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走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9659发布日期:2022-07-20 01:3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自行走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走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清洁设备在行进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向滚筒供水,以保持滚筒湿润达到拖地的效果。但滚筒清洁待清洁面一定距离后,滚筒表面越来越脏,滚筒上吸附的水越来越黑,导致拖地效果越来越差。再者,在瓷砖等吸水率比较小的待清洁面材质上使用清洁设备的情况下,滚筒的含水率会越来越高,导致滚筒拖地后会在待清洁面上留下水印。
3.目前的一些清洁设备采用挤水装置配合污水槽、清水槽一同使用,在清洁滚筒的同时收集污水,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装置要么结构复杂,要么占用空间大,既不利于生产制造的简单化,同时也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走清洁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走清洁设备,结构简单、紧凑且占用空间小。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走清洁设备,包括清洁设备主体、安装在所述清洁设备主体上的行走装置和滚筒,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清洁设备主体上的水箱,所述滚筒、所述行走装置和所述水箱沿所述自行走清洁设备的前行/后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滚筒的宽度大于所述水箱和所述行走装置在所述滚筒上的正投影宽度,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一对滚轮,所述水箱安置在所述一对滚轮之间,所述滚筒上设置有与所述水箱相通的自洁组件,所述自洁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滚筒工作过程中对所述滚筒进行清洁。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洁组件具有沿上下分隔设置的清水容置腔体和污水容置腔体,所述水箱包括上下分隔设置的清水箱和污水箱,所述清水箱和所述污水箱分别与所述清水容置腔体和所述污水容置腔体相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洁组件具有挤压所述滚筒以收集污水的挤压件以及固定在所述挤压件上远离所述滚筒一侧的导流件,所述导流件的端壁设有与所述污水容置腔体相通的污水导出口,自所述污水容置腔体过渡的污水经由所述污水导出口注入所述污水箱。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水箱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污水箱在所述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水箱具有矩形截面,所述污水箱具有t型截面,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污水箱叠加安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水箱与所述污水箱之间形成u型让位槽,所述u型让位槽的开口朝向背离于所述滚筒。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对滚轮在所述清洁设备主体上的位置相对于所述u型让位槽而安置。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洁组件位于所述滚筒的最高点所在水平面和所述滚筒的轴心所在水平面之间。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设备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滚筒和所述自洁组件设于第一安装腔内;所述水箱设于第二安装腔内。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上朝远离于待清洁面的方向设有封盖,所述封盖上设有提拉把手,所述水箱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提拉把手将所述水箱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水平抽出。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腔由所述清洁设备主体于两个所述滚轮之间凹陷形成,以使所述水箱自后向前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清洁设备主体凹设有安装槽以安装所述滚轮,所述第二安装腔向前延伸超出所述安装槽的后侧面。
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腔向前延伸未超出所述安装槽的前侧面。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局水箱自身以及水箱与滚筒、行走装置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整个设备的空间利用紧凑。再者,通过设置自洁组件,实现了滚筒的自清洁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9.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自行走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1.图3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滚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水箱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滚筒和自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图6的剖面图。
