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瓣环成形操作器及瓣环成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3040发布日期:2021-09-10 23:2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瓣环成形操作器及瓣环成形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瓣环成形操作器及瓣环成形系统。


背景技术:

2.心脏瓣膜(包括二尖瓣、三尖瓣等)由瓣环、瓣叶、腱索和乳头肌组成。要实现瓣膜功能的完整性,要求瓣环大小合适、瓣叶结构完整、乳头肌收缩牵拉腱索发挥瓣叶的闭合功能等。瓣环扩张是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它可以导致瓣叶在心室收缩期间互相分离、产生间隙,不再能有效地闭合或接合,从而发生血液反流,减少了心脏的血液输出。
3.针对瓣环扩张而进行的瓣环成形术是二尖瓣或三尖瓣修复的重要术式,它的原理是针对于瓣环扩张引起的瓣叶关闭不全,通过收缩瓣环使二尖瓣或三尖瓣瓣口面积减小来使瓣叶能够在心室收缩期间互相贴合,从而减小或消除反流。虽然外科手术可以很好的修复瓣环,但是其具有创伤大、风险高、病人恢复慢等缺点。近年来,经导管的微创介入式瓣环成形术应运而生,其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使用相应的瓣环成形装置对二尖瓣或三尖瓣进行环缩。
4.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式瓣环成形操作器,将一个可膨胀的环形镍钛支架输送至瓣环,该环形镍钛支架的周向边缘埋设有数个螺旋锚钉,然后分别将数个螺旋锚钉依次锚入瓣环组织中,最后该环形镍钛支架收缩达到缩环目的,实现了一次输送多个锚钉,操作相对便捷,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在环形镍钛支架展开后、锚钉锚入瓣环前,多个锚钉的远端基本是平齐的,而实际的瓣环表面的不同部位是分别具有凹陷和凸起的,部分锚钉的远端可接触到瓣环,而其它锚钉的远端并未接触到瓣环,相应的,对各个锚钉做同样的锚定操作之后,初始未接触到瓣环的那些锚钉可能仍未锚入瓣环或者锚入量较小,从而该瓣环成形操作器并不能使得所有锚钉锚入瓣环后契合瓣环的真实3d结构,缩环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瓣环成形操作器,包括:
6.至少三个用于锚入瓣环组织的锚钉;
7.集中操控件,包括驱动齿轮以及与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连接的多个从动齿轮;
8.以及多个独立操控件,与所述多个从动齿轮一一对应设置,各所述独立操控件均包括活动杆与抵接至所述活动杆远端的弹性件,至少三个所述活动杆的远端均对应连接有一所述锚钉;
9.各所述从动齿轮对应传动连接于各所述弹性件;
10.所述驱动齿轮驱动各所述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通过各所述弹性件带动各所述活动杆和对应的所述锚钉朝向远端移动;其中一个所述锚钉的远端受到阻挡时,对应的
所述弹性件轴向压缩,对应的所述活动杆和所述锚钉独立地停止移动。
11.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瓣环成形系统,包括执行组件、柔性缩环件和上述结构的瓣环成形操作器,各所述锚钉通过所述执行组件与各所述独立操控件对应连接,所述柔性缩环件串连各所述锚钉的近端。
12.本技术的瓣环成形操作器及瓣环成形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旋转集中操控件中的驱动齿轮能够使得各从动齿轮对应作用于各弹性件,各弹性件总是趋向于恢复初始长度而带动对应的各活动杆及各活动杆相应连接的锚钉同步朝向瓣环移动,当其中某一锚钉的远端到达并抵接瓣环即受到阻挡时,瓣环对该锚钉的阻力传递到相应的活动杆上,该活动杆便阻挡相应的弹性件的恢复,该弹性件的两端均受力而发生轴向压缩,从而该弹性件利用自身的形变来代偿其本应驱使相应的活动杆所产生的移动量,相应的活动杆和锚钉独立地停止移动,而其它未到达瓣环的锚钉则不受影响而继续同步朝向瓣环移动,直至各锚钉的远端均抵接至瓣环上凹陷或凸起的不同位置,在此基础上,所有锚钉锚入瓣环后便能够完全契合瓣环的真实3d结构,形成立体的瓣环成形空间,显著提高缩环效果。
附图说明
