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27325035发布日期:2021-11-10 01:08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2.清水混凝土工艺是通过对传统工艺、施工方法进行改进,使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线条流畅,消除以往混凝土施工存在质量通病的新工艺。所谓清水混凝土结构是指混凝土一次成型,不作任何外装饰,直接利用混凝土自然色作为饰面,模板拼缝痕迹具有规律性,表面平整、没有明显的蜂窝、麻面、露筋、平渣、粉化、锈斑、气泡等缺陷;在结构的部位无缺棱掉角,梁、柱的接头平滑方正,接缝无明显痕迹;预埋件、预埋螺栓套管表面平整,尺寸准确;对拉螺栓位置排列整齐,模板拼缝有规律。
3.但是,目前连廊清水混凝土墙施工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4.1.清水混凝土造价高:要达到饰面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必须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比如模板的品质一定要保证,尤其是面板质量,以及采用高性能的清水混凝土以及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采取特别的蒸养方法及成品保护措施。
5.2.质量与工期要求高: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更为精细和严格,相较普通混凝土施工需要大量的前期策划及施工准备,工期安排上更为紧凑耗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及其结构,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连廊清水混凝土柱施工的清水混凝土造价高和质量与工期要求高的问题。
7.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8.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s1,架设支撑架: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在已标识的施工区域搭建主、次龙骨;
10.其中,s11,主、次龙骨搭建: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运用主龙骨与地面或楼板面垂直,次龙骨沿主龙骨呈等间距依次水平排布形成一个支撑架,将多个支撑架围设成一个几何形的安装空间;
11.s12,主、次龙骨紧固: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利用次梁螺栓卡具进行固定形成支撑架,位于转角处的相邻两个次龙骨通过转角连接件进行固定;
12.s2,模板加工与安装: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对模板的原材料进行选型和制作加工,完成后将成品模板吊装至施工现场,按照施工的进度将成品模板吊装进入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内进行安装;
13.s21,模板原材料的选型:模板应采用20mm厚优质清水专用覆膜模板;
14.s22,模板加工:根据清水专用覆膜模板加工图以及现场安装图得出不同规格的清水专用覆膜模板的数量,并采用精密锯进行对不同规格的模板进行套裁,已完成分割的模板新分割处应进行封胶处理,并且,已完成分割的模板其清水饰面需进行研缝精加工,研缝
成型后刷清漆防潮并编号后堆放整齐;
15.s23,模板安装:模板安装过程中应提前做好施工准备,施工时将模板吊装进入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并遵循安装顺序完成安装;
16.s3,钢筋加工及安装:按照施工图纸的需求加工相应数量的钢筋,并运送至几何形的安装空间进行安装;
17.s31、钢筋放样:由专业翻样员依据施工图进行对钢筋放样,对于使用复杂部位的钢筋必须采用bim软件深化放样;
18.s32,钢筋加工制作:钢筋加工前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等清除干净,在清理干净的钢筋表面涂刷钢筋阻锈剂,涂刷阻锈剂两遍,按照施工图纸的需求经过不同的机械设备加工处理出相应数量的钢筋,将加工成型的钢筋成品按分批、分期码放整齐,挂牌标识;
19.s33,进场绑扎:将钢筋成品运送进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内,并遵循绑扎方式在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内进行绑扎;
20.s4,清水混凝土制备: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和施工图纸进行原材料选型,并计算出相应的配合比制作视觉样板,采用符合标准视觉样板的配合比,并将该配合比提供给商砼站进行制备;
21.s5,清水混凝土浇筑:已制备的清水混凝土通过商砼车辆运送至施工现场,并利用混凝土浇筑设备向几何形的安装空间进行展开清水混凝土浇筑;
22.s51,浇筑前:关注当地天气并检查钢筋及模板的现场情况,清水混凝土运送至施工现场后需专人检查坍落度;
23.s52,浇筑时,清水混凝土浇筑流向以角部为起点,先在根部浇筑50mm~100mm厚与清水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采用标尺杆对分层厚度进行控制,每层清水混凝土浇筑厚度要严格控制在800mm以内;
24.s6,清水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25.s7,上口找平:清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几何形的安装空间顶部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添减清水混凝土,将位于几何形的安装空间顶部的清水混凝土找平,高低差控制在10mm以内;
26.s8,模板拆模:待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内的清水混凝土固化后将外部的支撑架以及模板拆除;
27.s9,清水混凝土养护:在固化的墙面粘贴薄膜进行养护。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3中的施工准备为:施工放线

模板通过e型梁与支撑架固定,并进行隐蔽检查,对需浇筑清水混凝凝土处的杂物进行清理

相对的支撑架之间使用pvc套管定位,并安装预埋件

模板配件安装以及对模板涂刷脱模剂,并搭设施工操作平台

复核模板控制线,并使用砂浆对地面或楼板面找平层。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23中的安装顺序为:根据所述施工放线和模板编号,将准备好的模板吊装入位

