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机试验室通风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1788发布日期:2022-08-24 12:3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汽车电机试验室通风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实验领域,具体是汽车电机试验室通风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产量也逐年增大,电机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核心装置,可分为直流电机、交流感应(异步)电机、永磁无刷电机等。汽车电机具有电压高、转速高、质量轻、负荷高、调速性能佳、高效率低损耗、还需具备有能量回收、适应恶劣环境等功能。新能源汽车汽车电机在出厂前,需要通过一定标准强度的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由于电机安装消音装置前运行,会产生严重的噪音,并且会有发热现象。需在试验室内完成。电机试验室是专门用来做电机测试的构筑物,一般在车企生产基地都比较常见。电机运行时的噪音一般可高达110db,噪音主要集中在低频阶段。汽车电机试验室隔音降噪与通风散热装置的主要原理:通过电机基座底部的减震大大缓冲电机的振动,通过隔震沟,大大降低振动向外传播;通过隔音墙和试验室隔音吊顶以及隔音门试验室隔音吊顶将电机产生噪音隔绝吸收,防止噪音向外扩散;通过混流风机进行试验室的通风散热,防止试验室温度过高;通过静压箱连接混流风机,防止噪音通过风机口向外传播。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可保证在试验室外围附近的噪声在控制范围内。
3.但是,现有技术中,很多车企电机试验室都无法同时满足隔音降噪与通风散热的要求,噪声降低了,车间通风散热效果则不佳,影响作业环境,通风散热达到要求后,噪声却超标了,影响附近居民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汽车电机试验室通风降噪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电机试验室通风降噪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汽车电机试验室通风降噪装置,包括实验室隔音前门、混流进风风机、混流排风风机、隔音后门和消声模块,所述实验室隔音前门和隔音后门对向设置,所述混流进风风机和混流排风风机对角设置,所述消声模块包括机台基座、隔震沟、隔音观察窗、隔音墙、进风机静压箱、排风机静压箱和试验室隔音吊顶,所述隔音墙固定安装在所述机台基座四周的砖混墙壁上,所述进风机静压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混流进风风机的顶部,所述排风机静压箱固定安装在所述混流排风风机的顶部,所述试验室隔音吊顶安装在所述隔音墙的顶部,且通过丝杆和龙骨进行固定。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汽车电机放置与所述机台基座上,所述机台基座底部安装有减震弹簧阻尼,所述隔震沟开设于所述机台基座四周,且其宽度和深度均为1m。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音墙所述机台基座四周的砖混墙壁和顶部的试验室隔音吊顶上,所述隔音墙包括穿孔铝扣板、设置在所述穿孔铝扣板一侧的防水防
水阻燃纤维布、设置在所述防水阻燃纤维布一侧的隔音棉、设置在所述隔音棉和所述防水防水阻燃纤维布内部的竖龙骨和减震龙骨、设置在所述竖龙骨和减震龙骨之间的支撑卡以及设置在所述隔音棉以及所述防水阻燃纤维布底端的地龙骨,所述穿孔铝扣板的穿孔孔径为 2mm,间距为6mm,孔呈菱形排列,这样设计是针对于电机的噪音频率,这个穿孔孔径与孔距为最适宜电机噪音频率的降噪。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混流排风风机和所述混流进风风机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散风百叶口,且混流排风风机和所述混流进风风机与管道之间均安装有帆布,以降低风机振动对实验室造成的噪音。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实验室隔音前门包括门槛、设置在所述门槛上方外围的冷轧钢上框、设置在所述冷轧钢上框与所述门槛之间的冷轧钢板门、安装在所述冷轧钢板门上的逃生锁以及安装在所述冷轧钢上框以及门槛外围的不锈钢门包边,所述实验室隔音前门与所述隔音后门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所述冷轧钢板门内部填充有隔音材料,隔音材料采用隔音棉和专用隔音泥混合而成,所述冷轧钢板门中钢板的厚度设置为 2.0mm。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音观察窗包括冷轧钢边框、设置在所述冷轧钢边框内壁上的不锈钢窗包边、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窗包边之间的钢化玻璃和设置在所述钢化玻璃外围的不锈钢压条,所述钢化玻璃为双层玻璃。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隔音墙中的穿孔铝扣板的穿孔孔径为2mm,间距为6mm,孔呈菱形排列,这样设计是针对于电机的噪音频率,这个穿孔孔径与孔距为最适宜电机噪音频率的降噪,可以达到最佳的降噪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才混流进风风机和混流排风风机上方设置进风机静压箱和排风机静压箱,可以消除混流进风风机和混流排风风机的噪音,以降低混流风机产生的噪音对外界的影响,降噪效果好。
