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集料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8974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自集料搅拌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自动集料的搅拌车。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车或称预拌混凝土车,是用来运送建筑用预拌混凝土的专用卡车;由于它的外形,也常被称为田螺车。卡车上装有圆筒型搅拌筒用以运载混合后的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会始终保持搅拌筒转动,以保证所运载的混凝土不会凝固。运送完混凝土后,通常都会用水冲洗搅拌筒内部,防止硬化的混凝土占用空间。

由于传统的混凝土搅拌车需要事先在指定地点进行混凝土的制作,然后利用罐车将制作好的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这种形式需要多种机械,不仅施工成本较高,而且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带有自上料功能的混凝土搅拌车,其在传统的混凝土搅拌车上增加了上料斗,通过上料斗将制作混凝土的各种原料直接抬升至罐体内,罐体同步旋转,实现混凝土的制作,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物料自然堆积在地上,上料斗上料时不能将全部的物料都抬升至罐体内,物料或多或少地存在残留,这些残留的原料如若弃之不管,将造成原料的浪费,加大生产的成本,而若对其进行收集,又需要安排其他的人员或机器进行工作,也将增大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集料搅拌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搅拌车上料不彻底、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自集料搅拌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转动设有搅拌罐,所述搅拌罐的一端为进料口,所述车体上还设有抬升臂,所述抬升臂的中间位置通过第一铰接点连接于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与所述抬升臂的一端之间铰接有抬升油缸;

所述抬升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点连接有上料斗,所述上料斗上设有前开口和后开口,分别用于进料和出料;

所述上料斗与所述抬升臂之间还铰接有翻转油缸,所述翻转油缸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点连接于所述上料斗的下表面上,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点连接于所述抬升臂的上表面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铰接点也位于所述上料斗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铰接点与上料斗出料端的距离大于第三铰接点与上料斗出料端的距离。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斗前开口的下表面前沿固定有集料挡板。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抬升臂为L形,所述第一铰接点位于L形抬升臂的拐角处。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料斗呈弯折形,其内部空间包括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与出料通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自集料搅拌车在即将收集完原料时,可利用翻转油缸将上料斗的后开口部位向上顶起,使得上料斗以第二铰接点为中心转动,上料斗前开口即翻转朝下,此时,将抬升臂放至最低位置,上料斗的前开口下沿贴地,驾驶员驾驶车体向后移动,可利用上料斗前开口的下沿将地上残留的原料进行堆积,便于收集,避免物料的浪费。

在上料斗前开口的下表面前沿固定集料挡板,一是利用该集料挡板堆积物料,二是保护上料斗前开口的下沿不受磨损,有效延长上料斗的使用寿命。

将上料斗设计为弯折形,而且其内部空间的进料通道与出料通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抬升臂抬升过程中,可以有效减缓物料从上料斗后开口卸出的速度,避免抬升过程中产生浪费,在抬升臂抬升至最高位置后,物料即可顺利地从上料斗的后开口落入搅拌罐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状态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实施例的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该实施例的状态三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搅拌罐;3-进料口;4-抬升臂;5-第一铰接点;6-抬升油缸;7-第二铰接点;8-上料斗;9-前开口;10-后开口;11-翻转油缸;12-第三铰接点;13-第四铰接点;14-集料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该实用新型自集料搅拌车一种实施例三种不同的状态示意图,其中,图1为正常情况下的状态,驾驶员驾驶车体1向前移动,利用上料斗8即可将堆积于地上的物料从前开口9处铲入上料斗8内。图2为将物料送入搅拌罐2内的状态,驾驶员利用抬升油缸6将抬升臂4抬起,物料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通过上料斗8的后开口10落入搅拌罐2内。图3为收集地上残留物料时的状态,驾驶员利用翻转油缸11将上料斗8进行翻转,使得上料斗8的前开口9朝下,然后驾驶车体1向前/后移动,利用前开口9的下边沿收集物料即可,下面就该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做详细描述。

为了清晰的描述本实施例,图中未示出驾驶室等结构,搅拌罐2是转动设置于车体1上的,其左端开口进料口3,这些均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搅拌罐2的下方设有铰接于车体1上的抬升臂4,该抬升臂4整体形状呈L形,其拐角处通过第一铰接点连接于车体1上,而且L形结构的开口朝下,其一端与车体1之间设有抬升油缸6,驾驶员通过控制抬升油缸6的伸长或缩短即可控制抬升臂4的抬升或下降。在抬升臂4的另一端连接有上料斗8,而且该上料斗8是通过第二铰接点7连接于抬升臂4上的。上料斗8为本技术领域内较为常见的结构,其前端开有前开口9,后端开有后开口10,便于进料和出料,与一般上料斗不同的是,该实施例中的上料斗8整体形状呈弯折状,其内部空间包括进料通道和出料通道,进料通道与出料通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这种结构在抬升臂4抬升过程中,可以有效减缓物料从上料斗后开口10卸出的速度,避免抬升过程中产生浪费,在抬升臂4抬升至最高位置后,物料即可顺利地从上料斗的后开口10落入搅拌罐2内。

在上料斗8和抬升臂4之间还设有翻转油缸11,该翻转油缸11的一端通过第三铰接点12连接于上料斗8的下表面上,另一端通过第四铰接点13连接于抬升臂4的上表面上,而且,相比于第二铰接点7来说,第三铰接点12更加靠近于后开口10,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能够利用翻转油缸11将上料斗8的后开口10抬升起来,使得上料斗8的前开口9朝下,更好地利用前开口9的下沿收集残留的物料。

最后,为了避免对上料斗8产生磨损,该实施例还在上料斗8的前开口9的下表面前沿位置固定了集料挡板14,收集物料时,利用该集料挡板14堆积物料,同时保护上料斗8,有效延长上料斗8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自集料搅拌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地对地上残留的物料进行收集,避免物料的浪费,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