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取书放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8979发布日期:2018-06-26 09:5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位取书防书装置。



背景技术:

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因此很多人在闲暇之余会到图书馆读书消遣时间。很多图书馆为了能排放充分多的书籍,使用的书架层次比较多,对于放在最上层的书很难取下,而读完书后,位于上层的书又很难放回原位。为了便于高处书籍的取放,图书馆多采用站到到移动站台取书放书。但是移动站台占用空间较大,而且存在登高风险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很多高位取书器和夹书器,但是结构都不尽完善,功能也较单一,一般的都仅仅适用于取书。

有鉴于此,需要发明一种使用方便的高位取书放书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位取书放书装置,可以实现高位取书,也可实现高位放书的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位取书放书装置,其包括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取书机构和放书机构、用于控制取书和放书动作的拉线、控制拉线张紧或松弛的手柄;

所述取书机构包括:

一拨书组件,用于将书从书架上拨出;

一夹书组件,位于拨书组件下方,用于夹持住拨拨书组件拨出的书;

所述放书机构包括:

置书盒和位于所述置书盒中的用于将书从置书盒中推出的推书组件;

所述置书盒、拨书组件和夹书组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置书盒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置书盒包括后板、与所述后板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以及与所述后板的两侧固定连接的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为弹性材质,前部相接触且形成楔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推书组件包括上推臂和下推臂,所述上推臂和下推臂分别通过上轴和下轴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所述上推臂套装在所述上轴上,且上推臂和所述上轴之间安装有上扭簧,所述下推臂套装在所述下轴上,且下推臂和所述下轴之间安装有下扭簧,所述上推臂和所述下推臂分别通过拉绳与所述拉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推臂和下推臂在关合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转辊,所述上推臂和所述下推臂的自由端安装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的拨书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杆铰连的拨书连杆、固设于所述支撑杆上部的拨书梁以及与所述拨书梁铰连的拨书杆,所述拨书杆与所述拨书梁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拨书连杆的一端通过拨书拉线和所述拨书连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夹书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杆铰连的夹书连杆和固设于所述支撑杆上的夹体,所述夹体包括书夹座、两个夹臂、移动块和复位弹簧,所述书夹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书夹座的另一端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两壁分别与所述夹臂铰连,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一端与所述夹书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两侧设置有齿,并分别与所述夹臂的铰连端相啮合,所述夹书连杆的一端通过夹书拉线与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内穿设有所述拉线,所述拉线上固设有限位球。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固设有管套,所述管套上设置有耳板,所述拨书连杆和所述耳板通过销铰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上固设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设置有铰连板,所述夹书连杆和所述铰连板通过销铰连。

进一步的,所述夹书组件下部设置有接书袋。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拨书拉线和所述夹书拉线的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所提供的高位取书放书装置通过设置拨书组件和夹书组件,当按住手柄,可以实现将书从书架上拨出,然后将拨出的书夹出的目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高位取书放书装置通过设置放书机构,当按住手柄,可以实现将书放到书架上的目的。

本发明中置书盒前部为楔形结构,可以顺利插入书架的书列中,推书组件的上推臂和下推臂可以平稳将书推出,放到书架中,结构简单科学,使用方便。

本发明中一个手柄一个支撑杆可以满足取书和放书的双重目的,体积小,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图书馆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手柄半按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手柄按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拨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夹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放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支撑杆、21拨书连杆、22拨书梁、23拨书杆、24拨书拉线、25管套、26耳板、27拉簧、31夹书连杆、32书夹座、33夹臂、34移动块、35复位弹簧、36容纳槽、37夹书拉线、38线孔、39固定套、4拉线、41限位球、5手柄、61后板、62底板、63侧板、64转辊、71上推臂、72下推臂、73上轴、74下轴、75上扭簧、76下扭簧、8接书袋、81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高位取书放书装置,其包括支撑杆1、位于所述支撑杆1上的取书机构和放书机构、用于控制取书和放书动作的拉线4、与拉线4固定连接的手柄5。

