A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

140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NYPWTFGQGTKVEIK

抗体U1-25

141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ICA

142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43轻链DNA:

GACATCCAGC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A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144轻链蛋白质:

DIQL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N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26

145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T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G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T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T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

146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Y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GSVTAADTAVYFCARADYDFWSGYFDFWGQGTLVTVS

147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G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14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GYPWTFGQGTKVEIK

抗体U1-27

149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T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G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T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T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

15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Y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GSVTAADTAVYFCARADYDFWSGYFDFWGQGTLVTVS

151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G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152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GYPWTFGQGTKVEIK

抗体U1-28

153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T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C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54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SWGQGTLVTVSS

155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TACCT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G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

156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I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GYPWTFGQGTKVEIK

抗体U1-31

157重链DNA:

CAGGTTCAGCTGGTGCAGTCTGGAGCTGAGGTGAAGAAGCCTGGGGCCTCA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TTACACCTTTACCAACTATGGTATCAGCTGGGTGCGGCAGGCCCCTGGACAAGGGCTTGAGTGGATGGGATGGATCAGCGCTTACGATGGTTACAGAAACTATGCACAGAAGCTCCAGGGCAGAGTCACCATGACCACAGACACATCCACGACCACTGCCTACATGGAGCTGAGGAGCCTGAGATCTGAC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GTTCAAGACTACGGTGACTACGACTAC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58重链蛋白质:

QVQLVQSGAEVKKPGASVKVSCKASGYTFTNYGISWVRQAPGQGLEWMGWISAYDGYRNYAQKLQGRVTMTTDTSTTTAYMELRSLRSDDTAVYYCARDVQDYGDYDYFDYWGQGTLVTVSS

159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TTATTTAAATTGC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C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ATTCAGG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GTACCCCC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

160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TTCRASQSISSYLNWYQQKPGKAPNLLIYAASSLQSGVPSRFR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YSTPITFGQGTRLEIK

抗体U1-32

161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T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C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3ACACGTCTAAGAACCAGTTCGCCCTGAAGCTGAA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62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L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TTYYNPSLKSRVTISVDTSKNQFALKLN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63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G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C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TCTCTCACAATCTC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

164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GQGIRNDLGWYQQKPGKAPQ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S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35

165重链DNA:

CAGGTGCAGCTGGTGGAGTCTGGGGGAGGCTTGGTCAAGCCTGGAG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CTCTGGATTCACCTTCAGTGACTACTACATGAGCTGGATCCGCCAGGCTCCAGGGAAGGGGCTGGAGTGGGTTTCATATATTAGTAGTAGTGGTAATAACATATACCACGCAGACTCTGTGAAGGGCCGATTCACCATCTCCAGGGACAACGCCAAGAACTCA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GAGCCGA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GAGATATAGTGGCTACGACGACCCTGATGGTTTTGATATCTGGGGCCAAGGGACAATGGTCACCGTCTCTTCA

166重链蛋白质:

QVQLVESGGGLVKPGGSLRLSCAASGFTFSDYYMSWIRQAPGKGLEWVSYISSSGNNIYHADSVKGRFTISRDNAKNSLYLQMNSLRAEDTAVYYCARERYSGYDDPDGFDIWGQGTMVTVSS

167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AGGCGAGTCAGGACATTAGCAACTATTTAAGTTGGTT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TCCTGATCCACGATGCATCCAATTTGGAAACAGGGGTCCCTTCAAGGTTCAGTGGAAGTGGATCTGGGACAGATTTTACTTTCACCATCAGCAGCCTGCAGCCTGAAGATATTGCAACATATTACTGTCAACAGTATGATAATCCCCCGTGCAGTTTTGGCCAGGGGACCAAGCTGGAGATCAAA

16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QASQDISNYLSWFQQKPGKAPKLLIHDASNLETGVPSRFSGSGSGTDFTFTISSLQPEDIATYYCQQYDNPPCSFGQGTKLEIK

抗体U1-36

169重链DNA:

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T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CCACCTACTACAATCCGTCCT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A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CAC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

17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YYYWSWIRQHPGKGLEWIGYIYYSGTTYYNPSF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HFDYWGQGTLVTVSS

171轻链DNA:

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

172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37

173重链DNA:

CAGGTTCAGCTGGTGCAGTCTGGAGCTGAGGTGAAGAAGCCTGGGGCCTCA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TTACACCTTTACCAGCTATGGTATCAGCTGGGTGCGACAGGCCCCTGGACAAGGACTTGAGTGGATGGGATGGATCAGCGCTTACGATGGTCACACAAACTATGCACAGAAGCTCCAGGGCAGAGTCACCATGACCACAGACACATCCACGAACACAGCCTACATGGAGCTGAGGAGCCTGAGATCTGACGACACGGCCGTTTATTACTGTGCGAGAGACCCCCATGACTACAGTAACTACGAGGCTTTTGACTT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

174重链蛋白质:

QVQLVQSGAEVKKPGASVKVSCKASGYTFTSYGISWVRQAPGQGLEWMGWISAYDGHTNYAQKLQGRVTMTTDTSTNTAYMELRSLRSDDTAVYYCARDPHDYSNYEAFDFWGQGTLVTVS

175轻链DNA:

atgaggtcccctgctcagctcctggggctcctgctactctggctccgaggtgccaga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t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c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a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gtaccccc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c

176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NWYQQKPGKAPN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YSTPITFGQGTRLEIK

抗体U1-34

177重链DNA:

accatggactggacctggagggtccttttcttggtggcagcagcaacaggtgcccactcccaggttcagctggtgcagtctggagctgaggtgaagaagcctggggcctcagtgaaggtctcctgcaaggcttctggttacacctttaccaactatggtatcagctgggtgcggcaggcccctggacaagggcttgagtggatgggatggatcagcgcttacgatggttacagaaactatgcacagaagctccagggcagagtcaccatgaccacagacacatccacgaccactgcctacatggagctgaggagcctgagatctgac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gttcaagactacggtgactacgactac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ttccaccaagggcccatccgtcttccccctggtgccctgctccaggagcacctccgagagcacagccgccctgggctgcctggtcaaggactacttccccgaaccg

178重链蛋白质:

QVQLVQSGAEVKKPGASVKVSCKASGYTFTNYGISWVRQAPGQGLEWMGWISAYDGYRNYAQKLQGRVTMTTDTSTTTAYMELRSLRSDDTAVYYCARDVQDYGDYDYFDYWGQGTLVTVSS

179轻链DNA:

cagctcctggggctcctgctactctggctccgaggtgccaga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agcattagcagt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cct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attcagtggcagtgga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tctgcaacctgaagattttgcaacttactactgtcaacagagttacagtacccccatcaccttcggccaagggacacgactggagatt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c

180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NWYQQKPGKAPN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YSTPITFGQGTRLEIK

抗体U1-1

181重链DNA:

catctgtggttcttcctc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a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agattacgatttttggagtggttac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catcggtcttccccctggcaccctcctccaagagcacctctgggggcacaacggccctgg

182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N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V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03

atgagggtccct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

184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185

tggttcttcctt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g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atggctatgatagtagtggttattaccacggctac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

186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G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DGYDSSGYYHGYFDYWGQGTLVTVSS

187

H3_130_1N1K

caggtcttcatttctctgttgctctggatctctggtgcctacggggacatcgtgatgacccagtctccagactccctggctgtgtctctgggcgagagggccaccatcaactgcaagtccagccagagtgttttatacagctccaacaataagaactacttagcttggtaccagcagaaaccaggacagcctcctaagctgctcatttactgggcatctacccgggaatccggggtccctgaccgattcagtggcagcgggtctgggacagatttcactctcaccatcagcagcctgcaggctgaagatgtggcagtttattactgtcagcaatattatagtact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

188

DIVMTQSPDSLAVSLGERATINCKSSQSVLYSSNNKNYLAWYQQKPGQPPKLLIYWASTRESGVPDRFSGSGSGTDFTLTISSLQAEDVAVYYCQQYYSTPLTFGGGTKVEIK

抗体U1-4

H3_133_1N1G1

189重链DNA:

ctgtggttcttcctc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t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t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catcggtcttccccctggcaccctc

19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gLKg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91轻链DNA:

H3_133_1N1K

gtgcccgctcagcg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a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

192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NYPWTFGQGTKVEIK

抗体U1-5

193重链DNA:

H3_138_1N1G1

tggttcttcctt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t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

194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U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F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195轻链DNA:

H3_138_1N1K

atgagggtcccc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c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

196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TYPWTFGQGTKVEIK

抗体U1-8

197重链DNA:

H3_162_1N1G1

tggttcttcctt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t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a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c

198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FCARADYDFWNGYFDYWGQGTLVTVSS

199轻链DNA:

H3_162_1N1K

atgagggtcccc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t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c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c

200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TYPWTFGQGTKVEIK

抗体U1-8

201重链DNA:

H3_174_1N1G1

ttggtggcagcagctacaggcacccacgcccaggtccagctggtacagtctggggctgaggtgaagaagcctggggcctcagtgaaggtctcctgcaaggtttccggatacaccctcactgaattatccatgtactgggtgcgacaggctcctggaaaagggcttgagtggatgggaggttttgatcctgaagatggtgaaacaatctacgcacagaagttccagggcagagtcaccatgaccgaggacacatctacagacacagcctacatggagctgagcagcctgagatctgaggacacggccgtgtattactgtgcaactgggtggaactacgtc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c

202重链蛋白质:

QVQLVQSGAEVKKPGASVKVSCKVSGYTLTELSMYWVRQAPGKGLEWMGGFDPEDGETIYAQKFQGRVTMTEDTSTDTAYMELSSLRSEDTAVYYCATGWNYVFDYWGQGTLVTVSS

203轻链DNA:

H3_174_1N1K

ggatccagtggggatattgtgatgactcagtctccactctccctgcccgtcacccctggagagccggcctccatctcctgcaggtccagtcagagcctcctgcatagtaatggatacaactatttggattggtacctgcagaagccagggcagtctccacagctcctgatctatttggattctcatcgggcctccggggtccctgacaggttcagtggcagtggatcaggcacagattttacactgaaaatcagcagagtggaggctgaggatgttggggtttattactgcatgcaagctctacaaact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

204轻链蛋白质

DIVMTQSPLSLPVTPGEPASISCRSSQSLLHSNGYNYLDWYLQKPGQSPQLLIYLDSHRASGVPDRFSGSGSGTDFTLKISRVEAEDVGVYYCMQALQTPLTFGGGTKVEIK

抗体U1-11

205重链DNA:

H3_178_1N1G1

tggttcttcctt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t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catcgagtcttccccctgg

206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F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207轻链DNA:

H3_178_1N1K

atgagggtcccc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aaattcactctcact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c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g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c

208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PSGSGSGTKFTLTISSLQPEDFATYYCLQHNTYPWTFGQGTKVEIR

抗体U1-16

209重链DNA:

H3_221_1N1G1

accatgaaacatctgtggttcttcctc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t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catcggtcttccccctggcaccctcctccaagaacacctctgggggcacagcggccctgggctgcctggtcaaggactacttccccgaaccggtgacggtgtcctggaactcaggcgccctg

210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ILVTVSS

211轻链DNA:

H3_221_1N1K

atgagggtcccc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c

212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g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17

213重链DNA:

H3_224_1N1G1

tggttcttcctt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a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tt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g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catcg

214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S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215轻链DNA:

H3_224_1N1K

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t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c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

216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18

217重链DNA:

H3_227_1N1G1

aggttcttcctt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G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a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ctccaccaagggcccatcggtcttccccctggcaccctcctccaagagcacctctgggggcacagcggccctgggctgcctggtcaaggactacttccccgaaccggtgacggtgtcgtggaactcaggcgccct

218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I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219轻链DNA:

H3_227_1N1K

atgagggtcccc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

220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NDLGWYQQKPGKAPK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抗体U1-33

221 重链DNA:

H4_14_1N1G4

ctgtggttcttccttctgctggtggcagct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c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g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g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tccctgaagctgag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cactttgactg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ttccaccaagggccccatccgtcttccccc

222 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S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STYYNPSLKSRVTMSVDTSKNQFSLKLSSVTAADTAVYYCARADYDFWSGHFDCWGQGTLVTVSS

223 轻链DNA:

H4_14_1N1K

atgagggtcccc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agtcagggcattagag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cgcctgatctatgctga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actctcacaatcag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c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

224 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GIRDDLGWYQQKPGKAPKRLIYAESSLQSGVPSRFSGSGSGTEFTLTISSLQPEDFATYYCLQHHSYPWTFGQGTKVEIK

抗体U1-33

225 重链DNA:

H4_107_1N1G4

tggctgagctgggttttcctcgttgctcttttaagaggtgtccagtgtcaggtgcagctggtggagtctgggggaggcgtggtccagcctgggaggtccctgagactctcctgtgcagcgtctggattcaccttcaatagctatgacatgcactgggtccgccaggctccaggcaaggggctggagtgggtggcagttatatggtatgatggaagtaataaatactatgcagactccgtgaagggccgattcaccatctctagagacaattccaagaacacgctgtatctgcaaatgaacagcctgagagccgaggacacggctgtgtattactgtgcgagagaccgcttgtgtactaatggtgtatgctatgaagactacggtatggacgtctggggccaagggaccacggtcaccgtctcctcagcttccaccaagggcccatccgtcttccccctggcgccctgctccaggagcacctccgagagcacagccgccctgggc

226 重链蛋白质:

QVQLVESGGGVVQPGRSLRLSCAASGFTFNSYDMHWVRQAPGKGLEWVAVIWYDGSNKY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RDRLCTNGVCYEDYGMDVWGQGTTVTVSS

227 轻链DNA:

H4_107_1N1K

atgagggtccct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ctctcaggtgccaga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aggcgagtcaggacattagcaactatttaaat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aaggtcctgatctacgatgcatccaatttggaaacaggggtcccatcaaggttcagtggaagtggatctgggacagattttactttcaccatcagcagcctgcagcctgaagatgttgcaacatattactgtcaacactatgatactctcccgctcactttcggcggagggaccaaggtggag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

228 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QASQDISNYLNWYQQKPGKAPKVLIYDASNLETGVPSRFSGSGSGTDFTFTISSLQPEDVATYYCQHYDTLPLTFGGGTKVEIK

抗体U1-30

229 重链DNA:

H4_116_1_1N1G4

ggactgtgcaagaacatgaaacacctgtggttcttcctcctgctggtggcagcccccagatgggtcctgtcccaggtgcagctgcaggagtcgggcccaggactggtgaagcctttacagaccctgtccctcacctgcactgtctctggtggctccatcagcagtggtgattactactggagctggatccgccagcacccagggaagggcctggagtggattgggtacatctattacagtgggaccacctactacaacccgtccctcaagagtcgagttaccatatcagtagacacgtctaagaaccagttcgccctgaagctgaactctgtgactgccgcggacacggccgtgtattactgtgcgagagccgattacgatttttggagtggttattttgactactggggccagggaaccctggtcaccgtctcctcagcttccaccaagggcccatccgtcttccccctgg

230 重链蛋白质:

QVQLQESGPGLVKPLQTLSLTCTVSGGSISSGDYYWSWIRQHPGKGLEWIGYIYYSGTTYYNPSLKSRVTISVDTSKNQFALKLNSVTAADTAVYYCARADYDFWSGYFDYWGQGTLVTVSS

231 轻链DNA:

H4_116_1_1N1K

atgagggtccctgctcagctcctggggctcctgctgctctggttcccaggtgccaggtgtgacatccagatgacccagtctccatcctccctgtctgcatctgtaggagacagagtcaccatcacttgccgggcaggtcagggcattagaaatgatttaggctggtatcagcagaaaccagggaaagcccctcagcgcctgatctatgctgcatccagtttgcaaagtggggtcccatcaaggttcagcggcagtggatctgggacagaattctctctcacaatctccagcctgcagcctgaagattttgcaacttattactgtctacagcataatagttacccgtggacgttcggccaagggaccaaggtggaaatcaaacgaactgtggctgcaccatctgtcttcatcttcccgccatctgatgagcagttgaaatctggaactgcctctgttgtgtgcctgctgaataacttctatcccagagaggccaaagtacagtggaaggtggataacgcccttccaatcggg

232 轻链蛋白质: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GQGIRNDLGWYQQKPGKAPQRLIYAASSLQSGVPSRFSGSGSGTEFSLTISSLQPEDFATYYCLQHNSYPWTFGQGTKVEIK

[化学式15]

ODR的序列表

当新制造的单克隆抗体能与U1-49、U1-53、U1-59、U1-7或U1-9抗体所结合的部分肽或部分三级结构结合时,可确定该抗体与U1-49、U1-53、U1-59、U1-7或U1-9抗体在相同的表位结合。此外,通过确认该抗体与U1-49、U1-53、U1-59、U1-7或U1-9抗体竞争与HER3的结合(即,该抗体抑制U1-49、U1-53、U1-59、U1-7或U1-9抗体与HER3之间的结合),可确定该抗体与U1-49、U1-53、U1-59、U1-7或U1-9抗体在相同的表位结合,即便在表位的具体序列或结构未被界定时亦如此。一旦确认了表位相同,则该抗体特别有望具有与U1-49、U1-53、U1-59、U1-7或U1-9抗体等同的生物活性。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结合蛋白与HER3胞外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表位相互作用。所述表位优选地位于结构域L1(aa19-184)中,其为氨基末端结构域;结构域S1(aa185-327)和S2(500-632)中,其为两个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结构域L2(328-499)中,其通过两个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侧接或HER3结构域的组合。所述表位还可位于例如但不限于由L1和S1部分构成的表位的结构域的组合。此外,本发明的结合蛋白的特征还在于其与HER3的结合减少HER3介导的信号转导。根据本发明,HER3介导的信号转导的减少可例如由导致HER3分子至少有一部分从细胞表面消失的HER3下调引起,或者由HER3在细胞表面以基本失活的形式(即,与非稳定化形式相比表现出较低的信号转导的形式)稳定化引起。或者,HER3介导的信号转导减少也可由以下引起:影响(例如,降低或抑制)配体或HER家族的另一成员与HER3的结合、GRB2与HER-2的结合或GRB2与SHC的结合,或者通过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磷酸化、AKT磷酸化、PYK2酪氨酸磷酸化或ERK2磷酸化;或者通过减少肿瘤侵袭。或者,HER3介导的信号传导减少还可由影响(例如,降低或抑制)含二聚物的HER3及其它HER家族成员的形成引起。一个例子可以是减少或抑制HER3-EGFR蛋白质复合物形成。

此外,根据本发明,考虑到SEQ ID NO:1-23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微小变化均涵盖在本发明内,前提是氨基酸序列的变化仍保留SEQ ID NO:1-23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至少75%,更优选至少80%、90%、95%,及最优选99%。所述变化可发生在框架区(i.e.,CDR外)、CDR内或框架区和CDR内。SEQ ID NO:1-23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优选变化(即,缺失、插入和/或替换至少一个氨基酸)发生在功能性结构域的边界附近。可通过将核苷酸核/或氨基酸序列数据与公共或专有序列数据库进行比较来鉴定结构和功能结构域。可以采用计算机化比较方法来鉴定存在于结构和/或功能已知的其他结合蛋白中的序列基序或预测的蛋白质构象结构域。用于鉴定折叠成已知三维结构的蛋白质序列的方法是已知的。参见,例如,Bowie等,Science 253,164(1991);Proteins,Structures and Molecular Principles(Creighton,Ed.,W.H.Freeman and Company,New York(1984));Introduction to Protein Structure(C.Branden和J.Tooze,eds.,Garland Publishing,New York,N.Y.(1991));以及Thornton等,Nature 354,105(1991),其全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识别可用于界定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域的序列基序和结构构象。在通过组合具有这样的氨基酸序列变化的重链和轻链获得的抗体中,可以选择与原始抗体(亲本抗体)等同的抗体或比亲本抗体更优异的抗体。如上所提及的,本发明的HER3结合蛋白、抗HER3抗体等保留HER3结合活性,即使其氨基酸序列有变化亦如此。

在本发明中,术语“同源性”与“同一性”含义相同。两种氨基酸序列间的同源性可通过使用Blast algorithm version 2.2.2(Altschul,Stephen F.,Thomas L.Madden,Alejandro A.Schaeffer,Jinghui Zhang,Zheng Zhang,Webb Miller,and David J.Lipman(1997),“Gapped BLAST and PSI-BLAST:a new generation of protein database search programs”,Nucleic Acids Res.25:3389-3402)的默认参数来确定。Blast algorithm也可通过访问互联网www.ncbi.nlm.nih.gov/blast而使用。

可以对通过前述方法获得的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人抗体进行用于评价与抗原的结合特性的已知方法以选择优选的抗体。

在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中,还包括MEHD-7945A(或duligotuzumab)、RG-7116、MM-111、MM-121(或seribantumab、MM-141、LJM-716、huHER3-8、三特异性抗-EGFR/ErbB3 zybody、GSK-2849330、REGN-1400、KTN-3379、AV-203、单特异性surrobody(ErbB3)、lumretuzumab、MP-EV-20、ZW-9、DimerceptTM、抗Erb3 surrobody(SL-175或SL-176)、SYM-013、变体、活性片段、其经修饰产物等。

作为用于比较抗体特性的其他指标的一例,可例示抗体的稳定性。差示扫描量热测量仪(DSC)是能快速且准确地测量用作蛋白质的相对构象稳定性的有利指标的热变性中点温度(Tm)的装置。通过使用DSC测量Tm值,比较该值,可比较热稳定性的不同。已知抗体的保存稳定性与抗体的热稳定性显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Lori Burton,等,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2007)12,第265-273页),使用热稳定性为指标,可选出合适的抗体。用于选择抗体的其他指标的实例包括如下特征: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的收量高;以及在水溶液中的凝集性低。例如,收量最高的抗体不一定总显示最高的热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基于上文说明的指标综合判断,选择最合适施用于人的抗体。

本发明的抗体涵盖抗体的经修饰产物。该经修饰变体是指通过对本发明的抗体进行化学修饰或生物修饰获得的变体。经化学修饰变体的实例包括通过将化学部分连接于氨基酸骨架化学地修饰的变体、连接于N-连接或O-连接的糖链化学地修饰的变体等。经生物修饰变体的实例包括翻译后经修饰(例如,N-连接或O-连接的糖基化、N末端或C末端的加工、脱酰胺化、天冬氨酸的异构化、甲硫氨酸的氧化)获得变体和通过在原核生物宿主细胞中表达向N末端添加甲硫氨酸残基而得到的变体。另外,为了能进行本发明抗体或抗原的检出或分离而标记的抗体例如酶标记的抗体、荧光标记的抗体和亲和标记的抗体也包括在所述经修饰变体的含义之内。这样的本发明抗体的经修饰变体对于改善抗体的稳定性及血中滞留性、降低其抗原性、检出或分离抗体或抗原等是有用的。

另外,通过调节连接于本发明的抗体的糖链修饰(糖基化、脱岩藻糖化等),可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活性。作为抗体的糖链修饰的调节技术,已知WO 1999/54342、WO 2000/61739、WO 2002/31140等。然而,该技术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抗体中,还包括调节了该糖链修饰的抗体。

在首先分离抗体基因,然后将该基因导入至适当的宿主来制造抗体时,可使用适当的宿主与适当的表达载体的组合。抗体基因的具体实例包括本说明书所述编码抗体的重链序列的基因与编码其轻链序列的基因的组合。当转化宿主细胞时,可将重链序列基因和轻链序列基因插入到同一表达载体中,或者也可分别插入到不同的表达载体中。

使用真核细胞作为宿主时,可使用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真核微生物。作为动物细胞,可例示哺乳动物细胞,例如,类人猿COS细胞(Gluzman,Y.Cell(1981)23,第175-182页、ATCC CRL-1650)、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ATCC No.CRL-1658)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ATCC CCL-61)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缺陷株(Urlaub,G.and Chasin,L.A.Proc.Natl.Acad.Sci.U.S.A.(1980)77,第4126-4220页)。

使用原核细胞时,例如,可例示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通过转化而向这些细胞中导入目标抗体基因,在体外培养经转化的细胞,而可得到抗体。在上述培养方法中,随着抗体的序列的不同,收量有时存在差异,因此,在具有等同结合活性的抗体中,可使用收量作为指标选出容易制造药物的抗体。因此,本发明的抗体也包括通过以下抗体制造方法得到的抗体,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经转化的宿主细胞的步骤,及从在该培养步骤中得到的培养物中采集目标抗体或该抗体的功能性片段的步骤。

