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面加工轧辊,地面加工轧辊尤其可用于粉碎牢固的地基,例如混凝土地基。这种地面加工轧辊通常也称为碾碎轧辊。
背景技术:
us4,523,873公开了具有构造成碾碎轧辊的地面加工轧辊的自行式地面加工机。已知的地面加工机的地面加工轧辊包括圆柱形的轧辊外罩,轧辊外罩经由设置在轧辊外罩的内部中的载体结构可围绕轧辊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在机械框架上。在轧辊外罩的外周面上设置多排以锯齿样式沿周向方向延伸的地面加工突出部。
de102013208261a1公开了一种地面加工轧辊,在其中在基本圆柱形的轧辊外罩的外周上设置环形包围轧辊外罩且突出于轧辊外罩的外周的地面加工突出部。
ep3031526b1公开了一种可使用在冲击式粉碎机中的用于粉碎岩石的转子。转子在其两个轴向端部区域处具有近似正方形的载体盘片,在载体盘片之间,设置用于粉碎岩石的撞击条沿径向向外突出地延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置用于地面加工机的地面加工轧辊,在结构简单的构造中地面加工轧辊为地面加工提供更好的有效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地面加工轧辊包括载体结构,其中,为了形成能围绕轧辊转动轴线转动的轧辊主体在所述载体结构的径向外部区域处设置多个沿所述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设置多个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
特别地,所述轧辊主体在其外周区域中构造成沿径向向外开放。
特别地,所述载体结构包括多个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多个沿所述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多个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
特别地,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构造有圆形的外周轮廓,或/和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包括多个彼此以周向间距布置的载体盘片部段。
特别地,所述载体结构包括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承载多个沿所述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多个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的多个载体支杆。
特别地,所述载体结构布置成包围用于振动发生机构的壳体的周壁或/和连接到所述周壁上。
特别地,所述载体结构包括多个沿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所述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并且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布置成包围所述壳体的周壁,其中,包围所述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与所述周壁固定连接,或/和在所述轧辊主体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区域中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与包围所述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通过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连接,或/和包围所述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与所述周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特别地,在所述壳体中布置具有至少一个能围绕不平衡转动轴线转动的不平衡质量的振动发生机构,或/和在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区域中通过端壁闭合所述壳体。
特别地,所述不平衡转动轴线相应于所述轧辊转动轴线或/和为所述至少一个不平衡质量分配的不平衡驱动马达支承在端壁上。
特别地,至少一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与所述载体结构固定连接的地面加工板。
特别地,每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一个地面加工板,或/和多个地面加工板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
特别地,所述载体结构包括多个沿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所述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板与所有载体盘片固定连接,或/和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板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特别地,至少一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与所述载体机构固定连接的工具载体,以及地面加工工具能松脱地与至少一个工具载体连接或能连接。
特别地,每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一个工具载体,或/和至少一个工具载体具有关于所述轧辊主体的外周凹形的轮廓,或/和多个工具载体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
特别地,所述载体结构包括多个沿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所述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并且至少一个工具载体与每个载体盘片固定连接,或/和所述至少一个工具载体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特别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构造成地面加工板。
特别地,所述地面加工板包括构造成用于固定在工具载体上的底座区域和在地面加工工具安装在工具载体上时从所述底座区域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区域。
特别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以其底座区域通过螺接或/和夹紧与工具载体连接或能连接。