1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瓣环成形系统的整体视图。
16.图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执行组件在收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执行组件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导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20.图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瓣环成形操作器和手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瓣环成形操作器和手柄的纵向剖面图。
22.图8为图7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3.图9为图7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24.图10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1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独立操控件的纵向剖面图。
26.图1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独立操控件的整体图。
27.图13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独立操控件的分解图。
28.图14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尾座的结构图。
29.图15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集中操控件的结构图。
30.图16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尾座、独立操控件、集中操控件的装配图。
31.图17为图16的分解图。
32.图18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内芯件的纵向剖面图。
33.图19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主体操控件和支撑件的结构图。
34.图20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锚钉脱离锚定杆的局部结构图。
35.图21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锚钉未脱离锚定杆的局部结构图。
36.图22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在去除支撑杆状态下锚钉未脱离锚定杆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3为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主体操控件的结构图。
38.图24为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主体操控件的结构图。
39.图25为瓣环成形系统通过鞘管到达左心房瓣环处,将柔性缩环件展开并通过锚钉将其锚固在瓣环组织上的示意图;
40.图26为瓣环成形系统及鞘管撤出人体后的示意图。
41.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2.鞘管10、端盖100、外壳200、内芯件300、防转筋310、通孔330、中间孔 350、对接孔360、尾座400、限位台410、支撑槽420、平面421、延伸杆430、承载件440、主体操控件500、调节旋纽510、移动件810、定位件820、弹性体 830、活动件910、定位块920、定位纽930、集中操控件600、驱动齿轮610、从动齿轮620、轴套621、径向限位筋611、独立操控件700、旋转座710、手持部 711、活动杆720、挡块722、滑动件730、平面部732、弹性件740、旋转杆750、控紧盖760、控紧部761、夹紧件770、手柄1000、导管2000、周向侧分腔2100、中心分腔2200、执行组件3000、支撑件3100、主基座3110、支撑杆3120、主推杆3140、活动基座3150、连接杆3170、执行件3200、锚钉3210、锚定杆3220、解脱杆3230、柔性缩环件3300。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仍需要说明的是,近端是指器械或部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远端是指器械或部件远离操作者的一端;轴向是指平行于器械或部件的远端与近端中心连线的方向,径向是指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周向是指环绕轴向的方向。
