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4804发布日期:2020-12-29 09:3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枕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



背景技术:

高铁轨枕是铺设在高铁钢轨下方的混凝土枕块,用以支撑高铁钢轨并缓冲钢轨上的压力以及维持钢轨表面的平整度。高铁轨枕的生产过程一般是将桁架放置在模具中然后将混凝土灌装在模具中等混凝土凝固成型即可制成成品。桁架两端浇筑的混凝土需要有足够的厚度和强度,因此在灌装混凝土前,需要在桁架上预制箍筋,并使用固定架将箍筋与桁架连接,以提升桁架对混凝土的支撑强度。

但是目前的轨枕在生产过程中,箍筋与固定架的安放操作都是人工实施的,造成枕轨制造人员成本高,自动化程度底,且箍筋与固定架安放的质量与位置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箍筋与固定架安放自动化程度低及安放质量与位置不易控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包括:

机架,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模组;

多个夹爪,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所述夹爪分别与所述直线模组连接,所述夹爪用于夹住箍筋在所述机架上移动并输送所述箍筋至桁架的下方;

多个弹射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的侧部;所述弹射机构用于存放固定架并推动所述固定架至所述箍筋与所述桁架的连接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弹射机构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多组,每组所述弹射机构呈矩形排列有四个且分设于所述机架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弹射机构包括:

弹夹,用于放置多个所述固定架;所述弹夹的侧壁上设有弹射出口;

进给单元,与所述弹夹连接,用于将多个所述固定架紧密排列在所述弹夹内并推动多个所述固定架向所述弹射出口移动;

顶出单元,与所述弹夹连接,用于推动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架从所述弹射出口移出所述弹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弹夹包括:

夹壳,朝向所述机架的侧壁上设置所述弹射出口;

固定杆,一端与所述夹壳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且延伸端与所述夹壳的内壁之间存在弹射间隙,所述弹射间隙与所述弹射出口相对应;所述固定杆用于挂设所述固定架;

顶紧块,滑动套设与所述固定杆上,用于顶紧多个所述固定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进给单元包括:

压紧气缸,沿所述机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夹壳的外侧;

推动块,与所述压紧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推动块穿过所述夹壳的侧壁位于所述夹壳内部,且与所述顶紧块相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单元包括:

顶出气缸,沿所述机架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夹壳的外侧;

顶出板,与所述顶出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顶出板伸入所述夹壳内部并用于推动所述固定架从所述弹射出口移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出单元还包括:

限位块,连接所述顶出板与所述顶出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在所述顶出气缸推动所述限位块移动至与所述夹壳抵接时,所述顶出板推动所述固定架至连接所述箍筋与所述桁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弹射机构还包括:

支撑架,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弹夹、所述进给单元及所述顶出单元均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机架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容纳空腔,所述直线模组位于所述容纳空腔的下方,所述夹爪位于所述容纳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利用夹爪夹取箍筋并带动箍筋移动至桁架的下方,利用弹射机构存放固定架并推动固定架连接箍筋与桁架,实现了箍筋与固定架的自动化安放,减少了人员成本,并且消除了人工安装箍筋及固定架的不确定因素对轨枕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弹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10、容纳空腔;11、滑轨;12、支柱;2、夹爪;3、弹射机构;31、弹夹;310、弹射出口;311、夹壳;312、固定杆;313、顶紧块;32、进给单元;321、压紧气缸;322、推动块;33、顶出单元;331、顶出气缸;332、顶出板;333、限位块;34、支撑架;4、直线模组;41、驱动电机;42、移动组件;5、箍筋;6、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进行说明。所述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包括机架1、多个夹爪2以及多个弹射机构3。机架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直线模组4;多个夹爪2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每个夹爪2分别与直线模组4连接,夹爪2用于夹住箍筋5在机架1上移动并输送箍筋5至桁架的下方;多个弹射机构3分别连接于机架1的侧部;弹射机构3用于存放固定架6并推动固定架6至箍筋5与桁架的连接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夹爪2抓取箍筋5,且夹爪2在直线模组4的带动将箍筋5移动至桁架的下方。弹射机构3弹出固定架6,以将箍筋5与桁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箍筋5为整体为矩形的钢筋结构,固定架6为整体为c型的钢筋结构,固定架6的侧面设置有开口结构,通过固定架6将箍筋5的两侧分别挂设固定在两个桁架的一个顶点上,完成箍筋5与桁架之间的简单固定。固定架6与箍筋5、桁架的装配方式和装配要求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细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直线模组4、夹爪2及弹射机构3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直线模组4、夹爪2及弹射机构3自动运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夹爪2夹取箍筋5并带动箍筋5移动至桁架的下方,利用弹射机构3存放固定架6并推动固定架6连接箍筋5与桁架,实现了箍筋5与固定架6的自动化安放,减少了人员成本,并且消除了人工安装箍筋及固定架的不确定因素对轨枕质量的影响。