特别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包括与至少两个工具载体连接的或能连接的、在径向外部在周向区域中包围所述载体结构地定位的或能定位的地面加工壁板。
特别地,多个地面加工壁板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地分别在两个周向端部区域中与一个工具载体连接或能连接,或/和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与至少两个工具载体通过螺接连接或能连接。
特别地,所述载体结构包括多个沿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所述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并且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定位或可定位成在径向外部在周向区域中包围所有载体盘片。
特别地,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上支承至少一个碾压工具,或/和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构造有格栅状的结构。
特别地,在每个地面加工壁板上支承至少一个碾压工具,或/和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上支承多个碾压工具,或/和至少一个更换支架与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固定连接且至少一个碾压工具能松脱地与所述至少一个更换支架连接或能连接。
特别地,至少一个碾压工具包括凿刀,或/和至少一个碾压工具包括夯实座。
特别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在至少一个周边端部区域中具有与工具载体的凹形轮廓匹配的工具载体接合区域。
特别地,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在所述载体结构上在至少两个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包括至少一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突出部。
特别地,所述载体结构包括多个沿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所述滚轮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上设置多个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并且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在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上在至少两个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包括至少一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突出部。
特别地,在每个载体盘片上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地面加工突出部。
特别地,在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中在至少两个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没有第二地面加工单元。
特别地,在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中在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交替地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并且没有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
特别地,在沿所述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的载体盘片中在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在所述载体盘片的其中一个上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且在另一载体盘片上没有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
特别地,在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中至少一个地面加工突出部形成载体盘片的一体组成部分。
特别地,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能松脱地与载体盘片或连接或能连接的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
特别地,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在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包括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以及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在所述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中与所述载体盘片通过螺接连接或能连接。
特别地,在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中,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突出部与沿周向方向在其之间容纳所述第二地面加工单元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具有周向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地面加工机包括至少一个能围绕所述轧辊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在机械框架上的地面加工轧辊。
特别地,所述地面加工机为牵引式机械并且没有行驶驱动机构。
特别地,为了给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中的振动发生机构提供驱动能量使所述地面加工机与驱动机械液压地或/和机械地联接。
特别地,在所述地面加工机上设置用于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中的振动发生机构提供驱动能量的驱动机组。
特别地,所述地面加工机是自行式的并且具有行驶驱动机构。
