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0672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护栏,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



背景技术:

交通护栏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分隔,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分道行驶,提高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改善了交通秩序,传统的道路防护栏功能单一,现有的交通防护栏由栏栅状和立柱固定为一体所组成,防护栏因道路的延伸总体过长,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并且救护车、医院、道路清障车在事故发生地点的另一侧马路上时,往往会对伤者的救治延误很长时间,甚至因抢救不及时造成伤者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交通护栏结构单一,无法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临时开启,便于人群通过或是车辆通过的新型交通护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新颖、使用便捷、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包括防护栏底座、左立柱组件、中立柱组件、右立柱组件、左护栏组件和右护栏组件,所述左立柱组件连接在防护栏底座顶端的左侧;所述中立柱组件连接在防护栏底座顶端的中间;所述右立柱组件连接在防护栏底座顶端的右侧;所述左立柱组件的右端通过左护栏组件连接中立柱组件的左端;所述右立柱组件的左端通过左护栏组件连接中立柱组件的右端。

所述防护栏底座包括底座板、左支撑座、中支撑箱、右支撑座、左翻转挡板、左搭板、左插板、挂锁I、右翻转挡板、右搭板、右插板和挂锁II;所述底座板的左端焊接连接座支撑座;所述底座板的右端焊接连接右支撑座;所述底座板顶端的中间焊接连接中支撑箱;所述中支撑箱的前侧面上设置带十字锁的箱门;所述左支撑座的右端焊接左搭板;所述中支撑箱的左端铰接连接左翻转挡板,左翻转挡板的底端的左侧铰接左插板;所述左插板的下端穿过左搭板上设置的矩形槽;所述左插板的下端设置锁孔,锁孔的内侧设置挂锁I;所述右支撑座的左端焊接右搭板;所述中支撑箱的右端铰接连接右翻转挡板,右翻转挡板的底端的右侧铰接右插板;所述右插板的下端穿过右搭板上设置的矩形槽;所述右插板的下端设置锁孔,锁孔的内侧设置挂锁II。

所述左立柱组件和右立柱组件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防护栏底座顶端的两端;所述左立柱组件包括固定立柱、升降套管、矩形座、横幅挂杆和挂杆调节盘;所述固定立柱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防护栏底座顶端的左侧;所述固定立柱的上端间隙配合连接在升降套管的内侧;所述升降套管的顶端焊接矩形座;所述矩形座的顶端的中间设置内螺纹槽,内螺纹槽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横幅挂杆;所述横幅挂杆的顶端焊接挂杆调节盘;所述矩形座的右端焊接连接左护栏组件。

所述左护栏组件和右护栏组件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中立柱组件的两端;;所述左护栏组件包括横向挡栏、纵向挡栏、导向杆和限位环;所述横向挡杆的左端焊接连接左立柱组件;所述横向挡杆的底端均匀焊接多个纵向挡栏;所述横向挡栏的右端设置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内侧间隙配合连接导向杆的上端;所述导向杆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中立柱组件;所述导向杆顶端通过螺纹连接限位环。

所述中立柱组件包括矩形连接块、外螺纹升降轴、内螺纹旋转管、旋转盘和转动轴;所述矩形连接块焊接在外螺纹升降轴的顶端;所述矩形连接块上设置内螺纹通孔,内螺纹通孔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导向杆;所述外螺纹升降轴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内螺纹旋转管的内侧;所述内螺纹旋转管的下端转动配合连接在中支撑箱的顶面上;所述内螺纹旋转管的下端焊接旋转盘,旋转盘设置在中支撑箱的内部;所述内螺纹旋转管底端的中间焊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通过带有轴承的轴承座连接在中支撑箱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交通护栏结构单一,无法调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临时开启,便于人群通过或是车辆通过的新型交通护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新颖、使用便捷、实用性强;且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交通护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高度的调节,防止人群翻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防护栏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左立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中立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左护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防护栏底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防护栏底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防护栏底座1;底座板1-1;左支撑座1-2;中支撑箱1-3;右支撑座1-4;左翻转挡板1-5;左搭板1-6;左插板1-7;右翻转挡板1-8;右搭板1-9;右插板1-10;左立柱组件2;固定立柱2-1;升降套管2-2;矩形座2-3;横幅挂杆2-4;挂杆调节盘2-5;中立柱组件3;矩形连接块3-1;外螺纹升降轴3-2;内螺纹旋转管3-3;旋转盘3-4;转动轴3-5;右立柱组件4;左护栏组件5;横向挡栏5-1;纵向挡栏5-2;导向杆5-3;限位环5-4;右护栏组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一:

如图1-7所示,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包括防护栏底座1、左立柱组件2、中立柱组件3、右立柱组件4、左护栏组件5和右护栏组件6,所述左立柱组件2连接在防护栏底座1顶端的左侧;所述中立柱组件3连接在防护栏底座1顶端的中间;所述右立柱组件4连接在防护栏底座1顶端的右侧;所述左立柱组件2的右端通过左护栏组件5连接中立柱组件3的左端;所述右立柱组件4的左端通过左护栏组件5连接中立柱组件3的右端。

所述防护栏底座1包括底座板1-1、左支撑座1-2、中支撑箱1-3、右支撑座1-4、左翻转挡板1-5、左搭板1-6、左插板1-7、挂锁I、右翻转挡板1-8、右搭板1-9、右插板1-10和挂锁II;所述底座板1-1的左端焊接连接座支撑座;所述底座板1-1的右端焊接连接右支撑座1-4;所述底座板1-1顶端的中间焊接连接中支撑箱1-3;所述中支撑箱1-3的前侧面上设置带十字锁的箱门;所述左支撑座1-2的右端焊接左搭板1-6;所述中支撑箱1-3的左端铰接连接左翻转挡板1-5,左翻转挡板1-5的底端的左侧铰接左插板1-7;所述左插板1-7的下端穿过左搭板1-6上设置的矩形槽;所述左插板1-7的下端设置锁孔,锁孔的内侧设置挂锁I;所述右支撑座1-4的左端焊接右搭板1-9;所述中支撑箱1-3的右端铰接连接右翻转挡板1-8,右翻转挡板1-8的底端的右侧铰接右插板1-10;所述右插板1-10的下端穿过右搭板1-9上设置的矩形槽;所述右插板1-10的下端设置锁孔,锁孔的内侧设置挂锁II。

所述左立柱组件2和右立柱组件4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防护栏底座1顶端的两端;所述左立柱组件2包括固定立柱2-1、升降套管2-2、矩形座2-3、横幅挂杆2-4和挂杆调节盘2-5;所述固定立柱2-1的底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防护栏底座1顶端的左侧;所述固定立柱2-1的上端间隙配合连接在升降套管2-2的内侧;所述升降套管2-2的顶端焊接矩形座2-3;所述矩形座2-3的顶端的中间设置内螺纹槽,内螺纹槽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横幅挂杆2-4;所述横幅挂杆2-4的顶端焊接挂杆调节盘2-5;所述矩形座2-3的右端焊接连接左护栏组件5。

所述左护栏组件5和右护栏组件6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中立柱组件3的两端;所述左护栏组件5包括横向挡栏5-1、纵向挡栏5-2、导向杆5-3和限位环5-4;所述横向挡杆的左端焊接连接左立柱组件2;所述横向挡杆的底端均匀焊接多个纵向挡栏5-2;所述横向挡栏5-1的右端设置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内侧间隙配合连接导向杆5-3的上端;所述导向杆5-3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中立柱组件3;所述导向杆5-3顶端通过螺纹连接限位环5-4。

所述中立柱组件3包括矩形连接块3-1、外螺纹升降轴3-2、内螺纹旋转管3-3、旋转盘3-4和转动轴3-5;所述矩形连接块3-1焊接在外螺纹升降轴3-2的顶端;所述矩形连接块3-1上设置内螺纹通孔,内螺纹通孔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导向杆5-3;所述外螺纹升降轴3-2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内螺纹旋转管3-3的内侧;所述内螺纹旋转管3-3的下端转动配合连接在中支撑箱1-3的顶面上;所述内螺纹旋转管3-3的下端焊接旋转盘3-4,旋转盘3-4设置在中支撑箱1-3的内部;所述内螺纹旋转管3-3底端的中间焊接转动轴3-5;所述转动轴3-5的底端通过带有轴承的轴承座连接在中支撑箱1-3的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其工作原理为:在使用时,具有两种开启状态,第一种为允许人群通过的状态,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旋转导向杆5-3,使得导向杆5-3的上端脱离左护栏组件5,然后转动升降套管2-2,升降套管2-2带动左护栏组件5转动,开启人行通道,同理右护栏组件6的开启方法与左护栏组件5的开启方法相同;第二中状态为允许车辆通行的状态,在开启左护栏组件5后,将左插板1-7下端的挂锁I开启后,可以将左插板1-7抽出,然后翻转左翻转挡板1-5,使得左翻转挡板1-5立起来,从而使得车辆通过,同理右翻转挡板1-8的开启方法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临时开启的新型交通护栏,还可以进行整体高度的调节,防止人群翻越,在进行高度调节时,首先开启中支撑箱1-3上带十字锁的箱门,然后,旋转旋转盘3-4,旋转盘3-4带动内螺纹旋转管3-3转动,内螺纹旋转管3-3带动外螺纹升降轴3-2进行升降运动,外螺纹升降轴3-2带动左护栏组件5和右护栏组件6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整体高度的调节。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