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及其可控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8944703发布日期:2022-02-19 08:2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该微球由内部核区的功能性纳米粒子,壳区的高分子聚合物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以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总质量百分比来计算,功能性纳米粒子的质量百分比为1 % ~ 10 %;高分子聚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90 % ~ 9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高分子聚合物选自但不限于: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醇酸(pga)、聚己内酯(pcl)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其特征在于功能性纳米粒子选自但不限于: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纳米碳酸钙、介孔二氧化硅、介孔空心碳球等。5.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为利用水包油乳液和pickering乳液原理,通过不同尺寸管道组合来控制水油相流动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取纳米粒子分散于水中制得纳米粒子水溶液或均匀悬浮液,作为内水相,作流体为wi;步骤二,取高分子聚合物溶于易挥发有机溶剂中,制得高分子聚合物溶液,作为油相,作流体为o;步骤三,取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溶于去离子水,作为外水相,作流体为wo;步骤四,使wi、o与wo分别通过自行组装的三相微通道,得到水包油包水型的微乳液滴;步骤五,在步骤四得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乳液滴在单独的wo水溶液中静置、搅拌,接着进行离心、冷冻干燥后得到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调控wi、o与wo的流量来控制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尺寸、内部结构以及载药量。7.根据权利要求5和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内水相纳米粒子水溶液wi的流量为0.1 ml/h ~ 2 ml/h,所述油相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溶剂溶液o的流量为1 ml/h ~ 3 ml/h,外水相表面活性剂水溶液wo的流量为3 ml/h ~ 5 ml/h。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三相微通道的相对尺寸,来调控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尺寸、内部结构和载药量。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内水相纳米粒子水溶液或均匀悬浮液浓度,来调控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内部结构和载药量。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易挥发有机溶剂选自但不限于:甲醇、二氯甲烷、氯仿等;高分子聚合物有机溶剂溶液中高分子聚合物的浓度是0.1 wt % ~ 2 wt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亲水性表面活性剂选自但不限于:聚丙烯酸钠(asap)、聚乙烯醇(pva)、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浓度为0.5 wt % ~ 4 wt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微通道,内水相通道直径为50 μm ~150 μm,中间油相通道的直径为250 μm ~350 μm;外水相通道直径为250 μm ~350 μ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及其可控制备的方法。本发明优选符合生产需求、同时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成分,且具有特定功能的纳米粒子,并通过合理的成分配比和结构调控,使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能用于药物缓释,实现到对药物缓释过程的精准调控作用。与常规的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根据水包油乳液和Pickering乳液原理,通过制备过程所用的管道组合、尺寸选择和流速控制,使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具备单一分散性和精准的可控药物释放速率及周期。本发明所制备的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具有集中的粒径分布,颗粒较好的分散性,生物可降解性,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内部具有清晰分明的核壳结构。通过改变药物和高分子聚合物的质量比,可实现精确调控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载药量,同时其包封率维持在87%以上。聚合物微纳复合微球的体外释放周期约为四个月,且整个释放过程均匀进行,没有药物突释现象。没有药物突释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岑莲 翟伊舒 周佳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2/2/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