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射机构3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设有多组,每组弹射机构3呈矩形排列有四个且分设于机架1的两侧。

一组弹射机构3与一个箍筋5对应,每个箍筋5的四个角点处分别可以通过固定架6与桁架的底部主筋连接。弹射机构3的排布方式符合箍筋5与桁架的连接位置要求,可以一次性实现固定架6与箍筋5、桁架的固定安装。

请参阅图2与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射机构3包括弹夹31、进给单元32及顶出单元33。弹夹31用于放置多个固定架6,弹夹31的侧壁上设有弹射出口310;进给单元32与弹夹31连接,用于将多个固定架6紧密排列在弹夹31内并推动多个固定架6向弹射出口310移动;顶出单元33与弹夹31连接,用于推动其中一个固定架6从弹射出口310移出弹夹31。

进给单元32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固定架6在弹夹31内也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紧密排列;顶出单元33沿机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弹射出口310设置在弹夹31的朝向机架1的侧壁上,并且弹射出口310远离进给单元32。

本实施例的弹射机构3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夹爪2抓取箍筋5移动至指定位置后,进给单元32推动多个紧密排列的固定架6在弹夹31内向弹射出口310的方向移动,当位于最前端的固定架6与弹射出口310对应时,进给单元32停止进给,顶出单元33推动该固定架6从弹射出口310移出弹夹31,使固定架6连接箍筋5与桁架。完成连接后,顶出单元33回收至固定架6的侧方。

进给单元32及顶出单元33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控制进给单元32、顶出单元33自动运行。当弹夹31中的固定架6全部弹出后,进给单元32回收,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式再次将多个固定架6装入弹夹31内。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夹31包括夹壳311、固定杆312以及顶紧块313。夹壳311朝向机架1的侧壁上设置弹射出口310。固定杆312的一端与夹壳311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水平延伸,且延伸端与夹壳311的内壁之间存在弹射间隙,弹射间隙与弹射出口310相对应;固定杆312用于挂设固定架6;顶紧块313滑动套设与固定杆312上,用于顶紧多个固定架6。

夹壳311的顶面以及朝向顶出单元33的侧面为开口面,以方便人工或机械操作将多个固定架6挂设在固定杆312上。固定杆312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固定架6的开口端钩设在两个固定杆312上,并且多个固定架6被顶紧块313顶紧,从而保证固定架6紧密排列并保持竖直状态不会随意摆动。

本实施例的弹夹31既方便多个固定架6快速装入,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给单元32包括压紧气缸321以及推动块322。压紧气缸321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夹壳311的外侧;推动块322与压紧气缸32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推动块322穿过夹壳311的侧壁位于夹壳311内部,且与顶紧块313相接。

压紧气缸321用于带动推动块322向顶紧块313移动,当推动块322与顶紧块313接触后,推动块322推动顶紧块313及固定架6向弹射出口310的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顶出单元33包括顶出气缸331以及顶出板332。顶出气缸331沿机架1的宽度方向设置于夹壳311的外侧;顶出板332与顶出气缸331的动力输出端连接;顶出板332伸入夹壳311内部并用于推动固定架6从弹射出口310移出。

顶出气缸331用于带动顶出板332沿机架1的宽度方向移动。当推动块322推动固定架6移动并且最前端的固定架6移至弹出间隙后,顶出气缸331启动,顶出板332推动位于最前端的固定架6从弹射出口310移出。

请参阅图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顶出单元33还包括限位块333,限位块333用于连接顶出板332与顶出气缸331的动力输出端;在顶出气缸331推动限位块333移动至与夹壳311抵接时,顶出板332正好推动固定架6至连接箍筋5与桁架。

限位块333用于限定顶出板332及固定架6的移动位置,避免固定架6移动超过设定位置而不能实现连接箍筋5及桁架的功能。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弹射机构3还包括支撑架34,支撑架34与机架1固定连接;弹夹31、进给单元32及顶出单元33均固定在支撑架34上。支撑架34用于实现弹夹31、进给单元32及顶出单元33的固定。

请参阅图1或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机架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的容纳空腔10,直线模组4位于容纳空腔10的下方,夹爪2位于容纳空腔10内。

具体地,机架1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滑轨11,以及多个分别与滑轨11连接且用于支撑滑轨11的支柱12。两个滑轨11之间为容纳空腔10。

直线模组4位于容纳空腔10的下方,夹爪2位于容纳空腔10内,夹爪2可在容纳空腔10内自由移动。箍筋5在夹爪2的带动下在滑轨11上移动。

请参阅图1或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枕箍筋及轨枕固定架安放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直线模组4包括驱动电机41及移动组件42。驱动电机41设置在机架1的侧部,驱动电机4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移动组件42连接。移动组件42可以是链条、皮带或是蜗轮蜗杆组件等等。传动组件可以是齿轮箱、联轴器等等。驱动电机41通过传动组件驱动移动组件往复运动,是现有常用技术,在此不做细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