已知可缺失/消除哺乳动物培养细胞所制造的抗体的重链的羧基末端的赖氨酸残基(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705:129-134(1995)),还已知可缺失/消除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制造的抗体的重链羧基末端的2个氨基酸残基(甘氨酸和赖氨酸),并且可使新位于羧基末端的脯氨酸残基酰胺化(Analytical Biochemistry,360:75-83(2007))。然而,重链序列的这样的缺失/消除及修饰不影响抗体的抗原结合亲和力及效应器功能(补体的活化、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等)。因此,本发明的抗体还包括受到了该修饰的抗体及该抗体的功能性片段及在重链羧基末端缺失1个或2个氨基酸的缺失变体、通过使该缺失变体酰胺化得到的变体(例如,羧基末端部位的脯氨酸残基被酰胺化的重链)等。在本发明抗体的重链的羧基末端具有缺失的缺失变体的种类不限于上述变体,只要能保持抗原结合亲和力及效应器功能即可。构成本发明的抗体的2条重链可以是选自全长重链和上述缺失变体中的一种,或者可以是选自如上的两种的组合。各缺失变体的量比可受到制造本发明的抗体的哺乳动物培养细胞的种类及培养条件的影响,然而,可例示在作为本发明的抗体的主要组分的2条重链二者的羧基末端缺失1个氨基酸残基的情况。本发明完全抗体(在本发明中,也简单地称为“抗体”)的范围还包括其缺失变体、含其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缺失变体的混合物等。本发明的“抗体”包括含其中N-末端谷氨酸通过环化为焦谷氨酸形式的重链或轻链和/或其中半胱氨酸残基部分为半胱氨酸形式的抗体。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为IgA、IgD-、IgE1、IgG-或IgM型,优选为IgG-或IgM-型,包括但不限于IgGI-、IgG2-、IgG3-、IgG4-、IgMI-和IgM2-型。在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抗体为IgGI-、IgG2-或IgG4-型。

作为抗体的生物活性,通常,可例示抗原结合活性、通过与抗原结合而向表达该抗原的细胞中内化的活性、将抗原的活性中和的活性、增强抗原的活性的活性、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活性、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活性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本发明抗体的功能为相对于HER3的结合活性,优选为通过与HER3结合而向HER3表达细胞中内化的活性。此外,本发明的抗体除了具有细胞内化活性之外,也可具有ADCC活性、CDC活性和/或ADCP活性。

在某些方面,例如,与作为针对HER3的治疗性候选物的抗体的制造相关,可期望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能固定补体并参与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DC)。存在许多能够实现上述的抗体同种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鼠IgM、鼠IgG2a、鼠IgG2b、鼠IgG3、人IgM、人IgGI、人IgG3和人IgA。应理解,所制造的抗体无需初始具有这样的同种型,而是所制造的抗体可具有任何同种型,并且该抗体可以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合适的表达载体中将分子克隆的V区基因或cDNA附接至分子克隆的恒定区基因或cDNA然后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技术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该抗体而转换的同种型。同种型改变的抗体还可具有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技术经分子改造为相对于天然变体具有优越的CDC(Idusogie等,J Immunol.,166,2571-2575)并在宿主细胞中重组表达的Fc区。这样的技术包括采用直接重组技术(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4,816,397号)、细胞-细胞融合技术(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5,916,771和6,207,418号)等。在细胞-细胞融合技术中,将骨髓瘤或其它细胞系(例如CHO)制备成具有任何期望同种型的重链,将其它骨髓瘤或其它细胞系(例如CHO)制备成具有轻链。其后,可以将这样的细胞融合并且可以分离表达完整抗体的细胞系。例如,具有与HER3抗原的期望结合的人抗HER3IgG4抗体可容易地进行同种型转换以制造人IgM、人IgG1或人IgG3同种型,同时仍具有相同的可变区(其定义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一些亲和性)。于是,这样的分子可能固定补体和参与CDC。

此外,还可期望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能与效应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和天然杀伤(NK)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并参与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有许多这样的抗体的同种型,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鼠IgG2a、鼠IgG2b、鼠IgG3、人IgG1和人IgG3。应理解,所制造的抗体无需初始具有这样的同种型,而是所制造的抗体可具有任何同种型,并且该抗体可以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公知的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合适的表达载体中将分子克隆的V区基因或cDNA附接至分子克隆的恒定区基因或cDNA然后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技术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该抗体而转换的同种型。同种型改变的抗体还可具有使用本领域已知的技术经分子改造为相对于天然变体具有优越的ADCC(Shields等,J Biol Chem.,276,6591-6604)并在宿主细胞中重组表达的Fc区。这样的技术包括采用直接重组技术(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4,816,397号)、细胞-细胞融合技术(参见,例如美国专利第5,916,771和6,207,418号)等。在细胞-细胞融合技术中,将骨髓瘤或其它细胞系(例如CHO)制备成具有任何期望同种型的重链,将其它骨髓瘤或其它细胞系(例如CHO)制备成具有轻链。其后,可以将这样的细胞融合并且可以分离表达完整抗体的细胞系。例如,具有与HER3抗原的期望结合的人抗HER3 IgG4抗体可容易地进行同种型转换以制造人IgG1或人IgG3同种型,同时仍具有相同的可变区(其定义抗体的特异性及其一些亲和性)。于是,这样的分子可能与效应细胞上的FcyR结合并参与ADCC。

可以将所得抗体纯化至均一(homogeneous)。可使用常规的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方法进行抗体的分离和纯化。例如,可通过适当选择和组合柱色谱法、滤器过滤、超滤、盐析、透析、制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点电泳等对抗体进行分离和纯化(Strategies for Protei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A Laboratory Course Manual,Daniel R.Marshak等编著,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96);Antibodies:A Laboratory Manual.Ed Harlow和David Lane,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1988)),但所述方法不限于此。

这样的色谱法的实例包括亲和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疏水性色谱法、凝胶过滤色谱法、反相色谱法和吸附色谱法。

这样的色谱法可利用诸如HPLC或FPLC的液相色谱法进行。

作为亲和色谱法中使用的柱,可例示A蛋白柱、G蛋白柱。例如,作为使用了A蛋白柱的柱,可例示Hyper D、POROS、Sepharose FF(Pharmacia Corporation)等。

另外,通过使用具有固定在其上的抗原的载体,还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结合特性而纯化抗体。

[抗肿瘤化合物]

对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中偶联的抗肿瘤化合物进行说明。对本发明中使用的抗肿瘤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为具有抗肿瘤效果且具有能连接于接头结构的取代基、部分结构的化合物即可。当抗肿瘤化合物的接头的一部分或全部在肿瘤细胞内被切断时,释放出抗肿瘤化合物部分,从而显示抗肿瘤效果。在与药物的连接部分切断接头时,抗肿瘤化合物以未修饰的结构释放出从而发挥其本来的抗肿瘤效果。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抗肿瘤化合物,可优选地使用作为喜树碱衍生物的依沙替康((1S,9S)-1-氨基-9-乙基-5-氟-2,3-二氢-9-羟基-4-甲基-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0,13(9H,15H)-二酮;如下式所示:)

[化学式16]

虽然该依沙替康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但并未作为抗肿瘤药商业化。该化合物可利用已知的方法容易地获得,可优选将1位氨基作为与接头结构连接的连接部位使用。另外,依沙替康也可以在仍与接头的一部分相连的情况下释放于肿瘤细胞内。然而即使是这种结构,其亦为发挥优异抗肿瘤效果的优异化合物。

因为依沙替康具有喜树碱结构,所以已知在酸性水性介质中(例如pH3左右),平衡偏向具有闭合的内酯环的结构(闭环体),但在碱性水性介质中(例如pH10左右),平衡偏向具有开环的内酯环的结构(开环体)。导入了对应于上述闭环结构及开环结构的依沙替康残基的药物偶联物也有望具有同等的抗肿瘤效果,不言自明,本发明的范围中包含任意结构的该化合物。

其他的抗肿瘤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多柔比星(doxorubicin)、柔红霉素(daunorubicin)、丝裂霉素C(mitomycin C)、博来霉素(bleomycin)、安西他滨(cyclocytidine)、长春新碱(vincristine)、长春碱(vinblastine)、甲氨蝶呤(methotrexate)、铂系抗肿瘤剂(顺铂(cisplatin)或其衍生物)、紫杉醇(taxol)或其衍生物以及喜树碱或其衍生物(日本特开平6-87746号公报所述抗肿瘤剂)。

关于抗体-药物偶联物,偶联于1抗体分子的药物分子数是影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造通过如下进行:界定个包括反应原料和试剂的使用量在内的反应条件以使偶联的药物数为恒定的数目,与低分子量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不同,通常获得含偶联不同数目的药物的混合物。用平均值即偶联的药物分子的平均数来表示或规定偶联于每1抗体分子的药物数。除非另有指明,原则上,除了表示具有不同的偶联药物分子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混合物中包含的具有特定的偶联药物分子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情况之外,偶联的药物分子数是指平均值。

可控制偶联于抗体分子的依沙替康分子数,作为每1抗体偶联的药物分子数,可结合约1至10个依沙替康,优选为2至8个,更优选为3至8个。

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描述来设计用于在抗体分子上偶联所需数目的药物分子的反应,并且可得到控制了依沙替康分子的偶联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不太可能发生聚集、不溶解、片段化等,即使在每个抗体分子上偶联的药物分子数增加时亦如此。

[接头结构]

关于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用于将抗肿瘤化合物偶联于抗HER3抗体的接头结构进行说明。该接头具有如下结构:

-L1-L2-LP-NH-(CH2)n1-La-(CH2)n2-C(=O)-或-L1-L2-LP-,

抗体连接于L1的末端(与连接L2的一侧相反的末端),抗肿瘤化合物连接于-La-(CH2)n2-C(=O)-部分的羰基或LP的C末端。

n1表示0至6的整数,优选为1至5的整数,更优选为1至3。

1.L1

L1由以下结构表示:

-(琥珀酰亚胺-3-基-N)-(CH2)n3-C(=O)-

其中,n3为2至8的整数,“-(琥珀酰亚胺-3-基-N)-”具有下式:

[化学式17]

表示的结构。

该部分结构中的3位是与抗HER3抗体的连接部位。在该3位处的与该抗体的连接的特征是形成硫醚键。该结构部分的1位的氮原子与存在于包含该结构的接头内的亚甲基的碳原子连接。具体而言,-(琥珀酰亚胺-3-基-N)-(CH2)n3-C(=O)-L2-为下式表示的结构(此处,“抗体-S-”衍生自抗体。)。

[化学式18]

在该式中,n3为2至8的整数,优选为2至5。

L1的具体实例包括如下: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

2.L2

L2具有下式

-NH-(CH2CH2-O)n4-CH2CH2-C(=O)-

表示的结构,L2可以不存在,这种情况下,L2为单键。在本发明的药物-接头结构中,特别地,LP可以直接与药物连接,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L2特别优选为单键。n4为1至6的整数,优选为2至4。L2以其末端的氨基连接于L1,以相反的末端的羰基与LP连接。

L2的具体实例包括如下:

-NH-CH2CH2-O-CH2CH2-C(=O)-、

-NH-CH2CH2-O-CH2CH2-O-CH2CH2-C(=O)-、

-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

-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

-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

-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

3.LP

LP为由2至7个氨基酸构成的肽残基。具体而言,其由其中2至7个氨基酸以肽键连接的寡肽残基构成。LP在N末端连接于L2,在C末端与接头的-NH-(CH2)n1-La-(CH2)n2-C(=O)-部分的氨基连接。

对构成LP的氨基酸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L-或D-氨基酸,优选为L-氨基酸。另外,除了α-氨基酸之外,其还可以是具有例如β-丙氨酸、ε-氨基己酸或γ-氨基丁酸的结构的氨基酸,此外,其也可以是非天然氨基酸,例如经N-甲基化氨基酸。

对LP的氨基酸序列没有特别限制,但构成氨基酸的实例包括苯丙氨酸(Phe;F)、酪氨酸(Tyr;Y)、亮氨酸(Leu;L)、甘氨酸(Gly;G)、丙氨酸(Ala;A)、缬氨酸(Val;V)、赖氨酸(Lys;K)、瓜氨酸(Cit)、丝氨酸(Ser;S)、谷氨酸(Glu;E)和天冬氨酸(Asp;D)。其中,优选的实例包括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能够控制药物释放的模式。氨基酸的数目可以是2至7个。

LP的具体实例包括如下:

-GGF-、

-DGGF-、

-(D-)D-GGF-、

-EGGF-、

-GGFG-、

-SGGF-、

-KGGF-、

-DGGFG-、

-GGFGG-、

-DDGGFG-、

-KDGGFG-、

-GGFGGGF-。

上述的“(D-)D”表示D-天冬氨酸。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特别优选的LP包括四肽残基-GGFG-和-DGGFG-。此外,在本发明的药物-接头结构中,LP可直接与药物连接,并且对于这样的情况,LP的优选实例包括五肽残基-DGGFG-。

4.La-(CH2)n2-C(=O)-

La-(CH2)n2-C(=O)-中的La为-O-的结构或单键。n2为0至5的整数,优选为0至3,更优选为0或1。

La-(CH2)n2-C(=O)-的实例包括如下。

-O-CH2-C(=O)-、

-O-CH2CH2-C(=O)-、

-O-CH2CH2CH2-C(=O)-、

-O-CH2CH2CH2CH2-C(=O)-、

-O-CH2CH2CH2CH2CH2-C(=O)-、

-CH2-C(=O)-、

-CH2CH2-C(=O)-、

-CH2CH2CH2-C(=O)-、

-CH2CH2CH2CH2-C(=O)-、

-CH2CH2CH2CH2CH2-C(=O)-。

其中,优选具有:

-O-CH2-C(=O)-、

-O-CH2CH2-C(=O)-的那些

或者其中La为单键且n2为0的那些。

由-NH-(CH2)n1-La-(CH2)n2-C(=O)-表示的接头结构的具体实例包括:

-NH-CH2-C(=O)-、

-NH-CH2CH2-C(=O)-、

-NH-CH2-O-CH2-C(=O)-、

-NH-CH2CH2-O-C(=O)-、

-NH-CH2CH2-O-CH2-C(=O)-、

-NH-CH2CH2CH2-C(=O)-、

-NH-CH2CH2CH2CH2-C(=O)-、

-NH-CH2CH2CH2CH2CH2-C(=O)-。

其中,更优选如下实例:

-NH-CH2CH2CH2-C(=O)-、

-NH-CH2-O-CH2-C(=O)-、

-NH-CH2CH2-O-C(=O)-。

对于接头-NH-(CH2)n1-La-(CH2)n2-C(=O)-而言,优选4至7个原子的链长,更优选具有5或6个原子的链长的那些。

对于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而言,认为接头部分在转移至肿瘤细胞内时被切断,释放出具有NH2-(CH2)n1-La-(CH2)n2-C(=O)-(NH-DX)表示的结构的药物衍生物而显示抗肿瘤作用。通过从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中释放而显示抗肿瘤效果的抗肿瘤性衍生物的实例包括具有其中接头-NH-(CH2)n1-La-(CH2)n2-C(=O)-表示的结构的末端是氨基的结构部分的抗肿瘤性衍生物,特别优选包括如下。

NH2-CH2CH2-C(=O)-(NH-DX)、

NH2-CH2CH2CH2-C(=O)-(NH-DX)、

NH2-CH2-O-CH2-C(=O)-(NH-DX)、

NH2-CHCH2-O-CH2-C(=O)-(NH-DX)。

同时,确认了在NH2-CH2-O-CH2-C(=O)-(NH-DX)的情况下,由于位于该分子内的缩醛胺结构不稳定,因而再次经历自分解而释放出

HO-CH2-C(=O)-(NH-DX)。

这些化合物也可优选地用作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制造中间体。

此外,在本发明的药物-接头结构中,存在LP可直接连接至药物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当LP的C末端为甘氨酸时,待释放抗肿瘤药是依莎替康本身或具有与依莎替康的氨基结合的甘氨酸的化合物。

对于使用依沙替康作为药物的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优选将具有如下结构[-L1-L2-LP-NH-(CH2)n1-La-(CH2)n2-C(=O)-(NH-DX)]或-L1-L2-LP-(NH-DX)的药物-接头结构部分连接于抗体。这些药物-接头结构部分的偶联数作为每1抗体的平均偶联数可以为1至10,优选为2至8,更优选为3至8。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DGGFG-(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其中,更优选如下: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DGGFG-(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进一步更优选如下: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特别优选如下: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对于本申请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中偶联抗HER3抗体与药物的接头结构而言,通过连接上文中说明的接头各部分中所示的优选结构,可构建优选的接头。作为接头结构,可优选地使用具有以下结构的接头。同时,该结构的左端是与抗体的连接部位,右端是与药物的连接部位。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DGGFG-、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

其中,更优选如下: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DGGFG-、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

进一步更优选如下: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DGGFG-。

特别优选如下: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

-(琥珀酰亚胺-3-基-N)-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

[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或其制造中间体的代表性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同时,下文中,使用各反应式中所示的编号来描述化合物。即,将其称为“式(1)的化合物”、“化合物(1)”等。另外,具有其他编号的化合物也同样地描述。

1.制造方法1

式(1)表示的其中经由硫醚将抗体与药物-接头结构偶联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可例如通过下述方法制造。

[化学式19]

[在该式中,AB表示具有巯基的抗体,L1’对应于具有其中接头末端转化为马来酰亚胺基的结构的L1(下式所示)

[化学式20]

(在该式中,氮原子为连接部位)

具体而言,其表示具有在L1的结构中表示为-(琥珀酰亚胺-3-基-N)-(CH2)n3-C(=O)-的接头,所述-(琥珀酰亚胺-3-基-N)-部分转化为马来酰亚胺基。另外,-(NH-DX)表示下式所示的结构:

[化学式21]

其表示依沙替康的1位氨基的氢原子被去除1个而衍生的基团。

此外,在上述反应式中,式(1)的化合物可被解释为以其中1个从药物至接头末端的结构部分与1个抗体连接的结构。然而,这仅是为了描述方便,实际上,存在许多这样的情况,其中1个抗体分子连接多个该结构部分。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如下所述制造方法的说明。

具体而言,通过使利用下文所述方法而可获得的化合物(2)与具有巯基的抗体(3a)反应可制造抗体-药物偶联物(1)。

具有巯基的抗体(3a)可利用本领域中公知的方法获得(Hermanson,G.T,Bioconjugate Techniques,第56-136页,第456-493页,Academic Press(1996))。实例包括:使Traut’s试剂与抗体的氨基反应;使N-琥珀酰亚胺基S-乙酰硫代链烷酸酯(N-succinimidyl S-acetylthioalkanoate)与抗体的氨基反应后,与羟基胺反应;在与N-琥珀酰亚胺基3-(吡啶基二硫代)丙酸酯反应后,使其与还原剂反应;使抗体与诸如二硫苏糖醇、2-巯基乙醇和三(2-羧基乙基)膦盐酸盐(TCEP)的还原剂反应以将抗体内铰链部的二硫键还原从而形成巯基,但其不限于此。

具体而言,相对于每1个抗体内铰链部二硫醚键,使用0.3至3摩尔当量TCEP作为还原剂,使其在含有螯合剂的缓冲液中与抗体反应,可得到部分或完全地将抗体内铰链部二硫醚还原的抗体。螯合剂的实例包括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其可以以1mM至20mM的浓度。可使用的缓冲液的实例包括磷酸钠、硼酸钠或乙酸钠溶液。具体而言,通过使抗体与TCEP在4℃~37℃反应1至4小时,可得到具有部分或完全还原的巯基的抗体(3a)。

同时,通过进行在药物-接头部分添加巯基的反应,可通过硫醚键偶联药物-接头部分。

相对于每1个具有巯基的抗体(3a),使用2至20摩尔当量的化合物(2),可制造其中每1个抗体偶联2个至8个药物分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1)。具体而言,足以在含有具有巯基的抗体(3a)的缓冲液中添加其中溶解有化合物(2)的溶液以进行反应。此处,可使用的缓冲液的实例包括乙酸钠溶液、磷酸钠和硼酸钠。反应的pH为5至9,更优选反应在pH7左右进行。用于溶解化合物(2)的溶剂的实例包括诸如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乙酰胺(DMA)和N-甲基-2-吡啶酮(NMP)的有机溶剂。

可以以1至20%v/v将溶解有化合物(2)的有机溶剂溶液添加到含有具有巯基的抗体(3a)的缓冲液中来进行反应。反应温度为0至37℃、更优选为10至25℃,反应时间为0.5至2小时。可通过利用含硫醇试剂使未反应的化合物(2)的反应性失活而结束反应。含硫醇试剂的实例包括半胱氨酸或N-乙酰-L-半胱氨酸(NAC)。更具体而言,通过向使用的化合物(2)添加1至2摩尔当量的NAC,于室温孵育10至30分钟可使反应结束。

浓缩之后,可以对制造的抗体-药物偶联物(1)进行缓冲液交换、纯化和抗体浓度及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的测量,以鉴定抗体-药物偶联物(1)。

共通操作A: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水溶液的浓缩

向Amicon Ultra(50,000MWCO,Millipore Co.)容器中添加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溶液,使用离心机(Allegra X-15R,Beckman Coulter,Inc.)通过离心(以2000G至3800G离心5至20分钟),将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溶液浓缩。

共通操作B:抗体浓度的测量

使用UV检测器(Nanodrop 100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方法,进行抗体浓度的测量。此时,可以使用已知的计算方法(Protein Science,1995,第4卷,2411-2423)由抗体的氨基酸序列推定280nm的吸光系数,而且使用了对于每个抗体而言不同的280nm的吸光系数(1.3mL mg-1cm-1至1.8mL mg-1cm-1)。在U1-59的情况下,根据其氨基酸序列使用1.768mL mg-1cm-1的280nm的吸光系数作为推定值。

共通操作C:抗体的缓冲液交换

按照制造商规定的方法,用含有氯化钠(137mM)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5mM)的磷酸缓冲液(10mM,pH6.0;本说明书中称为PBS6.0/EDTA)平衡使用Sephadex G-25载体的NAP-25柱(Cat.No.17-0852-02,GE Healthcare Japan Corporation)。针对一根NAP-25柱,装填2.5mL的量的抗体水溶液,然后收集用3.5mL PBS6.0/EDTA洗脱的级分(3.5mL)。利用共通操作A浓缩该级分。使用共通操作B测量抗体浓度,然后使用PBS6.0/EDTA将抗体浓度调整至10mg/mL。

共通操作D: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纯化

用含有山梨糖醇(5%)的乙酸缓冲液(10mM,pH5.5;本说明书中称为ABS)中平衡NAP-25柱。向该NAP-25柱中装填抗体-药物偶联物反应水溶液(约2.5mL),用制造商规定的量的缓冲液洗脱,以收集抗体级分。将所收集的级分再次装填至NAP-25柱,用缓冲液洗脱,进行凝胶过滤纯化工艺,总计重复2至3次,得到除去了未偶联的药物接头和低分子量化合物(三(2-羧基乙基)膦盐酸盐(TCEP)、N-乙酰-L-半胱氨酸(NAC)和二甲基亚砜)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共通操作E: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抗体浓度及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的测量(1)

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偶联的药物浓度可通过以下方式计算:测量抗体-药物偶联物水溶液在280nm及370nm这两种波长下的UV吸光度,然后进行如下所示计算。

由于任意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存在于体系内的所有吸收化学物质种类的吸光度的和(吸光度的加合性),所以,在抗体与药物偶联前后,抗体及药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保持相同时,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抗体浓度及药物浓度如下述的关系式所示。

A280=AD,280+AA,280=εD,280CDA,280CA 式(1)

A370=AD,370+AA,370=εD,370CDA,370CA 式(2)

其中,A280表示280nm处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水溶液的吸光度,A370表示370nm处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水溶液的吸光度,AA,280表示280nm处的抗体的吸光度,AA,370表示370nm处的抗体的吸光度,AD,280表示280nm处的偶联物前体的吸光度,AD,370表示370nm处的偶联物前体的吸光度,EA,280表示280nm处的抗体的摩尔吸光系数,EA,370表示370nm处的抗体的摩尔吸光系数,ED,280表示280nm处的偶联物前体的摩尔吸光系数,ED,370表示370nm处的偶联物前体的摩尔吸光系数,CA表示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抗体浓度,CD表示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药物浓度。

对于上文的EA,280、EA,370、ED,280和ED,370而言,使用事先准备的值(计算推定值或由化合物的UV测量得到的实测值)。例如,EA,280可由抗体的氨基酸序列利用已知的计算方法(Protein Science,1995,vol.4,2411-2423)推定。EA,370通常为0。在U1-59的情况下,根据其氨基酸序列使用259400的EA,280作为其推定值。ED,280及呃、ED,370可通过测量其中以一定摩尔浓度溶解使用的偶联物前体的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摩尔浓度×摩尔吸光系数×吸收池光程)而得到。通过测量抗体-药物偶联物水溶液的A280及A370,使用它们的值解连立方程式(1)和(2),从而可求出CA及CD。进而,通过将CD除以CA,从而可求出每1抗体的药物平均结合数。

共通操作F: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的测量(2)

除了前述共通操作E之外,还可通过使用以下方法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确定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