本发明的取书机构包括如附图4所示的拨书组件和如附图5所示的夹书组件。所述的拨书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杆1铰连的拨书连杆21、固设于所述支撑杆1上部的拨书梁22以及与所述拨书梁22铰连的拨书杆23,所述拨书杆23与所述拨书梁22之间设置有拉簧27,所述拨书连杆21的一端通过拨书拉线24和所述拨书连杆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线4连接。

本实施例中拨书连杆2和支撑杆1铰连的方式为,所述支撑杆1上固设有管套25,所述管套25上设置有耳板26,所述拨书连杆21和所述耳板26通过销铰连。

所述的夹书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杆1铰连的夹书连杆31和固设于所述支撑杆1上的夹体,所述夹体包括书夹座32、两个夹臂33、移动块34和复位弹簧35,所述书夹座32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杆1固定连接,所述书夹座32的另一端开设有容纳槽36,所述容纳槽36两壁分别与所述夹臂33铰连,所述复位弹簧36设置于所述容纳槽36内,一端与所述夹书座32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移动块34,所述移动块34的两侧设置有齿,并分别与所述夹臂33的铰连端相啮合,所述夹书连杆31的一端通过夹书拉线37与所述移动块34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过线孔38,所述过线孔38内穿设有所述拉线4,所述拉线4上固设有限位球41。

本实施例中夹书连杆31和支撑杆1铰连的方式为:所述支撑杆1上固设有固定套39,所述固定套39设置有铰连板,所述夹书连杆31和所述铰连板通过销铰连。

为了利于拉线4的动作的灵敏性,在支撑杆1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拨书拉线24和所述夹书拉线37的孔11。

本发明支撑杆上的下部还设置有与夹书组件相对应的接书袋8,接书袋8上安装有拉链81,可以方便书的取出。

如附图6所示的所述放书机构包括:置书盒6和位于所述置书盒中的用于将书从置书盒中推出的推书组件,所述置书盒6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杆1的顶部,所述置书盒6包括后板61、与所述后板61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62以及与所述后板61的两侧固定连接的两个侧板63,所述两个侧板62为弹性材质,前部相接触且形成楔形结构,当书顶出时,两个侧板前部被打开,当书送出后,在材质本身的作用下,关合。

本实施例的推书组件包括上推臂71和下推臂72,所述上推臂71和下推臂72分别通过上轴73和下轴74安装在两个侧板62之间,所述上推臂71套装在所述上轴73上,且上推臂71和所述上轴73之间安装有上扭簧75,所述下推臂72套装在所述下轴74上,且下推臂72和所述下轴74之间安装有下扭簧76,所述上推臂71和所述下推臂72分别通过拉绳与所述拉线4固定连接。

所述上推臂71和下推臂72的宽度为后板61宽度的约一半或略小于一半,两者在关合的状态下形成一个和后板61平行的平台面。

为了利于书的送出,在底板62上设置有转辊64,所述上推臂71和所述下推臂72的自由端安装有滚轮77。

以下通过对本发明的使用方法的说明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结构:

如附图2所示,需要取书时,将本发明的装置取书机构面向书架,将拨书杆23对应待取的书上,按下手柄,此时拨书杆23在拉线4的作用下,向回收,拨书杆23带动书偏离出书架的书列,当拉线4收到一定位置后,限位球41移动到过线孔38上方,被过线孔38限位,次时拉线4再收紧时,会带着夹书连杆一同运动,拉紧夹书拉线37,夹书拉线37带动移动块34移动,两个夹臂33将书夹紧,然后取出书后,松开手柄,拨书杆23在拉簧27的作用下复位,移动块34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两个夹臂33被打开,书落入接书袋8中,拉开拉链即可取出。

如附图3所示,需要放书时,将需要放下的书放到取书盒中,本发明的取书机构面向书架,将置书盒移动到需要放书的书架上,将钱一定取书盒6,由于取书盒6的前端为楔形结构,便于插入两本书之间的空隙中,然后按下手柄,上推臂71和下推臂72在拉线4的作用下,向外打开,推动书向前移动直到将书推出,然后抽回支撑杆,松开手柄,上推臂71和下推臂72分别在上扭簧75和下扭簧76的作用下,回复到关合状态,取书盒前端自动闭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