特别地,设置用于为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中的振动发生机构提供驱动能量的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机组,或在所述地面加工机上设置用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机组和与用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机组分开构造的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的振动发生机构的驱动机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该目的通过一种地面加工轧辊实现,该地面加工轧辊包括载体结构,其中,为了形成可围绕轧辊转动轴线转动的轧辊主体在载体结构的径向外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
不同于现有技术已知的地面加工轧辊,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在外周上没有沿径向向外基本封闭地面加工板的轧辊外罩。通过构造具有载体结构、例如具有多个载体盘片或载体支杆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地面加工单元的轧辊主体实现了轧辊主体的原则上沿径向向外开放的框架结构。该结构本身原则上非常牢固,从而该结构可承载地面加工机的尤其粉碎地基、例如混凝土材料所需的高支承重量,但是另一方面本身具有相对小的质量。这尤其在为这种地面加工轧辊配备振动发生机构时是非常有利的,通过振动发生机构可使地面加工轧辊进行振动以便更好地粉碎地基。
对此尤其设置成,轧辊主体在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中构造成沿径向向外基本开放。
如所述地,可设置多个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为了形成轧辊主体彼此连接的载体盘片,其中,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
为了支持滚动运动,载体盘片可构造有基本圆形的外周轮廓。此外,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包括多个彼此以周向间距布置的载体盘片部段。这也有助于减小轧辊主体的整体质量。
在可替代的具有同样有助于使轧辊主体的质量很小的结构的构造方式中,轧辊载体结构可包括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承载多个基本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多个基本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的多个载体支杆。
载体结构、例如至少一部分载体盘片可布置成包围用于振动发生机构的壳体的周壁。
为了紧凑的稳固的构造提出,包围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与周壁固定连接,或/和在轧辊主体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区域中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与包围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通过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连接,其中可以有利的方式设置成,包围周壁布置的载体盘片与周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为了产生与地面加工轧辊的滚动运动叠加的振动运动、例如振荡,即,基本上正交于轧辊转动轴线的振动而提出,在壳体中布置具有至少一个可围绕不平衡转动轴线转动的不平衡质量的振动发生机构,或/和在至少一个轴向端部区域中通过端壁闭合壳体,其中优选地,不平衡转动轴线基本相应于轧辊转动轴线或/和为至少一个不平衡质量分配的不平衡驱动马达支承在端壁上。
在至少一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与载体结构、例如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固定连接的地面加工板时可实现可简单制造、特别稳固的构造。因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轧辊主体在轧辊载体结构、例如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没有轧辊外罩,第一地面加工单元或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地面加工单元的地面加工板可开放式地、例如构造成框架状地直接安装在载体结构上。
有利地在此可设置成,每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一个地面加工板,或/和多个地面加工板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
如果载体结构包括载体盘片,至少一个地面加工板与所有载体盘片固定连接,或/和至少一个地面加工板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为了获得可变的且在磨损的情况下可轻松修复的构造而提出,至少一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固定连接的工具载体,以及地面加工工具可松脱地与至少一个工具载体连接或可连接。因为在该构造中用于加工地面的工具原则上可松脱地与相应的工具载体连接,一方面可轻松地将不同的工具安装在轧辊主体上。另一方面可将受到磨损的工具轻松地更换为新的工具。
在此有利地可规定,每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包括一个工具载体,或/和至少一个工具载体具有关于轧辊主体的外周凹形的轮廓,或/和多个工具载体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
在载体结构具有载体盘片的构造方式中,至少一个工具载体与每个载体盘片固定连接,或/和至少一个工具载体可与至少一部分的载体盘片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例如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可构造成地面加工板。这种地面加工板此时基本平行于轧辊转动轴线地延伸并且其可在地面加工轧辊旋转且同时向前运动的过程中碰撞到待加工的地基上时此时通过同时以冲击式导入地基中的力使地基粉碎。
为了使地面加工板稳固地连接到相应的工具载体上而提出,地面加工板包括构造成用于固定在工具载体上的底座区域和在地面加工工具安装在工具载体上时从底座区域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区域。
通过以下方式可实现稳固的、但是可简单松脱的连接,即,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可以其底座区域通过螺接或/和夹紧与工具载体连接或可连接。