26.图8是自洁组件的剖面图。
27.图9是挤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图9中圆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1是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图11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第一”、“第
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33.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走清洁设备200,包括清洁设备主体201、安装在清洁设备主体201上的行走装置202和滚筒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行走装置202具有一对滚轮。滚筒装置100包括滚筒1、设置在所述滚筒1上的自洁组件2以及与自洁组件2相通的水箱3,自洁组件2用于过渡清水和挤出污水,水箱3包括上下分隔设置的清水箱31和污水箱32,分别用于供给清水和收集污水。一方面,清水箱31供给清水润湿滚筒,以使得滚筒进入清洁工作状态。另一方面,自洁组件2挤压并导出滚筒1在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至污水箱32,待清洁工作结束后,把污水箱32中的污水倒出来即可。本实用新型中的滚筒装置100实现了滚筒1的自清洁以及滚筒1上污水的收集,结构也十分简单且占用空间小。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走清洁设备200,既可以是拖地机、扫地机,也可以是扫拖一体机等等,同时,自行走清洁设备200可以是对地面也可以是对桌面等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地面包括瓷砖面和木地板等等,本实用新型不再一一列举。
34.在本实用新型中,滚筒1、行走装置202和水箱3沿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前行/后退方向依次排列,水箱3安置在行走装置202的一对滚轮之间。滚筒1的宽度大于水箱3和行走装置202在滚筒1上的正投影宽度,换言之,一对滚轮之间的距离加上该一对滚轮自身的宽度之和不超过滚筒1的宽度,此设计既是考虑了在滚筒1可清洁的、最大宽度的前提下的整体设备的紧凑性,也考虑了动力单元在驱动行走装置时的最佳驱动效率。
35.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沿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高度方向,清水箱31叠加设置在污水箱32上方,且清水箱31具有矩形截面,污水箱32具有t型截面。清水箱31与污水箱32之间形成有一个u型让位槽35,u型让位槽35的开口朝向背离于滚筒1所在的方向。行走装置202的一对滚轮在对应于该u型让位槽而安置在清洁设备主体201上,从而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同时保持设备整体上的紧凑。
36.请参阅图4和图5所示,清水箱31和污水箱32分别与自洁组件2的污水容置腔体223和清水容置腔体23相通(如图7和图8所示),以分别供给清水和收集污水。其中,污水箱32设有污水排放口321,用于排放污水。清水箱31和污水箱32装配形成水箱3这一整体,实现了模块化,便于安装/拆卸。本实施例中,清水箱31和污水箱32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拼接式连接结构。
37.为了便于对污水箱32的清理,一些实施例中,水箱3的封盖上设有提拉把手33,封盖在对应提拉把手33的位置上内凹形成让位槽,以便于用户将手伸入让位槽中握住提拉把手33,将水箱3水平抽出或置入清洁设备主体201中。当需要清理污水箱32时,直接将水箱3从清洁设备主体201的第二安装腔204(如图2所示)水平抽出,然后打开污水排放口321排出污水即可,清理完毕后,关闭污水排放口321,然后将水箱3从清洁设备主体201的第二安装腔204水平置入即可,整个过程无需翻转清洁设备主体201,从而提高清理的便捷性。本实施例中的提拉把手33沿水箱3的抽出或置入方向平行设置,从而方便使用者施力。
38.优选地,清水箱31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污水箱32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这是由于污水箱32相对的两侧壁内凹形成让位空间,即u型让位槽35,从而收容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行走装置,使得整机结构布局紧凑,有利于整机的小型化。然而,由于污水箱32的横向尺寸缩小,那么,为了保证污水的存水量,污水箱32的纵向尺寸被设计为高于清水箱31
的纵向尺寸。可选地,水箱3可以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成本低且不会发生锈蚀。