[F-1.HPLC分析用样品的制备(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还原)]

将抗体-药物偶联物溶液(约1mg/mL、60μL)与二硫苏糖醇(DTT)水溶液(100mM、15μL)混合。于37℃孵育混合物30分钟,切断抗体-药物偶联物的L链与H链间的二硫键。将所得样品用于HPLC分析。

[F-2.HPLC分析]

在下述测量条件下进行HPLC分析。

HPLC系统:Agilent 1290HPLC系统(Agilent Technologies)

检测器:紫外吸光度计(测量波长:280nm)

柱:PLRP-S(2.1×50mM、8μm、Agilent Technologies,P/N PL1912-1802)

柱温:80℃

移动相A:0.04%三氟乙酸(TFA)水溶液

移动相B:含有0.04%TFA的乙腈溶液

梯度程序:29%-36%(0分钟-12.5分钟)、36%-42%(12.5-15分钟)、42%-29%(15分钟-15.1分钟)、29%-29%(15.1分钟-25分钟)

样品注入量:15μL

[F-3.数据分析]

〔F-3-1〕与未偶联的抗体的L链(L0)及H链(H0)、偶联了药物的L链(与一个药物分子结合的L链:L1)及H链(与一个药物分子结合的H链:H1、与两个药物分子结合的H链:H2、与三个药物分子结合的H链:H3)相比,与偶联的药物分子数成比例地,疏水性增加,因而保留时间延长,因此,这些链按照L0、L1、H0、H1、H2、H3的顺序洗脱。通过与L0及H0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可将检出峰分配给L0、L1、H0、H1、H2、H3中的任一个。

〔F-3-2〕由于药物接头存在UV吸收,所以根据药物接头的连接数,使用L链、H链及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按照下式进行峰面积值的修正。

[数学式1]

[数学式2]

此处,各抗体中的L链或H链的摩尔吸光系数(280nm)可使用利用已知的计算方法(Protein Science,1995,vol.4,2411-2423),由各抗体的L链或H链的氨基酸序列估计的值。在U1-59的情况下,根据其氨基酸序列,分别使用34690的摩尔吸光系数和95000的摩尔吸光系数作为L链和H链的估计值。另外使用其中通过各药物接头与巯基乙醇或N-乙酰半胱氨酸反应将马来酰亚胺基转化为琥珀酰亚胺硫醚的化合物的实测摩尔吸光系数(280nm)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280nm)。

〔F-3-3〕相对于峰面积修正值总和计算各链峰面积比(%)。

[数学式3]

ALi、AHi:Li、Hi各峰面积修正值

〔F-3-4〕按照下式计算抗体-药物偶联物中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

药物平均偶联数=(L0峰面积比×0+L0峰面积比×1+H0峰面积比×0+H1峰面积比×1+H2峰面积比×2+H3峰面积比×3)/100×2

在下文中对制造方法1中使用的制造中间体化合物进行说明。制造方法1中的式(2)表示的化合物为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马来酰亚胺-N-基)-(CH2)n3-C(=O)-L2-LP-NH-(CH2)n1-La-(CH2)n2-C(=O)-(NH-DX)或(马来酰亚胺-N-基)-(CH2)n3-C(=O)-L2-LP-(NH-DX)

在该式中,

n3表示2至8的整数,

L2表示-NH-(CH2CH2-O)n4-CH2CH2-C(=O)-或单键,

其中,n4表示1至6的整数,

LP表示由选自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中的2至7个氨基酸构成的肽残基,

n1表示0至6的整数,

n2表示0至5的整数,

La表示-O-或单键,

(马来酰亚胺-N-基)-为下式

[化学式22]

表示的马来酰亚胺基(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

其中,氮原子为连接部位,并且

-(NH-DX)为下式

[化学式23]

表示的基团,

其中,1位氨基的氮原子为连接部位。

就肽残基LP而言,由选自苯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瓜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中的氨基酸构成的那些优选作为制造中间体。在肽残基LP中,由4或5个氨基酸构成的那些优选作为制造中间体。更具体而言,优选其中LP为四肽残基-GGFG-或五肽残基-DGGFG-、更优选-GGFG-的那些作为制造中间体。

另外,就-NH-(CH2)n1-La-(CH2)n2-而言,优选具有-NH-CH2CH2-、-NH-CH2CH2CH2-、-NH-CH2CH2CH2CH2-、-NH-CH2CH2CH2CH2CH2-、-NH-CH2-O-CH2-或-NH-CH2CH2-O-CH2-的那些作为制造中间体。更优选化合物-NH-CH2CH2CH2-、-NH-CH2-O-CH2-或-NH-CH2CH2-O-CH2

就L2而言,优选其中其为单键或-NH-(CH2CH2-O)n4-La-CH2CH2-(CH2)n2-C(=O)-并且n4为2至4的整数的那些作为制造中间体。

此外,优选n3为2至5的整数、L2为单键、-NH-(CH2)n1-La-(CH2)n2-为-NH-CH2CH2-、-NH-CH2CH2CH2-、-NH-CH2CH2CH2CH2-、-NH-CH2CH2CH2CH2CH2-、-NH-CH2-O-CH2-或-NH-CH2CH2-O-CH2-的那些作为制造中间体。另外,其中更优选-NH-(CH2)n1-La-(CH2)n2-为-NH-CH2CH2-、-NH-CH2CH2CH2-、-NH-CH2-O-CH2-或-NH-CH2CH2-O-CH2-的那些。进一步优选n3为整数2或5的那些。

另外,优选n3为2至5的整数、L2为-NH-(CH2CH2-O)n4-CH2CH2-C(=O)-、n4为2至4的整数、-NH-(CH2)n1-La-(CH2)n2-为-NH-CH2CH2-、-NH-CH2CH2CH2-、-NH-CH2CH2CH2CH2-、-NH-CH2CH2CH2CH2CH2-、-NH-CH2-O-CH2-或-NH-CH2CH2-O-CH2-的那些作为制造中间体。更优选n4为整数2或4的那些。进一步优选-NH-(CH2)n1-La-为-NH-CH2CH2CH2-、-NH-CH2-O-CH2-或-NH-CH2CH2-O-CH2-的那些。

可用于制造本发明化合物的中间体的优选实例包括如下所示的那些: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D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D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DGGFG-(NH-DX)、或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通过使选自上述的制造中间体化合物组中的药物-接头化合物与抗HER3抗体或其反应性衍生物反应,可在存在于抗HER3抗体的铰链部的二硫键部分形成硫醚键,因此,可制造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这种情况下,优选使用抗HER3抗体的反应性衍生物,特别优选通过还原抗HER3抗体得到的反应性衍生物。

以下物质为更优选作为制造中间体的化合物。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D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O)-D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O)-DGGFG-(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另外,在上述的中间体化合物组中,由下式表示的中间是如下更优选的化合物: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CH2CH2CH2-C(=O)-(NH-DX)、或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DGGFG-(NH-DX)。

特别优选下式表示的化合物: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O)-NH-CH2CH2-O-CH2CH2-O-CH2CH2-C(=O)-GGFG-NH-CH2CH2CH2-C(=O)-(NH-DX)、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O-CH2-C(=O)-(NH-DX)、或

(马来酰亚胺-N-基)-CH2CH2CH2CH2CH2-C(=O)-GGFG-NH-CH2CH2-O-CH2-C(=O)-(NH-DX)。

2.制造方法2

之前的制造方法中用作中间体的式(2)表示的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例如可通过下述方法制造。

[化学式24]

[在该式中,L1’对应于具有末端转化为马来酰亚胺基且P1、P2和P3表示保护基的结构的L1]

通过将羧酸(5)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或酰卤等,并在碱存在下,使其与NH2-DX(4)或其可药用盐反应可制造化合物(6)。NH2-DX(4)表示依沙替康;化学名:(1S,9S)-1-氨基-9-乙基-5-氟-2,3-二氢-9-羟基-4-甲基-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0,13(9H,15H)-二酮。

该反应可使用肽合成中通常使用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有多种活性酯,例如可使用诸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或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的缩合剂,使诸如对硝基苯酚的酚、N-羟基苯并三唑或N-羟基琥珀酰亚胺与羧酸(5)反应而制造。另外,活性酯也可通过以下反应来制造:羧酸(5)与三氟乙酸五氟苯基酯等的反应;羧酸(5)与1-苯并三唑基氧基三吡咯烷磷鎓六氟亚磷酸盐的反应;羧酸(5)与氰基膦酸二乙酯的反应(Shioiri法);羧酸(5)与三苯基膦及2,2’-二吡啶基二硫醚的反应(Mukaiyama法);羧酸(5)与诸如4-(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4-甲基吗啉鎓氯化物(DMTMM)的三嗪衍生物反应;等等。另外,也可利用通过在碱存在下用亚硫酰氯和草酰氯等酰卤处理羧酸(5)而可进行制造的酰卤法等而进行反应。

可通过在适当的碱的存在下,在惰性溶剂中,于-78℃~150℃的反应温度下使如上所述地得到的羧酸(5)的活性酯、混合酸酐或酰卤与化合物(4)反应来制造化合物(6)。同时,“惰性溶剂”是指步抑制使用所述溶剂的期望反应的溶剂。

上述的各步骤中使用的碱的具体实例包括诸如碳酸钠、碳酸钾、乙醇钠、丁醇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化钠或氢化钾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碳酸盐、醇盐、氢氧化物或氢化物;以正丁基锂等烷基锂或二异丙基氨基锂等二烷基氨基锂为代表的有机金属碱;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锂等双甲硅烷基胺的有机金属碱;以及吡啶、2,6-二甲基吡啶、可力丁、4-二甲基氨基吡啶、三乙胺、N-甲基吗啉、二异丙基乙基胺、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等叔胺或含氮杂环化合物等有机碱。

本发明反应中使用的惰性溶剂的实例包括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等卤化烃系溶剂;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二氧杂环己烷等醚系溶剂;苯、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2-酮等酰胺系溶剂。除了上述惰性溶剂之外,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二甲基亚砜和环丁砜等亚砜系溶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等酮系溶剂;甲醇和乙醇等醇系的溶剂等。此外,这些溶剂可用作混合溶剂。

就化合物(6)的末端氨基的保护基P1而言,可使用例如叔丁基氧基羰基、9-芴基甲基氧基羰基和苄基氧基羰基等在肽合成中通常使用的氨基的保护基。其他氨基的保护基的实例包括乙酰基等烷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烷氧基羰基;对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对(或邻)硝基苄基氧基羰基等芳基甲氧基羰基;苄基、三苯基甲基等芳基甲基;苯甲酰基等芳酰基;2,4-二硝基苯磺酰基、邻硝基苯磺酰基等芳基磺酰基。保护基P1可根据例如保护氨基的化合物的性质等进行选择。

通过使得到的化合物(6)的末端氨基的保护基P1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7)。在该脱保护中,可根据该保护基来选择试剂和条件。

将N末端被P2保护的肽羧酸(8)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与得到的化合物(7)进行反应,由此,可制造化合物(9)。用于形成肽羧酸(8)与化合物(7)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说明的那些中适当选择而使用。保护基P2可从化合物(6)的保护基中说明的那些中适当选择而使用,可根据保护氨基的化合物的性质等进行选择。另外,也可如在肽合成中通常使用的那样,针对构成肽羧酸(8)的氨基酸或肽,依次反复进行反应和脱保护而使其伸长,来制造化合物(9)。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9)的氨基的保护基P2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10)。在该脱保护至,可根据该保护基来适当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羧酸(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且使其与得到的化合物(10)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用于形成羧酸(11)与化合物(10)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以从在化合物(6)的合成中说明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化合物(9)例如也可利用下述方法来制造。

通过将N末端被P2保护的肽羧酸(8)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且在碱存在下使其与羧基被P3保护的胺化合物(12)反应可制造化合物(13)。用于形成肽羧酸(8)与化合物(12)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说明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对化合物(13)的氨基的保护基P2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通常使用的保护基即可。具体而言,羟基的保护基的实例包括甲氧基甲基等烷氧基甲基;苄基、4-甲氧基苄基、三苯基甲基等芳基甲基;乙酰基等烷酰基;苯甲酰基等芳酰基基;叔丁基二苯基甲硅烷基等甲硅烷基;等等。可将羧基形成为与甲基、乙基、叔丁基等烷基、烯丙基或苄基等芳基甲基的酯等来保护该羧基。关于氨基,可提及叔丁基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烷基氧基羰基;烯丙基氧基羰基、9-芴基甲基氧基羰基、苄基氧基羰基、对甲氧基苄基氧基羰基和对(或邻)硝基苄基氧基羰基等芳基甲氧基羰基;乙酰基等烷酰基;苄基和三苯基甲基等芳基甲基;苯甲酰基等芳酰基;以及2,4-二硝基苯磺酰基或邻硝基苯磺酰基等芳基磺酰基。

就羧基的保护基P3而言,可使用有机合成化学中、尤其是肽合成中通常用作羧基的保护基的保护基。羧基可作为与甲基、乙基或叔丁基等烷基、烯丙基和苄基等芳甲基的酯来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可利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氨基的保护基和羧基的保护基。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P2为叔丁基氧基羰基、P3为苄基的组合。这些保护基可根据例如保护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的性质等从上文中说明的保护基中选择。可以根据该保护基来选择用于去除保护基的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13)的羧基的保护基P3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14)。在该脱保护中,可根据该保护基来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14)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在碱存在下,使其与化合物(4)反应,可制造化合物(9)。该反应也可使用在肽合成中通常使用的反应试剂、条件,并且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在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化合物(2)例如也可利用下述方法来制造。

通过将化合物(13)的氨基的保护基P2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15)。在脱保护中,可根据该保护基来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羧酸衍生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在碱存在下,使其与得到的化合物(15)反应,可制造化合物(16)。用于形成肽羧酸(11)与化合物(15)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16)的羧基的保护基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17)。在该脱保护中,可以与化合物(14)的制造中的羧基的脱保护同样地进行。

通过将化合物(17)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或酰卤等,并在碱存在下,使其与化合物(4)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该反应也可使用在肽合成中通常使用的反应试剂、条件,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在化合物(6)的合成中说明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3.制造方法3

用作中间体的式(2)表示的化合物也可通过下述方法制造。

[化学式25]

[在该式中,L1’对应于具有末端被转化为马来酰亚胺基的结构的L1,P4表示保护基]

通过将化合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在碱存在下,使其与C末端被P4保护的肽羧酸(18)反应,可制造化合物(19)。用于形成肽羧酸(18)与化合物(11)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化合物(18)的羧基的保护基P4可从前述保护基中适当选择。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19)的羧基的保护基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20)。在该脱保护中,可以与化合物(14)的制造中的羧基的脱保护同样地进行。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20)转化为活性酯或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化合物(7)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该反应也可使用在肽合成中通常使用的反应试剂、条件,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在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4.制造方法4

以下,在制造方法2所述的制造中间体(10)中,对n1=1、La=O的化合物(10b)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式(10b)表示的化合物、其盐或其溶剂化物例如可根据下述方法制造。

[化学式26]

[在该式中,LP与上文中定义相同,L表示酰基,其包括乙酰基等烷酰基或苯甲酰基等芳酰基或氢原子,X及Y表示包含1至3个氨基酸的寡肽,P5及P7表示氨基的保护基,P6表示羧基的保护基]

式(21)表示的化合物可通过利用或应用日本特开2002-60351号公报或文献(J.Org.Chem.,51卷,3196页,1986年)所述的方法并根据需要除脱保护基或修饰官能团而制造。或者,其还可通过将末端氨基已被保护的氨基酸或氨基已被保护的寡肽的酰胺用醛或酮处理而得到。

通过在惰性溶剂中,在酸或碱存在下,在从冷却下直到室温的温度条件下,使化合物(21)与具有羟基的化合物(22)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3)。

此处,其中可使用的酸的酸的实例可包括氢氟酸、盐酸、硫酸、硝酸、磷酸和硼酸等无机酸;乙酸、柠檬酸、对甲苯磺酸和甲磺酸等有机酸;四氟硼酸盐、氯化锌、氯化锡、氯化铝和氯化铁等路易斯酸。这些中,优选磺酸类,特别优选对甲苯磺酸。就碱而言,可从前述碱中适当选择和使用任意之一。其优选实例包括叔丁醇钾等碱金属醇盐;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氢化钠和氢化钾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氢化物;以二异丙基氨基锂等二烷基氨基锂为代表的有机金属碱;以及双(三甲基甲硅烷基)氨基锂等双甲硅烷基胺的有机金属碱。

反应中使用的溶剂的实例包括四氢呋喃和1,4-二氧杂环己烷等醚系溶剂;苯和甲苯等芳香族烃系溶剂。这些溶剂可以制备为与水的混合物。

另外,对P5所示氨基的保护基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为通常用于保护氨基的基团即可。代表性实例可包括制造方法2中所述的氨基的保护基。然而,P5所示氨基的保护基在反应过程中被切断。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根据需要适当地与适当的氨基的保护试剂反应来再次引入保护基。

化合物(24)可通过将化合物(23)的保护基P6除去而制造。其中,关于作为P6而例举的羧基的保护基,制造方法2中描述了P6所示羧基的保护基的代表性实例,可从这些实例中适当选择。在化合物(23)中,期望氨基的保护基P5和羧基的保护基P6是可利用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的保护基。例如,代表性实例可包括P5为9-芴基甲基氧基羰基、P6为苄基的组合。这些保护基可根据例如具有待保护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的性质来选择。为了除去这些保护基,根据该保护基来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化合物(24)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或酰卤等,并在碱存在下,使其与化合物(4)或其可药用盐反应,由此制造化合物(25),接着将得到的化合物(25)的保护基P5除去,可制造化合物(26)。就化合物(4)与羧酸(24)的反应及除脱保护基P6的反应而言,可使用与制造方法2中描述的试剂和反应条件相同的试剂和反应条件。

通过使化合物(26)与末端氨基已被保护的氨基酸或氨基已被保护的寡肽(27)反应来制造化合物(9b),并将得到的化合物(9b)的保护基P7除去可制造化合物(10b)。对P7所示氨基的保护基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是通常可用于保护氨基的基团即可。代表性氨基的保护基的实例包括制造方法2所述氨基的保护基。为了除脱保护基,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对于化合物(26)与化合物(27)之间的反应,可使用肽合成中通常使用的反应试剂和条件。利用前述方法制造的化合物(10b)可按照上述方法转化为本发明的化合物(1)。

5.制造方法5

以下,也可通过如下所示方法制造作为中间体的式(2)所示化合物。

[化学式27]

[在该式中,L1’对应于具有末端被转化为马来酰亚胺基的结构的L1,LP表示由-LP1-LP2-构成的结构,并且P3、P8、P9、P10、P11和P12表示保护基。]

因为LP通过连接LP1与LP2形成,LP的N端的亲水性氨基酸衍生自LP1,因而,N端具有亲属性氨基酸的那些合适地用作LP1。同时,其中可存在多个亲水性氨基酸。此外,当使用具有亲水性氨基酸的LP2时,LP的N端或N端和其他位具有多个亲水性氨基酸的LP可根据亲水性氨基酸的位置来制造。

通过将具有被P2保护的N端的肽或氨基酸(28)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所得化合物(7)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9)。用于形成肽或氨基酸(28)与化合物(7)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氨基的保护基P8可从化合物(6)的保护基中描述的那些适当选择,并且该选择可基于该化合物等的特性作出。由于其一般用于肽合成,通过依次重复反应并对用于延长的构成肽或氨基酸(28)的氨基酸或肽脱保护也可制造化合物(29)。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29)的氨基的保护基P8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23)。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具有被P8保护的N端和被保护的羧基、羟基或侧链被保护的氨基的氨基酸或肽(3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所得化合物(30)反应,可制造化合物(32)。用于形成氨基酸或肽(31)与化合物(39)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就保护基P8和P9而言,保护基可以合适地选自描述为化合物(6)的氨基、羧基或羟基的保护基的那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氨基的保护基P9和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这样的组合:P9是9-芴基甲基氧基羰基,P10是叔丁基等作为羧基的保护基、甲氧基甲基等作为羧基的保护基或叔丁基氧基羰基等作为氨基的保护基。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优选为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处理脱保护的保护基。然而,其不限于此,并且可根据例如待保护氨基、羧基或羟基的性质从前述中选择。为了去除保护基,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由于其一般用于肽合成,通过依次重复反应和用于延长的构成氨基酸或肽的脱保护也可制造化合物(32)。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32)的末端氨基的保护基P9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33)。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可以通过将羧酸衍生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所得化合物(33)反应制造化合物(34)。此处,羧酸衍生物(11)是具有其中L1’的接头末端具有马来酰亚胺基的结构的化合物。

用于形成羧酸衍生物(11)与化合物(33)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通过对所得化合物(34)肽部分的氨基酸侧链中的羧基、羟基或氨基保护基P10进行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2)。可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化合物(29)也可例如通过如下方法制造。

通过将具有被P8保护的N端的肽或氨基酸(28)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在碱的存在下与具有被P3保护的羧基端的胺化合物(12)反应可制造化合物(35)。用于形成肽或氨基酸(28)与化合物(12)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化合物(35)的氨基的保护基P8可以从描述为化合物(6)的保护基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和使用。就羧基的保护基P3而言,可以使用有机合成化学特别是肽合成中通常用作羧基的保护基的保护基。具体实例包括烷基酯,例如甲酯、乙酯和叔丁酯、烯丙酯和苄酯,其可以从针对化合物(6)所述的保护基中适当地选择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氨基的保护基P8和羧基的保护基P3。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这样的组合:其中P8是叔丁基氧基羰基,P3是苄基。保护基可根据例如具有待保护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的性质从前述中选择。为了去除保护基,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35)的羧基的保护基P3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36)。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可以通过所得化合物(36)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化合物(4)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制造化合物(29)。就该反应而言,也可使用通常用于肽合成的反应试剂和条件,并且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地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化合物(32)也可例如通过如下方法制造。

通过将化合物(35)的氨基的保护基P8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37)。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氨基酸或肽(3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所得化合物(37)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化合物(38)。用于形成氨基酸或肽(31)与化合物(37)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氨基酸或肽(31)的保护基P9和P10及化合物(37)的保护基P10。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这样的组合:其中P9是9-芴基甲基氧基羰基,P10是叔丁基氧基羰基、叔丁基或甲氧基甲基,并且P3是苄基。另外,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优选为可通过在上述酸性条件下处理脱保护的保护基。然而,其不限于此,并且可根据例如待保护氨基、羧基或羟基的性质从前述中选择。为了去除保护基,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38)的羧基的保护基P3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39)。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可以通过将化合物(39)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化合物(4)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制造化合物(32)。就该反应而言,也可使用一般用于肽合成的反应试剂和条件,并且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化合物(34)也可例如通过如下方法制造。

通过将化合物(38)的氨基的保护基P9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40)。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羧酸衍生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所得化合物(40)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化合物(41)。用于形成羧酸衍生物(11)与化合物(40)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41)的羧基的保护基P3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42)。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可以通过将化合物(42)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化合物(4)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制造化合物(34)。就该反应而言,也可使用一般用于肽合成的反应试剂和条件,并且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化合物(34)也可例如通过如下方法制造。

通过将羧酸衍生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具有被P11保护的羧基和被P10保护的侧链中的羧基、羟基或氨基的氨基酸或肽(43)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化合物(44)。用于形成羧酸衍生物(11)与化合物(43)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就化合物(44)的保护基P10和P11而言,保护基可适当选自描述为化合物(6)的羧基、羟基或氨基的保护基的那些。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羧基的保护基P11和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这样的组合:其中P11是苄基,P10是叔丁基等作为羧基的保护基,甲氧基甲基等作为羟基的保护基或叔丁基氧基羰基等作为氨基的保护基。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优选为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处理脱保护的保护基。然而,其不限于此,并且可根据例如待保护氨基、羧基或羟基的性质从前述中选择。为了去除保护基,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44)的羧基的保护基P11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45)。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可以通过将化合物(45)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化合物(30)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制造化合物(34)。就该反应而言,也可使用一般用于肽合成的反应试剂和条件,并且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通过将化合物(45)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具有被P12保护的羧基的氨基酸或肽(46)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化合物(47)。就该反应而言,可以使用通常用于肽合成的反应条件和试剂,并且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就化合物(47)的保护基P10和P12而言,保护基可以从描述为化合物(6)的羧基、羟基或氨基的保护基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和使用。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可通过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羧基的保护基P12和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这样的组合:其中P12是苄基,P10是叔丁基等作为羧基的保护基,甲氧基甲基等作为羟基的保护基或叔丁基氧基羰基等作为氨基的保护基。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优选为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处理脱保护的保护基。然而,其不限于此,并且可根据例如待保护氨基、羧基或羟基的性质从前述中选择。为了去除保护基,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另外,化合物(47)还可通过依次重复反应和用于延长的构成氨基或肽的脱保护来制造化合物(47)。

