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下沉建筑物纠倾加固异形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833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新型下沉建筑物纠倾加固异形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桩领域,具体涉及的是新型下沉建筑物纠倾加固异形桩。



背景技术:

桩基是由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但是,土壤条件的改变(例如地铁隧道穿过建筑物的桩基等)或者不恰当的建筑物施工过程有可能会导致桩基下沉或者建筑物发生倾斜,严重时威胁建筑物内部人员的生命安全。此时需要对建筑物进行纠偏加固,相关技术中,会在桩基处额外增加桩以抬升建筑物,但是,若土壤条件再次改变的话,额外增加的桩仍有可能会再次发生下沉,此时继续增加桩的话会非常昂贵,而且用于支撑的桩过多对建筑物外观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下沉建筑物纠倾加固异形桩,解决建筑物再次发生下沉时继续增加用于支撑的桩价格昂贵,而且桩过多对建筑物外观产生不良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下沉建筑物纠倾加固异形桩,包括异形桩结构和灌注于异形桩结构内的钢筋混凝土填充物;所述异形桩结构包括桩身中段和桩身末段,至少一个桩身中段与桩身末段相互套接形成异性桩结构。所述桩身中段包括第一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部分,第一直径部分的横截面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部分的横截面内直径,且第一直径部分与第二直径部分关于同一轴对称,第一直径部分与第二直径部分之间设有直径过渡部分,其横截面较大的下表面与第一直径部分的横截面相同,其横截面较小的上表面与第二直径部分的横截面相同。所述桩身末段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上部的横截面内直径小于下部的横截面内直径,且上部的横截面内直径小于第一直径部分的横截面内直径,使得上部可穿入第一直径部分的内部,下部的末段设有桩尖,桩尖上方、下部的外侧面设有螺旋状刀片,中部设置于上部与下部之间,起直径变化过渡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桩身中段的第一直径部分与第二直径部分分别开有通孔,所述上部开有通孔,螺栓穿过桩身中段的第二直径部分的通孔与相邻的另一桩身中段的第一直径部分的通孔以实现两个桩身中段的连接,螺栓穿过桩身末段的上部的通孔与相邻的另一桩身中段的第一直径部分的通孔以实现桩身末段和桩身中段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桩身中段的第二直径部分的通孔与相邻的另一桩身中段的第一直径部分焊接以实现两个桩身中段或者桩身中段与桩身末段的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直径部分和第二直径部分均为圆柱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异形桩的结构,使得建筑物再次发生下沉,或者需要继续加固支撑时,可使用原本存在的桩,加长原有的桩的长度,使其桩尖深入到坚固土壤部分,给予建筑物以支撑力,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施工费用,也降低加固后对原有建筑物外观的影响。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桩身中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相邻两个桩身中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桩身中段与桩身末段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2、下部,14、桩身中段,15、第一直径部分,16、直径过渡部分,17、第二直径部分,22、上部,45、螺栓,46、通孔,52、中部,60、螺旋状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新型下沉建筑物纠倾加固异形桩,包括异形桩结构和灌注于异形桩结构内的钢筋混凝土填充物。所述异形桩结构包括桩身中段14和桩身末段。至少一个桩身中段14与桩身末段相互套接形成异性桩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桩身中段14包括圆柱状的第一直径部分15和圆柱状的第二直径部分17,第一直径部分15的横截面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部分17的横截面内直径,且第一直径部分15与第二直径部分17关于同一轴对称。第一直径部分15与第二直径部分17之间设有直径过渡部分16,所述直径过渡部分16呈圆台状,其横截面较大的下表面与第一直径部分15的横截面相同,其横截面较小的上表面与第二直径部分17的横截面相同。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直径部分15与第二直径部分17分别开有通孔46,桩身中段14的第二直径部分17穿入相邻的另一桩身中段14的第一直径部分15中,螺栓45穿过桩身中段14的第二直径部分17的通孔46与相邻的另一桩身中段14的第一直径部分15的通孔46以实现两个桩身中段14的连接。

所述桩身末段分为上部22、中部52和下部12,所述上部22和下部12均为圆柱状,所述上部开有通孔46,所述上部22的横截面内直径小于下部12的横截面内直径,且上部22的横截面内直径小于第一直径部分15的横截面内直径,使得上部22可穿入第一直径部分15的内部并通过穿过通孔46的螺栓45实现固定连接。下部12的末段设有桩尖,桩尖上方、下部的外侧面设有螺旋状刀片60,异形桩结构向下打入土壤时螺旋状刀片60可快速地排除周围的土壤,加快异形桩结构进入的速度。中部52设置于上部22与下部12之间,起直径变化过渡作用。

初次使用时,根据建筑物下沉倾斜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桩身中段14数量,将桩身中段14的第二直径部分17插入相邻另一个桩身中段14的第一直径部分15,桩身末段的上部12插入相邻的桩身中段14的第一直径部分15中。相邻两个桩身中段14之间通过螺栓46固定,相邻的桩身末段与桩身中段14间通过螺栓46固定,形成异形桩结构。异形桩结构内设置钢筋混凝土填充物成为异形桩,异形桩的最上方的桩身中段14相邻的仅有一个桩身中段14,但是异形桩的最上方的桩身中段14的第二直径部分17穿有螺栓46,以保证若建筑物再次发生下沉时,另一个桩身中段14的第一直径部分15可以与原来异形桩的最上方的桩身中段14的第二直径部分17以螺栓46固定连接。

再次使用时,根据建筑物下沉倾斜的角度选择合适的桩身中段14尺寸,利用千斤顶支撑建筑物,在原有的异形桩上套有桩身中段14后灌注钢筋混凝土填充物。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