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骼康复训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2.骨科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医学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及医学工程学的手段,以减少骨科病人的肢体功能障碍,使其尽快更好地恢复躯体运动功能,重返社会。骨科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关节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神经功能的康复治疗及假肢、矫形器的应用等,现有的骨骼康复装置在患者使用时,由于患者的身高不同需要医护人员频繁的调整整个装置的高度,从而才能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同时对于患者的胖瘦上半身的宽窄,每次只能进行一侧的训练不能进行两侧同时训练,从而来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使得患者的康复训练时间增加,因此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5.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包括用于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运动机构、用于对患者上肢进行支撑固定的固定机构、机架,所述运动机构位于所述机架两侧,所述固定机构位于所述运动机构上,还包括用于对患者上肢进行抬起的抬升机构和用于根据患者身高进行调节所述运动机构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电机、丝杠、距离传感器、调节架,所述调节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所述丝杠上下两端设置在所述机架内侧且位于所述调节电机下方,所述距离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机架顶部前端,所述调节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中间位置;所述抬升机构包括转动架、抬升架、抬升气缸,所述转动架设置在所述调节架两侧,所述抬升架设置在所述转动架上端,所述抬升气缸固定部设置在所述转动架后侧。
6.优选的:所述运动机构包括翻转电机、翻转架、第一电机、第二运动架、第三电机、第三运动架、第四运动电机,所述翻转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抬升架顶部,所述翻转架上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所述抬升架上,所述第二运动架设置在所述翻转架下端前侧,所述第一电机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翻转架下端后侧,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运动架远离所述调节架一端的下侧,所述第三运动架位于所述第三电机上方,所述第四运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三运动架前端。
7.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翻转电机转动部带动所述翻转架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通过所述翻转架的转动来带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运动架进行转动。
8.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运动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运动架与所述第二运动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第四运动电机与所述第三运动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三运动架前端靠近所述调节架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板。
9.如此设置,利用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来带动所述第三运动架进行一定角度转动,
通过所述第四运动电机来带动所述第三运动架前侧的翻转板进行转动,从而来带动患者手腕进行活动。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橡胶套、固定架、固定螺钉,所述橡胶套侧面分别粘接在所述第二运动架和所述第三运动架上,两个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运动架和所述第三运动架的上侧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螺钉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下侧。
11.如此设置,利用所述固定架的翻转来将患者的上肢压紧固定在所述橡胶套内侧,同时利用所述固定螺钉来对所述固定架进行固定。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橡胶套、固定架、电磁铁,所述橡胶套侧面分别粘接在所述第二运动架和所述第三运动架上,两个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运动架和所述第三运动架的上侧转动连接,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下侧。
13.如此设置,利用所述固定架的翻转来将患者的上肢压紧固定在所述橡胶套内侧,同时利用所述电磁铁来对所述固定架进行固定。
14.优选的:所述转动架与所述调节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抬升架与所述转动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抬升气缸固定部与所述转动架转动连接。
15.如此设置,利用所述抬升架在所述转动架上端转动来方便于带动所述运动机构和患者的上肢进行抬升或者下降。
16.优选的:所述调节电机与所述机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机架通过轴承连接,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所述机架通过螺钉连接。
17.如此设置,利用所述调节电机转动部来带动所述丝杠进行转动,通过所述丝杠的转动来带动所述调节架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利用所述距离传感器对身高进行检测,从而方便于调整所述调节架的高度。