通过对所得化合物(47)的羧基的保护基P12进行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48)。可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化合物(48)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化合物(7)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化合物(34)。就该反应而言,可以使用通常用于肽合成的反应试剂和条件,并且用于该反应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

化合物(47)也可例如通过如下方法制造。

通过将氨基酸或肽(46)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具有被P9保护的N端和被P10保护的侧链中的羧基、羟基或氨基的氨基酸或肽(31)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肽(49)。用于形成氨基酸或肽(46)与氨基酸或肽(31)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可以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但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氨基酸或肽(46)的羧基的保护基P12和氨基酸或肽(31)的保护基P9和P10。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这样的组合:其中P9是9-芴基甲基氧基羰基,P10是叔丁基等作为羧基的保护基,甲氧基甲基等作为羟基的保护基或叔丁基氧基羰基等作为氨基的保护基,并且P12是苄基。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优选为可通过在酸性条件下处理脱保护的保护基。然而,其不限于此,并且可根据例如待保护氨基、羧基或羟基的性质从前述中选择。为了去除保护基,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得到的肽(49)的N端的保护基P9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50)。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可以通过将羧酸衍生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得到的肽(50)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制造化合物(47)。用于形成羧酸衍生物(11)与肽(50)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6.制造方法6

在制造中间体(2)中,也可利用下述方法制造这样的那些:其中接头具有-L1-L2-LP-所示的结构,并且所述LP是N末端含疏水性氨基酸的肽残基,并且位于N末端的疏水性氨基酸不是甘氨酸。

[化学式28]

[在该式中,L1’对应于具有末端被转化为马来酰亚胺基的结构的L1,LP表示由-LP1-LP2-构成的结构,并且P8、P9、P10和P12表示保护基。]

因为LP通过连接LP1与LP2形成,LP的N端的亲水性氨基酸衍生自LP1,因而,N端具有亲属性氨基酸的那些合适地用作LP1。同时,其中可存在多个亲水性氨基酸。此外,当使用具有亲水性氨基酸的LP2时,LP的N端或N端和其他位具有多个亲水性氨基酸的LP可根据亲水性氨基酸的位置来制造。

通过将具有被P8保护的N端的制造方法(5)中所述肽或氨基酸(28)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化合物(4)及其盐反应,可制造化合物(51)。用于形成肽或氨基酸(28)与化合物(4)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保护基P8可从化合物(6)的保护基中描述的那些适当选择,并且该选择可根据例如该化合物的特性作出。另外,由于其一般用于肽合成,通过依次重复反应并对用于延长的构成肽或氨基酸(28)的氨基酸或肽脱保护也可制造化合物(51)。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51)的氨基的保护基P8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52)。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制造方法4中所述具有被P9保护的N端和被P10保护的侧链中的羧基、羟基或氨基的氨基酸或肽(3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所得化合物(52)反应,可制造化合物(53)。用于形成氨基酸或肽(31)与化合物(52)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惰性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保护基P9和P10与制造方法5中所述的那些相同。另外,由于其一般用于肽合成,通过依次重复反应并对用于延长的构成氨基酸或肽的脱保护也可制造化合物(53)。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53)的氨基的保护基P9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54)。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可以通过将羧酸衍生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所得化合物(54)反应,可制造化合物(55)。用于形成羧酸衍生物(11)与化合物(54)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55)的羧基、羟基或氨基的保护基P10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2)。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也可通过例如如下方法制造化合物(53)。

通过将制造方法5中所述化合物(49)的羧基的保护基P12脱保护,可制造肽(56)。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所得肽(56)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化合物(4)或其盐反应,可制造化合物(53)。用于形成化合物(56)与化合物(4)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也可通过例如如下方法制造化合物(55)。

通过将制造方法5中所述化合物(48)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化合物(4)在碱的存在下反应,或者将制造方法5中所述的氨基酸或肽(45)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化合物(52)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化合物(55)。用于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7.制造方法7

在式(2)所示制造中间体中,也可利用下述方法制造这样的那些:其具有接头结构-L1-L2-LP-NH-(CH2)n1-La-(CH2)n2-C(=O)-,并且所述LP是N末端具有疏水性氨基酸的肽残基,并且位于N末端的所示疏水性氨基酸不是甘氨酸。

[化学式29]

[在该式中,L1’对应于具有末端被修饰为马来酰亚胺基的结构的L1,LP表示由-LP1-LP2-构成的结构,并且P9和P13表示保护基。]

式(2)所示制造中间体包括以下两种模式:即,其中接头由-L1-L2-LP-NH-(CH2)n1-La-(CH2)n2-C(=O)-表示的结构,和其中接头由-L1-L2-LP-表示的结构。

可按照如下制造具有其中接头由-L1-L2-LP-NH-(CH2)n1-La-(CH2)n2-C(=O)-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2)。

可以以与制造方法5中所述化合物(32)相同的方式合成化合物(57)。然而,与化合物(32)不同,没有必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氨基的保护基P9和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3。侧链中的官能团是羧基或羟基,且可以同时对氨基的保护基P9和侧链中羧基或羟基的保护基P13脱保护。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这样的组合:其中P9是叔丁基氧基羰基,P13是叔丁基或三苯甲基,或者P3是苄基氧基羰基,P13是苄基。根据例如待保护化合物的氨基、羧基或羟基的性质,考虑到化合物(6)的保护基,保护基可以从前述中适当选择。为了除去保护基,根据保护基来选择试剂和条件。通过使用满足上述性质的被保护的氨基酸或肽,可以以与制造方法5相同的方式合成化合物(57)。

通过对化合物(57)的保护基团P9和P13依次或同时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51)。试剂和条件可根据保护基选择。

对化合物(58)中LP的亲水性侧链中的官能团没有特别保护,然而,通过在碱的存在下与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的化合物(11)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用于形成每个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具有其中接头由-L1-L2-LP-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2)可按照如下制造。

可以以与制造方法6中所述化合物(53)相同的方式合成化合物(59)。然而,与化合物(53)不同,没有必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条件除去氨基的保护基P3和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8。侧链中的官能团是羧基或羟基,且可以同时对氨基的保护基P9和侧链中羧基或羟基的保护基P13脱保护。例如,代表性实例包括这样的组合:其中P9是叔丁基氧基羰基,P13是叔丁基或三苯甲基,或者P3是苄基氧基羰基,P13是苄基。根据例如待保护化合物的氨基、羧基或羟基的性质,考虑到化合物(6)的保护基,保护基可以从前述中适当选择。为了除去保护基,根据保护基来选择试剂和条件。通过使用满足上述性质的被保护的氨基酸或肽,可以以与制造方法6相同的方式合成化合物(59)。

通过对化合物(59)的保护基团P9和P13依次或同时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53)。试剂和条件可根据保护基选择。

对化合物(60)中LP的亲水性侧链中的官能团没有特别保护。然而,通过在碱的存在下与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的化合物(11)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用于形成每个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8.制造方法

也可通过如下方法制造其中接头-LP-具有结构-Lp1-Gly-Gly-Phe-Gly-制造方法5所示的化合物(43)。

[化学式30]

[在该式中,P9和P10表示保护基]

通过使制造方法5中所述氨基酸或肽(3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杂-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氮茚并[1,2-b]喹啉-1-基]甘氨酰胺(即,国际公开No.WO 1997/46260中公开的药物化合物的游离形式)或其盐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化合物(62)。用于形成氨基酸或肽(31)与化合物(61)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N端的保护基P3与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与制造方法5中所述的那些相同。同时,侧链中官能团的保护基P10可能不存在,并且可通过使用具有仅被保护的N端的氨基酸或肽(31)进行反应来得到化合物(62)。

9.制造方法9

在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中,也可根据下述方法制造这样的化合物:其中接头具有-L1-L2-LP-所示的结构,并且所述LP是其中C端由2或3或更多个甘氨酸构成并与药物连接的寡肽,在N端存在亲水性氨基酸的情况下,所述肽残基的N端是甘氨酸。

[化学式31]

[在该式中,L1’对应于具有末端被转化为马来酰亚胺基的结构的L1,LP表示由-LP1-LP2-构成的结构,并且P12和P14表示保护基。]

因为LP通过连接LP1与LP2形成,构成LP其中所含C端的甘氨酸的数目可考虑进LP的C端甘氨酸的数目和反应期间其重复使用的数目来设计。

肽(63)是这样的寡肽,其中C端由2或3或更多个甘氨酸构成并且在所述肽残基的N端是亲水性氨基酸的情况下,N端是甘氨酸,此外,所述N端被P14保护。如肽合成通常采用的,通过依次重复构成氨基酸或肽的缩合反应与去保护可合成肽(63)。

通过将肽(63)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化合物(4)或其盐反应可制造化合物(64)。用于形成肽(63)与化合物(4)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保护基P14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和使用。通过用被P14保护的N端将氨基酸或肽(65)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制造方法6中所述化合物(52)反应可制造化合物(64)。用于形成氨基酸或肽(65)与化合物(52)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保护基P14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和使用。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64)的氨基的保护基P14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66)。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羧酸衍生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使其与所得化合物(66)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用于形成羧酸衍生物(11)与化合物(66)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也可按照如下方法制造化合物(2)。

在化合物(67)中,其LP1的N端甘氨酸连接至L2,并且可以以与制造方法(5)中所述化合物(45)相同的方式制造。通过将制造方法5中所述的氨基酸或肽(46)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酰卤等并且使其与化合物(67)反应,可制造化合物(68)。此处,氨基酸或肽(46)是由甘氨酸构成的寡肽,或者C端由2或3或更多个甘氨酸构成的寡肽,其中C端被P12保护。用于形成氨基酸或肽(46)与化合物(67)之间的酰胺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也可通过将化合物(11)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具有被P12保护的C端的肽(69)反应制造化合物(68)。此处,肽(69)是这样的寡肽:其中C端由2或3或更多个甘氨酸构成,并且在所述肽残基的N端是亲水性氨基酸的情况下,N端是甘氨酸。如肽合成中通常所用,可通过依次重复构成氨基酸或肽的缩合反应和去保护可制造肽(69)。用于形成肽(69)与化合物(11)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保护基团P12优选地为可在酸性条件下去保护的保护基,但其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从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和使用。

通过将得到的化合物(68)的羧基的保护基P12脱保护,可制造化合物(70)。在该脱保护中,可以根据保护基选择试剂和条件。

通过将化合物(70)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使其与化合物(4)或其盐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用于形成化合物(70)与化合物(4)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及溶剂可从化合物(6)的合成中描述的那些中适当选择。

除上述之外,也可按照如下方法制造化合物(2)。

通过将制造方法6中所述的化合物(52)衍生为活性酯、混合酸酐等并且使其与化合物(67)在碱的存在下反应,可制造化合物(2)。用于形成化合物(67)与化合物(52)之间的肽键的反应条件、试剂、碱和溶剂可适当选自针对化合物(6)的合成描述的那些。

同时,还可能制造方法1至制造方法9的全部中间体化合物可以盐和/或水合物的形式存在。

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可吸收水分从而具有吸附水,例如,或者当其留在大气中或者经历纯化步骤例如重结晶时成为水合物。这样的含有水的化合物或盐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本发明中也包括用各种放射性或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构成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一种或更多种原子可以以非天然比例含有原子同位素。原子同位素的实例可包括氘(2H)、氚(3H)、碘-125(125I)和碳-14(14C)。另外,本发明化合物可以用诸如氚(3H)、碘-125(125I)、碳-14(14C)、铜-64(64Cu)、锆-89(89Zr)、碘-124(124I)、氟-18(18F)、铟-111(111I)、碳-11(11C)或碘-131(131I)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放射性标记。经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作治疗或预防剂、研究试剂例如检验试剂及诊断剂例如体内图像诊断剂。无论是否具有放射性,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所有同位素变体类型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药物(pharmaceuticals/medicines)]

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癌细胞显示细胞毒性活性,因此,作为药物、尤其是可作为针对癌的治疗剂和/或预防剂使用。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可作为用于作为癌症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的化学疗法的药剂而选择使用,作为其结果,可减缓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其增殖,进而破坏癌细胞。由此,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可从因癌而导致的症状中解脱,或者可实现癌症患者QOL的改善,并通过维持癌症患者的生命,达成治疗效果。即便在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未达到破坏癌细胞的情况下,可通过抑制或控制癌细胞的增殖而使癌症患者达到更高的QOL,同时实现长期生存。

在上述药物疗法中,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可单独作为药物使用。另外,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可在辅助疗法中作为与其他疗法组合的药物使用,也可与外科手术、放射线疗法、激素疗法等组合。此外,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也可作为新辅助疗法中的药物疗法的药物使用。

除了上述治疗用途之外,还可期待抑制微小的转移癌细胞的增殖进而将其破坏的效果。尤其是,在原发性的癌细胞中确认了HER3的表达时,通过施用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可期待对癌转移的抑制或预防效果。例如,可期待抑制、破坏转移过程中存在于体液中的癌细胞的效果或者例如对刚着床于某种组织后的微小的癌细胞的抑制、破坏等效果。因此,尤其是可期待外科方法除去癌组织后抑制癌转移或预防的效果。

可期望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通过全身疗法向患者使用及通过局部施用于癌组织来产生治疗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1)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2)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抗结直肠癌和抗黑素瘤效果以及比U1-59强的体内抗乳腺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3)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抗卵巢癌、抗结直肠癌和抗黑素瘤效果以及比U1-59强的体内抗乳腺癌、抗肺癌、抗胃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4)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5)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6)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和抗黑素瘤效果以及比U1-59强的体内抗乳腺癌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7)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8)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和抗黑素瘤效果以及比U1-59强的体内抗乳腺癌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9)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抗卵巢癌、抗结直肠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10)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抗结直肠癌和抗黑素瘤效果以及比U1-59更强的体内抗乳腺癌、抗肺癌、抗结直肠癌、抗胃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11)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12)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抗卵巢癌、抗结直肠癌、抗胃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13)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抗肺癌、抗结肠直肠癌和抗黑素瘤效果以及比U1-59更强的体内抗乳腺癌(包括抗三阴性乳腺癌)、抗肺癌、抗胃癌、抗胰腺癌和抗黑素瘤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14)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表现出体外抗乳腺癌效果。

抗体-药物偶联物(16a)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安全性和物理性质,并且在单独施用或者与曲妥珠单抗、吉非替尼、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或帕妥珠单抗组合时表现出体内抗乳腺癌(包括管腔和三阴性)、抗黑素瘤、抗卵巢癌、抗膀胱癌、抗肺癌、抗头颈癌和抗胃癌效果。

可应用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癌的种类的实例包括肺癌、肾癌(kidney cancer)、尿路上皮癌、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前列腺癌、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卵巢癌、胰腺癌、乳腺癌、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管腔乳腺癌(luminal breast cancer)、黑素瘤、肝癌、膀胱癌、胃癌(gastric(stomach)cancer)、胃肠道间质瘤、宫颈癌、头颈癌、食道癌、表皮样癌(epidermoid)、腹膜癌、成体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adult glioblastoma multiforme)、肝癌(hepatic cancer)、肝细胞癌、结肠癌、直肠癌、结肠和直肠癌(colon and rectal cancer)、子宫内膜癌、子宫癌、唾液腺癌、肾脏癌(renal cancer)、外阴癌、甲状腺癌、肝恶性肿瘤(hepatic carcinoma)、肛门癌、阴茎癌。化学疗法是目前示出唯一用于乳腺癌中特别是三阴性乳腺癌(缺乏HER2、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疗法,据报道其预后差。几乎没有关于三阴性乳腺癌中HER3表达的报道。然而,如果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观察到HER3表达,则可以使用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治疗剂和/或预防剂。然而,并不限于此,只要其是在治疗对象的癌细胞中表达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可识别的蛋白质的癌细胞即可。

使用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治疗可靶向在治疗对象的癌细胞中表达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体可识别的HER3蛋白质的癌细胞。在本说明书中,“表达HER3蛋白的癌”是指,包含在其表面上具有HER3蛋白的细胞的癌或向血液中分泌HER3蛋白的癌。HER3蛋白在多种人的肿瘤中过量表达,可使用例如评价HER3蛋白在肿瘤(原发、转移)样本中的过量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评价HER3基因的扩增的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或评价HER3蛋白在血液样品中的过量表达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通常实施的方法进行实施。

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通过识别进而内化在癌细胞表面表达的HER3蛋白发挥抗肿瘤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治疗对象不限于“表达HER3蛋白的癌”,并且可例如是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浆细胞瘤、骨髓瘤或肉瘤。

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可优选地向哺乳动物施用,但更优选施用于人。

包含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物组合物中使用的物质,对于施用量或施用浓度而言,可从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制剂添加物中适当选择和应用。

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可作为包含至少一种药学上的适应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而施用。例如,药物组合物通常包含至少一种药物载体(例如,经灭菌的液体)。如本文所述,液体的实例包括水和油(石油、动物来源、植物来源或合成来源的油)。油可以为例如花生油、大豆油、矿物油、芝麻油等。在静脉内施用药物组合物时,水是更有代表性的载体。盐水溶液以及右旋糖(dextrose)水溶液和甘油水溶液也可用作液体载体,特别是可用于注射用溶液。适当的药学载剂可从本领域中已知的那些中适当选择。根据期望,上述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微量的湿润剂、乳化剂或pH缓冲化剂。适当的药学载体的例子在E.W.Martin的“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有记载。其配方与施用的方式对应。

已知多种递送系统,其可用于施用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途径的实例可包括皮内、肌内、腹腔内、静脉内和皮下途径,但不限于这些。施用例如可利用输液或推注。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上述配体药物偶联物的施用利用输液进行。肠胃外的施用是优选的施用路径。

根据代表性实施方案,按照常规步骤将上述药物组合物形成为适于向人的静脉内施用的药物组合物。用于静脉内施用的组合物通常为灭菌的等张性的水性缓冲液中的溶液。必要时,上述药物可包含增溶剂及用于缓解注射部位的疼痛的局麻药(例如,利多卡因)。通常,上述成分例如可以以下述方式供给:将呈现活性的量密封于安瓿或Sachet等中,制成在密封的容器中的干燥冷冻干燥粉末或无水的浓缩物,分别地,或在单位剂型中一起混合。当药物为利用输液而施用的形式时,其可从含有灭菌的制药等级的水或食盐水的输液瓶中施用。在利用注射而施用上述药物的情况下,可提供注射用灭菌水或盐水的安瓿使得前述成分在施用前彼此混合。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仅包含本申请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活性成分,或者可包含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及至少一种除此该偶联物之外的至少一种药物(例如,癌-治疗剂)。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可以与其他癌症治疗剂共同施用,由此可增强抗癌效果。例如,用于这样的目的的其他药物例如抗癌剂可以在施用包含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之前施用,或者在施用包含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之后施用,或者与抗体-药物偶联物同时、分别(单独)或相继地施用,也可改变各自的施用间隔而施用。在本发明中,其中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作为含抗体-药物偶联物与药物的单一制剂同时施用的情况与其中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作为分开的制剂同时或相继施用或者改变各自的施用间隔而施用均包括在“含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他药物的药物组合物”的范围内。癌症治疗剂的实例包括5-FU、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trastuzumabb emtansine(T-DM1)、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吉非替尼(gefitinib)、帕尼单抗(panitumumab)、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紫杉醇(abraxane)、厄洛替尼(erlotinib)、卡铂(carboplatin)、顺铂(cisplatin)、吉西他滨(gemcitabine)、卡培他滨(capecitabine)、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紫杉醇(paclitaxel)、多西他赛(docetaxel)、培美曲塞(pemetrexed)、索拉非尼(sorafenib)、长春花碱(vinblastin)、长春瑞滨(vinorelbine)、vermurafenib或国际公开第2003/038043号所示药物、LH-RH类似物(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雌莫司汀磷酸盐、雌激素拮抗剂(他莫昔芬、雷洛昔芬等)以及芳香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等)等,只要是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药物即可,没有特别限制。根据其靶标,可将这些癌治疗剂归类为抗FGER剂,例如西妥昔单抗、吉非替尼和帕尼单抗;抗HER2剂例如曲妥珠单抗、T-DM1和培妥珠单抗;抗HER3剂例如patritumab、MM-121和MM-111;抗VEGF剂例如英夫利昔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等。此外,它们可分为:抗EGFR抗体例如西妥昔单抗和帕尼单抗;抗HER2抗体诸如曲妥珠单抗和培妥珠单抗;抗HER3抗体例如patritumab、MM-121和MM-111;抗VEGF抗体例如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等。当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抗HER2剂或抗HER2抗体组合施用时在i)治疗胃癌、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等中发挥优异的治疗效果,或者在于抗EGFR剂或抗EGFR抗体组合施用时在ii)治疗肺癌、头颈癌、胃癌、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等中发挥优异的治疗效果。可以使用除偶联物之外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药物,并且这些药物可以是抗癌剂或可以是用于减轻因伴侣药物副作用的药物。

在本发明中,“包含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它药物的药物组合物”与“其中将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它药物组合施用的药物组合物”具有相同的含义。在本发明中,用于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它药物的短语“组合施用”是指抗体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在某一时间内加入受体。可以施用含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它药物的单一制剂,或者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可单独配制并作为分开的制剂施用。在分开的制剂的情况下,对其施用时间没有特别限制,并且该制剂可以在相同的时间施用或者可以以错列的方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天数施用。在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天数分开施用的情况下,对其施用顺序没有特别限制。因为分开的制剂通常分解其各自施用方法施用,其施用频率可相同或者可不同。此外,所述分开的制剂可通过相同的施用方法(施用途径)施用或者不同的施用方法(施用途径)施用。没有必要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它药物同时存在于机体中,而且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在某一时间内(例如,1个月,优选1周,更优选数天,甚至更优选1天)加入机体足矣。或者,当使用一种活性成分时,其它活性成分可以已经从机体消失。

“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组合施用的药物组合物”的剂型的实例可包括:1)施用含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它药物的单一制剂;2)通过分开配制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他药物获得的两种制剂的相同施用途径的同时施用;3)通过分开配制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他药物获得的两种制剂的相同施用途径以错列方式施用;4)通过分开配制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他药物获得的两种制剂的相同施用途径的同时施用;以及5)通过分开配制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其他药物获得的两种制剂的不同施用途径以错列方式施用。“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组合物施用的药物组合物”的剂量、给药间隔、剂型、制剂等遵循含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物组合物那些,但不限于此。

以两种不同制剂配制的这样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为含所述药物组合物的试剂盒的形式。

在本发明中,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与其他药物的“组合”是指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药物“组合施用”。

可以将所述药物组合物作为具有期望的组成和所需纯度的制剂制成冷冻干燥制剂或液状制剂。制成冷冻干燥制剂时,可以是包含本领域中使用的适当的制剂添加物的制剂。另外,对于液剂,可制成包含本领域中使用的各种制剂添加物的液剂。

药物组合物的组成和浓度可根据施用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然而,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相对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原的亲和性、即相对于抗原的解离常数(Kd值)方面,亲和性越高(Kd值越低),就能以越少量的施用量发挥药效。因此,在确定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施用量时,也可基于抗体-药物偶联物与抗原的亲和性的情况而确定施用量。在将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向人施用时,例如,可以以约0.001至100mg/kg施用1次,或每次间隔1至180天而施用多次。

[实施例]

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不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任何方式的限定性解释。另外,除非另有具体描述,否则说明书所述试剂、溶剂及原料可由市售的供给源容易地获得。

参考例1U1-59的制备

基于第WO 2007/077028号国际公开中描述的方法制造U1-59。

实施例1抗体-药物偶联物(1)

[化学式32]

工序1:(4-{[(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4-氧代丁基)氨基甲酸叔丁酯

将4-(叔丁氧基羰基氨基)丁酸(0.237g,1.13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10mL),添加N-羟基琥珀酰亚胺(0.130g,1.13mmoL)、及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216g,1.13mmoL),搅拌1小时。将该反应溶液滴加到添加有依沙替康甲磺酸盐(0.500g,0.94mmoL)及三乙胺(0.157mL,1.13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10mL)中,在室温下搅拌1天。减压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8:2(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得到标题化合物(0.595g,定量)。

1H-NMR(400MHz,DMSO-d6)δ:0.87(3H,t,J=7.2Hz),1.31(9H,s),1.58(1H,t,J=7.2Hz),1.66(2H,t,J=7.2Hz),1.82-1.89(2H,m),2.12-2.21(3H,m),2.39(3H,s),2.92(2H,t,J=6.5Hz),3.17(2H,s),5.16(1H,d,J=18.8Hz),5.24(1H,d,J=18.8Hz),5.42(2H,s),5.59-5.55(1H,m),6.53(1H,s),6.78(1H,t,J=6.3Hz),7.30(1H,s),7.79(1H,d,J=11.0Hz),8.40(1H,d,J=8.6Hz).

