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塔基础结构及具体的施工流程,特别涉及一种输电线路铁塔基础及施工方法,属于电力施工技术领域。
二、
背景技术: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提升,作为我国重要能源之一,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其线路数量日益增多,电网范围扩大,逐步形成密集与网络化形式,电力线路是电力运输的一项重要载体,对线路架设起着支撑作用;特别是在铁塔电力的输送,铁塔技术质量与整个电力线路运作效果紧密相连,与电力线路运作的稳定与安全也息息相关;而铁塔施工的难点在于:铁塔体积较大,多建于野外空旷处,自然条件颇为艰苦,且工作量大,一般的工程动辄就要使用上百立方的混凝土;而野外施工一次性比较明显,必须确保在开始时质量就要合格,否则在后续工作中发现问题,很难再做处理,这必然会延误工期,增加维修费用。
三、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铁架基础的施工方法,对施工进行全方位的把关,缩短工期,提高了施工质量,节约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输电线路铁架基础,包括底板筋和立柱筋,所述底板筋的底部设置有砖块,所述立柱筋放置在底板筋的中心位置,在所述底板筋的四周设置有四组支模板,所述每组支模板有在由至少三块模板上、下垂直叠放在一起;所述相邻的两组支模板之间的夹角处设置有一个直角固定板,所述每组支模板的外部与基坑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三个顶杆,所述基坑口的上方设置有撑板,所述撑板与顶杆之间通过软绳依次套设在顶杆及撑板的外部并固定在一起;所述四组支模板的上方的中间部位横设有一根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下方模板的顶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每个模板的外部呈凹槽状分布,所述每个模板的四周分别设置有螺栓孔,所述直角固定板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与模板上间距相同的螺栓孔;所述直角固定板设置在相邻的两组支模板的夹角处,所述每个直角固定板的侧边与对应的模板之间通过铁丝依次穿过设置在直角固定板侧边上的孔洞、模板侧边上的孔洞并拧紧固定在一起。
所述底板筋的四周距离基坑四周内壁的距离为5cm。
所述模板呈无盖的盒体状分布,在模板四周的壁面上挖设有螺栓孔洞。
所述撑板两端的中间呈对称状挖设有一个条形槽。
所述的输电线路铁架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施工准备:
1)工具准备:选用适合施工使用的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钢卷尺、塔尺、花杆、水平尺、科学计算器;配齐基坑开挖、回填、基础浇制、接地沟开挖及回填用的各种工具;此外还要准备小钉子、细绳、油漆、锤子、铅锤作为辅助材料;使用前对测量仪器和量具进行检查与校正;
2)线路复测:校核直线与转角度,校核杆位高差和档距,校核交叉跨越位置和标高,校核风偏影响点;对杆塔位进行全面校核,包括:基础保护范围,杆塔位基础的高差,特殊地形应测量塔位断面,最终确认杆塔位是否可行,为分坑提供资料;
3)基础分坑:确定各塔杆腿基础砼中心及设计基准面高,包括基础尺寸;根据测量的地形高差计算出要开挖的基坑深度;
b、具体操作步骤:
1)基坑、接地坑开挖
a、基坑开挖时,应保护好杆塔中心桩和复测时所钉的辅助桩,杆塔基础的坑深应符合标准,洞底标高以杆塔中心桩顶面为基准;
b、挖出的泥沙应远离坑口1m处的地方合理的存放,防止抛土回落坑内,基坑过深时,应采取防坍塌措施;
c、开挖坑壁时,应垂直挖,不得掏空;开挖完成后,测量坑口的宽度及坑深是否符合标准;
c、接地沟开挖时,应清除沟中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在山坡上挖接地沟时,宜沿等高线开挖,两接地沟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
2)扎筋支模
①、底板筋绑扎:在基坑底部放置砖块,避免板筋与基坑土层接触;布筋要均匀,绑扎好的钢筋应牢固、美观;底板筋与基坑壁之间要留有5cm的保护层;
②、立柱筋绑扎:扎好的立柱筋要位于基坑的中心位置;柱身主筋采用ii级钢筋,主筋接头采用双面焊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取3倍主筋直径;搭接后的两根钢筋应位于同一重线上,主筋接头应错开连接,的位置;桩内箍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的5倍;桩外箍筋采用螺旋筋形式;
