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电镜检测方法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制剂工艺研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缬沙坦氨氯地平,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片显白色。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用于单药治疗不能充分控制血压的患者。倍博特(exforge)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的成分包括:氨氯地平(苯磺酸盐)5mg,缬沙坦80mg;辅料为微晶纤维素54.06mg,交联聚维酮20mg,胶态二氧化硅1.50mg,硬脂酸镁4.50mg,羟丙甲纤维素5.71mg,聚乙二醇4000为0.57mg,滑石粉0.57mg,二氧化钛0.63mg,黄氧化铁0.52mg。其制备工艺参考原研emascientificdiscussion中内容,如下:采用标准的干法制粒技术,包括以下步骤:预混合和过筛,第二次混合,干法制粒和过筛,总混、压片,最后包衣。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含有缬沙坦或起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氨氯地平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主要剂型是片剂和胶囊剂。us6858228、us6485754公开了缬沙坦氨氯地平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片剂的制备方法,将缬沙坦、氨氯地平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部分硬脂酸镁混合,采用滚筒挤压,过筛的方法制得颗粒,并和剩余的硬脂酸镁混合,压片。ep1410797,wo97/49394公开了缬沙坦氨氯地平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片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干法造粒工艺。wo2007/022113公开了缬沙坦和氨氯地平的固体剂型或其制备方法,采用干法造粒工艺。将缬沙坦、氨氯地平、交联聚维酮、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硬脂酸镁等混合,采用滚压法干法造粒,把颗粒与硬脂酸镁进行混合,压片得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公开号为10123785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有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单层片剂或双层片剂形式,所用的崩解剂为交聚维酮、淀粉羟乙酸钠、l-羟丙基纤维素和它们的组合。对于单层片剂,崩解剂优选的用量为该固体剂型重量的约2%至约40%,更优选约13%,其中固体剂型重量是指任选的膜包衣之前。由于交聚维酮具有极强的引湿性,所制备的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单层片剂稳定性不好、崩解和溶出慢,制备方法为干法制粒,虽然该法较湿法制粒有许多优点,但设备昂贵复杂,设备厂房投资大,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单层片剂的稳定性不好、崩解和溶出也慢。虽然所制备的片剂其溶出度也能达到90%以上,但作为崩解剂的交聚维酮的用量需达到处方量的15%以上,可见其用量较大。cn101485657a公开了缬沙坦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是以缬沙坦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氨氯地平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为活性成分,通过将药物活性成分用辊压法压制得到压紧物;将压紧物过筛得到粒化物;再与药用辅料混合,制成片剂或胶囊。由上述专利信息可见,本品制剂生产过程主要采用常规干法制粒工艺制备,但是制备过程中主要以制剂工艺过程中的干法制粒参数、干法制粒设备、混合设备、片剂外观状态、崩解、含量、有关物质、溶出度溶出曲线等参数进行判断,考察自制片剂与参比制剂质量的一致性,由于片剂检测含量、有关物质、溶出曲线等参数过程中周期较长,不能够在片剂生产过程中有效及时判断和控制片剂质量,同时即使体外溶出无明显差别,但是也有体内不等效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方法在生产过程中监测颗粒和片剂微观状态以确定其质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制剂工艺的研究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制剂工艺的研究方法,为:采用电镜检测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制剂工艺。具体地,上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制剂工艺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分别对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的自制品1和参比制剂进行电镜检测,观察两者微观形态的差异;2)若自制品和参比制剂在微观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则对自制品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将工艺改进后制得的自制品2与参比制剂分别进行电镜检测,观察两者微观形态的差异,若差异较大,继续进行制备工艺的改进,直至电镜检测到的形态无差异或差异很小,确定此时的制备工艺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的制备工艺。