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尖液、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0746398发布日期:2022-07-13 07: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微针针尖液,其特征在于,其由针尖基质材料溶液与药物制备而成,所述针尖基质材料溶液包含有ε-聚赖氨酸和聚乙烯醇,其中ε-聚赖氨酸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9—9: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针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抗菌类药物,更优选为水溶性抗菌类药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针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基质材料溶液由ε-聚赖氨酸与聚乙烯醇混合构成,所述ε-聚赖氨酸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3:7—7:3,更优选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针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与所述针尖基质材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为1:1—1:100(w:w),优选为1:2—1:32,更优选为1:8。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微针针尖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ε-聚赖氨酸溶液与聚乙烯醇溶液,按照溶液中溶质的比例混合,在70
±
5℃加热直至完全溶解,得针尖基质材料溶液;将所述抗菌类药物,加入pbs中,加热溶解,配成母液,并按药物与所述针尖基质材料溶液中溶质的比例,加入针尖基质溶液中,恒温搅拌混匀,得到微针针尖液。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ε-聚赖氨酸溶液,由ε-聚赖氨酸与水混合制备,混合比例为1:0.5—1:10(w:v),更优选为1:1.8,和/或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由聚乙烯醇与水混合后加热溶解制备,混合比例为1:0.5—1:10(w:v),更优选为1:1.8。7.一种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和装载药物的针尖层,所述针尖层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微针针尖液制备而成,所述药物优选为抗菌类药物,更优选为水溶性抗菌类药物。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由聚乙烯吡咯烷酮制备而成,更优选地,所述基底层由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制备而成。9.一种微针贴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制备方法得到所述针尖液;配置好基底层溶液,优选地,所述基底层溶液的配置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按1:2—1:8(w:v)的比例加入乙醇或水溶解,更优选为1:3.8;搅拌均匀后溶胀过夜,第二天再充分搅匀,离心除气泡,得基底液;将针尖液加入微针阴模,经过离心,刮去多余针尖液,离心干燥后,加入基底液,离心;将微针阴模干燥后,将微针剥离,即得。10.权利要求7或8所述微针贴片在制备治疗皮肤病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针针尖液,以及由该微针针尖液制备的可溶性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微针针尖由其由针尖基质材料与药物制备而成,所述针尖基质材料包括有ε-聚赖氨酸和聚乙烯醇。所制备的可溶性微针的载药量高(抗菌活性成分总量达2319.1μg/片),微针的针尖强度大,可极大提高微针的皮肤穿刺率(穿刺率达到99%)。所述微针贴片可用于皮肤抗菌,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陆超 罗芮 吴传斌 潘昕 周桂玲 权桂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暨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3.14
技术公布日:2022/7/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