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3222靠近压料板320的端部设置。第二开孔部3226的上部尺寸较下部尺寸小,如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孔部3226可以为圆台孔,且内径较小的一端开设在压料板320的上表面,内径较大的一端开设在压料板320的下表面,又如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开孔3226也可以为台阶孔,且尺寸较小的一端开设在压料板320的上表面,尺寸较大的一端开设在压料板320的下表面。
[0036]连接板334上设有限位销3342及限位驱动装置3344。限位驱动装置3344固定在连接板334上。限位驱动装置3344可以为驱动气缸等结构,其输出轴与限位销3342连接,能够驱动限位销3342伸出或缩回。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销3342的形状与第二开孔部3226的形状相适配。限位销3342与限位驱动装置3344输出轴连接的端部的尺寸大于另一端的尺寸。限位销3342能够与第二开孔部3226配合将压料板320压紧在限位驱动装置3344的壳体上,如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销3342为圆台结构,与圆台孔结构的第二开孔部3226的形状相适配;又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限位销3342为台阶结构,与台阶孔结构的第二开孔部3226相适配。第一开孔部3222的尺寸大于限位销3342的尺寸,能够使限位销3342穿过。连通部3224的尺寸略大于限位驱动装置3344的输出轴的尺寸,能够使该输出轴穿过。
[0037]在安装压料板320时,首先可通过限位驱动装置3344驱动限位销3342伸出,将压料板320通过第一开孔部3222穿入,然后沿连通部3224推进压料板320使限位销3342位于第二开孔部3226的下方,控制限位驱动装置3344驱动限位销3342缩回,限位销3342与第二开孔部3226的孔壁配合将压料板320夹紧在限位驱动装置3344的外壳上。
[0038]在本实施例中,每块压料板320上设有多个限位孔322。多个限位孔322并列设置。对应的,连接板上设有多个限位销3342,且每个限位销3342对应设有一个限位驱动装置3344。多个限位销3342与多个限位孔322相配合可以增强压料板320与连接板334的安装稳定性。
[0039]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压料板320的端部设有凸块324。凸块324凸出压料板320的边缘,对应的,连接板334上开设有定位孔(图未示)。定位孔的形状及尺寸与凸块324的形状及尺寸对应,凸块324可插入该定位孔中。通过在压料板320的端部设置凸块324,可以进一步增强压料板320与连接板334的安装稳定性,并可在压料板320安装时起到定位的作用。
[0040]送料机构设在工作台100上且与压料机构200连接,用于驱动压料机构200向车缝工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送料机构包括横向驱动装置。横向驱动装置与基座310连接用于驱动基座310,进而带动送料机构300整体及压住的缝纫物横向运动至车缝工位。通过该横向驱动装置,可以将送料机构300整体向车缝工位推送,并带动缝纫物在工作台100上向车缝工位移动。
[0041 ]衣车机构400设在工作台100上,用于车缝缝纫物。衣车机构400的下方设有该车缝工位。
[0042]吸风机构500具有吸风机。工作台100在放料工位202上设有吸风口。吸风机构500通过吸风口吸风。通过设置吸风机构500,并在工作台100的放料工位202上设置吸风口,吸风装置500吸风可以将放置的缝纫物吸风固定,防止后续继续放置缝纫物等操作造成先放置的缝纫物偏移,保证加工精度。
[0043]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12上还设有挡风板213。挡风板213有多块、每个定位条214的下方均对应设有一块挡风板213,用于部分挡住定位槽211。设置通挡板213可以挡住从定位槽211的吸风,防止因吸风过强将缝纫物吸入定位槽211内,造成缝纫物褶皱而影响后续加工。
[0044]车缝轨迹指示机构600设在放料工位202的上方用于在缝纽物上指示车缝轨迹。在本实施例中,车缝轨迹指示机构600包括镭射灯座610、镭射灯620及镭射灯位置调节装置630。镭射灯620有多个,用于在下方的缝纫物上形成指示标记。镭射灯位置调节装置630与镭射灯620连接,用于调节镭射灯620在镭射灯座610上的位置,从而可以针对不同形状、尺寸和不同车缝要求,指示不同的车缝轨迹。通过设置车缝轨迹指示机构600在缝纫物上指示车缝轨迹,可以大致判断放入的缝纫物是否符合加工要求,对于不符合加工要求的缝纫物,在向车缝工位送料之前就可以检查出,进一步可以保证生产的产品的质量。
[0045]收料机构700包括收料槽710、收料臂720、收料滑轨730及收料驱动装置740。收料臂720能够伸至车缝工位。收料驱动装置740设在工作台100上且能够驱动收料臂720向工作台100下压以及驱动收料臂720沿收料滑轨730运动。收料槽710设在工作台100的一侧用于收取车缝好的缝纫物。通过设置收料机构700,在车缝完成后,可自动收料,无需人工收料,效率高。