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自制品1按照如下工艺制备得到:1)过筛:将苯磺酸氨氯地平、胶态二氧化硅过40目筛,备用;2)称量备料:①按处方量称取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内加),备用;3、预混合:①将第1锅称取的部分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总质量的50%)与缬沙坦先进行混合一定时间后,将交联聚维酮、苯磺酸氨氯地平、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内加)投入制粒锅中;②将剩余微晶纤维素加入装有缬沙坦的pe袋中,进行洗袋后投入制粒锅中;③开启制粒机:搅拌转速为80-120rpm,切割刀转速为800-1200rpm,混合5分钟,停机,出料,备用;4)制粒①调节好干法制粒机的下料搅拌速度,辊压轮速度(参考值:10~20rpm),水平送料转速为压辊设置值的2.5~10倍(保持液压压力3~15mpa,片材厚度0.6~1.2mm碎片速度10-80rpm,制粒1速度10-100rpm,制粒2速度10-100rpm;②启动干法制粒机制粒,其中制粒1筛网为12目,制粒2筛网为16目;5)总混①根据制备好的颗粒重量计算外加硬脂酸镁用量,并称量;②将制备好的颗粒与称好的硬脂酸镁置多向运动混合机中进行总混,混合机转速3-8rpm,混合时间8分钟,取样,测定颗粒含量和水分。6)压片①按缬沙坦颗粒含量计算理论片重1,并按±5%计算理论片重1控制范围;②按氨氯地平颗粒含量计算理论片重2,并按±5%计算理论片重2控制范围;7)包衣包衣液的配制:①按总混颗粒重量的5%,计算包衣粉用量,并按1.3倍称取;②在搅拌罐内加入纯化水,启动搅拌桨,使溶液形成旋涡,缓慢加入包衣预混剂至搅拌罐中,搅拌不少于60分钟,注意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制备成固含量为13%(g/g)浓度的包衣液,过80目筛,备用。包衣的操作:①将素片投入包衣锅中,开始时包衣机转速设为3转/分钟,控制进出风温度和进出风风速,使锅内始终保持负压,调整好喷头的位置,预热约5分钟;②调整进出风温度,将包衣液均匀喷入锅内,使之附着于片子表面,待包上一层保护衣后,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包衣液流速和包衣锅转速,在4~8转/分钟之间,并随时观察包衣情况,片床温度控制在35~45℃,要求层层及时干燥,包衣层平整、均匀;③包衣增重合格后(范围4.0%~6.0%),结束喷液。调整进出风温度,继续干燥约5分钟,停止加热,待片床温度小于40℃后,出料。各原料的量(g,每1000片)如下:所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的自制品1与参比制剂的体外溶出无明显差别;上述方法步骤2)中,对自制品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包括:对混合工艺和/或制粒工艺进行改进;更具体地,对步骤3)①中缬沙坦与部分微晶纤维素的混合时间进行改进。所述电镜检测的观察倍数可为100-20000倍。电镜检测方法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制剂工艺研究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针对上述缺陷和问题,发明人于申请了一种含有电镜检测方法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的研究,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权。本发明对含有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片剂进行采用电镜对物料、颗粒、片剂微观形态研究和对比,确定自制制剂在颗粒、片剂微观状态下达到与参比制剂同等质量的要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不能快速有效确定片剂质量与参比制剂是否相同以及采用电镜检测方法确定自制与参比制剂体内等效方法”的技术偏见。本发明的优点为在药品在体外溶出无明显差别但是体内不等效的情况下,用电镜检测可区分出不同工艺下样品的微观状态下的不同之处,用于指导和确定制剂的制备工艺。相比现有的普通制剂研究技术(如片剂进行含量、有关物质、溶出度、溶出曲线检测等技术),使用电镜检测可以通过电镜检测下的微观图像反映制剂的基础状态,能够更快速更直接观察到物料、颗粒、片剂差异,针对差异更好地去解决问题,因而电镜检测可有效的用于本品的制剂研发中。附图说明图1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自制品与参比制剂在0.3%吐温-水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图。图2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自制品与参比制剂在ph4.5醋酸盐溶液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图。图3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自制品与参比制剂在0.1m盐酸溶液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图。图4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自制品与参比制剂在0.5%吐温-0.1m盐酸溶液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图。图5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自制品与参比制剂在ph6.8磷酸盐溶液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图。图6为参比制剂在2万倍下电镜检测得到的电镜图。图7为参比制剂在5000倍下电镜检测得到的电镜图。图8为自制品在2万倍下电镜检测得到的电镜图。图9为自制品在5000倍下电镜检测得到的电镜图。图10为缬沙坦与微晶纤维素混合1min所得样品的电镜扫描图。图11为缬沙坦与微晶纤维素混合5min所得样品的电镜扫描图。图12为缬沙坦与微晶纤维素混合15min所得样品的电镜扫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参比制剂为瑞士novartispharmaschweizag生产的160mg/5mg规格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ⅱ)已于2012年10月获得批准,在国内上市,商品名为exforge。