4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多个锚钉在锚入瓣环前远端平齐而导致锚入瓣环后不能契
合瓣环3d结构的缺陷,如图1、图6至图8、图10至图13及图15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瓣环成形操作器,包括多个用于锚入瓣环组织的锚钉3210、集中操控件600和多个独立操控件700。如图15至图17所示,集中操控件 600包括驱动齿轮610以及与驱动齿轮610传动连接的多个从动齿轮620。如图10、图11至图13、图16、图17及图22所示,独立操控件700与从动齿轮620一一对应设置,各独立操控件700均包括活动杆720与套设并抵接至活动杆720远端上的弹性件740,每一活动杆720的远端均连接有一所述锚钉3210。各从动齿轮 620对应传动连接于各弹性件740,驱动齿轮610旋转带动各从动齿轮620同步旋转,各从动齿轮620再通过各弹性件740对应带动各活动杆720和锚钉3210沿着活动杆720轴向朝向远端即朝向瓣环移动;当其中某一锚钉3210的远端抵接瓣环时,对应的弹性件740受阻发生轴向压缩,对应的活动杆720和锚钉3210便独立地停止移动,与此同时,其它的活动杆720和锚钉3210并不受此影响,仍不断向瓣环趋近,直至各锚钉3210的远端均抵接至瓣环上凹陷或凸起的不同位置。
4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活动杆720的数量与锚钉3210的数量是相等的,从而每一活动杆720的远端均对应连接一锚钉321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活动杆720的数量可以多于锚钉3210的数量,但锚钉3210的数量至少应为三,以适应缩环的需要,相应的,至少三个活动杆720的远端均对应连接有一锚钉3210,其它活动杆720的远端则不连接锚钉3210。
4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旋转集中操控件600中的驱动齿轮610能够使得各从动齿轮620对应作用于各弹性件740,各弹性件740总是趋向于恢复其初始长度而带动对应的各活动杆720及各活动杆720所连接的锚钉3210同步朝向瓣环即朝向远端移动;当其中某一锚钉3210的远端到达并抵接瓣环即受到阻挡时,瓣环对该锚钉3210的阻力传递到相应的活动杆720上,该活动杆720便阻挡相应的弹性件740的恢复,该弹性件740的两端均受力而发生轴向压缩,从而该弹性件740 利用自身的形变来代偿其本应驱使相应的活动杆720所产生的移动量,相应的活动杆740和锚钉3210独立地停止移动,而其它未到达瓣环的锚钉3210则不受影响,仍然会在集中操控件600对相应的弹性件740的传动作用下同步朝向瓣环移动,直至各锚钉3210的远端均抵接至瓣环上凹陷或凸起的不同位置,在此基础上,所有锚钉3210锚入瓣环后便能够完全契合瓣环的真实3d结构,形成立体的瓣环成形空间,显著提高缩环效果。并且,仅需通过简单地旋转集中操控件600的驱动齿轮610即可实现各锚钉3210的远端均抵接至瓣环,操作便捷。
50.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各独立操控件700还包括滑动套设于活动杆720上的滑动件730,滑动套设是指滑动件730套设在活动杆 720上,滑动件730可相对活动杆720轴向滑动,但不能相对转动。各从动齿轮 620对应传动连接于各滑动件730,各从动齿轮620的转动对应带动各滑动件730 在相应的活动杆720上滑动。弹性件740的近端抵接至滑动件730的远端,弹性件740的远端抵接于活动杆720的远端。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730将从动齿轮 620的转动转化为其自身的轴向移动,从而对弹性件740施加压力,弹性件740的近端受到滑动件730的压缩,但在相应的锚钉3210未抵接瓣环时,弹性件740的远端相当于是自由端,弹性件740总是趋向于恢复其初始长度而带动对应的活动杆720及锚钉3210沿轴向朝向瓣环移动,结构紧凑巧妙,操作简便。具体地,可在活动杆720的远端设置周向凸出的挡环或挡块722以供弹性件740的远端抵接,该挡环或挡块722可与活动杆720一体