③、模板的安装:
a、模板应采用刚性材料,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接触混凝土的表面应采取有效脱模措施,以保证浇筑混凝土表面质量;模板安装后应对模板(5)加箍,防止模板“鼓肚”、“爆肚”情况的发生;
b、相邻模板之间形成90°夹角,在夹角处放置带有螺栓孔的直角板条,直角板条与两侧模板的边之间通过铁丝拧紧固定;每个模板的侧边的上至少有两处位置与直角板条的边用铁丝拧紧固定;
c、在模板的外部与基坑内壁之间放置顶杆,保证模板的牢固;在基坑口上方横放四根撑板,在立柱筋的左侧放置两根,在立柱筋的右侧放置两根;撑板的长度要大于基坑口的宽度,将每根固定板与对应下方设置的顶杆之间套设一根绳子,避免顶杆松动出现滑落的情况;位于立柱筋上侧方向和下侧方向的顶杆,分别通过绳子与四根撑板的端部套在一起;
④、地脚螺栓的安装
地脚螺栓的安装,必须保证浇制后露出砼面高度,顶部两螺栓应在同一水平面,最大高差不得超过3mm;
3)基础浇筑
a、基础浇制需要在现场拌制,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25;在浇制过程中,应使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以确保振实;振动棒不得用作使混凝土流动的手段;应尽可能避免施工缝,先浇制层台,后浇制立柱;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通过将旧混凝土表面切碎到粗糙表面上,确保新旧接头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在放置新混凝土之前,应立即清洁表面上所有疏松的颗粒,清洁后的表面应按等比例铺上一层10mm厚的砂浆;
b、基础浇筑过程中,应制作试块,试块应在现场从浇筑中的混凝土取样制作,试块制作数量应符合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基础每基取一组,每组制作3块;
c、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地脚螺栓及模板的准确性,发生偏差及时进行校正;基础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基础模板外加遮盖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拆模回填
a、浇筑混凝土后48小时,检查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强度方可拆模;拆模时应小心操作,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
b、基础拆模后立即进行表面质量检查,拆模后的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狗洞等现象;
c、基础拆模经表面质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回填,每回填300mm厚夯实一次,并应对基础外露部分加遮盖物,继续浇水养护;拆模后,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混凝土残渣,地脚螺丝扣部分涂裹黄油,回收的地脚螺帽应做好标识妥善保管。
d、接地槽回填土前,必须检查接地槽的长度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不能掺有石块,并要夯实;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还应采取合适的降阻措施:使用接地模块;
5)清理现场:在完成所有基础活动后,应清理现场所有多余的开挖和建设材料。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每组支模板的外部与基坑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顶杆,对模板起到顶紧的作用,相邻的模板之间通过直角固定板连接固定,防止模板“鼓肚”、“爆肚”情况的发生;模板应采用刚性材料,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接触混凝土的表面应采取有效脱模措施,以保证浇筑混凝土表面质量。