在另一构造方案中,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工具可包括与至少两个工具载体连接的或可连接的、在径向外部在周向区域中包围载体结构、例如形成载体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载体盘片地定位的或可定位的地面加工壁板。
在此为了实现地面加工轧辊的闭合的可轻松实现的结构而提出,多个地面加工壁板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地分别在两个周向端部区域中与工具载体连接或可连接。
如果载体结构包括载体盘片,可规定,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定位或可定位成在径向外部在周向区域中包围所有载体盘片。
此外,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可与至少两个工具载体通过螺接连接或可连接。
在这种地面加工壁板在其外周上可原则上基本平滑地构造,从而借此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原则上也可用作压路机的碾压轧辊时,原则上也可规定,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处支承至少一个碾压工具。因此尤其可能的是,在载体结构的例如两个载体盘片之间的轴向区域中也设置一个或多个碾压工具。
在重量有利的构造方案中,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可构造成具有格栅状的结构。
例如可规定,在每个地面加工壁板上支承至少一个碾压工具,或/和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上支承多个碾压工具,或/和至少一个更换支架与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固定连接且至少一个碾压工具可松脱地与至少一个更换支架连接或可连接。
至少一个、优选每个碾压工具可包括凿刀。至少一个、优选每个碾压工具也可包括夯实座。
为了使地面加工壁板牢固地连接到设置在载体盘片的外周上的工具载体上提出,至少一个地面加工壁板在至少一个周边端部区域中具有与工具载体的凹形轮廓匹配的工具载体接合区域。
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可在载体结构、例如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上在至少两个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包括至少一个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突出部。在此也设置成使得第二地面加工单元直接连接到载体盘片上。
对此尤其可设置成,在载体结构的每个载体盘片或一个或多个类似的部件上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地面加工突出部。
此外可规定,在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地面加工突出部与沿周向方向在其之间容纳第二地面加工单元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具有周向间距。
为了尤其对粉碎牢固的地基有利的构造而提出,在载体结构包括一个或多个载体盘片时,此时在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中在至少两个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没有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对此还可规定,在至少一个载体盘片中交替地在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并且没有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或/和在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依次连续的载体盘片中在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之间在其中一个载体盘片上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且在另一载体盘片上没有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
在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中至少一个地面加工突出部形成载体盘片的一体组成部分时可实现特别稳固的、可简单实现的构造。因此无需安装单独的构件。
为了可轻松匹配于不同的作业环境的构造而提出,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可松脱地与载体结构的载体盘片或一个或多个类似部件连接或可连接的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
这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至少一个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在载体结构的载体盘片的外周区域处或一个或多个类似部件的外周区域处包括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以及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在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中与该载体盘片通过螺接连接或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地面加工机,包括可围绕轧辊转动轴线转动地支承在机械框架上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
这种地面加工机可构造成没有行驶驱动机构的牵引式机械。这种地面加工机此时可通过牵引车、例如拖拉机、推土机或压路机等在待加工的地基上被拉动或推动等。
尤其在为这种地面加工机的地面加工轧辊配备振动发生机构时,此时可规定,为了给设置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中的振动发生机构提供驱动能量使地面加工机与驱动机械液压地或/和机械地联接。例如可通过使振动发生机构机械联接到驱动机械的驱动机组的动力输出轴上实现机械联接。可通过连接到这种驱动机械的液压回路上实现液压联接。
在可替代的构造方案中,在没有自身的行驶驱动机构的地面加工机上可设置用于为设置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中的振动发生机构提供驱动能量的驱动机组。
地面加工机可替代地构造成自行式的并且具有行驶驱动机构。