成型,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固定或卡接。另外,在活动杆720的近端还设置有定位环780,可限定滑动件730相对于活动杆 720的近端极限位置,避免滑动件730从活动杆720上脱落。
5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740优选螺旋弹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740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形式,如弹片,弹性筒圈等,只要该弹性件具有受压弹开的性质即可。
52.如图14至图17所示,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滑动件730对应穿设于一个支撑槽420中,支撑槽420沿从动齿轮620的轴向设有开口。滑动件730 上设有螺纹部731,还设有与支撑槽420适配的平面部732,螺纹部731暴露于支撑槽420的开口外。本实施方式中,滑动件730滑动套设于活动杆720上,为了提高传动的稳定性,支撑槽420内设置与平面部732贴合的平面421,平面与平面的配合为滑动件730的轴向位移提供了导向作用;在支撑槽420上设置开口,除了能够与滑动件730滑动配合,还能允许滑动件730与其它部件实现配合关系,结构紧凑,易于装配。
53.更进一步地,结合图11至图13及图2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动齿轮620 套设于支撑槽420的外周,并与螺纹部731螺接。本实施方式中,从动齿轮620 的内部设置内螺纹,与滑动件730上外露出支撑槽420的螺纹部731形成螺纹连接。从动齿轮620受到驱动齿轮610的驱动而转动,并将自身的转动通过螺纹传动转化为滑动件730在活动杆720上的滑动,再通过弹性件740带动活动杆720 轴向移动,最终体现为锚钉3210的位移。具体地,从动齿轮620的内部固定有轴套621,轴套621的内壁设有内螺纹,轴套621的轴向延伸长度可设置成与滑动件 730的行程相适配或略大于滑动件730的行程。
54.如图11至图13和图2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独立操控件700还包括旋转座710和固定于旋转座710远端的旋转杆750,旋转杆750与锚钉3210 联动,旋转杆750与活动杆720螺纹连接。当锚钉3210抵接瓣环后,转动旋转座 710便能够带动旋转杆750和锚钉3210相对活动杆720边旋转边沿旋转杆720的轴向移动,以使得锚钉3210锚入瓣环组织内,即各独立操控件700还用于对各锚钉3210的锚入动作做对应的控制。其中,旋转杆750的外周与活动杆720的内壁螺纹连接,或旋转杆750的内壁与活动杆720的外周螺纹连接。
55.如图1至图5、图17、图19和图20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瓣环成形系统,包括执行组件3000、柔性缩环件3300和上述结构的瓣环成形操作器。其中,多个锚钉3210与瓣环成形操作器中的多个独立操控件700一一对应,各锚钉3210通过执行组件3000与各独立操控件700连接,各锚钉3210的近端通过柔性缩环件3300串连。由于各锚钉3210在实际操作中需经导管2000介入到心脏内部,而瓣环成形操作器需要在体外进行操作,设置执行组件3000能够适应该瓣环成形系统介入人体的需要。
56.具体地,所述柔性缩环件3300优选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柔性线、柔性绳或柔性带制作而成,形状可为闭环,也可以为开环。如前面所述,各锚钉3210锚入瓣环后能够完全契合瓣环的真实3d结构,柔性缩环件3300穿设在各锚钉3210近端上,自然会随着各锚钉3210的近端形成立体的瓣环成形空间;若柔性缩环件3300 为闭环,则应具有弹性,待所有锚钉3210与执行组件3000脱离后,柔性缩环件 3300可利用自身弹性收缩实现缩环;若柔性缩环件3300为开环,那么在所有锚钉 3210与执行组件3000脱离后,可以通过牵拉并锁结柔性缩环件3300的两端使其封闭,以实现缩环。