相邻两个模板位于pvc套管处具有相匹配的弧形槽,将模板的弧形槽调到与pvc套管适配,在模板与支撑架之间设置专用垫块,并利用紧固对拉螺栓穿过专用垫块与pvc套管连接对模板进行初步固定

相邻的模板之间粘贴双面胶条,并利用长钢钉固定

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及拼缝在模板与支撑架设置e型钢,并且e型
钢与模板之间通过自攻螺丝进行固定,

检查模板支设情况,根据节点要求对局部进行加强。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33中的绑扎方式为:围绕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呈等间距安装纵筋形成钢筋绑扎空间,将纵筋垂直于地面或楼板面

利用镀锌防锈扎丝将纵筋与模板固定

相邻的两个纵筋之间绑扎横筋

在钢筋绑扎空间内呈等间距安装纵筋,并将相邻的两个纵筋之间绑扎横筋。
3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原材料为水、水泥、粉煤灰、砂、石和外加剂。
3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原材料的配合比为水165:水泥280~300:粉煤灰100~120:矿粉0:砂828:石1057:外加剂5.2。
3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振捣棒移动间距小于或等于500mm。
3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6中振捣棒振捣时间控制在20s~30s之间。
35.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结构,包括由主龙骨和次龙骨搭建而成的支撑架,且所述主龙骨与地面或楼板面进行垂直,所述次龙骨沿主龙骨呈等间距依次水平排布,所述主龙骨与所述次龙骨之间通过次梁螺栓卡具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架可合围一几何形的安装空间,相对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pvc套管,在所述安装空间内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模板,且相邻两个所述模板的相对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pvc套管的表面适配,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模板之间设置有专用垫块,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模板的一侧通过紧固对拉螺栓穿过所述专用垫块并与所述pvc套管螺纹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模板的重叠面粘贴有双面胶条,并用长钢钉将其紧固,所述模板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e型钢,所述e型钢与所述模板之间通过自攻螺丝固定连接,围绕所述安装空间内固定连接有纵筋,且所述纵筋与地面或楼板面垂直,相邻两个所述纵筋之间通过镀锌防锈扎丝绑扎有横筋。
3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7.(1)本发明根据施工场地的环境,经过精细的计算,并反复试验制作视觉样板得到原材料的配合比,通过配合比得出施工时所用的清水混凝土的用量,并在施工环节精准把控,能够实现节能减材的目的。
38.(2)本发明通过比较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围绕符合建筑节能和节材,在施工方案优化,各个施工节点精细化管理,实施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能够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
39.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40.图1是本发明所公开的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41.图2是本发明所公开的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步骤s2的结构示意图;
42.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43.图4是本发明所公开的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步骤s3的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架;1a、主龙骨;1b、次龙骨;2、安装空间;3、模板;4、e型钢;5、pvc套管;6、紧固对拉螺栓;7、专用垫块;8、双面胶条;9、长钢钉;10、自攻螺丝;11、纵筋;12、横筋。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实施例一
51.参照附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2.s1,架设支撑架: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在已标识的施工区域搭建主、次龙骨。
53.在本实施例中,各项工序是:
54.s11,主、次龙骨搭建:根据施工图纸要求,运用主龙骨与地面或楼板面垂直,次龙骨沿主龙骨呈等间距依次水平排布形成一个支撑架,将多个支撑架围设成一个几何形的安装空间。
55.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所围设的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其几何形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l形等形状,主要根据施工图纸墙体之间的构造而形成,因此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56.s12,主、次龙骨紧固:主龙骨与次龙骨之间利用次梁螺栓卡具进行固定形成支撑架,位于转角处的相邻两个次龙骨通过转角连接件进行固定;
57.s2,模板加工与安装: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对模板的原材料进行选型和制作加工,
完成后将成品模板吊装至施工现场,按照施工的进度将成品模板吊装进入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内进行安装。
58.在本实施例中,各项工序是:
59.s21,模板原材料的选型:模板应采用20mm厚优质清水专用覆膜模板。
60.为保证清水混凝土的饰面特征,加工时要注意清水专用覆膜模板是否平整、有无破损和表面是否有暗痕,夹板有无空隙和扭曲,边口是否整洁,厚度和形状等是否符合要求。
61.s22,模板加工:根据清水专用覆膜模板加工图以及现场安装图得出不同规格的清水专用覆膜模板的数量,并采用精密锯进行对不同规格的模板进行套裁,已完成分割的模板新分割处应进行封胶处理,并且,已完成分割的模板其清水饰面需进行研缝精加工,研缝成型后刷清漆防潮并编号后堆放整齐。
62.s23,模板安装:模板安装过程中应提前做好施工准备,施工时将模板吊装进入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并遵循安装顺序完成安装。
63.其中,所述步骤s23中的施工准备为:施工放线

