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碱性条件下乳膏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用乳剂型基质制成的软膏剂称乳膏剂,乳膏剂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组成,脂肪酸盐类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乳膏剂中较常用的乳化剂。脂肪酸是指c11~c18脂肪酸,例如月桂酸、肉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油酸等常用合成的硬脂酸或含有各种羧酸的天然植物油;脂肪酸盐通常为脂肪酸的钠、钾、钙、镁或三乙醇胺盐;这些乳化剂通常通过加入适量的脂肪酸和钠、钾、钙、镁离子的氢氧化物或者三乙醇胺,在乳化过程中形成;通常根据物理性质,将亲脂性的脂肪酸熔(溶)解于油相,将钠、钾、钙、镁离子的氢氧化物和三乙醇胺溶解于水相,然后在适当温度条件下混合搅拌形成稳定的乳化体系,由于混合搅拌过程生成的乳化剂也属于皂类成分,故此类乳化剂又被称为“皂类乳化剂”。在用皂类乳化剂制备乳膏剂药品过程中,经常碰到有一些活性成分,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易分解,无论将活性成分放置于水相还是油相,在乳化混合搅拌过程,都不可避免的直接与钠、钾、钙、镁离子的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接触,导致活性成分含量下降,影响药效;为了增加药品稳定性,常需要在乳膏剂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很多酯类防腐剂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混合搅拌过程分解,导致防腐能力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碱性条件下乳膏的制备方法,旨在提高药品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性条件下乳膏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脂肪酸和碱性物质置于第一水相中,得到第二水相,其中,所述脂肪酸包括c11~c18系列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种;
将所述第二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然后两相等温混合,得到均匀的乳化体系;
搅拌条件下,将所述乳化体系降温凝固得到乳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脂肪酸和碱性物质置于第一水相中,得到第二水相步骤包括:
先将第一水相和碱性物质混合,以使得所述碱性物质完全溶解;
向所述第一水相中加入脂肪酸,边搅拌边加热,形成均匀的乳浊液,得到第二水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向所述第一水相中加入脂肪酸,边搅拌边加热,形成均匀的乳浊液,得到第二水相步骤中,加热温度为70~99℃。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相包括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平平加氧、聚山梨酯、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脂肪酸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碱性物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相包括十六醇、十八醇、十六十八醇、甘油、液体石蜡、凡士林、单甘酯、硅油、蜂蜡和羊毛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然后两相等温混合,得到均匀的乳化体系步骤包括:
将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置于所述油相后,再将所述第二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然后两相等温混合,得到均匀的乳化体系;
或者,将所述第二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然后两相等温混合,再将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加入混合体系,得到均匀的乳化体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包括无机酸酯、脂肪酸酯、芳酸酯、芳链烃酸酯、杂环羧酸酯、内酯、依托咪酯、水杨酸甲酯、丙酸倍氯米松、阿司匹林、青蒿素、红霉素、醋酸地塞米松、普鲁卡因、丁卡因、阿托品、毛果芸香碱、氯化琥珀胆碱、氯贝丁酯、辛伐他汀、利血平、利福平、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c、螺内酯、麦迪霉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尼泊金酯类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然后两相等温混合,得到均匀的乳化体系步骤中,所述第二水相的加热温度为75~90℃;
和/或,两相混合的乳化过程温度为75~85℃;
