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唑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1、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然而,目前脑卒中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对于超急性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需要在时间窗内给予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但由于治疗时间窗的限制和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的增加,实际只有5%的患者从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中受益。因此,寻找和发现具有长效脑保护作用的药物是缺血性脑卒中防治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目标。
2、丁苯酞(恩必普,nbp)是以“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为主要适应症的药物,nbp作用于脑缺血的多个病理环节,药效学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明显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数量;改善脑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此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nbp不仅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而且其有助于长期恢复。但是由于其水溶性极差、肝毒性以及耐药等,单药的应用并不十分理想。
3、朱桃等人在其论文《川芎嗪-丁苯酞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中以邻苯二甲酸酐和川芎嗪为原料,经自由基取代、正丁基锂亲核加成、对甲基苯磺酸催化脱水、pd/c加氢还原、水解、酯化等反应合成了3个川芎嗪与丁苯酞拼合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其中(3,5,6-三甲基吡嗪-2-基)甲基-2-戊酰基苯甲酸酯对由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抑制率ic50为0.26mmol/l,优于母体化合物川芎嗪和丁苯酞;然而丁苯酞作为一种具有抗脑缺血作用的化合物,现有技术中主要对其抗凝血作用进行研究,其抗脑缺血的优势作用并未被充分研究和开发。
4、陈宗胜等人在其论文《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脑钠肽、chemerin的影响》中对丁苯酞复配丹参川芎嗪的抗脑缺血的功效进行了研究,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对脑钠肽、血清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的影响。该论文中采取的方法为:选取诊断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和联合治疗组(丹参川芎嗪+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各46例。持续治疗2w,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ang)ⅱ、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hemerin水平,全血血流变仪分析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nihss评分、全血血流变学中低/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及血浆bnp、angⅱ、il-8、tnf-α、mda、chemerin水平等结果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较好,作者认为这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bnp、mda及chemerin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加快血液流动有关。
5、发明人在实现背景技术给出的实施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丁苯酞的水溶性极差,并且具有肝毒性以及致耐药性;导致其单药的应用并不理想。
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对丁苯酞进行修饰的化合物在制备具有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药物中的应用,以克服丁苯酞单药的缺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单药药效较差及缺乏对丁苯酞进行结构修饰的化合物在制备具有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基于丁苯酞结构修饰和改造的三唑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以更佳有效的改善在缺血性脑卒中中大脑的被影响面积,提高大脑的血液循环,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发明中文字或图片中记载的化合物b4或b4是指代三唑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29h39n7o4,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4、
5、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唑类化合物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6、优选地,所述三唑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9h39n7o4,其通式如结构式(ⅰ)所示:
7、
8、优选地,所述的三唑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1)采用碱水解丁苯酞,调节ph,浓缩,加入氯乙酰氯、4-二甲氨基吡啶和三乙胺反应得到中间体1;
10、(2)将步骤(1)中得到的中间体1与炔丙胺溶解,加入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和n,n-二异丙基乙胺反应得到中间体2;
11、(3)将川芎嗪采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与n-溴代琥珀酸酐发生溴代反应得到中间体3;
12、(4)将步骤(3)中得到的中间体3溶解,再加入叠氮化钠反应得到中间体4;
13、(5)将步骤(2)中得到的中间体2和步骤(4)得到的中间体4溶解,加入催化剂反应得到中间体5;
14、(6)步骤(5)中得到的中间体5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取代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得到所述三唑类化合物。
15、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采用的碱选自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中至少一种。
16、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水解的条件为:在55-65℃保温1.5-3h,或在55-65℃微波30-45min。
17、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调节ph的目标ph为3-4,采用的试剂选自为稀盐酸、稀硫酸和稀硝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18、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浓缩的方法为加入萃取剂萃取;所述萃取剂选自乙酸乙酯和乙醚中的一种或两种。
19、进一步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氯乙酰氯、4-二甲氨基吡啶和三乙胺与丁苯酞的摩尔用量比依次为:1.4-1.6:0.08-0.12:1.4-1.6:1。
20、最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氯乙酰氯、4-二甲氨基吡啶和三乙胺与丁苯酞的摩尔用量比依次为:1.5:0.1:1.5:1。
21、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溶解采用的溶剂包括二氯化碳。
22、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炔丙胺与中间体1的摩尔用量比为1.1-1.3:1。
23、最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炔丙胺与中间体1的摩尔用量比为1.2:1。
24、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n,n-二异丙基乙胺与中间体1的摩尔用量比依次为:1.1-1.3:1.8-2.2:1。
25、最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n,n-二异丙基乙胺与中间体1的摩尔用量比依次为:1.2:2:1。
26、进一步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30℃,时间为5.5-7h。
27、最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5℃,时间为6h。
28、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过氧化苯甲酰与川芎嗪的摩尔用量比为0.08-0.12:1。
29、最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过氧化苯甲酰与川芎嗪的摩尔用量比为0.1:1。
30、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n-溴代琥珀酸酐与川芎嗪的摩尔用量比为0.25-0.35:1。
31、最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n-溴代琥珀酸酐与川芎嗪的摩尔用量比为0.3:1。