在这种构造方式中可设置用于为设置在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中的振动发生机构提供驱动能量的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机组。此外,可在地面加工机上设置用于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机组和与用于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机组分开构造的用于至少一个地面加工轧辊的振动发生机构的驱动机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结构简单的构造中地面加工轧辊为地面加工提供更好的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示出:
图1示出了地面加工轧辊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地面加工轧辊的轴向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地面加工轧辊的径向视图;
图4示出了作为替代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的相应于图1的透视图;
图5示出了图4的地面加工轧辊的轴向视图;
图6示出了图5的地面加工轧辊的沿着图5的线vi-vi剖切的纵向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地面加工轧辊以及安装在其上的地面加工工具的径向视图;
图8示出了图7的地面加工轧辊的轴向视图;
图9示出了图7的地面加工轧辊的透视图;
图10示出了图7的地面加工轧辊以及部分地从其上松脱的地面加工工具的部分轴向视图;
图11示出了在待加工的地基上滚动的地面加工轧辊;
图12示出了地面加工轧辊以及设置在轧辊主体的外周上的地面加工壁板的透视图,其具有支承在更换支架上的碾压工具;
图13示出了图12的地面加工轧辊以及从其上松脱的地面加工壁板的部分轴向视图;
图14示出了地面加工轧辊以及设置在轧辊主体的外周上的地面加工壁板的透视图;
图15示出了图14的地面加工轧辊以及从其上松脱的地面加工壁板的部分轴向视图;
图16示出了可替代的另一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的透视的局部图;
图17示出了可替代的另一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的与图16相应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具有根据图9的地面加工轧辊的自行式地面加工机;
图19示出了用于图18的地面加工机的地面加工轧辊的振动发生机构的驱动系统;
图20示出了具有根据图9的地面加工轧辊的牵引式地面加工机;
图21示出了用于图18的地面加工机的地面加工轧辊的振动发生机构的驱动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概括性地用附图标记10表示的地面加工轧辊的第一实施方式,地面加工轧辊可用于粉碎牢固的地基、例如混凝土地基。在该实施例中,地面加工轧辊10包括载体结构11,载体结构具有多个在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上依次相继布置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载体盘片12、14、16、18、20原则上构造成环形并且在其外周区域中设有基本圆形的轮廓。位于地面加工轧辊10的中央区域中的载体盘片14、16、18包围概括性地用24表示的壳体的基本构造成圆柱形的周壁22地布置并且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周壁22的外表面上。壳体24分别经由端壁26或28连接在两个轴向端部区域处。在该端壁26、28的区域中,地面加工轧辊10可围绕轧辊转动轴线a转动地支承在地面加工机的下面还将描述的机架上。同样还将在下面阐述的振动发生机构可布置在壳体24的内部中,通过该振动发生机构可在地面加工轧辊10的在地面加工运行中进行的围绕轧辊转动轴线a的滚动运动上叠加优选基本正交于轧辊转动轴线a取向的振动,该振动通常也称为振荡。
在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外周区域处设置基本沿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在图1至图3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地面加工单元30包括地面加工板32。与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的地面加工板32对应地,在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外周区域处构造沿径向向外开口的凹部,地面加工板32插入该凹部中,使得地面加工板可沿径向向外突出于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圆形的基体外周34并因此可借助相应的地面加工区域37与待加工的地基形成接触。地面加工区域37可如在附图中可见地例如具有两个由彼此正交延伸的表面形成的加工棱边。
地面加工板32与载体盘片12、14、16、18、2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从而原则上提供基本上由载体盘片12、14、16、18、36、壳体24和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或其地面加工板32形成的轧辊主体36的沿径向向外开放的框架结构。对此尤其在图1和图3中看出,设置在轧辊主体36的各个轴向端部区域中的载体盘片14、20仅经由该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连接在轧辊主体36或其他载体盘片14、16、18上。对此为了实现尽可能自由地作用到壳体24的端壁26、28上,载体盘片12、20构造成比连接到壳体24的周壁22上的载体盘片14、16、18具有更大的、设置在载体盘片的内部区域中的开口。
在载体盘片12、14、16、18、20上还设有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地面加工单元与载体盘片12、14、16、28、20构造成一体、即一件式并且包括沿径向向外伸出到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基体外周34之上的地面加工突出部40。地面加工突出部沿周向方向分别在两个彼此直接紧邻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或其地面加工板32之间延伸,使得地面加工突出部以其带有周向间距地棱边状地终止。优选地,地面加工突出部40具有在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基体外周34之上的这种径向突出高度,使得该径向突出高度限定与地面加工板32及其地面加工区域37相等的外半径。因此,如同地面加工板32的地面加工区域37一样,地面加工突出部40接触包络轧辊主体36的虚拟的圆柱面。在图1中可看出,在每个载体盘片12、14、16、18、20中交替地在两个沿周向方向直接紧邻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之间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以及没有设置第二加工单元38。在轴向方向上的观察的情况下设有相应的样式。在此在沿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依次连续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中交替地在每两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之间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或没有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
