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10631发布日期:2022-10-14 21:2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和内核组件,所述内核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内部;所述内核组件包括充电电池,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正极充电部和负极充电部,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沿所述主壳体的圆周方向分布,并且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嵌入所述主壳体设置;所述正极充电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电路连通,所述正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均朝向所述主壳体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位于所述充电电池的轴向两端,所述内核组件还包括正极导电部和负极导电部,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充电电池的轴向两端,所述正极导电部的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电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接触,所述正极导电部的另一端和所述负极导电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成形为弹片结构,所述正极充电部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一悬臂端,所述负极充电部包括第二固定端和第二悬臂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沿所述主壳体的圆周方向嵌入所述主壳体设置,所述第一悬臂端和所述第二悬臂端位于所述主壳体的内周;所述第一悬臂端相对所述第一固定端形成悬臂梁结构,所述第二悬臂端相对所述第二固定端新城悬臂梁结构,所述第一悬臂端部与所述正极导电部弹性接触,所述第二悬臂端与所述负极导电部弹性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部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一侧部,所述负极导电部包括第二底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相对所述第一底部凸起,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第二底部凸起;所述第一底部固定于所述充电电池的正极,所述第二底部固定于所述充电电池的负极,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一悬臂端弹性接触,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二悬臂端弹性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半圆柱片结构;所述第一侧部位于所述第一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侧部相对所述第一底部的侧壁凸向所述充电电池,所述第一侧部沿所述第一底部的周向部分连续分布;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第二底部的侧壁凸向所述充电电池,所述第二侧部沿所述所第二底部的周向部分连续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导电部和所述负极导电部均成形为圆筒形结构;所述第一侧部位于所述第一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侧部相对所述第一底部沿远离所述充电电池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一侧部沿所述第一底部的周向连续分布;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的第一侧,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第二底部沿远离所述充电电池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侧部沿所述第二底部的周向连续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主壳体一体注塑成形,部分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朝向所述主壳体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的壁厚为0.1~0.12mm;所述第一悬臂端和所述第二悬臂端各自间隔所述主壳体内壁的距离在0.9mm以下;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外径尺寸为2.8mm,所述第一悬臂端和所述第二悬臂端的宽度为0.5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轴向长度尺寸在24mm以下,所述主壳体的外径尺寸在9.5mm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为锂电池;所述正极充电部和所述负极充电部由镍钛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一种胶囊内窥镜,包括主壳体和内核组件,内核组件设置于主壳体的内部;内核组件包括充电电池,胶囊内窥镜还包括正极充电部和负极充电部,正极充电部和负极充电部沿主壳体的圆周方向分布,并且正极充电部和负极充电部嵌入主壳体设置;正极充电部的一端和负极充电部的一端分别与充电电池的正极和充电电池的负极电路连通,正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和负极充电部的另一端均朝向主壳体的外部。这样胶囊内窥镜在设计时能够尽可能的将充电电池的容量设置大,从而满足胶囊内窥镜的高续航要求。此外,由于充电电池的可重复利用性,有利于降低胶囊内窥镜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制作成本和使用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阳康 陈运文 陈云 周念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3
技术公布日:2022/10/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