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壶以及具有该水壶的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507发布日期:2019-02-10 23:0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壶以及具有该水壶的饮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壶以及具有该水壶的饮水设备。



背景技术:

电热水壶作为现在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加热设备,其一般通过连接外接电源加热,包括许多电器元件,但当注水过多或者开水沸腾时,开水易从水壶开口处外溢,从而使加热设备产生电气安全隐患;且现有的净饮水设备通常通过自动注水装置实现自动注水操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误操作或注水控制开关失灵等情况,加热单元注水异常则会导致加热电水壶内的水外溢,从而使饮水设备产生电气安全隐患;另外,外溢出的水又会流到桌面或者地面,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如上电气安全等问题,实用新型了一种饮水设备的防溢水结构,能够有效防止误操作或控制开关失灵等情况下加热单元注水异常出现溢水情况导致设备发生电气安全及用户财产损失的隐患及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壶,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中空腔室和连通所述腔室的流出口,所述流出口高于所述腔室设定的上极限水位;

还包括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上极限水位处或者连通于所述腔室的流出口和上极限水位之间,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腔室外连通,将超过所述上极限水位的流体引流至所述腔室外。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内成型有中空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经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腔室外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通道为导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通道与所述导流通道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通道为导流管并设于所述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为液体流出端,所述液体流出端连接至所述本体的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将液体排出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从中部向边缘倾斜的导流面,所述过流孔设于所述导流面的底部靠近边缘处。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中部设有凸起,所述导流面为围绕所述凸起布置的环形导流面,所述环形导流面的高度沿其径向向外逐渐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连通至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与所述过流孔对应设置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上设有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排出管,所述排水口与排出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为环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装置的排水口连接有盛装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水壶还包括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设于所述腔室下方对所述腔室进行加热。一种饮水设备,其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水壶,腔室上成型有注水口;

注水组件,所述注水组件与所述注水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通过设置导流通道连通水壶的腔室内的上极限水位与腔室外,将腔室内因注水过多或者热水沸腾超过上极限水位处的多余的水及时引流至腔室外,避免了在使用过程因出现的溢水问题带来的电气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通过将导流通道设置于水壶的把手中,或者直接将把手设置为中空通道,用于将腔室内多余的水导流至腔室外,在起到了导流作用的同时,不增加零部件或者增设了较少的零部件,不影响水壶内部的其余零部件的设计空间和位置。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通过将导流通道的液体流出端设置在底座上并在底座上设有过流孔,通过底座将导流装置内的水引流至水壶外,避免在水壶本体上设置多余的出水管,简化了水壶的结构。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通过在与底座连接处设置有导流装置,用于将底座流出的水导流至水壶外,且螺纹环形的导流槽可有效的增加水流的流程,避免水流在底座流出口处拥堵堆积,将水有序地导流至外部空间。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壶,通过在与导流装置连接处设置有盛放装置,用于将导流装置流出的水引流至盛放装置中并最终由盛放装置上的出水管引流至机内浓水箱或随出水管排入机外下水道。设置有盛放装置对溢出水进行了二次导流,避免了溢出水流较多时,底座或者盛放装置内的容量过小导致水溢出底座或者导流装置的情形,将溢出水有序地导流至外部空间。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饮水设备,在水壶中设有导流通道和导流装置,用于将水壶腔室内溢出的水及时有序的导出腔室外部,避免在使用过程因出现的溢水问题带来的电气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饮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水壶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底座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导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导流盘的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的接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接水盒的左视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接水盒的剖视图;

图10为图2所示的导流盘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11-腔室;12-流出口;13-上极限水位;14-把手;15-底座;151-过流孔;152-导流面;16-注水口;

2-注水杆组件;21-注水杆;22-密封圈;23-注水杆座;

3-储水组件;31-净水箱;32-连接管路;33-控制阀;

4-导流管;41-液体流出端;

5-导流盘;51-导流槽;52-排水口;53-接管;

6-接水盒;61-接水盒盖;62-接水盒本体;63-出水管;64-接水盒进水口;

7-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水设备,其中饮水设备可以为外置式净饮水设备,例如饮水机、净饮机等,也可以为不限于饮水机、净饮机,还包括其他类似功用的饮用水设备。该饮水设备主要包括:储水组件、注水杆组件、水壶和安装板7。如图2所示,水壶的腔室11上成型有注水口16,本实施例中的注水口16成型于水壶的盖体上,注水杆组件2的流出口与注水口16连通。其中参见附图1,储水组件包括净水箱31、连接管路32和控制阀33,连接管路32连接净水箱31与注水杆组件2,控制阀33设于连接管路32上用于控制连接管路32的通断。参见图2,注水杆组件2包括注水杆21、密封圈22和注水杆座23,其中注水杆21通过密封圈22与注水杆座23密封连接,注水杆21连接于连接管路32,注水杆座23适于伸入注水口16并与注水口16活动连接,通过注水杆座23与注水口的连接实现对水壶的中空腔室11进行注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壶,其主要包括本体1、加热部件、导流管4、导流盘5和接水盒6。本体1包括中空腔室11和流出通道,流出通道连通腔室11和流出口12,流出口12高于腔室11设定的上极限水位13;加热部件设于腔室11的下方本体对腔室11中的水进行加热。其中导流盘5和接水盒6都安装于饮水设备的安装板7上。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包括设于本体1底部的底座15和连接于本体1上的把手14,把手14内成型有中空通道,中空通道内设有与腔室11外连通的导流管4。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管4的一端与腔室11的上极限水位13处连通,当然其也可连通于腔室的流出口和上极限水位之间。导流管4的另一端为液体流出端41,其与腔室11外连通,具体地,液体流出端41连接至本体的底座15,由此将超过上极限水位13处的流体引流至腔室11外。