通过轧辊主体36的沿径向向外开放的框架结构提供具有原则上较高的稳定性、但是自重相对低的地面加工轧辊10。这意味着,地面加工轧辊10的在通过布置在壳体24中的振动发生机构产生振动时进行振动的质量相对很小,从而该振动、即例如振荡运动或振荡加速度可非常有效地用于冲击式地粉碎地基,地面加工轧辊10在该地基上滚动。
在图4至图6中示出了地面加工轧辊10的可替代的构造方案。可在图4至图6中看出,在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外周区域处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地设置各个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6的各个盘状或盆状成型的且由此在从径向外部看时为凹形成型的工具载体42。工具载体42与载体盘片12、14、16、18、2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同样地,在图4至图6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在载体盘片12、14、16、18、20的外周区域处包括相应的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44。在此可看出类似的布置样式,如前所述。在图5中可看出,沿周向方向交替地在每个载体盘片12、14、16、18、20上在每两个沿周向方向直接紧邻的第一加工单元30或其盘状的工具载体42之间分别设置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44或没有设置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44,其中,也在第一地面加工单元42的每两个沿周向方向彼此直接紧邻的工具载体42之间在轴向依次的载体盘片12、14、16、18、20中实现了相应的交替布置方案。
图7至图10示出了前面参考图4至图6描述的地面加工轧辊10以及可松开地安装在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6的工具载体42上且同样如在图1至图3的实施方式中用作地面加工工具46的地面加工板48。如尤其在图10中可看出,地面加工板48构造成具有扩展式地、例如梯形成型的底座区域50和从其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区域52。为了将地面加工板48固定在相应的工具载体42上,安装沿着地面加工板50延伸的固紧条54、56,固紧条一方面匹配底座区域50的构型并且另一方面匹配工具载体42的凹形构型并因此在与通过其相应夹紧在工具载体42的地面加工板48的连接状态下基本完全地充满凹形成型的工具载体42的内部空间。固紧条54、56例如可通过螺栓58固定在工具载体42上,由此实现了地面加工板48的稳固夹紧。优选地,地面加工板48和分别为其分配的固定条54、56在工具载体42的整个轴向长度上延伸。
与设置在载体盘片12、14、16、18、20上的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44对应地,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包括作为构造成单独构件的、设计为弧段状的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60,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可u形地沿径向从外部包围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44。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例如如此确定尺寸,使得其分别完全地在两个沿周向方向直接紧邻的地面加工板48或其地面加工区域52之间延伸并且与地面加工区域52带有周向间距地具有增大的径向突出高度并且由此形成地面加工突出部62。在该具有增大的径向突出高度的区域中优选构造成单独的构件的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60在与地面加工板48的地面加工区域52相同的径向水平上终止。
如同固紧条54、56一样,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的构造成单独的构件的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60也可通过螺接固定在轧辊主体36、尤其载体盘片12、14、16、18、20上。
前面参考图4至图10描述的实施方式具有的优点是,在稳固设置的情况下实现了与待加工的地基形成接触的地面加工板48或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60的可更换性。也可通过该设计以简单的方式在轧辊主体36上设置构造有不同成型部的地面加工板48或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60,从而如此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10可以简单的方式匹配不同的应用目的。
图11示出了借助前面构造提供的地面加工轧辊10如何与待加工的地基64相互作用。一方面可看出,在地面加工板32或48以其相应的地面加工区域37或52与地基64形成接触的位置产生基本横向于地面加工轧辊10的运动方向r延伸的断裂线l1,断裂线在地面加工轧辊10的整个轴向延伸长度上基本无间断地经过。在运动方向r上,始终在沿轴向和径向交替布置的地面加工突出部40或62与地基64形成接触的位置上获得在每两个断裂线l1之间延伸的断裂线l2。因此,地基64、即,例如待凿开的混凝土地基被凿断成多个彼此错开布置的平板区域p,然后可通过另一地面加工机,例如挖掘机等相对轻松地取走平板区域。例如,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和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可由此在地面加工轧辊10的外周上分布,使得断裂线l1相对彼此的距离最大为50-70cm,而断裂线l2相对彼此的距离可近似等于断裂线l1的距离的双倍。因此形成可轻易输送给下一加工的部段。
