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31160822发布日期:2022-08-17 07:5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油莎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油莎豆经过正己烷脱脂后得脱脂粉,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油莎豆分离蛋白;油莎豆分离蛋白-茶多酚复合纳米颗粒制备:油莎豆分离蛋白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溶液,磁力搅拌1h至完全溶解,调节ph至9.0,称取0.005~0.025g茶多酚溶于蛋白溶液,避光且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恒温搅拌16h,通过加热法,将所有样品在90℃水浴15min,然后立即在冰水浴中冷却至室温,调节ph 7.0,得到油莎豆分离蛋白-茶多酚复合纳米颗粒;复合纳米颗粒稳定皮克林乳液制备:以油莎豆油为油相,油莎豆分离蛋白-茶多酚复合纳米颗粒为固相,由油固体积分数比为0.5,进行混合,以10000rpm均质2min,得到所述皮克林乳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提酸沉法制备油莎豆分离蛋白,包括:脱脂粉以料液比1:15溶解于蒸馏水中,于ph 10下40℃水浴2h,7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调ph至4.5,4℃酸沉过夜,于8000rpm离心20min后水洗沉淀,用少量水溶解沉淀后用naoh调节至中性,冷冻干燥后得油莎豆分离蛋白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莎豆油的制备包括:通过正己烷将油莎豆粉末以料液比1:10混合,温度40℃,于摇床中震荡3~4h,直至回收的正己烷呈现透明,表示脱脂结束,将油回收并用吹氮仪排除残留正己烷,得到油莎豆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莎豆分离蛋白的制备还包括对所述油莎豆预处理,所述油莎豆预处理包括将选出的油莎豆冲洗至表面无泥土后,加入5%naoh于60℃水浴中浸泡10min,搓皮,去皮油莎豆恢复至室温后放入0.3%的柠檬酸与0.2%硫代硫酸钠浸泡10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莎豆分离蛋白-茶多酚复合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在100~200n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1mol/l、ph值为7.4。7.一种蓝靛果花青素的皮克林乳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蓝靛果花青素;将蓝靛果花青素以0.1wt%的浓度加入皮克林乳液中,均质后,得到所述花青素的皮克林乳液。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花青素的皮克林乳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靛果花青素的制备包括:将蓝靛果破碎,以料液比为1:10加入酸性乙醇溶液,于50℃水浴2h,蒸发浓缩得粗提物,纯化粗提物,以95%酸性乙醇为洗脱液进行洗脱,所得洗脱液浓缩、冻干,得到冻干蓝靛果花青素。9.一种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的皮林克乳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将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以0.1wt%的浓度加入皮克林乳液中,均质后,得到所述黑果腺肋花楸花青素的皮克林乳液。
10.一种皮克林乳液在抑制游离脂肪酸释放作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克林乳液由上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皮克林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包括油莎豆分离蛋白的制备:油莎豆经过正己烷脱脂后得脱脂粉,采用碱提酸沉法制备油莎豆分离蛋白;油莎豆分离蛋白-茶多酚复合纳米颗粒制备:油莎豆分离蛋白溶解于磷酸盐缓冲溶液,磁力搅拌1h至完全溶解,调节pH至9.0,称取0.005~0.025g茶多酚溶于蛋白溶液,避光且在氧气存在条件下,恒温搅拌16h,通过加热法,将所有样品在90℃水浴15min,在冰水浴中冷却至室温,调节pH 7.0,得到油莎豆分离蛋白-茶多酚复合纳米颗粒;以油莎豆油为油相,油莎豆分离蛋白-茶多酚复合纳米颗粒为固相,由油固体积分数比为0.5,进行混合,以10000rpm均质2min,得到所述皮克林乳液。该乳液较好抑制游离脂肪酸释放的作用。离脂肪酸释放的作用。离脂肪酸释放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艳 夏广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边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5.07
技术公布日:2022/8/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