57.如图20至图22所示,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执行组件3000包括多个执行件
3200,多个锚钉3210与多个执行件3200一一对应。具体地,各执行件 3200分别包括锚定杆3220和解脱杆3230。
58.具体地,结合图7与图8,锚定杆3220的近端活动穿过相应的活动杆720并与相应的旋转杆750固定,锚定杆3220的远端与相应的锚钉3210的近端沿锚定杆3220的轴向活动插接。具体地,锚钉3210的近端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凸条3211,锚定杆3220的远端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卡槽3221,凸条3211插接入卡槽3221内时,锚定杆3220便能够带动锚钉3210旋转及沿轴向向远端移动;锚定杆3220可相对锚钉3210后退,卡槽3221便与凸条3211脱离。
59.解脱杆3230活动穿设于相应的锚定杆3220和独立操控件700内,解脱杆3230 的远端与锚钉3210的近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本实施方式中,锚钉3210的近端和解脱杆3230的远端上分别设有形状互补的卡扣结构,如z形、s形或波浪形等互补形状。由于卡扣结构的形状互补适配,当锚定杆3220的远端与相应的锚钉 3210的近端处于插接状态时,该卡扣结构被锚定杆3220包绕而无法分离,锚钉 3210的近端与解脱杆3230的远端便形成连接;当锚定杆3220的远端与相应的锚钉3210的近端解除插接,相互分离时,该卡扣结构失去锚定杆3220的包绕,向远端拉动锚定杆3220即可使得卡扣结构克服形状阻碍而发生分离。
60.如图8、图11及图13所示,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独立操控件700 的近端还设有夹紧件770和控紧盖760。解脱杆3230的近端穿过独立操控件700 中的活动杆720及旋转杆750并置于夹紧件770内。控紧盖760内部设有与夹紧件770适配的控紧部761,控紧盖760扣合或螺接在旋转座710的近端上。具体地,夹紧件770的近端可具有锥台形状,且开设有至少一个径向贯穿缝隙,控紧部761 呈锥孔形,当扣合或旋紧控紧盖760时,控紧部761持续挤压夹紧件770,使得所述缝隙减小,从而将解脱杆3230夹紧,控紧盖760拿下或旋松,所述缝隙增大,从而解除对解脱杆3230的夹持。
61.如图7、图8、图11、图13、图20至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锚钉3210 锚入瓣环组织前,锚定杆3220的远端与相应的锚钉3210的近端沿轴向插接,锚钉3210的近端与解脱杆3230的远端之间的卡扣结构被锚定杆3220包绕,且控紧盖760旋紧使得夹紧件770夹紧解脱杆,即锚定杆3220、解脱杆3230和锚钉3210 连接成为一整体,锚定杆3220固定连接旋转杆750,旋转杆750螺接活动杆720 且旋转杆750与活动杆720相对静止,旋转驱动齿轮610,将使得这一所述整体朝向瓣环移动。待各锚钉3210的远端均抵接至瓣环上凹陷或凸起的不同位置后,停止旋转驱动齿轮610,通过各旋转座710单独或同时旋转各旋转杆750,旋转杆750 相对活动杆720边旋转边轴向移动,从而将锚钉锚入瓣环组织,由于此前各锚钉 3210的远端均抵接至瓣环上凹陷或凸起的不同位置,那么对各锚钉3210做同样的锚定操作或旋转同样的圈数能够保证各锚钉3210的锚入量均是一致且足以锚固在瓣环上的。各锚钉3210完成锚固动作后,旋松或拿下控紧盖760,解脱杆3230脱离夹紧件770的夹持,此时,可将整个系统向近端后撤,锚定杆3220的远端与相应的锚钉3210的近端相互脱离;解脱杆3230的远端与锚钉3210的近端先是受到瓣环组织的拉力且仍处于锚定杆3220的包绕中,所以保持卡扣连接不动,解脱杆 3230以外的部件相对解脱杆3230后移,待锚定杆3220后撤至暴露出卡扣结构后,向近端后撤解脱杆3230便能够使得解脱杆3230与锚钉3210分离。最后,锚入瓣环组织的各锚钉3210受柔性缩环件3300的作用而彼此相对靠近,从而缩小瓣口尺寸,实现缩环,且由于各锚钉3210锚入瓣环后能够完全契合瓣环的真实3d结构,能够形成立体的瓣环成形空间,缩环效果显著提高。