MS(APCI)m/z:621(M+H)+

工序2:4-氨基-N-[(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丁酰胺三氟乙酸酯

将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化合物(0.388g,0.61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9mL)。添加三氟乙酸(9mL),搅拌4小时。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水=7:3:1(v/v/v)的分配有机层]纯化得到的残留物,得到标题化合物(0.343g,定量)。

1H-NMR(400MHz,DMSO-d6)δ:0.87(3H,t,J=7.2Hz),1.79-1.92(4H,m),2.10-2.17(2H,m),2.27(2H,t,J=7.0Hz),2.40(3H,s),2.80-2.86(2H,m),3.15-3.20(2H,m),5.15(1H,d,J=18.8Hz),5.26(1H,d,J=18.8Hz),5.42(2H,s),5.54-5.61(1H,m),6.55(1H,s),7.32(1H,s),7.72(3H,brs),7.82(1H,d,J=11.0Hz),8.54(1H,d,J=8.6Hz).

MS(APCI)m/z:521(M+H)+

工序3:N-(叔丁氧基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4-{[(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4-氧代丁基)甘氨酰胺

将N-(叔丁氧基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甘氨酸(0.081g,0.19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3mL),添加N-羟基琥珀酰亚胺(0.021g,0.19mmoL)及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036g,0.19mmoL),搅拌3.5小时。将该反应溶液滴加到添加有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化合物(0.080g,0.15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1.5mL)中,在室温下搅拌4小时。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8:2(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得到标题化合物(0.106g,73%)。

1H-NMR(400MHz,DMSO-d6)δ:0.87(3H,t,J=7.4Hz),1.36(9H,s),1.71(2H,m),1.86(2H,t,J=7.8Hz),2.15-2.19(4H,m),2.40(3H,s),2.77(1H,dd,J=12.7,8.8Hz),3.02(1H,dd,J=14.1,4.7Hz),3.08-3.11(2H,m),3.16-3.19(2H,m),3.54(2H,d,J=5.9Hz),3.57-3.77(4H,m),4.46-4.48(1H,m),5.16(1H,d,J=19.2Hz),5.25(1H,d,J=18.8Hz),5.42(2H,s),5.55-5.60(1H,m),6.53(1H,s),7.00(1H,t,J=6.3Hz),7.17-7.26(5H,m),7.31(1H,s),7.71(1H,t,J=5.7Hz),7.80(1H,d,J=11.0Hz),7.92(1H,t,J=5.7Hz),8.15(1H,d,J=8.2Hz),8.27(1H,t,J=5.5Hz),8.46(1H,d,J=8.2Hz).

MS(APCI)m/z:939(M+H)+

工序4: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4-{[(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4-氧代丁基)甘氨酰胺三氟乙酸酯

将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化合物(1.97g,2.10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7mL),添加三氟乙酸(7mL),搅拌1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添加甲苯并使其共沸蒸馏。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水=7:3:1(v/v/v)的分配有机层]纯化得到的残留物,得到标题化合物(1.97g,99%)。

1H-NMR(400MHz,DMSO-d6)δ:0.87(3H,t,J=7.4Hz),1.71-1.73(2H,m),1.82-1.90(2H,m),2.12-2.20(4H,m),2.40(3H,s),2.75(1H,dd,J=13.7,9.4Hz),3.03-3.09(3H,m),3.18-3.19(2H,m),3.58-3.60(2H,m),3.64(1H,d,J=5.9Hz),3.69(1H,d,J=5.9Hz),3.72(1H,d,J=5.5Hz),3.87(1H,dd,J=16.8,5.9Hz),4.50-4.56(1H,m),5.16(1H,d,J=19.2Hz),5.25(1H,d,J=18.8Hz),5.42(2H,s),5.55-5.60(1H,m),7.17-7.27(5H,m),7.32(1H,s),7.78-7.81(2H,m),7.95-7.97(3H,m),8.33-8.35(2H,m),8.48-8.51(2H,m).

MS(APCI)m/z:839(M+H)+

工序5:N-[6-(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己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4-{[(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4-氧代丁基)甘氨酰胺

向上述工序4中得到的化合物(337mg,0.353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1.2mL)溶液中,添加三乙胺(44.3mL,0.318mmoL)和6-马来酰亚胺己酸N-琥珀酰亚胺基酯(119.7mg,0.388mmoL),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5:1(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以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278.0mg,76%)。

1H-NMR(400MHz,DMSO-d6)δ:0.87(3H,t,J=7.3Hz),1.12-1.22(2H,m),1.40-1.51(4H,m),1.66-1.76(2H,m),1.80-1.91(2H,m),2.05-2.21(6H,m),2.39(3H,s),2.79(1H,dd,J=14.0,9.8Hz),2.98-3.21(5H,m),3.55-3.77(8H,m),4.41-4.48(1H,m),5.15(1H,d,J=18.9Hz),5.24(1H,d,J=18.9Hz),5.40(1H,d,J=17.1Hz),5.44(1H,d,J=17.1Hz),5.54-5.60(1H,m),6.53(1H,s),6.99(2H,s),7.20-7.27(5H,m),7.30(1H,s),7.70(1H,t,J=5.5Hz),7.80(1H,d,J=11.0Hz),8.03(1H,t,J=5.8Hz),8.08(1H,t,J=5.5Hz),8.14(1H,d,J=7.9Hz),8.25(1H,t,J=6.1Hz),8.46(1H,d,J=8.5Hz).

MS(APCI)m/z:1032(M+H)+

工序6:抗体-药物偶联物(1)

抗体的还原:使用制造方法1所述共通操作B及共通操作C,用PBS6.0/EDTA更换培养基将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制备成抗体浓度为10mg/mL。将本溶液(1.00mL)加入到2.0mL聚丙烯制试管中,向其中添加10mM TCEP(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水溶液(0.0307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4.6当量)及1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Nacalai Tesque,Inc.;0.050mL)。确认了本溶液的pH为7.4±0.1后,通过于37℃孵育1小时将抗体内铰链部的二硫键还原。

抗体与药物接头的偶联:于22℃水浴孵育上述溶液10分钟后,添加含有10mM上述工序5中得到的化合物的二甲亚砜溶液(0.0615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9.2当量),于22℃水浴孵育40分钟,将药物接头与抗体偶联。接下来,向其中添加100mM NAC(Sigma-Aldrich Co.LLC)水溶液(0.0123mL),并通过使用管旋转器(MTR-103,由AS ONE Corporation制造)于室温搅拌20分钟,终止药物接头的反应。

纯化:使用制造方法1所述共通操作D(将ABS用作缓冲液)对上述溶液进行纯化,得到6mL含有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溶液。

物理化学特性:利用制造方法1所述共通操作E(使用ED,280=7280和ED,370=23400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得到下述的特征值。

抗体浓度:1.29mg/mL,抗体收量:7.74mg(77%),通过共通操作E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4.9。

实施例2抗体-药物偶联物(2)

[化学式33]

工序1: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实施例1工序5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12.0mg/mL,抗体收量:226.8mg(91%),通过共通操作E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4.9。

实施例3抗体-药物偶联物(3)

[化学式34]

工序1: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实施例1工序5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16.9mg/mL,抗体收量:219.7mg(88%),通过共通操作E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4.9。

实施例4抗体-药物偶联物(4)

[化学式35]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4)

抗体的还原:使用制造方法1所述共通操作B及共通操作C,用PBS6.0/EDTA更换培养基将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制备成抗体浓度为10mg/mL。将本溶液(1.00mL)加入到1.5mL聚丙烯制试管中,向其中添加10mM TCEP(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水溶液(0.0187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2.8当量)及1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Nacalai Tesque,Inc.;0.0170mL)。确认了本溶液的pH为7.0±0.1后,通过于37℃孵育1小时将抗体内铰链部的二硫键还原。

抗体与药物接头的偶联:在室温溶液中添加含有10mM上述工序5中得到的化合物的二甲亚砜溶液(0.0314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4.7当量)后,于15℃水浴孵育1小时,将药物接头与抗体偶联。接下来,向其中添加100mM NAC(Sigma-Aldrich Co.LLC)水溶液(0.0123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18.4当量),并于室温再孵育20分钟,终止药物接头的反应。

纯化:使用制造方法1所述共通操作D(将ABS用作缓冲液)对上述溶液进行纯化,得到6mL含有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溶液。其后,通过共通操作A浓缩该溶液。

物理化学特性:利用制造方法1所述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000和ED,370=19000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得到下述的特征值。

抗体浓度:1.02mg/mL,抗体收量:6.1mg(61%),通过共通操作E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2.9,通过共通操作F(使用ED,280=5000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3.2。

实施例5抗体-药物偶联物(5)

[化学式36]

工序1:(5S,14S)-5-苄基-1-{[(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14-{[(9H-芴-9-基甲氧基)羰基]氨基}-1,4,7,10,13-五氧代-3,6,9,12-四氮杂十六烷-16-酸叔丁酯

在冰的冷却下,向甘氨酰甘氨酰-L-苯丙氨酸-N-[(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甘氨酰胺(国际公开第WO 1997/46260号中所述药物化合物的游离形式;0.250g,0.332mmoL)中添加N-羟基琥珀酰胺(57.2mg,0.497mmoL)和4-叔丁基N-[(9H-芴-9-基甲氧基)羰基]-L-天冬氨酸(0.205g,0.497mmol)、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0.123g,0.497mmol)并在室温下搅拌2天。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9:1(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以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278g,73%)。

1H-NMR(400MHz,DMSO-d6)δ:0.86(3H,t,J=7.1Hz),1.35(9H,s),1.79-1.90(2H,m),2.03-2.25(2H,m),2.40(3H,s),2.40-2.51(2H,m),2.64-2.82(2H,m),2.98(1H,dd,J=13.7,4.6Hz),3.16(2H,brs),3.55(1H,dd,J=16.7,5.7Hz),3.63-3.80(4H,m),4.16-4.34(3H,m),4.36-4.50(2H,m),5.23(2H,s),5.37(1H,d,J=16.5Hz),5.43(1H,d,J=16.5Hz),5.51-5.62(1H,m),6.52(1H,s),7.10-7.25(5H,m),7.26-7.33(3H,m),7.39(2H,t,J=7.3Hz),7.65-7.72(3H,m),7.80(1H,d,J=11.0Hz),7.86(2H,d,J=7.3Hz),7.98(1H,t,J=5.5Hz),8.07(1H,d,J=7.8Hz),8.15(1H,t,J=5.5Hz),8.31(1H,t,J=5.5Hz),8.41(1H,d,J=8.7Hz).

MS(ESI)m/z:1147(M+H)+

工序2:(5S,14S)-14-氨基-5-苄基-1-{[(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1,4,7,10,13-五氧代-3,6,9,12-四氮杂十六烷-16-酸叔丁酯

向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化合物(0.279g,0.242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2.00mL)溶液中添加哌啶(0.240mL,2.42mmoL)并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2:1(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以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265g,定量)。

1H-NMR(400MHz,DMSO-d6)δ:0.88(3H,t,J=7.2Hz),1.39(9H,s),1.81-1.94(1H,m),2.07-2.28(2H,m),2.37(1H,dd,J=15.8,8.0Hz),2.43(3H,s),2.60(1H,dd,J=15.8,4.9Hz),2.75-2.82(1H,m),3.00(1H,dd,J=13.9,4.5Hz),3.16-3.25(2H,m),3.50-3.61(2H,m),3.65-3.81(5H,m),4.40-4.51(1H,m),5.27(2H,dd,J=24.1,19.0Hz),5.43(2H,dd,J=21.3,16.2Hz),5.56-5.65(1H,m),6.55(1H,s),7.15-7.28(5H,m),7.33(1H,s),7.83(1H,d,J=11.0Hz),8.04(1H,t,J=5.7Hz),8.09(1H,d,J=8.2Hz),8.26-8.39(2H,m),8.44(1H,d,J=8.2Hz)

工序3:(5S,14S)-5-苄基-14-{[6-(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乙酰基]氨基}-1-{[(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1,4,7,10,13-五氧代-3,6,9,12-四氮杂十六烷-16-酸叔丁酯

向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化合物(0.100g,0.108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2.00mL)溶液中添加N-琥珀酰基6-马来酰亚胺基己酸酯(40.0mg,0.130mmoL)并在室温下搅拌2天。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9:1(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以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80.0mg,66%)。

1H-NMR(400MHz,DMSO-d6)δ:0.88(3H,t,J=7.2Hz),1.13-1.23(2H,m),1.37(9H,s),1.42-1.54(4H,m),1.80-1.96(2H,m),2.08-2.25(4H,m),2.35-3.76(15H,m),2.43(3H,s),4.39-4.49(1H,m),4.55-4.67(1H,m),5.21-5.34(2H,m),5.43(2H,dd,J=21.1,16.4Hz),5.56-5.64(1H,m),6.55(1H,s),7.01(2H,d,J=0.8Hz),7.16-7.26(5H,m),7.33(1H,s),7.83(1H,d,J=11.3Hz),8.04-8.18(3H,m),8.30-8.37(1H,m),8.43(1H,d,J=8.6Hz)。

MS(ESI)m/z:1118(M+H)+

工序4:[6-(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乙酰基]-L-α-天冬氨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甘氨酰胺

在冰的冷却下,向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化合物(70.0mg,62.6μmoL)中添加三氟乙酸(4.00mL)并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减压除去溶剂以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55.0mg,83%)。

1H-NMR(400MHz,DMSO-d6)δ:0.88(3H,t,J=7.4Hz),1.14-1.24(2H,m),1.41-1.53(4H,m),1.79-1.95(2H,m),2.08-2.28(4H,m),2.37-2.60(2H,m),2.42(3H,s),2.63-2.82(2H,m),2.99(1H,dd,J=14.1,5.1Hz),3.12-3.25(2H,m),3.29-3.44(1H,m),3.52-3.80(6H,m),4.38-4.48(1H,m),4.56(1H,dd,J=13.7,7.4Hz),5.27(2H,dd,J=24.3,18.8Hz),5.43(2H,dd,J=21.5,16.4Hz),5.57-5.62(1H,m),6.55(1H,s),7.01(2H,s),7.15-7.26(5H,m),7.33(1H,s),7.82(1H,d,J=11.0Hz),7.98(1H,brs),8.08(1H,d,J=6.7Hz),8.15(1H,d,J=7.8Hz),8.34(1H,brs),8.44(1H,d,J=8.6Hz),12.26(1H,brs).

MS(ESI)m/z:1062(M+H)+.

工序5:抗体-药物偶联物(5)

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工序4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1.36mg/mL,抗体收量:8.16mg(82%),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7620,ED,370=23700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5.0。

实施例6抗体-药物偶联物(6)

[化学式37]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6)

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实施例5工序4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11.5mg/mL,抗体收量:224.2mg(90%),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7620,ED,370=23700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4.6。

实施例7抗体-药物偶联物(7)

[化学式38]

工序1:(3S,12S)-12-苄基-21-{[(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3-{[(9H-芴-9-基甲氧基)羰基]氨基}-4,7,10,13,16,21-六氧代-5,8,11,14,17-五氮杂二十一-1-酸叔丁酯

将(2S)-4-叔丁氧基-2-{[(9H-芴-9-基甲氧基)羰基]氨基}-4-氧代丁酸(0.625g,1.52mmoL)溶解于二氯甲烷(10.0mL),添加N-羟基琥珀酰亚胺(0.175g,1.52moL)和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0.291g,1.52mmoL),搅拌1小时。将反应溶液滴加到添加有上述实施例1工序4中得到的化合物(1.00g,1.01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10.0mL)中,在室温下,搅拌20小时。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8:2(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以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873g,70%)。

1H-NMR(400MHz,DMSO-d6)δ:0.88(3H,t,J=7.4Hz),1.37(9H,s),1.68-1.78(2H,m),1.81-1.93(2H,m),2.10-2.23(4H,m),2.41(3H,s),2.68-2.85(3H,m),2.99-3.22(5H,m),3.58-3.81(6H,m),4.19-4.36(3H,m),4.38-4.52(2H,m),5.17(1H,d,J=19.2Hz),5.25(1H,d,J=19.2Hz),5.43(2H,s),5.54-5.62(1H,m),6.55(1H,s),7.15-7.34(8H,m),7.41(2H,t,J=7.2Hz),7.66-7.75(4H,m),7.81(1H,d,J=11.0Hz),7.88(2H,d,J=7.4Hz),8.01-8.06(1H,m),8.14(1H,d,J=8.2Hz),8.17-8.22(1H,m),8.25-8.30(1H,m),8.47(1H,d,J=8.6Hz).

MS(APCI)m/z:1232(M+H)+

工序2:(3S,12S)-12-苄基-3-{[6-(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己酰基]氨基}-21-{[(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4,7,10,13,16,21-六氧代-5,8,11,14,17-五氮杂二十一-1-酸叔丁酯

将上述工序1中得到化合物(0.800g,0.649mmoL)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3.00mL),添加哌啶(0.643g,6.49mmoL),搅拌1小时。减压除去溶剂,将得到的残留物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10mL).添加6-马来酰亚胺己酸N-琥珀酰亚胺酯(0.300g,0.974mmoL),然后搅拌20小时。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8:2(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以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224g,29%)。

1H-NMR(400MHz,DMSO-d6)δ:0.87(3H,t,J=7.6Hz),1.15-1.22(2H,m),1.35(9H,s),1.44-1.47(4H,m),1.71-1.73(2H,m),1.80-1.91(2H,m),2.08(2H,t,J=7.6Hz),2.13-2.20(4H,m),2.40(3H,s),2.67(1H,dt,J=11.1,4.8Hz),2.78(1H,dd,J=13.6,9.4Hz),2.99-3.17(6H,m),3.31-3.36(2H,m),3.57-3.76(6H,m),4.45-4.47(1H,m),4.57-4.60(1H,m),5.16(1H,d,J=18.7Hz),5.25(1H,d,J=18.7Hz),5.42(2H,s),5.55-5.60(1H,m),6.53(1H,s),6.99(2H,s),7.15-7.27(5H,m),7.31(1H,s),7.70(1H,t,J=5.4Hz),7.80(1H,d,J=10.9Hz),7.99(1H,t,J=5.7Hz),8.09-8.12(3H,m),8.25(1H,t,J=6.0Hz),8.45(1H,d,J=9.1Hz).

MS(APCI)m/z:1203(M+H)+

工序3:N-[6-(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己酰基]-L-α-天冬氨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4-{[(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4-氧代丁基)甘氨酰胺

使在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化合物(0.224g,0.186mmoL)以与实施例1工序2相同的方式反应,以得到作为浅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21.2mg。10%)。

1H-NMR(400MHz,DMSO-d6)δ:0.87(3H,t,J=7.2Hz),1.13-1.21(2H,m),1.42-1.45(6H,m),1.70-1.72(2H,m),1.85-1.88(2H,m),2.06-2.20(6H,m),2.39(3H,s),2.63-2.67(1H,m),2.78-2.81(1H,m),3.04-3.12(6H,m),3.63-3.70(6H,m),4.46-4.52(2H,m),5.16(1H,d,J=19.2Hz),5.25(1H,d,J=18.8Hz),5.42(2H,s),5.55-5.58(1H,m),6.53(1H,s),6.99(2H,s),7.18-7.23(6H,m),7.30(1H,s),7.71(1H,t,J=5.5Hz),7.79(1H,d,J=10.9Hz),7.99-8.02(1H,m),8.10-8.11(3H,m),8.27-8.30(1H,m),8.47-8.50(1H,m).

MS(APCI)m/z:1147(M+H)+

工序4:抗体-药物偶联物(7)

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1.39mg/mL,抗体收量:8.34mg(83%),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7670,ED,370=24800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4.7。

实施例8抗体-药物偶联物(8)

[化学式39]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8)

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实施例7工序3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11.2mg/mL,抗体收量:228.5mg(91%),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7670,ED,370=24800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4.7。

实施例9抗体-药物偶联物(9)

[化学式40]

工序1:N-{3-[2-(2-{[3-(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丙酰基]氨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4-{[(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4-氧代丁基)甘氨酰胺

使用N-琥珀酰基3-(2-(2-(3-马来酰亚胺丙酰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酯(50.7mg,0.119mmoL)代替N-琥珀酰基6-马来酰亚胺己酸酯,使上述实施例1工序4中得到的化合物(100mg,0.119mmoL)以与实施例1工序5相同的方式反应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66.5mg,48%)的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1H-NMR(400MHz,DMSO-d6)δ:0.85(3H,t,J=7.4Hz),1.65-1.74(2H,m),1.77-1.90(2H,m),2.07-2.19(4H,m),2.30(2H,t,J=7.2Hz),2.33-2.36(2H,m),2.38(3H,s),2.76(1H,dd,J=13.7,9.8Hz),2.96-3.18(9H,m),3.42-3.44(4H,m),3.53-3.76(10H,m),4.43(1H,td,J=8.6,4.7Hz),5.14(1H,d,J=18.8Hz),5.23(1H,d,J=18.8Hz),5.38(1H,d,J=17.2Hz),5.42(1H,d,J=17.2Hz),5.52-5.58(1H,m),6.52(1H,s),6.98(2H,s),7.12-7.17(1H,m),7.18-7.25(4H,m),7.29(1H,s),7.69(1H,t,J=5.5Hz),7.78(1H,d,J=11.3Hz),7.98-8.03(2H,m),8.11(1H,d,J=7.8Hz),8.16(1H,t,J=5.7Hz),8.23(1H,t,J=5.9Hz),8.44(1H,d,J=9.0Hz).

MS(APCI)m/z:1149(M+H)+

工序2:抗体-药物偶联物(9)

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2.08mg/mL,抗体收量:18.7mg(94%),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4964,ED,370=18982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5.6。

实施例10抗体-药物偶联物(10)

[化学式41]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10)

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实施例9工序1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19.7mg/mL,抗体收量:236.4mg(95%),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4964,ED,370=18982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6.2,通过共通操作F(使用ED,280=4964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6.4。

实施例11抗体-药物偶联物(11)

[化学式42]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11)

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实施例9工序1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4工序1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0.88mg/mL,抗体收量:5.28mg(53%),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4964,ED,370=18982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3.0,通过共通操作F(使用ED,280=4964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3.3。

实施例12抗体-药物偶联物(12)

[化学式43]

工序1:({N-[(9H-芴-9-基甲氧基)羰基]甘氨酰基}氨基)乙酸甲酯

向向含N-9-芴基甲氧基羰基甘氨酰基甘氨酸的混合物(4.33g,12.2mmoL)中添加四氢呋喃(120mL)和甲苯(40.0mL)、吡啶(1.16mL,14.7mmoL)和四乙酸铅(6.84g,14.7mmoL),回流加热5小时。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然后通过经硅藻土过滤除去不溶物质,在减压下浓缩滤液。将所得残留物溶解于乙酸乙酯中,用水和饱和盐水洗涤,然后经无水硫酸锰干燥有机层。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己烷:乙酸乙酯=9:1(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以得到作为无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3.00g,67%)。

1H-NMR(400MHz,CDCl3)δ:2.07(3H,s),3.90(2H,d,J=5.1Hz),4.23(1H,t,J=7.0Hz),4.46(2H,d,J=6.6Hz),5.26(2H,d,J=7.0Hz),5.32(1H,brs),6.96(1H,brs),7.32(2H,t,J=7.3Hz),7.41(2H,t,J=7.3Hz),7.59(2H,d,J=7.3Hz),7.77(2H,d,J=7.3Hz).

工序2:[({N-[(9H-芴-9-基甲氧基)羰基]甘氨酰基}氨基)甲氧基]乙酸苄酯

在0℃下,向上述工序1中得到的化合物(3.68g,10.0mmoL)和羟乙酸苄酯(4.99g,30.0mmoL)的四氢呋喃(40.0mL)中添加叔丁醇钾(2.24g,20.0mmoL),并在室温下搅拌15分钟。在0℃下,向反应溶液中添加乙酸乙酯和水,并用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经硫酸钠干燥所得有机层并过滤。减压除去溶剂。将所得残留物溶解于二氧六环(40.0mL)和水(10.0mL)中,添加碳酸氢钠(1.01g,12.0mmoL)和9-芴基甲基氯甲酸酯(2.59g,10.0mmoL),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向反应溶液中添加水,并用乙酸乙酯萃取。经硫酸钠干燥有机层并过滤。减压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纯化所得残留物[己烷:乙酸乙酯=100:0(v/v)-0:100],得到作为无色油状物质的标题化合物(1,88g,40%)。

1H-NMR(400MHz,CDCl3)δ:3.84(2H,d,J=5.5Hz),4.24(3H,t,J=6.5Hz),4.49(2H,d,J=6.7Hz),4.88(2H,d,J=6.7Hz),5.15-5.27(1H,m),5.19(2H,s),6.74(1H,brs),7.31-7.39(7H,m),7.43(2H,t,J=7.4Hz),7.61(2H,d,J=7.4Hz),7.79(2H,d,J=7.4Hz).