2、本发明在基坑口上方横放四根撑板,在立柱筋的左侧放置两根,在立柱筋的右侧放置两根;将每根固定板与对应下方设置的顶杆之间套设一根绳子,避免顶杆松动出现滑落的情况;同时浇筑完毕后,只需同时将一侧撑板上的绳子向上一层一层的轻拉,使顶杆松动,使顶杆的两端分别落在两个绳子上,逐步将绳子拉出,并将顶杆取出即可,操作简单,易操作。
3、本发明对铁塔基础的施工进行了全方位的把控,减少后期施工完成后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了整体的施工质量,缩短了工期,有利于铁塔基础施工的顺利完成,为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奠定了基础。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输电线路铁架基础的施工状态图;
图2为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模块与直角固定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模板及撑板端部绳子的分布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实施例1:一种输电线路铁架基础,包括底板筋3和立柱筋4,其在底板筋3的底部设置有砖块2,立柱筋4放置在底板筋3的中心位置,在底板筋3的四周设置有四组支模板,每组支模板有在由至少三块模板5上、下垂直叠放在一起;相邻的两组支模板之间的夹角处设置有一个直角固定板6,每组支模板的外部与基坑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三个顶杆8,基坑口的上方设置有撑板9,撑板9与顶杆8之间通过软绳依次套设在顶杆及撑板9的外部并固定在一起;四组支模板的上方的中间部位横设有一根固定板11,固定板11与下方模板5的顶部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每个模板5的外部呈凹槽状分布,每个模板5的四周分别设置有螺栓孔,直角固定板6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与模板5上间距相同的螺栓孔;直角固定板6设置在相邻的两组支模板的夹角处,所述每个直角固定板6的侧边与对应的模板5之间通过铁丝7依次穿过设置在直角固定板6侧边上的孔洞、模板5侧边上的孔洞并拧紧固定在一起;底板筋3的四周距离基坑四周内壁的距离为5cm;上述描述中模板呈无盖的盒体状分布,在模板四周的壁面上挖设有螺栓孔洞,用于在上、下模板之间相邻的螺栓孔洞中通过铁丝穿孔固定在一起;撑板两端的中间呈对称状挖设有一个条形槽;图1中d表示为地面。
实施例2:输电线路铁架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施工准备:
1)工具准备:选用适合施工使用的测量仪器,包括经纬仪、钢卷尺、塔尺、花杆、水平尺、科学计算器;配齐基坑开挖、回填、基础浇制、接地沟开挖及回填用的各种工具;此外还要准备小钉子、细绳、油漆、锤子、铅锤作为辅助材料;使用前对测量仪器和量具进行检查与校正;
2)线路复测:校核直线与转角度,校核杆位高差和档距,校核交叉跨越位置和标高,校核风偏影响点;对杆塔位进行全面校核,包括:基础保护范围,杆塔位基础的高差,特殊地形应测量塔位断面,最终确认杆塔位是否可行,为分坑提供资料;
3)基础分坑:确定各塔杆腿基础砼中心及设计基准面高,包括基础尺寸;根据测量的地形高差计算出要开挖的基坑深度;
b、具体操作步骤:
1)基坑、接地坑开挖
a、基坑开挖时,应保护好杆塔中心桩和复测时所钉的辅助桩,杆塔基础的坑深应符合标准,洞底标高以杆塔中心桩顶面为基准;
b、挖出的泥沙应远离坑口1m处的地方合理的存放,防止抛土回落坑内,基坑过深时,应采取防坍塌措施;
c、开挖坑壁时,应垂直挖,不得掏空;开挖完成后,测量坑口的宽度及坑深是否符合标准;
c、接地沟开挖时,应清除沟中影响接地体与土壤接触的杂物;在山坡上挖接地沟时,宜沿等高线开挖,两接地沟间的平行距离不应小于5m;
2)扎筋支模
①、底板筋绑扎:在基坑底部放置砖块2,避免板筋与基坑土层接触;布筋要均匀,绑扎好的钢筋应牢固、美观;底板筋与基坑壁之间要留有5cm的保护层;
②、立柱筋绑扎:扎好的立柱筋要位于基坑的中心位置;柱身主筋采用ii级钢筋,主筋接头采用双面焊进行焊接,焊接长度取3倍主筋直径;搭接后的两根钢筋应位于同一重线上,主筋接头应错开连接,的位置;桩内箍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钢筋直径的5倍;桩外箍筋采用螺旋筋形式;
③、模板的安装:
a、模板应采用刚性材料,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接触混凝土的表面应采取有效脱模措施,以保证浇筑混凝土表面质量;模板安装后应对模板5加箍,防止模板“鼓肚”、“爆肚”情况的发生;