模板通过e型梁与支撑架固定,并进行隐蔽检查,对需浇筑清水混凝凝土处的杂物进行清理

相对的支撑架之间使用pvc套管定位,并安装预埋件

模板配件安装以及对模板涂刷脱模剂,并搭设施工操作平台

复核模板控制线,并使用砂浆对地面或楼板面找平层。
64.脱模剂为水乳性,现场使用需要按照1:10进行稀释处理,在清理完成的模板表面上做均匀涂刷。
65.还有,所述步骤s23中的安装顺序为:根据所述施工放线和模板编号,将准备好的模板吊装入位

相邻两个模板位于pvc套管处具有相匹配的弧形槽,将模板的弧形槽调到与pvc套管适配,在模板与支撑架之间设置专用垫块,并利用紧固对拉螺栓穿过专用垫块与pvc套管连接对模板进行初步固定

相邻的模板之间粘贴双面胶条,并利用长钢钉固定

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及拼缝在模板与支撑架设置e型钢,并且e型钢与模板之间通过自攻螺丝进行固定,

检查模板支设情况,根据节点要求对局部进行加强。
66.模板进场卸车时应水平将模板吊离车辆,并在吊绳同模板的接触部位加设垫枋或角钢护角,避免吊绳伤及面板,可两块一起吊,吊点位置应作用于背楞位置,确保有四个吊点并且均匀受力。模板吊装时需在吊钩位置挂钢丝绳,起吊前一定要确保吊点的连接稳固,严禁钩在铝梁或背楞上注意模板面板不能与地面接触,必要时,模板跟部位置垫海绵。而且若处于四级风以上不宜吊装模板,入模时下放应有人用绳子牵引以保证模板顺利入位,模板下口应避免与混凝土墙体发生碰撞摩擦以防止飞边。
67.s3,钢筋加工及安装:按照施工图纸的需求加工相应数量的钢筋,并运送至几何形的安装空间进行安装。
68.在本实施例中,各项工序是:
69.s31、钢筋放样:由专业翻样员依据施工图进行对钢筋放样,对于使用复杂部位的钢筋必须采用bim软件深化放样。
70.s32,钢筋加工制作:钢筋加工前将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渍及浮皮等清除干净,在清理干净的钢筋表面涂刷钢筋阻锈剂,涂刷阻锈剂两遍,按照施工图纸的需求经过不同的机械设备加工处理出相应数量的钢筋,将加工成型的钢筋成品按分批、分期码放整齐,挂牌标
识。
71.s33,进场绑扎:将钢筋成品运送进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内,并遵循绑扎方式在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内进行绑扎。
72.其中,所述步骤s33中的绑扎方式为:围绕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呈等间距安装纵筋形成钢筋绑扎空间,将纵筋垂直于地面或楼板面

利用镀锌防锈扎丝将纵筋与模板固定

相邻的两个纵筋之间绑扎横筋

在钢筋绑扎空间内呈等间距安装纵筋,并将相邻的两个纵筋之间绑扎横筋。
73.s4,清水混凝土制备:结合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和施工图纸进行原材料选型,并计算出相应的配合比制作视觉样板,采用符合标准视觉样板的配合比,并将该配合比提供给商砼站进行制备。
74.其中,所述步骤s4中原材料为水、水泥、粉煤灰、砂、石和外加剂,所述原材料的配合比为水165:水泥280~300:粉煤灰100~120:矿粉0:砂828:石1057:外加剂5.2。
75.清水混凝土宜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品牌水泥,应采用旋窑生产且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28d胶砂强度不宜低于48.0mpa,在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抗裂性能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开裂敏感性试验要求>200min。
76.所选用的水泥应满足现行有关水泥标准的最低要求。此外,还应根据工程需要,选择性地对水泥提出以下要求:
77.(1)一般情况下,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350m2/kg,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45μm方孔筛筛余≥35.0%;
78.(2)对水泥中碱含量的限制:对构件有较高抗裂性要求时,如不掺用矿物掺合料,硅酸盐水泥碱含量应≤0.60%,并≮0.3%。
79.(3)拌制混凝土时的水泥温度≯60℃。
80.(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不应大于27%。
81.(5)水泥矿物中c3s含量≤55%,c3a≤6%。
82.清水混凝土宜采用i级粉煤灰;当采用ii级粉煤灰时,其掺量不应超过60kg/m3,应掺加增粘组分调整浆体粘度;并不得采用iii级粉煤灰。
83.清水混凝土采用的外加剂选用分子链主、侧结构共聚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应通过合成技术实现高效减水、低含气量、缓凝、保塑等复合功能,并与原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应采用不改变清水混凝土颜色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其减水率不应小于25%。当清水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较低时,宜在减水剂合成时掺入甲基纤维素醚或聚丙烯酰胺等增粘组分,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
84.计算原材料的配合比可采用如下步骤:
85.(1)选择胶凝材料的组成和水胶比。
86.根据清水混凝土工程的需要,例如强度、和易性、环境温湿度、结构形式、耐久性和材料成本等确定胶凝材料组成。
87.(2)计算胶凝材料用量。
88.(3)计算单方用水量和外加剂。
89.根据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可计算得单方用水量。
90.(4)选择石的体积。
91.预拌清水混凝土中石子处于悬浮状态,所占体积变化范围较小,每方清水混凝土石的体积可查表进行选择。
92.(5)计算砂、石的用量。
93.确定胶材料组成、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后,可以得到用水量,依据密度可以得到浆体体积。选定石的体积,再用1m3减去浆体体积、石的体积和含气体积,最后得出砂的体积。1m3清水混凝土为胶凝材料的体积、单方水体积及砂的体积与石的体积和含气体积的总和,设定1m3清水混凝土中空气为δl,则计算公式为:
94.v
c
+v
fa
+v
ggbs
+v
w
+v
s
+v
g
+δ=1m395.式中:v
c

