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
1.一种手部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壳,包含二壳体及环形轨道,该二壳体可拆卸地相互装设而共同围绕出容置空间,该环形轨道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该环形轨道具有环形凹槽;套环,可转动地配置于该环形凹槽内,该套环包含环体及组合件,该环体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第一组合部及第一轴孔部,该组合件的相异处分别具有第二组合部及第二轴孔部,该组合件的该第二组合部装设于该环体的该第一组合部;以及旋转体,包含相对二凸出轴,该二凸出轴分别可转动地位于该套环的该第一轴孔部与该第二轴孔部,以令该旋转体可相对于该套环转动;其中,该二壳体各包含相连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该第一凸部位于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之间,以令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之间以及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之间各形成凹陷,该二第一凸部共同构成组装部,该环形轨道装设于该组装部,该二第二凸部共同构成第一握持部,该二第三凸部共同构成第二握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各具有端面及镂空结构,该二端面彼此背对,该二镂空结构分别位于该二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每一该端面至该旋转体的中心点的距离与该旋转体的半径的比值介于1.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每一该端面至该旋转体的中心点的该距离与该旋转体的半径的比值为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该二壳体各具有位于每一该凹陷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较该第二侧面靠近相邻的该端面,且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斜率相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该第一侧面与该端面的夹角小于该第二侧面与该端面的夹角。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具有形成该镂空结构的环形侧壁,该环形侧壁为弧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缓冲垫,该环形轨道通过该缓冲垫连接该二壳体。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刹车按键,该刹车按键可滑移地装设于该组装部,并用以带动该缓冲垫抵压该套环。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包含定子及转子,该定子固定于该套环的该组合件,该转子装设于该旋转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电池,该电池设置于该套环,并电性连接该定子的线圈。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充电连接器,该充电连接器设置于该套环,并电性连接该电池。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显示机板,该显示机板设置于该套环,并电性连接该电池与该驱动组件。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其中还包含启动开关,该启动开关设置于并电性连接于该显示机板与该驱动组件,以启动或关闭该驱动组件。
15.一种手部训练装置的外壳,用以供旋转体设置,其特征在于,该手部训练装置的外壳包含:二壳体,该二壳体可拆卸地相互装设而共同围绕出容置空间;以及环形轨道,该环形轨道固定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二壳体各包含相连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该第一凸部位于该第二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之间,以令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二凸部之间以及该第一凸部与该第三凸部之间各形成凹陷,该二第一凸部共同构成组装部,该环形轨道装设于该组装部,该二第二凸部共同构成第一握持部,该二第三凸部共同构成第二握持部。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的外壳,其中该第一握持部与该第二握持部各具有端面及镂空结构,该二端面彼此背对,该二镂空结构分别位于该二端面。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的外壳,其中每一该端面至该旋转体的中心点的距离与该旋转体的半径的比值介于1.5~3。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的外壳,其中每一该端面至该旋转体的中心点的该距离与该旋转体的半径的比值为2。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的外壳,其中该二壳体各具有位于每一该凹陷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较该第二侧面靠近相邻的该端面,且该第一侧面与该第二侧面的斜率相异。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手部训练装置的外壳,其中该第一侧面与该端面的夹角小于该第二侧面与该端面的夹角。
技术总结
一种手部训练装置及其外壳。该手部训练装置包含外壳、套环及旋转体。外壳包含壳体及环形轨道。壳体可拆卸地相互装设而共同围绕出容置空间。环形轨道固定于容置空间内。环形轨道具有环形凹槽。套环可转动地配置于环形凹槽内。套环包含环体及组合件。组合件装设于环体。旋转体包含相对凸出轴。凸出轴分别可转动地位于套环的轴孔部,以令旋转体可相对于套环转动。其中,壳体各包含相连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及第三凸部。第一凸部、第二凸部与第三凸部之间各形成凹陷。第一凸部构成供环形轨道装设的组装部。第二凸部与第三凸部各构成握持部。组装部。第二凸部与第三凸部各构成握持部。组装部。第二凸部与第三凸部各构成握持部。
技术研发人员:庄培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宜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20
技术公布日: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