15.3、本实用新型中的实验室隔音前门和隔音后门通过填充专用的隔音材料,隔音材料采用隔音棉和专用隔音泥混合而成,并将钢板的厚度设置为2.0mm,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可满足实验室的降噪需求,并满足防爆要求。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局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通风降噪剖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验室隔音前门的正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验室隔音前门的左剖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隔音观察窗的俯剖视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隔音墙的结构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铝扣板的穿孔布局图。
23.图中:1、实验室隔音前门;101、冷轧钢板门;102、逃生锁;103、冷轧钢上框;104、不锈钢门包边;105、门槛;2、混流进风风机;3、混流排风风机;4、隔音后门;5、机台基座;6、隔震沟;7、隔音观察窗;701、钢化玻璃;702、不锈钢压条;703、不锈钢窗包边;704、冷轧钢边
框;8、隔音墙;801、穿孔铝扣板;802、沿顶龙骨;803、竖龙骨;804、支撑卡;805、减震龙骨;806、地龙骨;807、隔音棉;808、防水防水阻燃纤维布;9、进风机静压箱;10、排风机静压箱;11、试验室隔音吊顶。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电机试验室通风降噪装置,包括实验室隔音前门1、混流进风风机2、混流排风风机3、隔音后门4和消声模块,实验室隔音前门1 和隔音后门4对向设置,混流进风风机2和混流排风风机3对角设置,消声模块包括机台基座5、隔震沟6、隔音观察窗7、隔音墙8、进风机静压箱9、排风机静压箱10和试验室隔音吊顶11,隔音墙8固定安装在机台基座5四周的砖混墙壁上,进风机静压箱9固定安装在混流进风风机2的顶部,排风机静压箱10固定安装在混流排风风机3的顶部,试验室隔音吊顶11安装在隔音墙8的顶部,且通过丝杆和龙骨进行固定。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实验室隔音前门1和隔音后门4,隔音观察窗7,隔音墙8,混流进风风机2,混流出风风机,进风机静压箱9和排风机静压箱10,使得电机试验室同时满足通风降温以及噪音治理的目标,隔音门在人员进出通道设置,可替代隔音墙8有效降低噪音往外传播。
27.其中,汽车电机放置与机台基座5上,机台基座5底部安装有减震弹簧阻尼,以减轻振动往外传播,隔震沟6开设于机台基座5四周,且其宽度和深度均为1m。
28.其中,隔音墙8机台基座5四周的砖混墙壁和顶部的试验室隔音吊顶11上,隔音墙8 包括穿孔铝扣板801、设置在穿孔铝扣板801一侧的防水阻燃纤维布808、设置在防水阻燃纤维布808一侧的隔音棉807、设置在隔音棉807和防水阻燃纤维布808内部的竖龙骨 803和减震龙骨805、设置在竖龙骨803和减震龙骨805之间的支撑卡804以及设置在隔音棉807以及防水阻燃纤维布808底端的地龙骨806,穿孔铝扣板801的穿孔孔径为2mm,间距为6mm,孔呈菱形排列,这样设计是针对于电机的噪音频率,这个穿孔孔径与孔距为最适宜电机噪音频率的降噪。
29.其中,混流排风风机3和混流进风风机2的底部通过管道连接有散风百叶口,且混流排风风机3和混流进风风机2与管道之间均安装有帆布,以降低风机振动对实验室造成的噪音。
30.其中,实验室隔音前门1包括门槛105、设置在门槛105上方外围的冷轧钢上框103、设置在冷轧钢上框103与门槛105之间的冷轧钢板门101、安装在冷轧钢板门101上的逃生锁102以及安装在冷轧钢上框103以及门槛105外围的不锈钢门包边104,实验室隔音前门1与隔音后门4的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冷轧钢板门101内部填充有隔音材料,隔音材料采用隔音棉807和专用隔音泥混合而成,冷轧钢板门101中钢板的厚度设置为2.0mm,方便试验设备以及电机和人员的进出。
31.其中,隔音观察窗7包括冷轧钢边框704、设置在冷轧钢边框704内壁上的不锈钢窗
包边703、设置在不锈钢窗包边703之间的钢化玻璃701和设置在钢化玻璃701外围的不锈钢压条702,钢化玻璃701为双层玻璃,隔音观察窗7采用双层钢化透明玻璃,可在隔音的同时,方便观察试验室内的设备运行状况。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3.第一步骤:电机置于试验室中央,电机放置于机台基座5中,机台基座5底部安装有减震弹簧,当电机工作时,产生高噪音与高振动频率,底部的减震弹簧可减轻机台振动造成的噪音及振动传入地面。
34.第二步骤:机台基座5四周设置隔震沟6,隔震沟6可大大减轻机台振动往四周传播,从而可降低噪音。
35.第三步骤:电机产生的噪音碰到四周的隔音墙8和试验室隔音吊顶11,当噪音传播到隔音墙8及试验室隔音吊顶11时,会引起材料的共振,从而可将噪音转化为一定的热量消耗掉,大大降低噪音。
36.第四步骤:噪音传播到实验室隔音前门1、隔音后门4和隔音观察窗7时,由于实验室隔音前门1和隔音后门4的阻挡以及实验室隔音前门1和隔音后门4内的吸音材料的作用,通过双层隔音窗的间隔作用,噪音无法通过门和窗往外传播,达到降噪的效果。
37.第五步骤:试验室通过混流进风风机2和混流排风风机3进行通风散热,风机分为混流进风风机2和混流排风风机3,由于混流进风风机2和混流排风风机3本身具有噪音,混流进风风机2和混流排风风机3均连接进风机静压箱9和排风机静压箱10,以降低混流风机产生的噪音对外界的影响。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