62.如图1至图4及图19至图21所示,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执行组件3000还包括支撑件3100。支撑件3100包括主基座3110、主推杆3140、活动基座3150和多个支撑杆3120。多个支撑杆3120与多个执行件3200一一对应,各执行件3200的锚定杆3220滑动穿设于对应的支撑杆3120内。各支撑杆3120的近端与主基座3110转动连接。活动基座3150沿其外周设有多个连接杆3170,多个连接杆3170与多个支撑杆3120一一对应,各连接杆3170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活动基座3150和对应的支撑杆3120。主推杆3140活动穿过主基座3110,且主推杆3140的远端与活动基座3150固定连接。
63.所述活动基座3150、主推杆3140、各连接杆3170、各支撑杆3120及主基座 3110构成连杆机构,当主推杆3140沿轴向移动时,各支撑杆3120能够以主基座 3110为节点旋转而相对聚拢或发散,类似于伞的收拢或打开。各支撑杆3120相对聚拢的状态下,执行组件3000、各锚钉3210及柔性缩环件3300介入心脏内,各锚钉3210靠近瓣环组织;此后,可通过对主推杆3140的轴向移动来控制各支撑杆3120的发散程度,以使得位于各支撑杆3120远端的各锚钉3210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瓣环,一旦调节杆3140保持静止,支撑件3100的撑开程度被保持住,借助连杆结构的自身特性,支撑件3100能够为各锚钉3210的锚入过程提供可靠、足够的支撑力,使得各锚钉3210能够准确锚入预定位点。
64.如图1、图6至图10所示,或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瓣环成形系统还包括手柄1000,手柄1000包括依次连接的端盖100、外壳200和尾座400。集中操控件600、多个独立操控件700均安装于尾座400上。外壳200的内部设有内芯件300,内芯件300内设有供主推杆3140及多个执行件3200穿过的多个通道,且内芯件300与尾座400对接。主推杆3140及多个执行件3200均穿出端盖100。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手柄1000为集中操控件600、及多个独立操控件700提供安装载体,方便操作者抓握和操作。
65.如图6至图8、图17和图19所示,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瓣环成形系统还包括主体操控件500。主体操控件500与主推杆3140的近端连接,用于操控主推杆3140的轴向移或静止,以调节或保持各支撑杆3120的撑开程度。
66.如图19所示,再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体操控件包括调节旋纽510,调节旋纽510上设有与后述手柄1000上的尾座400螺接的螺纹,旋转调节旋纽510 能够带动主推杆3140沿轴向移动,从而控制、调节各支撑杆3120的撑开程度,以适应不同大小的瓣环;停止旋转调节旋纽510,在螺纹自锁效用下,主推杆3140 保持静止,各支撑杆3120的撑开程度即被保持住。
67.如图23所示,主体操控件500还可以设置为另外一个实施例,包括移动件810 和定位件820,移动件810与主推杆3140的近端固定;定位件820与移动件810 卡合,移动件810受拉或受压能够解除其与定位件820的卡合。图23所示为通过移动件810受压解除其与定位件820卡合的结构形式,具体为:移动件810穿设在手柄近端,定位件820与手柄1000近端固定连接或为一体,弹性体830预装在移动件810与手柄近端设有的安装空间内,移动件810上设有齿部,同样的定位件820上也设有相同形状的齿部,移动件810与定位件820通过齿牙啮合配合,并被弹性体830顶住,这样可以实现移动件810在轴向相对手柄近端的锁定。当下压移动件810时,解除移动件810与定位件820的齿牙啮合,可以通过推拉活动杆以带动主推杆3140活动,当不再下压移动件810时,弹性体830回弹顶住移动件810,使齿牙啮合,移动件810的位置即被锁定。
68.如图24所示,主体操控件500还可以设置为另外一个实施例,包括活动件910、定位块920和定位纽930。活动件910上设有与定位纽930适配定位的齿牙或其它形状,定位块920用于安装定位纽930,定位纽930的外周设有弹簧,用于使得定位纽930和定位块920对活动件910维持常态锁定。推动活动件910移动,在动态下,定位纽930在齿形结构的推动下从一个齿牙中脱离,在弹簧的作用下随着齿牙的依次更换发生跳动,直至停止推动活动件910后,定位纽930在弹簧的作用下重新进入另一个齿牙,重新实现对活动件910的锁定。