[0046]此外,该可调定位的自动车缝系统10还包括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显示装置以及控制开关等机构。控制器与各驱动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存储器、输入和显示装置和控制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相应的驱动装置和位置调节装置动作,并接收输入指令和控制开关的控制指令。存储器可以存储针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缝纫物的动作指令及相应的机构的动作幅度,以方便操作人员根据需要选择,自动调节。控制开关可以采用操作方便的脚踏开关,如可以设置左脚踏开关和右脚踏开关,其中,左脚踏开关脚踏后返回执行上一步动作,右脚踏开关脚踏后执行下一步动作等。
[0047]该可调定位的自动车缝系统10在工作时,如对三块缝纫物进行运下领工序时,先可以根据待加工的缝纫物的尺寸调节基板212之间的距离,可选择由存储器存储的已有尺寸对应的调节模式自动调节,若没有存储,可手动调节,调节完成后,可选择让存储器记录各基板212的位置与对应的缝纫物的尺寸,便于后续直接选择调节,其他机构调节同理。接着调节定位条214在基板212上的位置,以与缝纫物的形状相匹配,并控制定位杆216下压至与工作台100之间留有微小间隙;放上第一块缝纫物,开启吸风装置吸风;接着可以调节第二定位组件220,使两块限位片224在放料工位202—侧围成的形状与尺寸与将放入的第二块缝纫物相适配;放入第二块缝纫物,并控制压块225下压将第二块缝纫物固定;接着可以放上第三块缝纫物,第三块缝纫物的放置位置与第一块缝纫物的放置位置大致相同,也是以定位条214进行边缘定位;接着可观察预先调节好的镭射灯620在缝纫物上的指示车缝轨迹,若符合要求,进行下一步动作,如控制压块225上升,将压料板320调节至合适位置向下压住三块缝纫物,横向驱动装置驱动将缝纫物推送至车缝工位,衣车机构400开始车缝,车缝结束后,由收料机构700收料。
[0048]该可调定位的自动车缝系统10的定位机构200形成的放料工位202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待加工的缝纫物的尺寸及形状调节,以形成匹配的限位结构,当将缝纫物放置在该匹配的放料工位202上,通过压料机构300下压将缝纫物压在工作台100的台面上,送料机构驱动压料机构300运动并带动缝纽物向车缝工位运动,衣车机构400对下方的缝纽物进行车缝,定位精确,且定位调节后整个系统可自动运行,效率高。由于该定位机构200的尺寸及形状可调,从而整个系统10的适用性强。
[0049]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快速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压料板上、下表面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包括第一开孔部、连通部和第二开孔部,所述第一开孔部与所述第二开孔部通过所述连通部连通;以及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销和限位驱动装置,所述限位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限位销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限位销伸出或缩回; 所述限位销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部;所述输出轴可穿过所述连通部;所述第二开孔部的上部尺寸较其下部尺寸小,所述限位销与所述第二开孔部相适配且能够卡入所述第二开孔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部为圆台形孔,且内径较大的一端位于所述压料板的下表面,所述内径较小的一端位于所述压料板的上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销为圆台形结构,且外径较小的一端与所述输出轴连接。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有多个,对应的,所述限位销有多个。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销对应设有一个所述限位驱动装置。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换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料板的端部设有凸块,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换模结构,其包括压料板及连接板。该快速换模结构的设计使压料板与连接板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压料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一开孔部与限位销相配合,限位驱动装置控制限位销伸出时,可以将压料板穿入,穿入后,向连接板推进压料板,使限位销进入第二开孔部的下方,控制限位驱动装置驱动限位销缩回,即可将压料板夹紧限位;当需要拆除时,可控制限位驱动装置驱动限位销伸出,将压料板拉出后向下取出即可。该快换换模结构安装和拆卸方便,有利于提高换模效率,进而可提高生产效率。
【IPC分类】D05B29/02, D05B29/12
【公开号】CN205115789
【申请号】CN201520850291
【发明人】黄耀强, 张润明, 夏仲开, 林延荣
【申请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