工序3:[({N-[(9H-芴-9-基甲氧基)羰基]甘氨酰基}氨基)甲氧基]乙酸

将上述工序2中得到的化合物(1,88g,3.96mmoL)溶解于乙醇(40.0mL)和乙酸乙酯(20.0mL)中。添加钯碳催化剂(376mg),在氢气氛下于室温搅拌2小时。通过经硅藻土过滤除去不溶物质,减压除去滤液的溶剂,得到作为无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1.52g,定量)。

1H-NMR(400MHz,DMSO-d6)δ:3.62(2H,d,J=6.3Hz),3.97(2H,s),4.18-4.32(3H,m),4.60(2H,d,J=6.7Hz),7.29-7.46(4H,m),7.58(1H,t,J=5.9Hz),7.72(2H,d,J=7.4Hz),7.90(2H,d,J=7.4Hz),8.71(1H,t,J=6.5Hz).

工序4:9H-芴-9基甲基(2-{[(2-{[(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2-氧代乙氧基)甲基]氨基}-2-氧代乙基)氨基甲酸酯

在冰冷却下,向依沙替康的甲磺酸盐(0.283g,0.533mmoL)、N-羟基琥珀酰亚胺(61.4mg,0.533mmoL)及上述工序3中得到的化合物(0.205g,0.533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10.0mL)溶液中,添加N,N-二异丙基乙基胺(92.9μL,0.533mmoL)及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0.143g,0.693mmoL),在室温下搅拌3天。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水=7:3:1(v/v/v)的分配有机层]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从而得到作为淡褐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352g,82%)。

1H-NMR(400MHz,DMSO-d6)δ:0.81(3H,t,J=7.4Hz),1.73-1.87(2H,m),2.06-2.20(2H,m),2.34(3H,s),3.01-3.23(2H,m),3.58(2H,d,J=6.7Hz),3.98(2H,s),4.13-4.25(3H,m),4.60(2H,d,J=6.7Hz),5.09-5.22(2H,m),5.32-5.42(2H,m),5.50-5.59(1H,m),6.49(1H,s),7.24-7.30(3H,m),7.36(2H,t,J=7.4Hz),7.53(1H,t,J=6.3Hz),7.66(2H,d,J=7.4Hz),7.75(1H,d,J=11.0Hz),7.84(2H,d,J=7.4Hz),8.47(1H,d,J=8.6Hz),8.77(1H,t,J=6.7Hz).

MS(ESI)m/z:802(M+H)+

工序5:N-[(2-{[(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2-氧代乙氧基)甲基]甘氨酰胺

向上述工序4中得到的化合物(0.881g,1.10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11.0mL)溶液中,添加哌啶(1.1mL),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得到含有标题化合物的混合物。不对本混合物进行进一步纯化地将其用于后续反应。

工序6:N-[(9H-芴-9-基甲氧基)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2-{[(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2-氧代乙氧基)甲基]甘氨酰胺

在冰冷却下,向上述工序5中得到的混合物(0.439mmoL)、N-羟基琥珀酰亚胺(0.101g,0.878mmoL)、及N-[(9H-芴-9-基甲氧基)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丙氨酸(日本特开2002-60351号;0.440g,0.878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50.0mL)溶液中,添加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0.181g,0.878mmoL),在室温下搅拌4天。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9:1(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从而得到作为淡橙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269g,58%)。

MS(ESI)m/z:1063(M+H)+

工序7: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2-{[(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2-氧代乙氧基)甲基]甘氨酰胺

向上述工序6中得到的化合物(0.269g,0.253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4.00mL)溶液中,添加哌啶(0.251mL,2.53mmoL),在室温下搅拌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得到含有标题化合物的混合物。不对本混合物进行进一步纯化地将其用于后续反应。

工序8:N-[6-(2,5-二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己酰基]甘氨酰甘氨酰-L-苯基丙氨酰-N-[(2-{[(1S,9S)-9-乙基-5-氟-9-羟基-4-甲基-10,13-二氧代-2,3,9,10,13,15-六氢-1H,12H-苯并[de]吡喃并[3’,4’:6,7]吲哚嗪并[1,2-b]喹啉-1-基]氨基}-2-氧代乙氧基)甲基]甘氨酰胺

向上述工序7中得到的化合物(0.253mmoL)的N,N-二甲基甲酰胺(10.0mL)溶液中,添加6-马来酰亚胺己酸N-琥珀酰亚胺基酯(0.156g,0.506mmoL),在室温下搅拌3天。减压除去溶剂,用硅胶柱色谱法[氯仿-氯仿:甲醇=9:1(v/v)]纯化得到的残留物,以得到作为淡黄色固体的标题化合物(0.100g,38%)。

1H-NMR(400MHz,DMSO-d6)δ:0.83(3H,t,J=7.2Hz),1.09-1.21(2H,m),1.33-1.47(4H,m),1.75-1.90(2H,m),2.00-2.23(4H,m),2.36(3H,s),2.69-2.81(1H,m),2.94-3.03(1H,m),3.06-3.22(2H,m),3.23-3.74(6H,m),3.98(2H,s),4.39-4.50(1H,m),4.60(2H,d,J=6.7Hz),5.17(2H,s),5.39(2H,s),5.53-5.61(1H,m),6.50(1H,s),6.96(2H,s),7.11-7.24(5H,m),7.28(1H,s),7.75(1H,d,J=11.0Hz),7.97(1H,t,J=5.7Hz),8.03(1H,t,J=5.9Hz),8.09(1H,d,J=7.8Hz),8.27(1H,t,J=6.5Hz),8.48(1H,d,J=9.0Hz),8.60(1H,t,J=6.5Hz).

MS(ESI)m/z:1034(M+H)+

工序9:抗体-药物偶联物(12)

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及上述工序8中得到的化合物,利用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2.11mg/mL,抗体收量:19.0mg(95%),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178,ED,370=20217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4.9。

实施例13抗体-药物偶联物(13)

[化学式44]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13)

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及上述实施例12工序8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22.2mg/mL,抗体收量:244.2mg(98%),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178,ED,370=20217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6.2;通过共通操作F(使用ED,280=5178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7.0。

实施例14抗体-药物偶联物(14)

[化学式45]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14)

抗体的还原:通过利用制造方法1中所述的共通操作B和共通操作C,将介质替换为PBS6.0/EDTA将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制备成抗体浓度为10mg/mL。将本溶液(1.00mL)加入2.0mL聚丙烯试管中,向其中添加10mM TCEP水溶液(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0.0160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2.4当量)及1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Nacalai Tesque,Inc.;0.0150mL)。确认了本溶液的pH为7.4±0.1后,于37℃孵育1小时。

抗体与药物接头的偶联:在15℃水浴中孵育溶液10分钟,然后向其中添加二甲亚砜(Sigma-Aldrich Co.LLC;0.0209mL)和含10mM实施例12工序8中得到的化合物的二甲亚砜溶液(0.0315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5.0当量),并在15℃水浴中孵育60分钟,以偶联药物接头与抗体。接下来,向其中添加100mM NAC(Sigma-Aldrich Co.LLC)的水溶液(0.0050mL),使用管旋转器(MTR-103,由AS ONE Corporation制造)于室温下搅拌20分钟以终止药物接头的反应。

根据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纯化过程和物理化学表征得到以下特征值。

抗体浓度:1.46mg/mL,抗体收量:8.76mg(88%),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178,ED,370=20217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2.5;通过共通操作F(使用ED,280=5178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2.9。

实施例15抗体-药物偶联物(15)

[化学式46]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15)

抗体的还原:通过利用制造方法1中所述的共通操作B和共通操作C,将介质替换为PBS6.0/EDTA将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制备成抗体浓度为10mg/mL。在室温下,将本溶液(1.00mL)加入250mL聚碳酸酯Erlenmeyer烧瓶中,并添加1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1.70mL),然后添加10mM TCEP水溶液(4.010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6.0当量)及1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Nacalai Tesque,Inc.;0.0150mL),并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确认了本溶液的pH为7.0±0.1后,停止搅拌,于37℃孵育1小时以还原抗体铰链部的二硫键。

抗体与药物接头的偶联:将上述溶液冷却至15℃,然后向其中缓缓添加含10mM实施例12工序8中得到的化合物的DMSO溶液(6.684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10.0当量)。首先将混合物在15℃搅拌30分钟,停止搅拌后,再孵育1小时以偶联药物接头与抗体。接下来,向其中添加100mM NAC的水溶液(0.862mL;相对于每一抗体分子为12.9当量),同时搅拌并在室温下孵育20分钟以终止未反应药物接头的反应。

纯化:边搅拌边向上述溶液中缓缓添加20%乙酸水溶液(约0.6mL)和ABS(100mL),使本溶液的pH调节为5.5±0.1。对该溶液进行微孔过滤(Millipore Co.Millex-HV滤器、0.45μm、PVDF膜)而除去白浊物。针对该溶液,使用由超滤膜(Merck Japan,Pellicon XL Cassette,Biomax 50KDa)、管泵(tube pump)(Cole-Parmer International MasterFlex Pump model 77521-40,泵头model 7518-00)及试管(Cole-Parmer International MasterFlex Tube L/S16)构成的超滤装置,进行超滤纯化。具体而言,一边向反应液中滴加作为纯化缓冲液的ABS(计1600mL),一边进行超滤纯化,由此,在将未偶联的药物接头及其他的低分子量试剂除去的同时,将缓冲液置换成ABS,进而浓缩该溶液。针对得到的纯化溶液,进行微孔过滤(0.22μm(Millipore Corp.Millex-GV滤器、PVDF膜),得到37.5mL含有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溶液。

抗体浓度:26.5mg/mL,抗体收量:993.0mg(90%),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178,ED,370=20217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6.3;通过共通操作F(使用ED,280=5178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7.3。

实施例16a抗体-药物偶联物(16a)

[化学式47]

工序1:抗体-药物偶联物(16a)

抗体的还原:通过利用制造方法1中所述的共通操作B和共通操作C,将介质替换为PBS6.0/EDTA将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制备成抗体浓度为10mg/mL。在室温下,将本溶液(15mL)加入50mL对苯二甲酸聚乙烯酯容器中,并添加1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0.255mL),然后添加10mM TCEP水溶液(0.601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6.0当量)及1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Nacalai Tesque,Inc.;0.0150mL),并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确认了本溶液的pH为7.0±0.1后,于37℃孵育2小时以还原抗体铰链部的二硫键。

抗体与药物接头的偶联:将上述溶液冷却至15℃,然后向其中缓缓添加含10mM实施例12工序8中得到的化合物的DMSO溶液(1.002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10.0当量)。将混合物在15℃搅拌30分钟以偶联药物接头与抗体。接下来,向其中添加100mM NAC的水溶液(0.129mL;相对于每一抗体分子为12.9当量),同时搅拌并在室温下孵育20分钟以终止未反应药物接头的反应。根据与实施例1工序6相同的纯化过程和物理化学表征,得到如下特征值。

抗体浓度:2.36mg/mL,抗体收量:140mg(59.5mL)(94%),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178,ED,370=20217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6.4;通过共通操作F(使用ED,280=5178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7.7。

实施例16b抗体-药物偶联物(16b)

[化学式48]

抗体的还原:通过利用制造方法1中所述的共通操作B和共通操作C,将介质替换为PBS6.0/EDTA将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制备成抗体浓度为10mg/mL。在室温下,将本溶液(900mL)加入2000mL聚碳酸酯Erlenmeyer烧瓶中,并添加1M磷酸氢二钾水溶液(15.3mL),然后添加10mM TCEP水溶液(36.1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6.0当量)并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确认了本溶液的pH为7.0±0.1后,停止搅拌,于37℃孵育2小时以还原抗体铰链部的二硫键。

抗体与药物接头的偶联:将上述溶液冷却至15℃,然后边搅拌边向其中缓缓添加含10mM实施例12工序8中得到的化合物的DMSO溶液(60.16mL;相对于一抗体分子为10.0当量)。将混合物在15℃搅拌30分钟以偶联药物接头与抗体。接下来,向其中添加100mMNAC的水溶液(7.76mL;相对于每一抗体分子为12.9当量),同时搅拌并在室温下孵育20分钟以终止未反应药物接头的反应。

纯化:边搅拌边向上述溶液中缓缓添加20%乙酸水溶液(约5mL)和ABS(1000mL),使本溶液的pH调节为5.5±0.1。对该溶液进行微孔过滤(Millipore Co.Millex-HV滤器、0.45μm、PVDF膜)而除去白浊物。针对该溶液,使用由超滤膜(Merck Japan,Pellicon 2mini cassette,Ultracel 30KDa,0.1m2)、管泵(tube pump)(Cole-Parmer International,USA,MasterFlex Pump model 7528-20,泵头model 77800-62)及试管(Cole-Parmer International,USA,MasterFlex Tubes L/S24和25)构成的超滤装置,进行超滤纯化。具体而言,一边向反应液中滴加作为纯化缓冲液的ABS(总计16L),一边进行超滤纯化,由此,在将未偶联的药物接头及其他的低分子量试剂除去的同时,将缓冲液置换成ABS,进而浓缩该溶液,得到约500mL含有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溶液。

抗体浓度:19.66mg/mL,抗体收量:9830mg(109%),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178,ED,370=20217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6.5。

实施例16c抗体-药物偶联物(16c)

[化学式49]

通过使用参考例1中制造的U1-59和上述实施例12工序8中得到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6b相同的方式得到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浓度:16.21mg/mL,抗体收量:9762mg(600mL,108%),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178,ED,370=20217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6.5。

实施例16d抗体-药物偶联物(16d)

[化学式50]

将分别在实施例16a、16b和16c中制造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16b)和(16c)混合(总计为约18g)并以与实施例16b相同的方式(使用11L的ABS)进行超滤。对所得纯化液进行微滤(Millipore Corp.Stericup,0.45μm和0.22μm,PVDF膜),得到745mL含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溶液。通过进一步添加110mL的ABS,得到855mL含标题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溶液。

抗体浓度:20.0mg/mL,抗体收量:17.1g(94%),通过共通操作E(使用ED,280=5178,ED,370=20217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6.5,通过共通操作F(使用ED,280=5178作为药物接头的摩尔吸光系数)测量的每一抗体分子的药物平均偶联数(n):7.8。

试验例1与U1-59相比,抗体-药物偶联物的HER3结合亲和力

方法:

在RPMI 1640培养基(购自Invitrogen Corp.,含10%牛血清白蛋白(由Invitrogen Crop.制造)和2mM L-谷氨酰胺(由Invitrogen Crop.制造))中培养来自ATCC的人乳腺癌细胞系HCC1569(CRL-2330)。使用ACCUTASE(R)SOLUTION(Millipore Corp,SCR005)或EDTA(5mM,磷酸盐缓冲盐水(PBS,137mM氯化钠,2.7mM氯化钾,1.47mM磷酸二氢钾,和10.5mM磷酸氢二钠))使细胞从培养板脱落,通过台盼蓝处理测量活细胞的数目。将悬浮在荧光活化细胞分选(FACS)缓冲液(含3%FBS和0.004%叠氮化钠的PBS)中相同数目的细胞接种到96孔U-底平板,通过离心使细胞沉淀并悬浮于100μL冰冷却的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稀释液或FACS缓冲液中。

用FACS缓冲液将抗体或各抗体-药物偶联物以1/3的比例连续稀释并调节至30μg/mL至5ng/mL(200nM至0.03nM)。将用不加入第一抗体处理的FACS缓冲液处理的细胞用作对照组。

将U1-59、抗体-药物偶联物(3)、抗体-药物偶联物(10)或抗体-药物偶联物(13)评价为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

使每组细胞与一抗稀释液在冰上反应45分钟,然后用FACS缓冲液洗涤。此外,向其添加100μl FACS缓冲液或1/100稀释的二抗反应液(藻红蛋白(PE)偶联的抗人抗体,Dianova GmbH#709-116-149)。将细胞在冰上于黑暗中处理45分钟,然后用FACS缓冲液洗涤,并用FACS缓冲液或补充有7-氨基放线菌素D(7AAD,Sigma-AldrichCo.LLC,#A9400,1.1μg/mL)排除死亡细胞。使用Accuri C6流式细胞仪(BD Biosciences/Accuri(R)Cytometers Inc.,序列号1424)和CFLOW软件(CFLOWsampler版本1.0.264.13)评价来自活细胞的荧光信号。

为了校正来自PE和7-AAD的信号,对用PE标记的二抗或7-AAD染色的U1-59(30μg/mL)和细胞的荧光信号进行评价。

为了量化细胞中的U1-59特异性荧光信号,使用通过减去仅用二抗或7-AAD处理的细胞的FL-2信号获得的值。使用GraphPad Prism软件(版本5.04,Windows(R)(单点特异性结合)来计算平衡结合亲和力(KD)和最大结合强度(Bmax)。

结果示于图3和表1中。图3和表1示出用连续稀释的U1-59和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的HCC1569的平均荧光强度。使用GraphPad软件计算平衡结合亲和力KD和最大结合强度Bmax。

[表1]

抗体-药物偶联物(3)或抗体-药物偶联物(10)表现出于未偶联抗HER3抗体U1-59的KD等同的对HCC-1569的平均结合亲和力。抗体-药物偶联物(13)还表现柱与未偶联抗HER3抗体U1-59的KD等同的平均结合亲和力KD(2.7nM vs 1.6nM)。不同抗体-药物偶联物的KD值表明,抗体-药物偶联过程不显著有损于U1-59的结合亲和力。

试验例2通过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抑制HER3信号

方法:

通过胰蛋白酶处理使来自Cell Lines Services的人肺癌细胞系A549(CRS-300114)脱落,将50,000个活细胞接种于6个孔中每个孔的3mL DMEM/F12(Invitrogen Corp.,#21331-020)+10%FBS(Invitrogen Corp.,#10270-106)。培养细胞3天后,用2mL的新鲜培养基更换培养基。

将抗体或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直接加入6个孔的每个孔中的2mL的培养基,使得终浓度为10μg/mL(添加了20μL的1μg/μL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原液)。

使用U1-59、抗体-药物偶联物(3)、抗体-药物偶联物(10)或抗体-药物偶联物(13)作为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使用未经处理组作为对照。

将细胞培养2天,在4℃,用PBS洗涤1次,并用100μL的冰冷却的缓冲液(50mM 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HEPES),pH 7.5,150mM氯化钠,1mM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12.5%甘油,1%Triton X-100和10mM焦磷酸钠四碱,补充有蛋白酶抑制剂(Roche Diagnostics,Inc.#11697498001),10mM氟化钠,1mM的钒酸钠,1mM的苯基-甲烷磺酰基氟(PMSF)和10μg/mL抑酞酶(Sigma-Aldrich Co.LLCLLC,A1153))处理30分钟以裂解。在4℃以13000rpm洗涤裂解液20分钟,并通过Bradford测定将上清液用于蛋白质浓度测量(Sigma-Aldrich Co.LLC,#B6916,BSA标准品来自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23209)。向每个样品(蛋白质量:120μg)中添加4倍浓度的LDS缓冲液(Invitrogen Corp.,含DTT(终浓度:166.67mM),最终用水将其体积调节至40μl。在70℃将样品煮沸10分钟,并加入到NuPageMini Bis-Tris凝胶(4%-12%,1.5mm厚,10槽/凝胶,Invitrogen公司)的孔中。作为蛋白质标准品,添加7.5μl NOVEX(R)锐梯(sharp ladder)(Invitrogen Corp,P/N 57318)。用添加到内室的含NuPage抗氧化剂(Invitrogen Crop,NP0005,批号13566291)的MOPS运行缓冲液(Invitrogen公司)将样品以175V电泳70分钟。使用含10%甲醇和NuPage抗氧化剂(Invitrogen Crop,NP0005,批号1356629,1:1000稀释)的NuPage转移缓冲液(Invitrogen Crop)将通过凝胶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该膜的孔径为0.45μm。将蛋白质以30V的恒定体积转印80分钟。

切割转印膜,分离成为100kDa或更大和30至100kDa的级分,用含有0.1%Tween-20的PBS洗涤两次,并用Odyssey封闭溶液(LI-COR,Inc.,#927-40000)在室温下振荡1小时洗涤两次。在4℃用稀释的一抗(等量Odyssey封闭溶液与PBS的混合物)溶液处理因而封闭的转印膜过夜。

使用抗HER3抗体(Santa Cruz Biotechnology,Inc.,SC-81455,稀释1:500)和抗磷酸化HER抗体(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Inc.,#4791,1:1000)作为一抗,使用抗肌动蛋白抗体(Neomarkers,#MS1295,稀释1:3333)作为电泳对照。

转印膜用含有0.1%Tween-20的PBS洗涤三次(每次5分钟),并在室温下与含有二抗(等量Odyssey封闭溶液和PBS的混合物)的稀释液于暗室中反应1小时。

使用山羊抗小鼠IRDye 680RD(LI-COR,Inc.,#926-68070,稀释1:25000)或山羊抗兔IR Dye 800CW(LI-COR,Inc.,#926-32211,稀释1:10000)作为二抗。转印膜用含0.1%Tween-20的PBS洗涤3次(每次6分钟),接着使用奥德赛红外成像仪(LI-COR,Inc)进行信号检测。

结果示于图4中。用U1-59或不同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培养A549细胞2天。通过Western印迹评价HER3或磷酸化的HER3。检测泛肌动蛋白作为电泳对照。

作为用10μg/mL U1-59或抗体-药物偶联物培养A549 2天的结果,与未处理细胞相比,HER3磷酸化减少。对于U1-59和抗体-药物偶联物而言,HER3磷酸化的该减少等同,这表明多个药物偶联过程未有损于源自U1-59的HER3信号抑制功能。

当用U1-59或各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A549 2天时,与未处理细胞相比也观察到HER3表达的减少。对于U1-59和抗体-药物偶联物而言,该表达减少的程度等同。这表明多个药物偶联过程未有损于U1-59介导的内化(参见关于内化的试验例)和U1-59介导的下调(参见关于信号抑制的试验例)。

试验例3由U1-59和抗体-药物偶联物引起的HER3在细胞表面的表达减少

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HER3通过U1-59和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内化。将70000个活的HCC1569细胞(来自ATCC)悬浮于0.5mL的RPMI1640(Invitrogen公司,#31870-025)(含有10%FBS(Invitrogen Corp,#10270-106或PAN Biotech GmbH,#1505-P131304)和2mM谷氨酰胺(Invitrogen Crop,#25030-024))中,并接种到24孔板的每个孔中。将细胞培养4天,并在内化试验开始之前用0.5mL新鲜培养基更换培养基。向24孔板的每个0.5mL的孔中添加5μg抗体或各抗体-药物偶联物,使终浓度为10μg/mL。在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存在下将细胞于37℃培养1小时。使用U1-59、抗体-药物偶联物(3)、抗体-药物偶联物(10)或抗体-药物偶联物(13)作为抗体或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一些规程中,未对作为阳性对照或阴性对照的细胞进行处理。

对于流式细胞仪分析,用PBS洗涤细胞一次,并用溶解在ACCUTASE(R)溶液(Millipore Corp,SCR005)或PBS中的5mM EDTA(100μl/孔)使细胞从培养板脱落。将细胞悬浮于200μL冰冷的FACS缓冲液(含3%FBS和0.004%叠氮化钠的PBS)中,然后加入96孔U型底板的各孔中,并置于冰上。用FACS缓冲液洗涤细胞一次。向每个样品中加入100μl的用FACS缓冲液稀释的U1-59(10μg/μl)或仅FACS缓冲液。将通过在冰上振荡处理细胞45分钟,然后用FACS缓冲液洗涤,向各孔添加以1:100溶解于FACS缓冲液中的100μlPE标记的二抗抗-人抗体(Dianova GmbH,709-116-149)或仅FACS缓冲液。在暗室中于冰上震荡45分钟来处理细胞。用FACS缓冲液洗涤细胞,并用FACS缓冲液或含7AAD(Sigma-Aldrich Co.LLC,A9400,1.1μg至1.25μg/μl)的FACS缓冲液处理以对死细胞进行染色。使用Accuri C6流式细胞仪测量活细胞的荧光信号。为了校正PE和7-AAD信号,使用U1-59(10μg/μl)用仅PE-标记的二抗或7-AAD染色的细胞。

为了对HER3-特异性信号加以定量,用经一抗和二抗以及7-ADD染色的细胞的FL-2值减去经仅二抗或7-AAD染色的细胞的值。

当将未用U1-59或抗体-药物偶联物(无内化)处理的细胞的FL-2信号定义为最大值时,计算在37℃下用U1-59或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的细胞表面上HER3的减少(内化)。

将由2至3个孔计算的平均值用于阳性对照(未在37℃下处理)和阴性对照(未添加一抗),并对每个处理组的孔中的内化进行定量。

结果示于图5中。该图显示用U1-59或各抗体-药物偶联物(37℃,1小时)处理HCC1569细胞的表面上HER3表达减少的平均值。将不添加U1-59或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组的HER3表达定义为细胞中HER3表达的最大值。使用仅用二抗或7-AAD处理的组的值作为背景。将用U1-59或各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的组用作处理组。U1-59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FL-2值几乎相同。