18.优选的:所述抬升架后侧的斜面上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抬升气缸伸缩部与所述抬升架的支撑架转动连接。
19.如此设置,利用所述抬升气缸的伸缩部通过所述抬升架上的支撑架来带动所述抬升架以所述转动架上端为中心进行转动。
20.优选的:所述调节架后侧开设有t型滑槽,且所述调节架的t型滑槽前侧开设有螺纹孔。
21.如此设置,利用所述调节架后侧的t型滑槽来方便于所述调节架在所述机架上进行移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3.1、利用调节架两侧的转动架转动来适用于不同身材的患者,同时利用抬升气缸伸缩部来带动抬升架和患者上肢进行抬升,从而方便于患者的上肢康复训练;
24.2、利用距离传感器来对患者身高进行检测,同时调节电机和丝杠来带动调节架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来使得整个康复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的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的固定机构实施例1局部零件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的固定机构实施例2局部零件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的抬升机构局部零件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的调节机构局部零件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的抬升架局部零件图;
33.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的调节架局部零件图。
3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5.1、抬升机构;2、调节机构;3、运动机构;4、固定机构;5、机架;11、转动架;12、抬升架;13、抬升气缸;21、调节电机;22、丝杠;23、距离传感器;24、调节架;31、翻转电机;32、翻转架;33、第一电机;34、第二运动架;35、第三电机;36、第三运动架;37、第四运动电机;41、橡胶套;42、固定架;43、固定螺钉;413、电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9.一种上肢外骨骼用康复装置,包括用于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的运动机构3、用于对患者上肢进行支撑固定的固定机构4、机架5,运动机构3位于机架5两侧,固定机构4位于运动机构3上,还包括用于对患者上肢进行抬起的抬升机构1和用于根据患者身高进行调节运动机构3位置的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调节电机21、丝杠22、距离传感器23、调节架24,调节电机21设置在机架5顶部,丝杠22上下两端设置在机架5内侧且位于调节电机21下方,距离传感器23设置在机架5顶部前端,调节架24设置在机架5中间位置;抬升机构1包括转动架11、抬升架12、抬升气缸13,转动架11设置在调节架24两侧,抬升架12设置在转动架11上
端,抬升气缸13固定部设置在转动架11后侧。
40.实施例1
41.如图1、图3、图5、图6、图7、图8所示,运动机构3包括翻转电机31、翻转架32、第一电机33、第二运动架34、第三电机35、第三运动架36、第四运动电机37,翻转电机31通过螺栓连接在抬升架12顶部,翻转架32上端通过轴承连接在抬升架12上,第二运动架34设置在翻转架32下端前侧,第一电机33通过螺栓连接在翻转架32下端后侧,第三电机35设置在第二运动架34远离调节架24一端的下侧,第三运动架36位于第三电机35上方,第四运动电机37设置在第三运动架36前端,利用翻转电机31转动部带动翻转架32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通过翻转架32的转动来带动第一电机33和第二运动架34进行转动;第三电机35与第二运动架34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运动架36与第二运动架34通过轴承连接,第四运动电机37与第三运动架36通过螺栓连接,第三运动架36前端靠近调节架24的一侧设置有翻转板,利用第三电机35的转动来带动第三运动架36进行一定角度转动,通过第四运动电机37来带动第三运动架36前侧的翻转板进行转动,从而来带动患者手腕进行活动;固定机构4包括橡胶套41、固定架42、固定螺钉43,橡胶套41侧面分别粘接在第二运动架34和第三运动架36上,两个固定架42的上端分别与第二运动架34和第三运动架36的上侧转动连接,固定螺钉43设置在固定架42下侧,利用固定架42的翻转来将患者的上肢压紧固定在橡胶套41内侧,同时利用固定螺钉43来对固定架42进行固定;转动架11与调节架24通过轴承连接,抬升架12与转动架11通过轴承连接,抬升气缸13固定部与转动架11转动连接,利用抬升架12在转动架11上端转动来方便于带动运动机构3和患者的上肢进行抬升或者下降;调节电机21与机架5通过螺栓连接,丝杠22与机架5通过轴承连接,距离传感器23与机架5通过螺钉连接,利用调节电机21转动部来带动丝杠22进行转动,通过丝杠22的转动来带动调节架24进行上下移动,同时利用距离传感器23的身高进行检测,从而方便于调整调节架24的高度;抬升架12后侧的斜面上设置有支撑架,抬升气缸13伸缩部与抬升架12的支撑架转动连接,利用抬升气缸13的伸缩部通过抬升架12上的支撑架来带动抬升架12以转动架11上端为中心进行转动;调节架24后侧开设有t型滑槽,且调节架24的t型滑槽前侧开设有螺纹孔,利用调节架24后侧的t型滑槽来方便于调节架24在机架5上进行移动。
42.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让患者站在调节架24前侧,通过机架5顶部前侧的距离传感器23来对患者的身高进行检测,随后调节电机21转动部带动丝杠22进行转动,通过丝杠22的转动来带动调节架24进行上下移动,从而来调节调节架24处于患者背部合适位置,随后通过调节架24前侧的背带将患者进行固定,此后转动转动架11使得运动机构3位于患者手臂位置,随后将固定架42向上侧翻起,让患者上肢放置在橡胶套41内侧,此时将固定架42向下翻下并通过固定螺钉43对其进行锁紧固定,随后利用抬升气缸13伸缩部通过抬升架12后侧支撑架来带动抬升架12以转动架11上端为中心进行翻转,从而来带动患者上肢进行抬起或者放下动作,随后翻转电机31转动部带动翻转架32来使得患者上肢肩膀部位进行相对转动,同时利用第一电机33转动部带动第二运动架34和上肢腕骨位置进行活动,同时利用第三电机35转动部带动第三运动架36上肢尺骨和桡骨位置进行活动,同时利用第四运动电机37转动部带动翻转板进行动作,从而来带动手腕进行活动。
43.实施例2
44.如图2、图4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固定机构4包括橡胶套41、固定架
42、电磁铁413,橡胶套41侧面分别粘接在第二运动架34和第三运动架36上,两个固定架42的上端分别与第二运动架34和第三运动架36的上侧转动连接,电磁铁413设置在固定架42下侧,利用固定架42的翻转来将患者的上肢压紧固定在橡胶套41内侧,同时利用电磁铁413来对固定架42进行固定。
4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