如图3所示,底座15上设有若干个过流孔151,本实施例中设有三个过流孔151。其中过流孔151用于将导流管4内流出的水排出底座15。如图4所示,底座15的中部设有凸起,导流面152为围绕凸起布置的环形导流面,环形导流面的高度沿其径向向外逐渐降低,过流孔151设于该环形导流面的最外侧边缘处,即设于该底座15的最低位置处。

当然,底座上也可设置有向一侧倾斜的导流面,例如导流面可为设置在底座内的整体倾斜的一个平面,其具有最低端,过流孔设于导流面的最低端。

如图5所示,底座15连接至导流盘5,本实施例中的导流盘5设于底座15的下方,导流盘5包括与底座15上的过流孔151对应设置的导流槽51,导流槽51一端高一端低,其中高的一端对应设置在过流孔151的下方,低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排水口52。如图6所示,位于图6中右侧的导流槽51高于位于左侧的导流槽,其中右侧的导流槽对应地于底座151的过流孔151的下方,在左侧导流槽51上设有至少一个允许水流出的排水口52,导流槽51用于将水导流至排水口52。其中为起到较好的导流效果,避免积水堆积于导流盘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为延长导流路径而将导流槽设置为螺旋环形槽。

如图7-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盘的排水口52处还连接有接水盒6,导流盘5的排水口52连通至接水盒6的接水盒进水口64。接水盒6包括接水盒盖61、接水盒本体62和连接于接水盒本体的出水管63,其中出水管63可为硅胶管或者PE管。如图2所示,接水盒盖61为栅格状,用于接收置于接水盒6上的其他杯子或者饮水设备的积水。通过出水管63将加热单元的溢水导流至净饮水设备的机内浓水箱或随出水管63排入机外下水道,由此解决了外置式净饮水设备使用过程可能出现的溢水问题及由此带来的电气安全隐患。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水壶内也可不设置导流管15,直接设置把手14内的中空通道代替导流管4,通过中空通道直接将腔室11内的上极限谁水位处的水引流至本体的腔室11外。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流管也可不设置于把手14内,导流管也可直接设于本体内的其余位置,只需满足连通腔室最高水位处与腔室外,或者连通腔室的流出口和上极限水位之间的任意位置与腔室外即可。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不设置导流管,当不设置有导流管时,水位超过最高限制水位后可沿本体1的机身外壁流入导流盘,再通过导流盘引流至机内浓水箱或随排出管排入机外下水道。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流盘也可不连接于接水盒,或者可不设置连接于导流盘的接水盒;如图10所示,此时将导流盘的排水口直接与一接管53连通,接管53用于连接出水管,以将导流盘中的积水直接排向下水道或者净饮水设备的机内浓水箱。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导流盘上也可不设置导流槽,而在导流盘的底部直接设置一流出口或者出水管,用于将其内部积水排出。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不设置导流盘,而将由底座排出的水直接引入接水盒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水壶放入饮水设备中相应的位置时,饮水设备的联动装置控制注水杆组件2与水壶的注水口16配对接合;当控制阀33接收到注水控制指令时即对水壶进行注水操作,此时,若在注水过程中注入水位过高,高于上极限水位13时,多余的水即从导流管14导流出腔室11外;水壶开启加热后,一旦在加热过程中腔室11内的水沸腾并超过上极限水位时,此时溢出的水也同样从导流管14导流出腔室11外。

溢流出腔室11的水经导流管4的液体流出端41引流至底座15内,并经底座15底部的过流孔151流至导流盘5上对应的导流槽51中,由导流槽51引流至导流盘5的排水口52或者接管53排出。

本实施例中导流盘5排出的水经接水盒进水口64流进接水盒本体61中,并由接水盒本体61上连接的出水管63最终引流至机内浓水箱或随排出管排入机外下水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饮水设备,在不增加或少增加额外零部件的基础上,在水壶中设有导流通道和导流盘,用于将水壶腔室内溢出的水流及时有序的导出腔室外部,避免在使用过程因出现的溢水问题带来的电气安全隐患。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