用U1-59或各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HCC-1569所引起的所产生荧光减少表明HER3表达减少。与由U1-59引起的约50%HER3表达减少相比,由各抗体-药物偶联物引起的HER3表达减少也表现出相等或更高的值,表明抗体的药物偶联过程并未有损于抗体的HER3内化功能。

试验例4人癌症细胞系中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体外对促有丝分裂或存活信号的抑制

方法:

在10%FBS的存在下测量各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促有丝分裂或存活信号的抑制活性。通过测量未处理组和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组的三磷酸腺苷(ATP)活性评价细胞生长和发育。在2D培养体系中培养来自ATCC的贴壁癌细胞系(人乳腺癌细胞系HCC1569(CRL-2330)、来自ATCC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CLB-22)和来自ProQinase GmbH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CPQ-57),并在3D培养体系中培养来自ATCC的漂浮(非贴壁)癌细胞系(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CRL-1619)和来自Cell Lines Service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CRS-300114)。

贴壁细胞的处理

将各癌细胞系以低密度(对于HT-29而言,500个细胞/孔;对于MDA-MB-453而言,800个细胞/孔;以及对于HCC-1569而言,1000个细胞/孔)悬浮在100μl每种培养基中,并接种到96微孔光学底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Nunc,#165306,白色的壁和透明的底部)。对于HCC-1569和MDA-MB-453而言,在含有10%FBS(Invitrogen Crop,10270-106)和2mM谷氨酰胺(Invitrogen Crop,25030-024)的RPMI 1640培养基(Invitrogen Corp,31870-025)中培养细胞。对于HT-29而言,在含有10%FBS(Invitrogen Crop,10270-106)和2mM谷氨酰胺(Invitrogen Crop,25030-024)的McCoy’5A培养基(Invitrogen Crop,26600-023)中培养细胞。每块板的边缘孔填充有100μl的培养基。

将细胞培养3天,在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前用95μl新鲜培养基更换培养基。

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3)、抗体-药物偶联物(10)和抗体-药物偶联物(13)。将未经处理的组设置为用于测量细胞正常生长的对照。

通过向96孔板的每个孔中所含的95μl培养基(10%FBS)中添加5μl浓缩成20倍浓度的各抗体-药物偶联物,得到最终浓度。只向各对照孔中添加5μl培养基。该试验中每个样品以一式三份进行。

为了计算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细胞的生长或存活减少50%时的浓度,通过4倍稀释(10μg/mL至0.15ng/mL或40μg/mL至0.15ng/mL)制备该浓度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并用这些浓度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并与未处理组在ATP活性方面进行比较。通过由此补充有抗体-药物偶联物的HT-29的5天培养和HCC-1569与MDA-MB-453的7天培养进行评价。CellTiter-Glo(R)发光细胞活力检验用于评价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活性。此方法涉及基于ATP活性测量具有代谢活性的活细胞并最终评估活细胞和作为试剂盒的所使用的CellTiter-Glo(R)发光细胞(Promega公司K.K.,G7573)的数目。向96孔板的每个孔中添加100μl的CellTiter-Glo(R)试剂并在用Wallac Victor2 1420多标记计数器(程序发光,测量时间:0.5秒)在室温下于暗室中贮存25分钟至65分钟。测定只含有培养溶液而未接种细胞的孔作为空白。为了测量ATP活性的降低,在每种条件(Microsoft Excel 2010)下计算3个孔的平均发光值。为了去除细胞无关的信号,从用抗体-药物偶联物(Microsoft Excel 2010)处理的细胞的平均发光值中减去空白的平均发光值。通过与未处理组(Microsoft Excel 2010)的细胞相比来计算发光减少率(%)。将该值解释为细胞生长或存活的抑制率(%)。

漂浮细胞的处理

由于A375和A549具有比其它细胞系更快的生长速度,在非贴壁3D培养体系中进行生长测量。

将各癌细胞系以低密度(对于A375而言,500个细胞/孔;对于A549而言,1500个细胞/孔)悬浮在75μl每种培养基中,并接种到96微孔圆底非贴壁3D培养板(Prime Surface 96U;Sumitomo Bakelite Co,Ltd.;order no.MS-9096U)。对于A375而言,在含有10%FBS(Invitrogen Crop,10270-106)和2mM谷氨酰胺(Invitrogen Crop,25030-024)的DMEM培养基(Invitrogen Corp,41965-039)中培养细胞。对于A549而言,在含有10%FBS(Invitrogen Crop,10270-106)和2mM谷氨酰胺(Invitrogen Crop,25030-024)的DMEM/F12培养基(Invitrogen Crop,21331-020)中培养细胞。将未处理组设置为用于测量正常细胞生长的对照。

通过向142.5或150μl培养基(10%FBS)中添加浓缩成20倍浓度的7.5或8μl各抗体-药物偶联物,得到最终浓度。将最终剂量设置为150μl或158μl。只向各对照孔中添加7.5或8μl培养基。该试验中每个样品以一式三份进行。

为了计算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细胞的生长或存活减少50%时的浓度,通过4倍稀释(10μg/mL至0.15ng/mL或40μg/mL至0.15ng/mL)制备该浓度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并用这些浓度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并与未处理组在ATP活性方面进行比较。通过由此补充有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的7天培养进行评价。CellTiter-Glo(R)发光细胞活力检验用于评价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活性。此方法涉及基于ATP活性测量具有代谢活性的活细胞并最终评估活细胞和作为试剂盒的所使用的CellTiter-Glo(R)发光细胞(Promega公司K.K.,G7573)的数目。

在测量前,从各孔移出50μl的培养基,并向96孔板的每个孔中添加100μl的CellTiter-Glo(R)试剂并在用Wallac Victor2 1420多标记计数器(程序发光,测量时间:0.5秒)在室温下于暗室中贮存30分钟至55分钟。测量前,从各孔收集180μl,并转移至可测量的96微孔光底白板。测定只含有培养溶液而未接种细胞的孔作为空白。在贴壁细胞评价方法中描述用于计算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细胞生长或存活抑制了50%时的浓度。

关于人乳腺癌系HCC1569和MDA-MB453的结果分别示于图6和7中。关于人类黑素瘤系A375的结果示出图8中。关于人结直肠癌系HT29的结果示于图9中。关于对人肺癌系A549的结果示于图10中。各图的A示出了在10%FBS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纵轴描绘指示各样品的ATP酶活性的发光值。横坐标描绘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该数据通过一式三份的平均值+/-标准偏差表示。各图的B示出在将未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由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所致的发光减少率。

在10%FBS存在下,向各人癌细胞系添加三种类型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并评价其在2D或3D体系中的体外生长。由ATP活性的CellTiter-Glo(R)的测定来计算未处理组或由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引起的细胞生长或发育的抑制率。在ATP活性的评价中,这些抗体-药物偶联物强烈抑制两种类型的乳腺癌细胞系(HCC-1569和MDA-MB-453)和一种类型的人黑素瘤系(A375)的细胞生长或存活。

添加各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培养物(在10%FBS的存在下)7天将HCC1569的ATP酶活性降低55%至75%,MDA-MB-453的ATP酶活性降低60%至83%,A375的ATP酶活性降低60%至70%。与人乳腺癌和人黑素瘤系相比,人结直肠癌系HT-29和人肺癌系A549中抗体-药物偶联物针对细胞生长或存活的抑制活性不强。在HCC-1569和MDA-MB-453中,抗体-药物偶联物(10)表现出强烈的抑制活性,与抗体-药物偶联物(3)在体外的抑制活性未大大不同。相比之下,在两种人乳腺癌系中,抗体-药物偶联物(13)表现出低的活性并且需要15nM的浓度以实现细胞生长或存活的50%抑制,但抗体-药物偶联物(3)或抗体-药物偶联物(10)以1nM或更低实现该抑制。与人乳腺癌系相比,在人黑素瘤系中,抗体-药物偶联物(13)的活性等同于抗体-药物偶联物(3)或抗体-药物偶联物(10)的活性。

所有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支持约61%至68%的最大抑制速率。该抗体-药物偶联物以1nM至4nM的浓度达到50%的ATP酶活性抑制。

除了上述的试验外,抗体-药物偶联物(13)对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8的细胞生长或存活的抑制活性也在体外证实(数据未示出)。

试验例5取决于加载在抗体-药物偶联物上的药物分子数(高或中)的人癌细胞系的抑制体外细胞生长或存活抑制率的比较

方法:

评价加载的药物分子数目不同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体外对细胞生长或存活的抑制活性。高载药量表示,其中5至7个药物分子与抗体偶联的状态下,而中等载药量表示,其中约3个药物分子与抗体偶联的状态。通过UV法(在本发明的其它部分有述)测量与一个抗体偶联的药物分子的平均数目。

与一个抗体偶联物的药物分子的平均数目:

高载药量<HDL>

抗体-药物偶联物(3):4.9

抗体-药物偶联物(10):6.2

抗体-药物偶联物(13):6.2

中等载药量<MDL>

抗体-药物偶联物(4):2.9

抗体-药物偶联物(11):3.0

抗体-药物偶联物(14):2.5

在10%FBS的存在下测量各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对促有丝分裂或存活信号的抑制活性。通过测量未处理组和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组的三磷酸腺苷(ATP)活性评价细胞生长和发育。将癌细胞系以低密度(对于来自ATCC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而言,750个细胞/孔)悬浮在100μl每种培养基中,并接种到96微孔光学底白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Nunc,#165306)。在含有10%FBS(Invitrogen Crop,10270-106)和2mM谷氨酰胺(Invitrogen Crop,25030-024)的RPMI 1640培养基(Invitrogen Corp,31870-025)中培养细胞。每块板的边缘孔填充有100μl的培养基。

将细胞培养3天,在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前用95μl新鲜培养基更换培养基。使用抗体-药物偶联物(3)、抗体-药物偶联物(10)、抗体-药物偶联物(13)、抗体-药物偶联物(4)、抗体-药物偶联物(11)和抗体-药物偶联物(14)。将未经处理的组设置为用于测量细胞正常生长的对照。

通过向96孔板的每个孔中所含的95μl培养基(10%FBS)中添加5μl浓缩成20倍浓度的各抗体-药物偶联物,得到最终浓度。只向各对照孔中添加5μl培养基。该试验中每个样品以一式三份进行。为了计算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细胞的生长或存活减少50%时的浓度,通过4倍稀释(10μg/mL至0.15ng/mL或40μg/mL至0.15ng/mL)制备该浓度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并用这些浓度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并与未处理组在ATP活性方面进行比较。通过由此补充有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的7天培养进行评价。CellTiter-Glo(R)发光细胞活力检验用于评价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活性。此方法涉及基于ATP活性测量具有代谢活性的活细胞并最终评估活细胞和作为试剂盒的所使用的CellTiter-Glo(R)发光细胞(Promega公司K.K.,G7573)的数目。向96孔板的每个孔中添加100μl的CellTiter-Glo(R)试剂并在用Wallac Victor2 1420多标记计数器(程序发光,测量时间:0.5秒)在室温下于暗室中贮存25分钟至55分钟。测定只含有培养溶液而未接种细胞的孔作为空白。为了测量ATP活性的降低,在每种条件(Microsoft Excel 2010)下计算3个孔的平均发光值。为了去除细胞无关的信号,从用抗体-药物偶联物(Microsoft Excel 2010)处理的细胞的平均发光值中减去空白的平均发光值。通过与未处理组(Microsoft Excel 2010)的细胞相比来计算发光减少率(%)。将该值解释为细胞生长或存活的抑制率(%)。

结果示于图11至13中。图11示出了抗体-药物偶联物(3)与抗体-药物偶联物(4)的比较结果。图12示出抗体-药物偶联物(10)与抗体-药物偶联物(11)的比较结果。图13示出抗体-药物偶联物(13)与抗体-药物偶联物(14)的比较结果。在各图中,左图示出一式三份试验之一中于10%FBS的存在下,源自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细胞生长或存活的抑制率。纵坐标绘出指示每个样品的ATP活性的发光。横坐标绘出每种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右图示出当将未处理组的发光定义为100%时,由高载药量(HDL)和中等载药量(MDL)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处理引起的发光率比较。

高载药量和中等载药量的抗体-药物偶联物通过MDA-MB-453的处理和7天的培养抑制细胞的生长或存活。如在关于高载药量的结果已示出的,中等载药量的抗体-药物偶联物(11)与抗体-药物偶联物(4)以相同的水平表现出高活性。在装载药物分子的数目之间的比较,具有高药物加载分子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显示出与中等药物加载的那些相比较高的ATP减少。具有高药物分子加载数的抗体-药物偶联物(3)、抗体-药物偶联物(10)和抗体-药物偶联物(13)分别在10μg/ml的浓度下表现出68%、76%和56%的抑制,而具有中等数目加载的药物分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4)、抗体-药物偶联物(11)和抗体-药物偶联物(14)分别在该浓度下表现出44%、47%和27%的抑制率。与具有中等数目的装载的药物分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相比,具有大量加载的药物分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癌症细胞生长或存活的50%抑制浓度方面优越。具有大量加载的药物分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3)或抗体-药物偶联物(10)需要15ng/mL(1nM)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以将ATP活性值减少50%。该抗体-药物偶联物(13)至少以最高试验浓度将ATP活性减少50%。相比之下,在所评价的具有中等数目的加载的药物分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浓度范围内,在1000ng/mL(67nM)或低未观察到对应于此的ATP活性降低。大量加载的药物分子与中等数目的加载的药物分子之间的体外比较表明,具有大量加载的药物分子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在体内对癌细胞的生长的抑制活性同样优异。

试验例6采用人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3)、(10)和(13)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周龄雌性BALB/C裸鼠。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将5×106个来自ATCC的人乳腺癌细胞系HCC1569(CRL-2330)的细胞悬浮于由50μl以1:1的比例混合的PBS和Matrigel(PBS:PAA#H21-002,Matrigel:BD#354230)制备的溶液,并使用29G针移植到每只BALB/C裸鼠身体的右侧区。

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用电子数字卡尺(手动卡尺,OMC Fontana)每周测量2次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对于下述试验例同样如此)。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19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50mm3时,将7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7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于每只动物的尾静脉中。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0)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所有数据均以平均值+/-SEM表示。通过平均值+/-SEM评价肿瘤大小和体重。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9分析所有数据(对于下述试验例同样如此)。

结果示于图14中。在移植后53天对PBS施用组实施安乐死,因为肿瘤大小超过了可接受的最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在所有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均观察到了人乳腺癌细胞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7采用人黑素瘤,抗体-药物偶联物(3)、(10)和(13)在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22至26g的六周龄雌性NMRI裸鼠。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将5×106个来自ATCC的人黑素瘤细胞系HT-144(HTB-63)的细胞悬浮于由50μl以1:1的比例混合的PBS和Matrigel(PBS:PAA#H21-002,Matrigel:BD#354230)制备的溶液,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NMRI裸鼠身体的右侧区。

以与试验例6相同的方式测量体重和肿瘤大小及测量和计算肿瘤体积。

在第22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50mm3时,将8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8组。当天,将U1-59或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于每只动物的尾静脉中。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U1-59以25mg/k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0)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结果示于图15中。分别在移植后第48和52天对PBS施用组和U1-59施用组实施安乐死,因为肿瘤大小超过了可接受的最高水平。与对照组和U1-59施用组相比,在所有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均观察到了人黑素瘤细胞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8采用人乳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3)、(10)和(13)在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7至25.5g的七周龄雌性SCID裸鼠。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中。

对于来自ATCC的来源于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CLB-22)的实体肿瘤,将第一代MDA-MB-453(Batch 1089)移植到3只小鼠(每只小鼠两个区:身体的右侧区和左侧区)中。13至17周后,回收肿瘤切片并冷冻保存。对于第二代,进一步皮下移植(10只小鼠,每只小鼠两个区:身体的右侧区和左侧区)第一代的肿瘤切片(2×2×2mm)。将因而形成的肿瘤制备成肿瘤切片(2×2×2mm,第二代)并移植到每只SCID裸鼠身体的右侧区。

用体重计测量体重。用电子数字卡尺(Pro-Max 150mm手持卡尺,Fred V.Flowler Co.,Inc),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pi/6’长径(mm)’[直径(mm)]2

在第40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43mm3时,将72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8组。当天,将U1-59或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于每只动物的尾静脉中。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U1-59以25mg/k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0)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结果示于图16中。与对照组和U1-59施用组相比,在所有的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均观察到了人乳腺癌细胞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另外,在使用人乳腺癌细胞系HCC1954或JIMT1-PR10(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和T-DM1耐性)的其他抗肿瘤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施用组也观察到了肿瘤生长的抑制。

试验例9采用人结直肠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3)、(10)和(13)在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NMRI裸鼠。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将4×106个来自ProQinase的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CPQ-57)的细胞悬浮于由50μl以1:1的比例混合的PBS和Matrigel(PBS:PAA#H21-002,Matrigel:BD#354230)制备的溶液,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NMRI裸鼠身体的右侧区。

以与试验例6相同的方式测量体重和肿瘤大小及测量和计算肿瘤体积。

在第8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50mm3时,将7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7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于每只动物的尾静脉中。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0)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结果示于图17中。在移植后第50天对PBS施用组(10只小鼠中的6只)、以3mg/kg(10只小鼠中的3只)和10mg/kg(10只小鼠中的4只)给予抗体-药物偶联物(3)的组、以3mg/kg(10只小鼠中的2只)和10mg/kg(10只小鼠中的2只)给予抗体-药物偶联物(10)的组和以3mg/kg(10只小鼠中的2只)给予抗体-药物偶联物(13)的组实施安乐死,因为肿瘤大小超过了可接受的最高水平或者形成了溃疡。抗体-药物偶联物(13)表现出抗体-药物偶联物(3)或抗体-药物偶联物(10)更强的抗肿瘤活性。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10采用人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3)、(10)和(13)在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24至28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D1裸鼠。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5×106个来自Cell Lines Service的人肺癌细胞系A549(CRS-300114)的细胞悬浮于由200μl以1:1的比例混合的PBS和Matrigel(PBS:PAA#H21-002,Matrigel:BD#354230)制备的溶液,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CD1裸鼠身体的右侧区。

以与试验例6相同的方式测量体重和肿瘤大小及测量和计算肿瘤体积。

在第38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200mm3时,将7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7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3)、(10)或(13)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于每只动物的尾静脉中。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0)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3)以3或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结果示于图18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所有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中均观察到了人肺癌细胞系的肿瘤生长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11采用人三阴性乳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3)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既不表达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和孕酮受体)也不表达HER2的乳腺癌。因为这些受体不表达,所以激素处理(他莫昔芬等)或抗HER2处理(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emtansine或帕妥珠单抗)无法施用于癌症。因此,该乳腺癌导致低存活率,而且很多治疗剂仍处于临床试验。由于HER3的表达在人三阴性乳腺癌系MDA-MB-468(数据未示出)得到确认,对该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将5×106个来自ATCC的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CRL-2322)的细胞悬浮于由200μl以1:1的比例混合的PBS和Matrigel(PBS:PAA#H21-002,Matrigel:BD#354230)制备的溶液,并使用29G针移植到每只BALB/C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20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70mm3时,将18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3组。当天,将U1-59或抗体-药物偶联物或(13)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于每只动物的尾静脉中。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U1-59以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3)以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结果示于图19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观察到了人三阴性乳腺癌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12采用人管腔乳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人管腔乳腺癌是指表达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但不表达HER2的乳腺癌。因为这些受体不表达,所以抗HER2处理(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emtansine、帕妥珠单抗)无法施用于癌症。因此,该乳腺癌导致低存活率,而且很多治疗剂仍处于临床试验。由于HER3的表达在人管腔乳腺癌系MCF-7(数据未示出)得到确认,对该抗体-药物偶联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无胸腺裸鼠Nude-Foxn1nu(ProQinase GmbH)。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5×106个来自ATCC的人管腔乳腺癌细胞系MCF-7(CRQ-#327)的细胞悬浮于由200μl以1:1的比例混合的PBS和Matrigel(PBS:PAA#H21-002,Matrigel:BD#354230)制备的溶液,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BALB/C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11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250mm3时,将2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2组。当天,将药物偶联物或(16a)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于每只动物的尾静脉中。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结果示于图20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观察到了人管腔乳腺癌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13采用人黑素瘤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3×106个来自ATCC的人黑素瘤细胞系WM-266-4(CRL-1676)的细胞混合并悬浮于Matrigel(BD#354230),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BALB/C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19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220mm3时,将8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2组。当天,将药物偶联物或(16a)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结果示于图21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观察到了人黑素瘤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在其它人黑素瘤模型C32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抗体-药物偶联物(16a)施用组也观察到了肿瘤生长的抑制。

试验例14采用人卵巢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5×106个来自ATCC的人卵巢癌细胞系OVCAR-8(HTB-161)的细胞混合并悬浮于Matrigel(BD#354230),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21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40mm3时,将8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2组。当天,将药物偶联物或(16a)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结果示于图22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观察到了人卵巢癌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15采用人膀胱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8×106个来自ATCC的人膀胱癌细胞系SW-780(CRL-2169)的细胞混合并悬浮于Matrigel(BD#354230),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7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90mm3时,将1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2组。当天,将药物偶联物或(16a)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结果示于图23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观察到了人膀胱癌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16采用人乳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HER3依赖性抗肿瘤效果

人乳腺癌系MDA-MB-453表达HER3,并响应于试验例8所述抗体-药物偶联物(13)。然而,由于尚未证实该药效由HER3介导,此前通过施用U1-59“隐藏(veil)”了HER3,并对是否减轻药效进行了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1×107个来自ATCC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CLB-22)的细胞混合并悬浮于Matrigel(BD#354230),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11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30mm3时,将16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4组。当天,将药物偶联物或(16a)和/或U1-59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U1-59以30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3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U1-59施用(以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3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结果示于图24中。与对照组相比,在抗体-药物偶联物施用组观察到了人黑素瘤系的肿瘤生长的抑制,而通过在先施用U1-59减弱了该肿瘤抑制效果。这些结果表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肿瘤抑制效果是由HER3介导的药效。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17采用人乳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与曲妥珠单抗组合使用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曲妥珠单抗已被批准作为人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剂。然而,曲妥珠单抗耐性是已知的,而且据报道,PIK3CA中的突变<H1047R或H420R>参与该耐性的机制之一。在该试验中,对曲妥珠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组合使用是否对曲妥珠耐性乳腺癌系有效进行了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1×107个来自ATCC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CLB-22,PIK3CA中的H1047R突变)的细胞混合并悬浮于Matrigel(PBS:PAA#10010-023,Matrigel:BD#354234),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11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30mm3时,将16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4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16a)、曲妥珠单抗、组合使用的偶联物和曲妥珠单抗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曲妥珠单抗(Roche Diagnostics,Inc)以1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3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施用组:曲妥珠单抗(Roche Diagnostics,Inc)施用(以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3mg/kg的单一剂量静脉内注射。

结果示于图25中。与单独施用每种药物相比,在施用曲妥珠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中观察到了对人乳腺癌系(PIK3CA H1047R)组合使用带来的抗肿瘤效果。这些结果表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效是由其与曲妥珠单抗组合使用增强的。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体重减轻。在使用人乳腺癌细胞系HCC1954(PIK3CA H1047R)的其他抗肿瘤试验中,与单独施用每种药物相比,在施用曲妥珠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中也观察到了组合抗肿瘤效果。

试验例18采用人乳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5)与曲妥珠单抗组合使用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曲妥珠单抗已被批准作为人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剂。然而,曲妥珠单抗耐性是已知的,而且据报道,PIK3CA中的突变<H1047R或H420R>参与该耐性的机制之一。在该试验中,对曲妥珠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组合使用是否对曲妥珠耐性乳腺癌系有效进行了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5×106个来自ATCC的人乳腺癌细胞系JIMT-1(ACC-589,PIK3CA中的H420R突变)的细胞悬浮于PBS(PAA#10010-023),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10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200mm3时,将24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4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15)、曲妥珠单抗、组合使用的偶联物和曲妥珠单抗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曲妥珠单抗(Roche Diagnostics,Inc)以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5)以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曲妥珠单抗(Roche Diagnostics,Inc)施用(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5)以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结果示于图26中。与单独施用每种药物相比,在施用曲妥珠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中观察到了对人乳腺癌系(PIK3CA H420R)组合使用带来的抗肿瘤效果。这些结果表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效是由其与曲妥珠单抗组合使用增强的。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19采用人乳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与吉非替尼组合使用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吉非替尼已被批准作为人肺癌的治疗剂。在该试验中,对吉非替尼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组合使用是否有效进行了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3×106个来自ATCC的人肺癌细胞系PC-9(RCB-446)的细胞悬浮于PBS(PAA#10010-023),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14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270mm3时,将16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4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16a)、吉非替尼、组合使用的偶联物和吉非替尼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吉非替尼(AstraZeneca)以6mg/kg静脉内注射,每天一次。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施用组:吉非替尼(AstraZeneca)施用(静脉内注射,每天一次)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静脉内注射,每周一次。