水泥体积,m3;v
fa

粉煤灰体积,m3;v
ggbs

矿粉体积,m3;v
w

水体积,m3;v
s

砂的体积,m3;v
g

石的体积,m3。
96.当砂的含石量大于10%,超过部分50%计入石的用量,石子中相应减少,砂中相应增加。
97.s5,清水混凝土浇筑:已制备的清水混凝土通过商砼车辆运送至施工现场,并利用混凝土浇筑设备向几何形的安装空间进行展开清水混凝土浇筑。
98.在本实施例中,各项工序是:
99.s51,浇筑前:关注当地天气并检查钢筋及模板的现场情况,清水混凝土运送至施工现场后需专人检查坍落度。
100.s52,浇筑时,清水混凝土浇筑流向以角部为起点,先在根部浇筑50mm~100mm厚与清水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用铁锹均匀入模,采用标尺杆对分层厚度进行控制,每层清水混凝土浇筑厚度要严格控制在800mm以内。
101.另外,浇筑清水混凝土的过程中有专人对纵筋、横筋、模板和支撑架进行检查,一旦移位、变形或者松动要马上调整和修复。
102.s6,清水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浇筑时,应使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
103.其中,所述步骤s6中振捣棒移动间距小于或等于500mm;所述步骤s6中振捣棒振捣时间控制在20s~30s之间。
104.并且,振捣过程中,应避免撬振模板、纵筋和横筋,每一振捣点的振动时间,应以清水混凝土表面不再下沉,无气泡逸出为止。
105.s7,上口找平:清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将几何形的安装空间顶部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添减清水混凝土,将位于几何形的安装空间顶部的清水混凝土找平,高低差控制在10mm以内。
106.s8,模板拆模:待几何形的安装空间内的清水混凝土固化后将外部的支撑架以及模板拆除。
107.模板拆除的时间应在混凝土同条件试件强度达到3mpa拆模,若在冬期强度不小于4mpa时拆模,拆模后应及时养护,以减少混凝土表面出现色差、收缩裂缝等现象。
108.s9,清水混凝土养护:在固化的墙面粘贴薄膜进行养护。
109.实施例二
110.参照附图2~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另提出用于连廊清水混凝土柱的结构,包括由主龙骨和次龙骨搭建而成的支撑架,且所述主龙骨与地面或楼板面进行垂直,所述次龙骨
沿主龙骨呈等间距依次水平排布,所述主龙骨与所述次龙骨之间通过次梁螺栓卡具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架可合围一几何形的安装空间,相对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pvc套管,在所述安装空间内自下而上依次安装模板,且相邻两个所述模板的相对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pvc套管的表面适配,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模板之间设置有专用垫块,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模板的一侧通过紧固对拉螺栓穿过所述专用垫块并与所述pvc套管螺纹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模板的重叠面粘贴有双面胶条,并用长钢钉将其紧固,所述模板与所述支撑架之间设置有e型钢,所述e型钢与所述模板之间通过自攻螺丝固定连接,围绕所述安装空间内固定连接有纵筋,且所述纵筋与地面或楼板面垂直,相邻两个所述纵筋之间通过镀锌防锈扎丝绑扎有横筋。
11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12.(1)本发明根据施工场地的环境,经过精细的计算,并反复试验制作视觉样板得到原材料的配合比,通过配合比得出施工时所用的清水混凝土的用量,并在施工环节精准把控,能够实现节能减材的目的。
113.(2)本发明通过比较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围绕符合建筑节能和节材,在施工方案优化,各个施工节点精细化管理,实施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能够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
11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