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法制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自制品:1、过筛将苯磺酸氨氯地平、胶态二氧化硅过40目筛,备用;2、称量备料①按处方量称取缬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内加),备用;3、预混合:①将第1锅称取的部分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总质量的50%)与缬沙坦先进行混合一定时间后,将交联聚维酮、苯磺酸氨氯地平、胶态二氧化硅、硬脂酸镁(内加)投入制粒锅中;②将剩余微晶纤维素加入装有缬沙坦的pe袋中,进行洗袋后投入制粒锅中;③开启制粒机:搅拌转速为80-120rpm,切割刀转速为800-1200rpm,混合5分钟,停机,出料,备用;4、制粒①调节好干法制粒机的下料搅拌速度,辊压轮速度(参考值:10~20rpm),水平送料转速为压辊设置值的2.5~10倍(保持液压压力3~15mpa,片材厚度0.6~1.2mm,碎片速度10-80rpm,制粒1速度10-100rpm,制粒2速度10-100rpm;②启动干法制粒机制粒,其中制粒1筛网为12目,制粒2筛网为16目;5、总混①根据制备好的颗粒重量计算外加硬脂酸镁用量,并称量;②将制备好的颗粒与称好的硬脂酸镁置多向运动混合机中进行总混,混合机转速3-8rpm,混合时间8分钟,取样,测定颗粒含量和水分。6、压片①按缬沙坦颗粒含量计算理论片重1,并按±5%计算理论片重1控制范围;②按氨氯地平颗粒含量计算理论片重2,并按±5%计算理论片重2控制范围;7、包衣:包衣液的配制:①按总混颗粒重量的5%,计算包衣粉用量,并按1.3倍称取;②在搅拌罐内加入纯化水,启动搅拌桨,使溶液形成旋涡,缓慢加入包衣预混剂至搅拌罐中,搅拌不少于60分钟,注意避免产生大量气泡,制备成固含量为13%(g/g)浓度的包衣液,过80目筛,备用。包衣的操作:①将素片投入包衣锅中,开始时包衣机转速设为3转/分钟,控制进出风温度和进出风风速,使锅内始终保持负压,调整好喷头的位置,预热约5分钟;②调整进出风温度,将包衣液均匀喷入锅内,使之附着于片子表面,待包上一层保护衣后,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包衣液流速和包衣锅转速,在4~8转/分钟之间,并随时观察包衣情况,片床温度控制在35~45℃,要求层层及时干燥,包衣层平整、均匀;③包衣增重合格后(范围4.0%~6.0%),结束喷液。调整进出风温度,继续干燥约5分钟,停止加热,待片床温度小于40℃后,出料。各原料的量(g,每1000片)如下:上述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i)自制品在体外5个介质均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相似(如图1-5所示),具体溶出曲线数据和结果:具体溶出数据和溶出曲线图如下.预be批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f2值汇总但是体内不等效,表1空腹试验缬沙坦药动学数据统计分析结果dependentrefgeolsmtestgeolsmratio_%ref_ci_90_lowerci_90_upperln(aucinf_obs)31989.0733761.38105.5481.38136.88ln(auclast)31379.0733272.54106.0381.34138.23ln(cmax)4178.814984.00119.2787.09163.33表2空腹试验氨氯地平药动学数据统计分析结果dependentrefgeolsmtestgeolsmratio_%ref_ci_90_lowerci_90_upperln(aucinf_obs)246.98253.17102.5193.25112.68ln(auclast)205.27212.27103.4197.60109.56ln(cmax)3.874.37112.82105.96120.12表1和表2表明主要在药动学参数中auc、tmax、cmax三个药动学参数评价制剂间等效性,等效要求:通过置信区间发计算两个制剂的cmax和auc参数的几何均值的比值,90%的置信区间的cmax和auc的90lower-90upper范围在80.00%-125.00%对自制品与参比制剂进行电镜检测,具体见图6-图9,可确定两个制剂在微观状态对比不一致。其中图6为参比制剂在2万倍下电镜检测得到的电镜图;图7为参比制剂在5000倍下电镜检测得到的电镜图;图8为自制品在2万倍下电镜检测得到的电镜图;图9为自制品在5000倍下电镜检测得到的电镜图。自制品与参比制剂在5000倍状态下,差异较明显,参比制剂为多孔状,自制品无多孔。对自制品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再电镜检测观察微观状态:对步骤3)①中缬沙坦与部分微晶纤维素的混合时间进行改进,即:将缬沙坦与部分微晶纤维素混合1min之后加入其它物料进行干法制粒之后压片,对制得的片剂进行电镜扫描检测,结果如图10;将缬沙坦与部分微晶纤维素混合5min之后加入其它物料进行干法制粒之后压片,对制得的片剂进行电镜扫描检测,结果如图11;将缬沙坦与部分微晶纤维素混合15min之后加入其它物料进行干法制粒之后压片,对制得的片剂进行电镜扫描检测,结果如图12;对不同混合工艺下所得样品进行电镜检测,其中缬沙坦与部分微晶纤维素混合15min再进行干法制粒的产品图像与参比制剂接近,见图10-12,故改进工艺为:缬沙坦与部分微晶纤维素混合15min再进行干法制粒,考察所得产品的生物等效性与参比制剂相似(见下表)。等效的数据:表3空腹试验缬沙坦药动学数据统计分析结果dependentratio_%ref_ci_90_lowerci_90_upperpower_80_20ln(aucinf_obs)105.5995.11117.210.97ln(auclast)105.2394.29117.450.95ln(cmax)98.3587.83110.140.95表4空腹试验氨氯地平药动学数据统计分析结果dependentratio_%ref_ci_90_lowerci_90_upperpower_80_20ln(auc_%extrap_obs)104.6094.51115.780.97ln(aucall)104.85101.78108.011.00ln(cmax)102.9497.36108.841.00结论:由以上电镜图观察可知,原料与微晶纤维素混合15min后再进行干法制粒的产品在5000倍放大图中可明显看见多孔状,与参比制剂相近,且由生物等效性数据可知,在电镜微观图一致的情况下,所得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也与参比制剂一致。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