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纹饰面板压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6884发布日期:2022-09-10 07:28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纹饰面板压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纹饰面板压贴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饰面板通常压贴于胶合板表面,形成一种用于室内装修或家具的表面材料。目前的压贴设备大都是仅采用对饰面板和胶合板施加压力,使两者进行粘附在一起。在这种制作方法中,由于缺少对饰面板和胶合板进行烘干,使得两者之间的黏胶需要静置较长时间才能完全黏住,进而影响压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纹饰面板压贴装置,设计合理,提高压贴效率。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纹饰面板压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中部设有烘干槽,所述烘干槽内设有水平放置的压贴托板,所述压贴托板由设于其下方的升降气缸驱动升降;所述工作台的顶面左侧设有压贴滚轮,所述压贴滚轮由横向设置的压贴气缸驱动横移。
5.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槽的四周侧壁均设有多个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经管路与热风供给源相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有纵向输送带,所述压贴滚轮的上方设有推料板,所述推料板由横向设置的推料气缸驱动横移,以将压贴托板上压贴后的板材推送至纵向输送带。
7.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前侧设有用于向上输送饰面板的第一剪叉式升降平台,工作台的后侧设有用于向上输送胶合板的第二剪叉式升降平台,工作台的上方设有由纵向移动机构驱动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上料移动座,所述上料移动座的底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的气缸杆向下伸出且末端固定有上料板,所述上料板的底面设有多个上料吸嘴。
8.进一步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纵向丝杆、平行设于纵向丝杆两侧的一对纵向滑轨;所述纵向丝杆与上料移动座的中部螺纹连接,所述上料移动座与一对纵向滑轨滑动配合;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纵向丝杆相连接,以驱动纵向丝杆旋转。
9.进一步的,所述压贴滚轮沿纵向延伸,压贴滚轮安装在u型移动架,所述压贴气缸设于u型移动架的左侧,压贴气缸的气缸杆朝右侧伸出且末端与u型移动架的中部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气缸竖直安装在工作台的底面中部,升降气缸的气缸杆贯穿烘干槽的底部并与压贴托板的底面中部相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槽的形状与饰面板的形状相适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采用压贴滚轮对位于烘干槽内的饰面板和胶合板施加压力,使两者更好的粘附于一起,同时烘干槽
内对饰面板和胶合板进行烘干,使两者可快速黏住,提高压贴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构造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侧视构造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构造示意图;
16.图4是图1中的下料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纹饰面板压贴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的顶面中部设有向下凹陷的烘干槽2,烘干槽2的形状与饰面板3、胶合板4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烘干槽2内设有水平放置的压贴托板5,压贴托板5用于支撑胶合板和饰面板,所述压贴托板5由设于其下方的升降气缸6驱动沿竖向升降,以伸出和收入烘干槽内;所述工作台1的顶面左侧设有压贴滚轮7,所述压贴滚轮7由横向设置的压贴气缸8驱动横移,以便对位于烘干槽内的饰面板和胶合板施加压力,使两者更好的粘附于一起。
20.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槽2的四周侧壁均设有多个进气孔9,所述进气孔9经管路与热风供给源(图中未画出)相连接。通过烘干槽四周的多个进气孔朝进气槽内输送热风,可对压贴后的胶合板与饰面板进行烘干,使两者可快速黏住,提高压贴效率。
21.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的右侧设有纵向输送带10,所述压贴滚轮7的上方设有推料板11,所述推料板11由横向设置的推料气缸12驱动横移,以将压贴托板上压贴后的板材推送至纵向输送带,实现对压贴后的饰面板和胶合板进行自动下料,解放手工操作,如图4所示。
22.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的前侧设有用于向上输送饰面板的第一剪叉式升降平台13,工作台1的后侧设有用于向上输送胶合板的第二剪叉式升降平台14,工作台的上方设有由纵向移动机构驱动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上料移动座15,所述上料移动座15的底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上料气缸16,所述上料气缸16的气缸杆向下伸出且末端固定有上料板17,所述上料板17的底面设有多个上料吸嘴18。工作时,纵向移动机构驱动上料向后移动至第二剪叉式升降平台14正上方,上料气缸16驱动上料吸嘴18向下移动并吸附住一块胶合板4,之后向上复位;接着纵向移动机构驱动上料移动座15向前移动至烘干槽2的正上方,此时压贴托板5被升降气缸6驱动上升至烘干槽2的上方,上料气缸16驱动上料吸嘴18和胶合板向下移动,将胶合板放置在压贴托板5;之后纵向移动机构驱动上料移动座15向前移动至第一剪叉式升降平台13正上方,上料气缸16驱动上料吸嘴18向下移动并吸附住一块饰面板3,之后向上复位;最后纵向移动机构驱动上料移动座15向后移动至烘干槽2的正上方,上料气
缸16驱动上料吸嘴18和饰面板向下移动,将饰面板放置在胶合板顶面,以此实现饰面板和胶合板的自动上料。
23.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9、纵向丝杆20、平行设于纵向丝杆20两侧的一对纵向滑轨21;所述纵向丝杆与上料移动座的中部螺纹连接,所述上料移动座与一对纵向滑轨滑动配合;所述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与纵向丝杆相连接,以驱动纵向丝杆旋转。
24.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压贴滚轮7沿纵向延伸,压贴滚轮7安装在u型移动架22,所述压贴气缸8设于u型移动架22的左侧,压贴气缸8的气缸杆朝右侧伸出且末端与u型移动架22的中部相连接。
25.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气缸竖6直安装在工作台1的底面中部,升降气缸的气缸杆贯穿烘干槽的底部并与压贴托板的底面中部相连接。
26.本实施例中,工作时:(1)升降气缸6驱动压贴托板5向上移动至烘干槽2上方,纵向移动机构驱动上料移动座15向后移动至第二剪叉式升降平台14正上方,上料气缸16驱动上料吸嘴18向下移动并吸附住一块胶合板4,之后向上复位;(2)纵向移动机构驱动上料移动座15向前移动至烘干槽2的正上方,上料气缸16驱动上料吸嘴和胶合板向下移动,将胶合板放置在压贴托板;(3)纵向移动机构驱动上料移动座15向前移动至第一剪叉式升降平台13正上方,上料气缸16驱动上料吸嘴18向下移动并吸附住一块饰面板3,之后向上复位;(4)纵向移动机构驱动上料移动座15向后移动至烘干槽2的正上方,上料气缸16驱动上料吸嘴18和饰面板向下移动,将饰面板放置在胶合板顶面,以此实现饰面板和胶合板的自动上料;(5)升降气缸6驱动压贴托板5向下移动至烘干槽2内部,此时胶合板与饰面板均位于烘干槽2内部,饰面板的顶面与工作台1的顶面齐平;(6)压贴气缸8驱动压贴滚轮7从左往右移动,压贴滚轮7利用重力对位于烘干槽2内的饰面板和胶合板施加压力,使两者更好的粘附于一起,同时烘干槽四周的进气孔通入热气,对饰面板和胶合板进行烘干,使两者可快速黏住;(7)压贴结束后,升降气缸6通过压贴托板5驱动压贴后的板材向上移动至与纵向输送带10、推料板11相正对,推料气缸12驱动推料板11从左往右移动,推料板11将压贴后的板材推送至纵向输送带10,由纵向输送带输出,实现下料;(8)重复以上步骤,完成下一次压贴作业。
27.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28.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30.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