b、相邻模板:5之间形成90°夹角,在夹角处放置带有螺栓孔的直角板条6,直角板条6与两侧模板5的边之间通过铁丝7拧紧固定;每个模板5的侧边的上至少有两处位置与直角板条6的边用铁丝拧紧固定;
c、在模板5的外部与基坑内壁之间放置顶杆8,保证模板的牢固;在基坑口上方横放四根撑板9,在立柱筋的左侧放置两根,在立柱筋的右侧放置两根;固定板11的长度要大于基坑口的宽度,将每根撑板9与对应下方设置的顶杆8之间套设一根绳子12,避免顶杆8松动出现滑落的情况;位于立柱筋上侧方向和下侧方向的顶杆8,分别通过绳子12与撑板9的端部套在一起,每个撑板9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两根绳子12;
④、地脚螺栓的安装
地脚螺栓的安装,必须保证浇制后露出砼面高度,顶部两螺栓应在同一水平面,最大高差不得超过3mm;
6)基础浇筑
a、基础浇制需要在现场拌制,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25;在浇制过程中,应使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以确保振实;振动棒不得用作使混凝土流动的手段;应尽可能避免施工缝,先浇制层台,后浇制立柱;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通过将旧混凝土表面切碎到粗糙表面上,确保新旧接头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在放置新混凝土之前,应立即清洁表面上所有疏松的颗粒,清洁后的表面应按等比例铺上一层10mm厚的砂浆;
b、基础浇筑过程中,应制作试块,试块应在现场从浇筑中的混凝土取样制作,试块制作数量应符合转角、耐张、终端、换位塔基础每基取一组,每组制作3块;
c、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地脚螺栓及模板的准确性,发生偏差及时进行校正;基础浇筑完成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小时内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基础模板外加遮盖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7)拆模回填
a、浇筑混凝土后48小时,检查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规定强度方可拆模;拆模时应小心操作,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
b、基础拆模后立即进行表面质量检查,拆模后的基础,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狗洞等现象;
c、基础拆模经表面质量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回填,每回填300mm厚夯实一次,并应对基础外露部分加遮盖物,继续浇水养护;拆模后,及时清除地脚螺栓上的混凝土残渣,地脚螺丝扣部分涂裹黄油,回收的地脚螺帽应做好标识妥善保管。
d、接地槽回填土前,必须检查接地槽的长度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回填土不能掺有石块,并要夯实;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还应采取合适的降阻措施:使用接地模块;
8)清理现场:在完成所有基础活动后,应清理现场所有多余的开挖和建设材料;
上述描述中,拆除模板之前应先将顶杆拆除,图1中顶杆为三组(上、中、下分布),拆除顶杆时,先将中一个绳子向上轻拽,使顶紧的顶杆松动,顶杆的两端掉落在两个绳子中,然后继续将重复此操作,至三层的顶杆都落在绳子上,然后将绳子提至基坑口处,将顶杆依次取出;绳子在提拉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随时调整撑板的位置,避免出现顶杆卡在基坑内壁与模板之间,整体提拉过程中,需两个工作人员配合操作,一人负责一根绳子,避免顶杆倾斜过大,从绳子上滑落的情况。
图3为相邻模板(左、右相邻模板)之间的连接,直角固定板不仅对模板起到连接的作用,同时使模板之间形成紧密、牢固的矩体结构。
图4为模板及撑板端部绳子的分布图,每个撑板9的中部竖挂有一根绳子,用于基坑左侧两侧壁之间(图4中c方向和d方向)顶杆8的套设连接;在四个撑板9两端分别挂设两个绳子,用于基坑上侧壁与下侧壁(图中a方向和b方向)之间顶杆8的套设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