39.滚筒1的转动方向使得待清洁面对滚筒1的摩擦力朝向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前进方向,即滚筒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以减小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前进阻力。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滚筒1也可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40.需要说明的是,自洁组件2的设置位置与滚筒1的转动方向有关。如图6和图7所示,本技术中,滚筒1相对自洁组件2自上而下转动。即,在滚筒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实施例中,自洁组件2设置在滚筒1的前侧。在滚筒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实施例中,自洁组件2设置在滚筒1的后侧。如此设置,在滚筒1转动过程中,在滚筒1和挤压件21的挤压接触处,滚筒1的周向表面相对于挤压件21倾斜向下运动,滚筒1上的污水被挤出并阻流至导流件22的清水容置腔体23中,然后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流出至污水导出口221。
41.可选地,滚筒1一端部的上方设有驱动组件(未图示),滚筒1与驱动组件的同侧端部之间设有齿轮组(未图示),驱动组件通过齿轮组驱动滚筒1的转动,滚筒1在转动过程中起到擦地或拖地的作用。滚筒1表面的材质可以是海绵、绒布等易吸水的材质,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42.请参阅图6-8并结合图3所示,自洁组件2用于清洁滚筒1以及导出滚筒1上的污水。自洁组件2包括挤压件21以及固定在挤压件21上远离滚筒1一侧的导流件22,挤压件21挤压滚筒1表面以导出在清洁待清洁面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导流件22与挤压件21围设形成相互区隔的清水容置腔体23和污水容置腔体223。清水容置腔体23被配置为过渡收集污水,污水容置腔体223被配置为容纳清水。优选地,清水容置腔体23及污水容置腔体223位于滚筒1中心轴线的一侧,且在待清洁面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从而节省空间。
43.请参阅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自洁组件2设于滚筒1的最高点所在水平面和滚筒1的轴心所在水平面之间,能够使得挤压部211具有较好的倾斜角度,从而更易于挤出滚筒1上污水,而且不会占用额外空间。
44.请参阅图9、图10并结合图8所示,挤压件21包括挤压部211以及设于挤压部211上方的侧壁212,挤压部211与滚筒1过盈配合以挤出滚筒1上污水并将其导流至清水容置腔体23,最终汇集到污水箱32中,从而实现滚筒1的自清洁以及污水的收集。相较于常规的挤水装置,本技术的自洁组件2结构十分简单且占用空间小。
45.侧壁212上开设有若干导液口2121,导液口2121与清水容置腔体23相通。滚筒1上的污水被挤压部211挤压后经导液口2121流至清水容置腔体23中。本技术中,挤压部211能够满足覆盖滚筒1的整个长度,通过与滚筒1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对滚筒1上污水的挤出和阻流,其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凸起,如长条状、波纹状等等。
46.优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该侧壁212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弧度与滚筒1的圆形表面适配,能够使得被阻流的污水更快地进入导液口2121中,以汇流至清水容置腔体23内。
47.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8所示,在清水容置腔体23内,导液口2121的最低点到导流件22的底壁的内表面设有距离,能够使得清水容置腔体23可以暂存一定量的污水,同时也可以防止污水的回流。优选地,导液口2121均匀排布在侧壁212上,使得污水的导出更加均匀。
48.可以理解地,挤压件21和导流件22之间的连接应为无缝连接,以免污水溢出对待
清洁面造成二次污染。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持连接的方式实现挤压件21与导流件22之间的无缝连接,相较于紧固件固定的方式,卡持连接方式还能够简化安装过程,减少紧固件等零件的使用。
49.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8所示,挤压件21设有第一卡持部214,导流件22在对应第一卡持部214的位置上设有第二卡持部222,通过第一卡持部214与第二卡持部222之间的匹配卡持,从而稳固连接挤压件21与导流件22。优选地,第一卡持部214为卡持凸缘,第二卡持部222则对应为卡持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214也可以为卡持凹槽,第二卡持部222则对应为卡持凸缘。或者,挤压件21和导流件22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固定等方式实现拼接式固定连接,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定。当然,挤压件21也可以与导流件22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污水容置腔体223叠置于清水容置腔体23之上,且污水容置腔体223的高度小于清水容置腔体23的高度。
50.请继续参阅图9并结合图8所示,挤压件21还设有进水部213,位于侧壁212的上方,进水部213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清水孔2131,清水孔2131与污水容置腔体223相通,用于导入清水至滚筒1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清水孔2131位于导液口2121上方。优选地,在沿清水的水流方向即朝向滚筒的方向上,清水孔2131的内径逐渐减小,使得水流的压强逐渐增大,进而增大清水的流速,从而最大程度地将清水喷洒在滚筒1上,以润湿滚筒1。