和/或,两相等温混合时温差在10℃以内。
本发明提供的碱性条件下乳膏的制备方法,先将c11~c18脂肪酸和碱性物质同时置于水相,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不置于水相,有效避免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与碱性物质直接接触,有效的保证碱性(ph值大于8.5)条件下不稳定成分的稳定性和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制备得到的乳膏也很稳定,对增强药品的使用效果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碱性条件下乳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将脂肪酸和碱性物质置于第一水相中,得到第二水相,其中,所述脂肪酸包括c11~c18系列脂肪酸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20:将所述第二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然后两相等温混合,得到均匀的乳化体系;
步骤s30:搅拌条件下,将所述乳化体系降温凝固得到乳膏。
进一步地,步骤s10包括:
s101:先将第一水相和碱性物质混合,以使得所述碱性物质完全溶解;
s102:向所述第一水相中加入脂肪酸,边搅拌边加热,形成均匀的乳浊液,得到第二水相。
在步骤s101和s102中,由于c11~c18脂肪酸均为亲油性比较强,水中不易溶或者不混溶,c11~c18脂肪酸和碱性物质混合过快,容易产生胶凝的现象,且不易分散,从而导致皂化困难,经过多次试验,证明先将水溶性组分溶解,再加入c11~c18脂肪酸,然后在加热并搅拌过程中,随着加入c11~c18脂肪酸的逐渐溶解,逐渐反应,得到的水相混合均匀,无胶凝现象发生,而混合c11~c18脂肪酸和碱性物质过快产生胶凝现象的概率约为30%。
在步骤s102中,加热温度为70~99℃,例如可以为70℃、71℃、72℃、73℃、74℃、75℃、76℃、77℃、78℃、79℃、89℃、99℃等,实验数据表明c11~c18脂肪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溶解度增大有助于提高水相内各物质的混合均匀性,从而提高乳膏的稳定性。
所述第一水相包括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平平加氧、聚山梨酯、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水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脂肪酸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中的至少一种,同时优碱性物质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中的至少一种,不同的脂肪酸盐乳化剂,其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不同,乳化效果不同,例如硬脂酸钙的hlb值约为3,硬脂酸钠hlb值约为18,硬脂酸钾hlb值约为7,油酸钾的hlb值约为20,为了乳化体系稳定,经常需要同时应用几种乳化剂,调节总体的亲水疏水平衡值。
进一步地,步骤s20包括:
将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置于所述油相后,再将所述第二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然后两相等温混合,得到均匀的乳化体系;
或者,将所述第二水相和油相分别加热,然后两相等温混合,再将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加入混合体系,得到均匀的乳化体系。
先将c11~c18脂肪酸和碱性物质同时置于水相,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不置于水相,有效避免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与碱性物质直接接触,在后续的搅拌加热过程,生成脂肪酸盐,消耗掉碱性物质,使体系的酸碱度至中性或弱碱性(ph值小于等于8.5),有效保证碱性(ph值大于8.5)条件下不稳定成分的稳定性。
所述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包括无机酸酯、脂肪酸酯、芳酸酯、芳链烃酸酯、杂环羧酸酯、内酯、依托咪酯、水杨酸甲酯、丙酸倍氯米松、阿司匹林、青蒿素、红霉素、醋酸地塞米松、普鲁卡因、丁卡因、阿托品、毛果芸香碱、氯化琥珀胆碱、氯贝丁酯、辛伐他汀、利血平、利福平、维生素a醋酸酯、维生素c、螺内酯、麦迪霉素、亚硝酸异戊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醇酯、尼泊金酯类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水相的加热温度为75~90℃,例如可以为75℃、76℃、77℃、78℃、79℃、80℃、80℃、82℃、83℃、84℃、85℃、90℃等,这个温度下更适合制备乳膏,经过试验,皂类乳化剂最常用的水包油型乳化剂硬脂酸钾和硬脂酸钠在80~85℃在水中分散的最好,形成均匀半透明的乳浊液。
两相混合的乳化过程温度为75~85℃,例如可以为75℃、76℃、77℃、78℃、79℃、80℃、80℃、82℃、83℃、84℃、85℃等,乳化过程低于75℃,油相中一些熔点较高的固体油脂性物质容易析出。