32、进一步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溴代反应的方法为回流。
33、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回流的温度为75-85℃,时间为3.5-5h。
34、进一步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溶解采用的溶剂包括乙腈。
35、进一步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叠氮化钠与中间体3的摩尔用量比为1.15-1.25:1。
36、最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叠氮化钠与中间体3的摩尔用量比为1.2:1。
37、进一步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反应的条件为在55-65℃微波55-70min。
38、最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反应的条件为在60℃微波60min。
39、进一步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中间体2与中间体4的摩尔用量比为1:0.9-1.1。
40、最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中间体2与中间体4的摩尔用量比为1:1。
41、进一步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溶解采用的溶剂包括二氯甲烷。
42、进一步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催化剂包括噻吩-2-甲酸亚铜(i)。
43、进一步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20-30℃。
44、进一步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催化剂包括碳酸铯;所述碳酸铯与中间体5的摩尔用量比为1.4-1.6:1。
45、进一步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取代化合物与中间体5的摩尔用量比为1.4-1.6:1。
46、更进一步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取代化合物选自吗啉。
47、进一步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取代反应的条件为在60-70℃反应100-140min;或在60-70℃微波50-65min。
48、最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取代反应的条件为在65℃反应120min;或在65℃微波60min。
49、优选地,所述药物的最小剂量单元所含b4的量为2-200mg。
50、所述药物的最小剂量单元是指一片,一颗胶囊,一袋颗粒或一支注射剂等。
51、优选地,所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包括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52、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形式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5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体的形式为粉末剂、片剂、颗粒剂、丸剂、硬胶囊、软胶囊、乳膏剂、软膏剂、硬膏剂、凝胶剂、糊剂、散剂或贴剂;所述液体的形式为溶液剂、混悬剂、注射剂、糖浆剂、搽剂、乳剂、酊剂或酏剂;所述气体的形式为气雾剂或喷雾剂。
54、最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形式为片剂或注射剂。
55、优选地,所述药物的给药方式为口服、舌下、口腔粘膜、静脉内、肌肉内、腹腔内、皮下、经皮、鼻腔、直肠途径中的至少一种。
56、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式(ⅰ)的三唑类化合物的手性化合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几何异构体、游离形式和药用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酯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
57、优选地,所述药物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5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粘合剂、填充剂、稀释剂、崩解剂、混悬剂、助悬剂、缓释剂、控释剂、冻干保护剂、包衣剂、肠溶材料、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甜味剂、风味剂、增塑剂、遮光剂、增溶剂、保湿剂、溶剂、渗透压调节剂、着色剂、色素、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水溶性基质、脂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致孔剂、凝胶剂、防腐剂、缓冲剂、螯合剂和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59、优选地,所述药物的最小剂量单元所含如式(ⅰ)的三唑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几何异构体、游离形式和药用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和酯中至少一种的量为2-200mg。
60、所述药物的最小剂量单元是指一片,一颗胶囊,一袋颗粒或一支注射剂等。
61、优选地,所述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包括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
62、优选地,所述药物的形式为固体、液体或气体。
6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固体的形式为粉末剂、片剂、颗粒剂、丸剂、硬胶囊、软胶囊、乳膏剂、软膏剂、硬膏剂、凝胶剂、糊剂、散剂或贴剂;所述液体的形式为溶液剂、混悬剂、注射剂、糖浆剂、搽剂、乳剂、酊剂或酏剂;所述气体的形式为气雾剂或喷雾剂。
64、优选地,所述药物的给药方式为口服、舌下、口腔粘膜、静脉内、肌肉内、腹腔内、皮下、经皮、鼻腔、直肠途径中的至少一种。
65、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三唑类化合物或其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几何异构体、游离形式和药用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酯制备用于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类似机制及损伤介导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66、优选地,所述三唑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9h39n7o4,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67、
68、优选地,所述疾病选自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动脉及动脉窦血栓形成。
69、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有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70、优选地,所述活性成分包括三唑类化合物和三唑类化合物的手性化合物、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几何异构体、游离形式和药用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及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三唑类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9h39n7o4,化学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71、
7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辅料选自下组:粘合剂、填充剂、稀释剂、崩解剂、混悬剂、助悬剂、缓释剂、控释剂、冻干保护剂、包衣剂、肠溶材料、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甜味剂、风味剂、增塑剂、遮光剂、增溶剂、保湿剂、溶剂、渗透压调节剂、着色剂、色素、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水溶性基质、脂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致孔剂、凝胶剂、防腐剂、缓冲剂、螯合剂和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73、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还包含其他具有提高脑血流量或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的活性组分。
7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7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唑类化合物的新的应用,具体提供了三唑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防治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三唑类化合物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影响面积,具有增加脑血流量及改善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三唑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防治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应用中,表现出了更佳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