51.本技术中,挤压件21与导流件相互配合同时提供挤出滚筒1上污水并阻流导出的功能以及向滚筒1注入清水以清洁滚筒1的功能。
52.挤压件21的设置,无需专门的电动清洁刷等工具,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可以理解地,挤压件21采用稍高硬度的材质制成,其硬度满足高于滚筒1表面软包层的硬度即可,从而可以压迫软包层变形以挤出污水。
53.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示,导流件22的端壁设有与清水容置腔体23相通的污水导出口221,污水导出口221通过污水管与污水箱32相通,自清水容置腔体23过渡的污水经由污水导出口221注入污水箱32。污水导出口221的设置位置优选靠近污水箱32的污水导入口,从而能够简化污水管的排布。可选地,导流件22和污水箱32采用塑性材质制成。
54.清水容置腔体23起到过渡收集污水的作用,清水容置腔体23的底壁可以被设计为从远离污水导出口221的一端向污水导出口221呈由高到低的倾斜设置,如图11和图12所示,如此即可在不额外增加驱动组件的情况下,将污水自然导流至污水导出口221,例如依靠重力等原理实现污水的自然导流,也可以是在水泵、风机等驱动组件的情况下被抽吸进入污水箱32内,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制。优选地,清水容置腔体23的底壁的倾斜设置对象可以仅是该底壁的内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该底壁整个倾斜设置。
55.请继续参阅图12所示,导流件22还设有清水导入口224,污水容置腔体223分别与清水导入口224和清水孔2131相通,自清水导入口224注入的清水经由清水孔2131注入滚筒1,用于为滚筒1供给清水。在本实施例中,清水导入口224可以设置为一个。
56.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清洁设备主体2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腔203和第二安装腔204,滚筒1和自洁组件2设于第一安装腔203内,水箱3设于第二安装腔204内。
57.优选地,第二安装腔204由清洁设备主体201于两个滚轮之间凹陷形成,以使水箱3自后向前安装于第二安装腔204,清洁设备主体201凹设有安装槽(未标号)以安装滚轮,第
二安装腔204向前延伸超出安装槽的后侧面,第二安装腔204向前延伸未超出安装槽的前侧面,优选地,第二安装腔204向前延伸使得其前壁超出安装槽的三分之二,从而节约空间,同时保证水箱3的容量,还使得自行走清洁设备200具有很好的结构强度。
58.本实施例中,清洁设备主体20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对应为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前端和末端。换言之,滚筒1和自洁组件2装配形成一个整体,水箱3则单独安置,以合理布局清洁设备主体201的内部空间,避免了多个组件的区域集中堆叠,有利于减小清洁设备主体201的厚度。
59.由于连接在清洁设备主体201上的自洁组件2与滚筒1接触,且被动地清洁滚筒1,能够利用滚筒1本身的转动使自洁组件2对滚筒1进行清洁,无需驱动装置或传动装置带动自洁组件2转动,因而节省了空间,使得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结构更为紧凑,降低了整机的重量和运输成本。
60.本实施例中,清洁设备主体201中还可以设置清水泵和污水泵,从而实现抽吸清水和污水功能。为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自行走清洁设备200还可以设置过滤装置(未图示),污水箱32中的污水经过滤装置过滤后导入清水箱31中。该过滤装置可以为过滤膜或其他常规的具有过滤功能的器件,本技术在此不做限定。
61.为了进一步实现自行走清洁设备200整体结构的简化,污水箱32的底部设有凹槽34(如图4所示),该凹槽34用于安置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辅助驱动轮,辅助驱动轮部分收容于该凹槽34内(如图5所示)。即,污水箱32箱体的底部还充当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部分底部壳体的功能,在简化结构的同时还节约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
62.本技术中,滚筒装置100可以提前通过安装支架(未图示)将滚筒1、自洁组件2组装成一个自洁模块,然后在自行走清洁设备200的装配流水线上,直接将该自洁模块装配在清洁设备主体201上,能够节约流水线上的装配时间,提高装配效率。其中,该自洁模块和清洁设备主体201的连接方式不限,可以通过螺栓、螺钉等连接,也可以是卡扣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制。另外,安装支架的具体结构不限。
63.可以理解地,自洁模块实现了滚筒装置100的模块化,水箱3实现了集清水箱31和污水箱32的模块化,自洁模块和水箱3均可以作为独立的产品单独进行销售,也可以应用到各自适用的场景中。
6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布局水箱3自身以及水箱3与滚筒1、行走装置202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整个设备的空间利用紧凑。再者,通过设置自洁组件2,实现了滚筒1的自清洁效果,提升了用户体验。
6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6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