两相等温混合时温差在10℃以内,例如温差可以为0℃、1℃、2℃、3℃、4℃、5℃、6℃、7℃、8℃、9℃、10℃等,优选的温差在5℃以内,两相温差小,更有利于两相混合均匀,实验表明,温差在10℃以内,可以制备乳膏,但成型效果较差,温差在5℃以内制得的乳膏成型较好。
进一步地,步骤s30中,制备不同类型的乳膏,乳化体系的降温凝固温度也会不同。
本发明提供的碱性条件下乳膏的制备方法,先将c11~c18脂肪酸和碱性物质同时置于水相,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不置于水相,有效避免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与碱性物质直接接触,有效的保证碱性(ph值大于8.5)条件下不稳定成分的稳定性和乳化体系的稳定性,制备得到的乳膏也很稳定,对增强药品的使用效果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先后进行过多次试验,现举一部分试验结果作为参考对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步骤s401:取尼泊金乙酯0.06g、白凡士林8g、羊毛脂3g、液体石蜡3g、冰片2.5g、植物油10g和青蒿素粉末4g于反应容器中,加热至75~80℃,待熔化后,搅拌均匀,得到油相;
步骤s402:取甘油6g、氢氧化钠0.3g、氢氧化钾0.2g和水54.94g于反应容器中,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硬脂酸8g,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80~85℃,得到水相;
步骤s403:将步骤s102中得到的水相缓慢加入步骤s101中得到的油相,在转速为500rpm的条件下,持续搅拌至乳化完全,然后冷凝、分装,得到青蒿素乳膏。
实验结论:本法制备的青蒿素乳膏,成型稳定,活性成分青蒿素稳定,无胺类刺激性气味且生产操作简单,防腐剂尼泊金乙酯在制备过程中未发生降解。
实施例2
步骤s501:取尼泊金甲酯0.1g、尼泊金丙酯0.1g、白凡士林4g、十六十八醇8g和单甘酯2.5g于反应容器中,加热至75~80℃,待熔化后,搅拌均匀;
用0.1g二甲基亚砜溶解0.01g丙酸倍氯米松后,加入至上述反应容器中,搅拌均匀后,得到油相;
步骤s502:取甘油6g、氢氧化钠0.2g、氢氧化钾0.3g和水72.69g于反应容器中,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硬脂酸6g,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80~85℃,得到水相;
步骤s503:将步骤s102中得到的水相缓慢加入步骤s101中得到的油相,在转速为1000rpm的条件下,持续搅拌至乳化完全,然后冷凝、分装,得到丙酸倍氯米松乳膏。
两种工艺比较:分别将按照上述处方工艺(硬脂酸置水相)制备和将硬脂酸置油相工艺制备乳膏,比较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丙酸倍氯米松、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在乳膏中的含量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结论:本发明方法制备的丙酸倍氯米松乳膏,成型稳定,活性成分丙酸倍氯米松稳定,无胺类刺激性气味且生产操作简单,防腐剂尼泊金甲酯和尼泊金丙酯在制备过程中未降解。
实施例3
步骤s601:取水杨酸甲酯3g、尼泊金乙酯0.05g、白凡士林8g、羊毛脂2g、蜂蜡2g和薄荷脑2.5g于反应容器中,加热至82~85℃,待熔化后,搅拌均匀后得到油相;
步骤s602:取甘油6g、氢氧化钠0.1g、氢氧化钾0.05g和水68.3g于反应容器中,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硬脂酸6g和油酸2g,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80~82℃,得到水相;
步骤s603:将步骤s301中得到的油相缓慢加入步骤s302中得到的水相,在转速为500rpm的条件下,持续搅拌至乳化完全,然后冷凝、分装,得到水杨酸甲酯乳膏。
两种工艺比较:分别将按照上述处方工艺(硬脂酸、油酸置水相)制备和将硬脂酸、油酸置油相工艺制备乳膏,比较碱性条件下不稳定成分(水杨酸甲酯和尼泊金乙酯)在乳膏中的含量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结论: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水杨酸甲酯乳膏,成型稳定,活性成分水杨酸甲酯稳定,无胺类刺激性气味且生产操作简单,防腐剂尼泊金乙酯在制备过程中无降解。
实施例4
步骤s701:取螺内酯0.3g、盐酸克林霉素1g、氮酮1g、山梨醇单硬脂酸酯1g、十六醇8g、液体石蜡6g、丙二醇12g、尼泊金甲酯0.5g和尼泊金丙酯0.2g于反应容器中,加热至80℃,待熔化后,搅拌均匀后得到油相;
步骤s702:取甘油4g、聚山梨酯-801.5g、氢氧化钠0.1g、氢氧化钾0.1g和水57.3g于反应容器中,搅拌使其溶解,再加入硬脂酸7g,在搅拌条件下加热至80℃,得到水相;
步骤s703:将步骤s401中得到的油相缓慢加入步骤s402中得到的水相,在转速为800rpm的条件下,持续搅拌至乳化完全,然后冷凝、分装,得到复方螺内酯乳膏。
实验结论:本法制备的复方螺内酯乳膏,成型稳定,活性成分螺内酯、盐酸克林霉素和氮酮稳定,无胺类刺激性气味且生产操作简单,防腐剂尼泊金甲酯和丙酯制备过程中未发生降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