结果示于图27中。与单独施用每种药物相比,在施用吉非替尼与抗体-药物偶联物中观察到了对人肺癌系组合使用带来的抗肿瘤效果。这些结果表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效是由其与吉非替尼组合使用增强的。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20采用人三阴性乳腺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与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组合使用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抗-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正在进行针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在该试验中,对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组合使用是否有效进行了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5×106个来自ATCC的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CRL-2322)的细胞悬浮于由200μl以1:1的比例混合的PBS和Matrigel(PBS:PAA#H21-002,Matrigel:BD#354230)制备的溶液,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BALB/C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21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160mm3时,将3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6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组合使用的偶联物和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西妥昔单抗(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帕尼单抗(Amgen Inc.)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西妥昔单抗(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施用(以单一剂量施用)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帕尼单抗(Amgen Inc.)施用(以单一剂量施用)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结果示于图28中。与单独施用每种药物相比,在施用西妥昔单抗(图28A)或帕尼单抗(图28B)与抗体-药物偶联物中观察到了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系组合使用带来的抗肿瘤效果。这些结果表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效是由其与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组合使用增强的。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体重减轻。与单独施用每种药物相比,在施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中也观察到了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系MDA-MB-231组合使用带来的抗肿瘤效果。

试验例21采用人头颈癌系,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与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组合使用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抗-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已被批准用于人头颈癌,而帕尼单抗正在进行针对该癌症的临床试验。在该试验中,对组合使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是否有效进行了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4×106个来自ATCC的人头颈癌细胞系Fadu(HTB-43)的细胞悬浮于200μl PBS(PAA#10010-023),并使用29G针皮下移植到每只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6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330mm3时,将3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6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组合使用的偶联物和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西妥昔单抗(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以5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帕尼单抗(Amgen Inc.)以5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西妥昔单抗(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施用(以单一剂量施用)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帕尼单抗(Amgen Inc.)施用(以单一剂量施用)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结果示于图29中。与单独施用每种药物相比,在施用西妥昔单抗(图29A)或帕尼单抗(图29B)与抗体-药物偶联物中观察到了对人头颈癌系组合使用带来的抗肿瘤效果。这些结果表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效是由其与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组合使用增强的。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体重减轻。

试验例22通过从胃癌患者移植肿瘤,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与西妥昔单抗或帕妥珠单抗组合使用在体内抗肿瘤试验中表现出抗肿瘤效果

抗-EGFR抗体西妥昔单抗和抗HER2抗体帕妥珠单抗正在进行针对人胃癌的临床试验。在该试验中,对组合使用西妥昔单抗或帕妥珠单抗与抗体-药物偶联物是否有效进行了评价。

使用适应环境后体重为15至20g的五至六周龄雌性CAnN.Cg-Foxn1[nu]/CrlCrlj〔Foxn1nu/Foxn1nu〕裸鼠(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Inc.)。将小鼠放置在置于室温和恒定湿度下的单独通风的笼(IVC,每只笼最多4只小鼠)中。随机化后,隔天测量小鼠的体重,每天记录动物的行为。

将来自国立生物化学研究院的胃癌患者来源的肿瘤NIBIO-G016皮下移植到每只裸鼠身体的右侧区。使用体重计(Mettler Toledo PB602-L)测量体重。

用电子数字卡尺(CD-15CX,Mitsutoyo Corp)测量肿瘤的长径及短径,计算肿瘤体积(mm3)。根据下式进行计算。

肿瘤体积(mm3)=1/2×长径(mm)×[短径(mm)]2

在第56天,当肿瘤大小达到约220mm3时,将30只动物基于其肿瘤大小随机分为6组。当天,将抗体-药物偶联物(16a)、西妥昔单抗或帕尼单抗、组合使用的偶联物和西妥昔单抗或帕妥珠单抗或用于对照组的PBS以如下剂量施用。

施用组:PBS以与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同的剂量施用。

施用组:西妥昔单抗(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帕妥珠单抗(Roche Diagnostics,Inc.)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西妥昔单抗(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施用(以单一剂量施用)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施用组:帕妥珠单抗(Roche Diagnostics,Inc.)施用(以单一剂量施用)后30分钟,抗体-药物偶联物(16a)以10mg/kg的单一剂量施用。

结果示于图30中。与单独施用每种药物相比,在施用西妥昔单抗(图30A)或帕妥珠单抗(图30B)与抗体-药物偶联物中观察到了对胃癌患者来源的肿瘤模型组合使用带来的抗肿瘤效果。这些结果表明,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效是由其与西妥昔单抗或帕妥珠单抗组合使用增强的。在处理组的小鼠中未观察到体重减轻。另外,与PBS施用组或U1-59施用组相比,在使用人胰腺癌细胞系BxPC3的抗肿瘤试验中,抗体-药物偶联物(13)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效果。使用已获得对组合使用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或对曲妥珠单抗emtansine的耐性的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系JIMT1,抗体-药物偶联物也对体积抗肿瘤模型表现出强抗肿瘤效果。

实施例23用于非人动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包含该抗HER3抗体-药物偶联物的药物组合物作为疾病治疗剂或预防剂具有优异的安全性。例如,当以每周一次的间隔总计两次向杂交大鼠施用多至30mg/kg的抗体-药物偶联物(5)、(10)或(13)时,作为直至最后一次施用后第7天的观察结果,从任意抗体-药物偶联物均未观察到严重的毒性发现。此外,当向杂交猴施用多至30mg/kg的抗体-药物偶联物(5)、(10)或(13)时,作为观察7天的结果,由任意抗体-药物偶联物均未观察到显著的毒性发现。

此外,当以多种剂量向猴施用(间隔3周)抗体-药物偶联物(5)、(10)或(13)时,作为观察结果,由任意抗体-药物偶联物均未观察到显著的毒性发现。因此,本发明的抗体-药物偶联物作为用于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具有优异的安全性。

序列表自由文本

SEQ ID NO: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抗HER3人抗体U1-3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4:抗HER3人抗体U1-3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6:抗HER3人抗体U1-4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8:抗HER3人抗体U1-4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0:抗HER3人抗体U1-3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2:抗HER3人抗体U1-3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4:抗HER3人抗体U1-4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6:抗HER3人抗体U1-4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8:抗HER3人抗体U1-4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0:抗HER3人抗体U1-4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2:抗HER3人抗体U1-4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4:抗HER3人抗体U1-4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6:抗HER3人抗体U1-4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8:抗HER3人抗体U1-4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30:抗HER3人抗体U1-4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32:抗HER3人抗体U1-4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34:抗HER3人抗体U1-4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36:抗HER3人抗体U1-4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38:抗HER3人抗体U1-4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40:抗HER3人抗体U1-4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42:抗HER3人抗体U1-4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44:抗HER3人抗体U1-4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46:抗HER3人抗体U1-5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48:抗HER3人抗体U1-5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50:抗HER3人抗体U1-5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52:抗HER3人抗体U1-5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54:抗HER3人抗体U1-5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56:抗HER3人抗体U1-5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58:抗HER3人抗体U1-5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1

SEQ ID NO:60:抗HER3人抗体U1-5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6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62:抗HER3人抗体U1-5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6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1

SEQ ID NO:64:抗HER3人抗体U1-5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6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66:抗HER3人抗体U1-5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6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68:抗HER3人抗体U1-5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6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70:抗HER3人抗体U1-5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7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72:抗HER3人抗体U1-5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7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74:抗HER3人抗体U1-5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7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76:抗HER3人抗体U1-5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7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78: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7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1

SEQ ID NO:80: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8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6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1

SEQ ID NO:82:抗HER3人抗体U1-6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8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6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84:抗HER3人抗体U1-6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8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6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86:抗HER3人抗体U1-6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8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88:抗HER3人抗体U1-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8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90:抗HER3人抗体U1-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9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92:抗HER3人抗体U1-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9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94:抗HER3人抗体U1-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9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96:抗HER3人抗体U1-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9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98:抗HER3人抗体U1-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9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00:抗HER3人抗体U1-1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0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02:抗HER3人抗体U1-1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0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04:抗HER3人抗体U1-1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0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06:抗HER3人抗体U1-1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0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08:抗HER3人抗体U1-1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0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10:抗HER3人抗体U1-1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1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12:抗HER3人抗体U1-1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1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14:抗HER3人抗体U1-1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1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16:抗HER3人抗体U1-1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1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18:抗HER3人抗体U1-1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1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20:抗HER3人抗体U1-1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2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22:抗HER3人抗体U1-2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2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24:抗HER3人抗体U1-2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2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26:抗HER3人抗体U1-2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2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28:抗HER3人抗体U1-2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2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30:抗HER3人抗体U1-2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3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32:抗HER3人抗体U1-2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3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34:抗HER3人抗体U1-2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3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36:抗HER3人抗体U1-2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3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38:抗HER3人抗体U1-2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3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40:抗HER3人抗体U1-2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4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42:抗HER3人抗体U1-2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4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44:抗HER3人抗体U1-2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4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46:抗HER3人抗体U1-2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4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6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48:抗HER3人抗体U1-26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4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50:抗HER3人抗体U1-2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5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52:抗HER3人抗体U1-2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5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54:抗HER3人抗体U1-2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5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56:抗HER3人抗体U1-2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5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58:抗HER3人抗体U1-3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5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60:抗HER3人抗体U1-3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6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62:抗HER3人抗体U1-32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6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64:抗HER3人抗体U1-32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6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66:抗HER3人抗体U1-3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6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68:抗HER3人抗体U1-3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6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70:抗HER3人抗体U1-3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7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6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72:抗HER3人抗体U1-36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7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74:抗HER3人抗体U1-3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7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76:抗HER3人抗体U1-3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7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78:抗HER3人抗体U1-3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7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80:抗HER3人抗体U1-3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8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82:抗HER3人抗体U1-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8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84:抗HER3人抗体U1-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8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86:抗HER3人抗体U1-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8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88:抗HER3人抗体U1-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8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90:抗HER3人抗体U1-4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9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92:抗HER3人抗体U1-4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9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94:抗HER3人抗体U1-5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9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96:抗HER3人抗体U1-5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9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198:抗HER3人抗体U1-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19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6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00:抗HER3人抗体U1-6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0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02:抗HER3人抗体U1-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0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04:抗HER3人抗体U1-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0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06:抗HER3人抗体U1-11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0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08:抗HER3人抗体U1-11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0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10:抗HER3人抗体U1-16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1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6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12:抗HER3人抗体U1-16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1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14:抗HER3人抗体U1-17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1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16:抗HER3人抗体U1-17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1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18:抗HER3人抗体U1-18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1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1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20:抗HER3人抗体U1-18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2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22:抗HER3人抗体U1-33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23: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24:抗HER3人抗体U1-33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25: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26:抗HER3人抗体U1-29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27:编码抗HER3人抗体U1-2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28:抗HER3人抗体U1-29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29: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30:抗HER3人抗体U1-30的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31:编码抗HER3人抗体U1-3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SEQ ID NO:232:抗HER3人抗体U1-30的轻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33:引物

SEQ ID NO:234:引物

SEQ ID NO:235:抗HER3人抗体U1-1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36:抗HER3人抗体U1-1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37:抗HER3人抗体U1-1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38:抗HER3人抗体U1-1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39:抗HER3人抗体U1-1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0:抗HER3人抗体U1-1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1:抗HER3人抗体U1-2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2:抗HER3人抗体U1-2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3:抗HER3人抗体U1-2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4:抗HER3人抗体U1-2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5:抗HER3人抗体U1-2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6:抗HER3人抗体U1-2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7:抗HER3人抗体U1-3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8:抗HER3人抗体U1-3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49:抗HER3人抗体U1-3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0:抗HER3人抗体U1-3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1:抗HER3人抗体U1-3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2:抗HER3人抗体U1-3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3:抗HER3人抗体U1-4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4:抗HER3人抗体U1-4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5:抗HER3人抗体U1-4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6:抗HER3人抗体U1-4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7:抗HER3人抗体U1-4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8:抗HER3人抗体U1-4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59:抗HER3人抗体U1-5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0:抗HER3人抗体U1-5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1:抗HER3人抗体U1-5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2:抗HER3人抗体U1-5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3:抗HER3人抗体U1-5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4:抗HER3人抗体U1-5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5:抗HER3人抗体U1-6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6:抗HER3人抗体U1-6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7:抗HER3人抗体U1-6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8:抗HER3人抗体U1-6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69:抗HER3人抗体U1-6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0:抗HER3人抗体U1-6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1:抗HER3人抗体U1-7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2:抗HER3人抗体U1-7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3:抗HER3人抗体U1-7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4:抗HER3人抗体U1-7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5:抗HER3人抗体U1-7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6:抗HER3人抗体U1-7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7:抗HER3人抗体U1-8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8:抗HER3人抗体U1-8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79:抗HER3人抗体U1-8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0:抗HER3人抗体U1-8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1:抗HER3人抗体U1-8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2:抗HER3人抗体U1-8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3:抗HER3人抗体U1-9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4:抗HER3人抗体U1-9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5:抗HER3人抗体U1-9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6:抗HER3人抗体U1-9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7:抗HER3人抗体U1-9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8:抗HER3人抗体U1-9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89:抗HER3人抗体U1-10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0:抗HER3人抗体U1-10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1:抗HER3人抗体U1-10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2:抗HER3人抗体U1-10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3:抗HER3人抗体U1-10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4:抗HER3人抗体U1-10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5:抗HER3人抗体U1-11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6:抗HER3人抗体U1-11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7:抗HER3人抗体U1-11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8:抗HER3人抗体U1-11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299:抗HER3人抗体U1-11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0:抗HER3人抗体U1-11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1:抗HER3人抗体U1-12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2:抗HER3人抗体U1-12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3:抗HER3人抗体U1-12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4:抗HER3人抗体U1-12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5:抗HER3人抗体U1-12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6:抗HER3人抗体U1-12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7:抗HER3人抗体U1-13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8:抗HER3人抗体U1-13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09:抗HER3人抗体U1-13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0:抗HER3人抗体U1-13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1:抗HER3人抗体U1-13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2:抗HER3人抗体U1-13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3:抗HER3人抗体U1-14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4:抗HER3人抗体U1-14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5:抗HER3人抗体U1-14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6:抗HER3人抗体U1-14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7:抗HER3人抗体U1-14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8:抗HER3人抗体U1-14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19:抗HER3人抗体U1-15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0:抗HER3人抗体U1-15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1:抗HER3人抗体U1-15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2:抗HER3人抗体U1-15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3:抗HER3人抗体U1-15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4:抗HER3人抗体U1-15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5:抗HER3人抗体U1-16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6:抗HER3人抗体U1-16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7:抗HER3人抗体U1-16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8:抗HER3人抗体U1-16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29:抗HER3人抗体U1-16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0:抗HER3人抗体U1-16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1:抗HER3人抗体U1-17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2:抗HER3人抗体U1-17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3:抗HER3人抗体U1-17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4:抗HER3人抗体U1-17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5:抗HER3人抗体U1-17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6:抗HER3人抗体U1-17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7:抗HER3人抗体U1-18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8:抗HER3人抗体U1-18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39:抗HER3人抗体U1-18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0:抗HER3人抗体U1-18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1:抗HER3人抗体U1-18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2:抗HER3人抗体U1-18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3:抗HER3人抗体U1-19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4:抗HER3人抗体U1-19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5:抗HER3人抗体U1-19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6:抗HER3人抗体U1-20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7:抗HER3人抗体U1-20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8:抗HER3人抗体U1-20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49:抗HER3人抗体U1-20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0:抗HER3人抗体U1-20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1:抗HER3人抗体U1-20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2:抗HER3人抗体U1-21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3:抗HER3人抗体U1-21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4:抗HER3人抗体U1-21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5:抗HER3人抗体U1-21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6:抗HER3人抗体U1-21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7:抗HER3人抗体U1-21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8:抗HER3人抗体U1-22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59:抗HER3人抗体U1-22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0:抗HER3人抗体U1-22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1-抗HER3人抗体U1-22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2:抗HER3人抗体U1-22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3:抗HER3人抗体U1-22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4:抗HER3人抗体U1-23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5:抗HER3人抗体U1-23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6:抗HER3人抗体U1-23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7:抗HER3人抗体U1-23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8:抗HER3人抗体U1-23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69:抗HER3人抗体U1-23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0:抗HER3人抗体U1-24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1:抗HER3人抗体U1-24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2:抗HER3人抗体U1-24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3:抗HER3人抗体U1-24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4:抗HER3人抗体U1-24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5:抗HER3人抗体U1-24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6:抗HER3人抗体U1-25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7:抗HER3人抗体U1-25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8:抗HER3人抗体U1-25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79:抗HER3人抗体U1-25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0:抗HER3人抗体U1-25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1:抗HER3人抗体U1-25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2:抗HER3人抗体U1-26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3:抗HER3人抗体U1-26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4:抗HER3人抗体U1-26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5:抗HER3人抗体U1-26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6:抗HER3人抗体U1-26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7:抗HER3人抗体U1-26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8:抗HER3人抗体U1-27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89:抗HER3人抗体U1-27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0:抗HER3人抗体U1-27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1:抗HER3人抗体U1-27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2:抗HER3人抗体U1-27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3:抗HER3人抗体U1-27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4:抗HER3人抗体U1-28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5:抗HER3人抗体U1-28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6:抗HER3人抗体U1-28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7:抗HER3人抗体U1-28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8:抗HER3人抗体U1-28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399:抗HER3人抗体U1-28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0:抗HER3人抗体U1-29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1:抗HER3人抗体U1-29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2:抗HER3人抗体U1-29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3:抗HER3人抗体U1-29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4:抗HER3人抗体U1-29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5:抗HER3人抗体U1-29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6:抗HER3人抗体U1-30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7:抗HER3人抗体U1-30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8:抗HER3人抗体U1-30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09:抗HER3人抗体U1-30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0:抗HER3人抗体U1-30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1:抗HER3人抗体U1-30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2:抗HER3人抗体U1-31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3:抗HER3人抗体U1-31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4:抗HER3人抗体U1-31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5:抗HER3人抗体U1-31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6:抗HER3人抗体U1-31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7:抗HER3人抗体U1-31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8:抗HER3人抗体U1-32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19:抗HER3人抗体U1-32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0:抗HER3人抗体U1-32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1:抗HER3人抗体U1-32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2:抗HER3人抗体U1-32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3:抗HER3人抗体U1-32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4:抗HER3人抗体U1-33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5:抗HER3人抗体U1-33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6:抗HER3人抗体U1-33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7:抗HER3人抗体U1-33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8:抗HER3人抗体U1-33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29:抗HER3人抗体U1-33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0:抗HER3人抗体U1-34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1:抗HER3人抗体U1-34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2:抗HER3人抗体U1-34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3:抗HER3人抗体U1-34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4:抗HER3人抗体U1-34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5:抗HER3人抗体U1-34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6:抗HER3人抗体U1-35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7:抗HER3人抗体U1-35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8:抗HER3人抗体U1-35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39:抗HER3人抗体U1-35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0:抗HER3人抗体U1-35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1:抗HER3人抗体U1-35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2:抗HER3人抗体U1-36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3:抗HER3人抗体U1-36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4:抗HER3人抗体U1-36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5:抗HER3人抗体U1-36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6:抗HER3人抗体U1-36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7:抗HER3人抗体U1-36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8:抗HER3人抗体U1-37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49:抗HER3人抗体U1-37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0:抗HER3人抗体U1-37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1:抗HER3人抗体U1-37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2:抗HER3人抗体U1-37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3:抗HER3人抗体U1-37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4:抗HER3人抗体U1-38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5:抗HER3人抗体U1-38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6:抗HER3人抗体U1-38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7:抗HER3人抗体U1-38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8:抗HER3人抗体U1-38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59:抗HER3人抗体U1-38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0:抗HER3人抗体U1-39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1:抗HER3人抗体U1-39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2:抗HER3人抗体U1-39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3:抗HER3人抗体U1-39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4:抗HER3人抗体U1-39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5:抗HER3人抗体U1-39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6:抗HER3人抗体U1-40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7:抗HER3人抗体U1-40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8:抗HER3人抗体U1-40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69:抗HER3人抗体U1-40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0:抗HER3人抗体U1-40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1:抗HER3人抗体U1-40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2:抗HER3人抗体U1-41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3:抗HER3人抗体U1-41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4:抗HER3人抗体U1-41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5:抗HER3人抗体U1-41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6:抗HER3人抗体U1-41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7:抗HER3人抗体U1-41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8:抗HER3人抗体U1-42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79:抗HER3人抗体U1-42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0:抗HER3人抗体U1-42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1:抗HER3人抗体U1-42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2:抗HER3人抗体U1-42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3:抗HER3人抗体U1-42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4:抗HER3人抗体U1-43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5:抗HER3人抗体U1-43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6:抗HER3人抗体U1-43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7:抗HER3人抗体U1-43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8:抗HER3人抗体U1-43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89:抗HER3人抗体U1-43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0:抗HER3人抗体U1-44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1:抗HER3人抗体U1-44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2:抗HER3人抗体U1-44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3:抗HER3人抗体U1-44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4:抗HER3人抗体U1-44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5:抗HER3人抗体U1-44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6:抗HER3人抗体U1-45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7:抗HER3人抗体U1-45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8:抗HER3人抗体U1-45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499:抗HER3人抗体U1-45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0:抗HER3人抗体U1-45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1:抗HER3人抗体U1-45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2:抗HER3人抗体U1-46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3:抗HER3人抗体U1-46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4:抗HER3人抗体U1-46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5:抗HER3人抗体U1-47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6:抗HER3人抗体U1-47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7:抗HER3人抗体U1-47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8:抗HER3人抗体U1-47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09:抗HER3人抗体U1-47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0:抗HER3人抗体U1-47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1:抗HER3人抗体U1-48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2:抗HER3人抗体U1-48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3:抗HER3人抗体U1-48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4:抗HER3人抗体U1-49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5:抗HER3人抗体U1-49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6:抗HER3人抗体U1-49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7:抗HER3人抗体U1-49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8:抗HER3人抗体U1-49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19:抗HER3人抗体U1-49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0:抗HER3人抗体U1-50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1:抗HER3人抗体U1-50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2:抗HER3人抗体U1-50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3:抗HER3人抗体U1-50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4:抗HER3人抗体U1-50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5:抗HER3人抗体U1-50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6:抗HER3人抗体U1-51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7:抗HER3人抗体U1-51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8:抗HER3人抗体U1-51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29:抗HER3人抗体U1-51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0:抗HER3人抗体U1-51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1:抗HER3人抗体U1-51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2:抗HER3人抗体U1-52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3:抗HER3人抗体U1-52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4:抗HER3人抗体U1-52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5:抗HER3人抗体U1-52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6:抗HER3人抗体U1-52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7:抗HER3人抗体U1-52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8:抗HER3人抗体U1-53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39:抗HER3人抗体U1-53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40:抗HER3人抗体U1-53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41:抗HER3人抗体U1-53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42:抗HER3人抗体U1-53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43:抗HER3人抗体U1-53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44:抗HER3人抗体U1-55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45:抗HER3人抗体U1-55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46:抗HER3人抗体U1-55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47:抗HER3人抗体U1-55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48:抗HER3人抗体U1-55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49:抗HER3人抗体U1-55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50:抗HER3人抗体U1-57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51:抗HER3人抗体U1-57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52:抗HER3人抗体U1-57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53:抗HER3人抗体U1-57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54:抗HER3人抗体U1-57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55:抗HER3人抗体U1-57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56:抗HER3人抗体U1-58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57:抗HER3人抗体U1-58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58:抗HER3人抗体U1-58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59:抗HER3人抗体U1-58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0:抗HER3人抗体U1-58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1:抗HER3人抗体U1-58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2:抗HER3人抗体U1-59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3:抗HER3人抗体U1-59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4:抗HER3人抗体U1-59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5:抗HER3人抗体U1-59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6:抗HER3人抗体U1-59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7:抗HER3人抗体U1-59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68: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69: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70: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71:抗HER3人抗体U1-61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72:抗HER3人抗体U1-61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73:抗HER3人抗体U1-61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1

SEQ ID NO:574: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75: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76:抗HER3人抗体U1-61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77:抗HER3人抗体U1-62的重链CDRH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78:抗HER3人抗体U1-62的重链CDRH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79:抗HER3人抗体U1-62的重链CDRH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80:抗HER3人抗体U1-62的轻链CDRL1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81:抗HER3人抗体U1-62的轻链CDRL2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82:抗HER3人抗体U1-62的轻链CDRL3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83:抗HER3人抗体U1-59的重链的全长氨基酸序列

SEQ ID NO:584:抗HER3人抗体U1-59的轻链的全长氨基酸序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