69.另外,如图1和图5所示,结合图4,还可以设置导管2000。导管2000连接于主基座3110与手柄1000之间,导管2000内具有多个分腔,其中的中心分腔2200 供主推杆3140穿过,其中的多个周向侧分腔2100对应供多个执行件3200穿过。
70.具体地,如图7至图9及图18所示,内芯件300设有若干沿内芯件300周向均布的与执行件3200数量等同的通孔330,以及设于其中部的中间孔350及连通中间孔350且位于其远端的对接孔360。锚定杆3220及其内的解脱杆3230自导管 2000的相应的周向侧分腔2100穿出后,再穿过相应的通孔330连接至相应的所述独立操控件700,具体地,如前面所述,锚定杆3220固定直接至旋转杆750,解脱杆3230连接至夹紧件770。主推杆3140自导管2000的中心分腔2200穿出后,再穿过对接孔360及中间孔350后连接至主体操控件500。
71.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芯件300大致呈锥筒形,其径向尺寸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增大。锥筒形结构使得各通孔330自远端向近端逐渐发散,从而各通孔330的近端远离中心轴线,穿设于其中的锚定杆3220与解脱杆3230随着各通孔330的发散而相互远离,以使得多个独立操控件700及集中操控件600具有相对足够的安装空间。
72.如图16和图17所示,或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尾座400包括延伸杆430和与独立操控件700数目一致的多个承载件440,前述各开口槽420对应开设在各所述承载件440上,各独立操控件700对应置于各承载件440上。延伸杆430置于各承载件440围成的中心轴处,外形大致呈圆柱状并沿轴向朝向近端延伸。驱动齿轮610套设安装于延伸杆430上并与多个从动齿轮620啮合。延伸杆430的近端内设螺纹,主体操控件500的调节旋纽510与延伸杆430的近端形成螺纹连接。
73.具体地,如图15、图17与图18所示,驱动齿轮610设有径向限位筋611,径向限位筋611与外壳200上相应的环槽配合,使得所述驱动齿轮610只能绕尾座400的轴向转动且轴向不能分离。还可以在尾座400的远端设置限位环410,限位环410插接入内芯件300近端相适配的环槽内,以保持内芯件300与尾座400 之间的同轴度,保证执行件3200在内芯件300内的动作顺畅。
74.如图6所示,或更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芯件300的外周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防转筋310,防转筋310与外壳200内适配的凹槽配合,防止内芯件 300旋转引起各通孔330与尾座400上的各装载件错位。
75.以下以修复二尖瓣瓣环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瓣环成形系统的大致使用过程:
76.首先,如图25所示,结合图1与图2,导管2000经输送鞘管10建立的介入通道(股静脉

下腔静脉

右心房

房间隔

左心房)输送至左心房中,使得支撑件3100、锚钉3210和柔性缩环件3300接近二尖瓣瓣环。在输送过程中,支撑件3100 保持收拢状态。
77.接着,结合图3、图4、图8与图19,先通过操控手柄1000上的主体操控件 500,使主推杆3140轴向向远端移动,使支撑件3100张开至适合瓣环的大小;然后操控手柄1000上集
中操控件600的驱动齿轮610,使得多个锚钉3210分别相对支撑件3100的各支撑杆3120轴向向远端伸出,以贴近瓣环组织,直至各锚钉3210 的远端均抵接至瓣环上凹陷或凸起的不同位置;接着操作手柄1000上的各独立操控件驱动各锚钉3210锚入瓣环组织。
78.然后,结合图8、图20、与图22,旋松或拿下控紧盖760,将整个系统相对锚钉3210向近端后移,之后再向近端后移各解脱杆3230,使得各解脱杆3230与相应的锚钉3210脱离。
79.最后,如图26所示,仅留置锚入瓣环的各锚钉3210与串连在各锚钉3210上的柔性缩环件3300,利用柔性缩环件3300的自收缩或对柔性缩环件3300做收紧及锁结的操作,各锚钉3210受柔性缩环件3300的作用而彼此相对靠近,从而缩小瓣口尺寸,实现缩环。
8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瓣环成形系统也可以应用于修复三尖瓣瓣环,使用过程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8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