图12和图13示出了,轧辊主体36如前面参考图4至图10所描述地也可以另一方式应用。尤其可在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的工具载体42上沿轧辊转动轴线a的方向设置优选在地面加工轧辊10或轧辊主体36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地面加工壁板66作为地面加工工具46。地面加工壁板优选如此确定尺寸,使得其沿周向方向在每三个工具载体42上如此延伸,使得其以分别设置在周向端部区域处的工具载体接合区域68、70各占一半地接合到相应的工具载体42中,其中,工具载体接合区域68、70匹配于工具载体42的凹形成型部,从而两个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地面加工壁板66的工具载体接合区域相应一起完全充满凹形构造的工具载体42且通过螺栓72固定在其上。在沿周向方向的中央区域中地面加工壁板66具有另一工具载体接合区域74,另一工具载体接合区域如此定位和成型,使得其基本完全充满沿周向方向由相应的地面加工壁板66完全跨接的工具载体42或贴靠在其上。以这种方式确保地面加工壁板66的提高的支撑稳定性。
通过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布置的地面加工壁板66使轧辊主体36向外完全闭合。在图12和图13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地面加工壁板66的外侧上例如通过焊接分别固定多个更换支架76。碾压工具78、在示出的示例中凿刀80可松脱地安装到更换支架76中,从而一方面为了通过其他的碾压工具、例如通过夯实座等替换碾压工具78而进行相应的更换,另一方面可通过新的碾压工具替代磨损的碾压工具。
图14和图15示出了在地面加工壁板66的外侧上没有设置更换支架或碾压工具或其他构型的设置方案。因此,地面加工壁板66形成沿周向方向闭合的、基本平滑的设置,从而可使用如此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10例如来压实地基。这显示出构造有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的框架状、原则上沿径向向外开放的轧辊主体36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工具载体42的地面加工轧辊10的高度可变性。在前面参考图12至图15描述的在这种构造的轧辊主体36的外周上连接有地面加工壁板66的设置方案中,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的地面加工突出部承载区域44基本不使用或仅用于地面加工壁板66的在其上延伸的区域的径向支撑。
在图12至图15示出的地面加工壁板66也可以其他方式设置。由此例如可在地面加工壁板66的外表面上通过焊接或螺接等固定板状的碾压工具。这种碾压工具例如可以锯齿状的走向沿围绕轧辊转动轴线的周向方向延伸地布置或可圆环状地围绕轧辊转动轴线延伸或/和基本朝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此外,地面加工壁板66本身具有开放的、例如格栅状的结构,在其中形成在多个这种开放结构之间形成的支杆。形成格栅状结构的支杆可部分地沿周向方向、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或与此倾斜延伸的走向并且本身可作为碾压工具起作用或构造成碾压工具或可构造成工具载体,附加的、与待加工地基形成接触的碾压工具可通过螺接件固定在工具载体上。
图16和图17局部地示出了轧辊主体36的载体结构11的可替代实施方式。在图16中例如可结合载体盘片14看出,该载体盘片包括多个部段14a、14b、14c、14d、14e,多个部段分别彼此带有周向间距地布置并且在其径向外部区域中分别承载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或其地面加工板32的中的两个。其他的载体盘片、尤其与壳体24的周壁22固定连接的载体盘片16、18也可以这种部段方式构造。
在图17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载体结构11设有多个例如同样连接在壳体24的周壁22上的、例如基本沿径向延伸的载体支杆35。载体支杆例如可沿周向方向轮缘状依次连续地分别设置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连接在周壁22上的载体盘片所定位的位置上,但是同样也可布置在其他的轴向位置上并且沿轴向彼此错开地布置。
在载体支杆35的径向外部端部区域处例如通过焊接固定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例如其地面加工板32或前述工具载体42。沿周向方向在载体支杆35或连接在其上的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之间设置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第二地面加工单元可如在载体盘片12的情况中一样组成一个环并且一方面例如通过焊接连接连接在载体支杆35的径向外端上并且另一方面承载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可替代地,在沿周向方向依次连续的载体支杆35或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之间可设置部段39,其中例如沿周向方向的每个第二部段39都具有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地面加工突出部40。具有相应的地面加工突出部40的部段39可如上所述地分布。由此不仅沿周向方向而且沿轴向方向分别依次设置具有地面加工突出部40的部段39和没有地面加工突出部40的部段39。在本实用新型中部段39替代定位在此的载体盘片的在前面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区域并且可完全地承担其功能。尤其也可设置成,使第二地面加工单元38包括构造成单独的构件或工具的地面加工突出部,地面加工突出部此时可固定在用于容纳地面加工突出部而构造成地面加工突出部载体的部段39上。
图17还示出了,为了提高稳定性可设置与载体支杆35以及必要时与壳体24连接的加强支杆。由此可设置加强支杆s1,加强支杆例如使沿周向方向延伸的相邻的载体支杆35彼此固定连接。如根据加强支杆s2和s3示出,也可使多个这种支杆沿径向多级排列。加强支杆s4、s5示出,十字状的或交叉的布置方式也是可能的。加强支杆s6示出,尤其第一地面加工单元30的沿轴向突出于壳体24的轴向端部区域也可通过支撑在壳体24上的加强支杆支撑,由此必要时可取消此处可见的载体盘片12。
需要指出的是,与所有的载体支杆35或地面加工单元对应地自然可设置这种加强支杆,其中,与不同的载体支杆对应地可设置不同配置的加强支杆。载体结构11也可包括载体盘片和载体支杆或加强支杆的组合,以便以这种方式实现进一步提高轧辊主体36的刚度。
图18示出了概括性地用92表示的地面加工机,在其中安装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地面加工轧辊10,该地面加工轧辊例如具有在图4至图10中阐述的构造。原则上根据压路机类型构造的地面加工机包括在后车82上通过未示出的驱动机组驱动使地面加工机92向前运动的轮子84。此外,在后车82上设有操作台86,在操作台中有用于操作地面加工机92的操作人员。前车88包括与后车82铰接连接的机械框架90,地面加工轧辊10在两个载体94、96之间可转动地支承在机械框架上。如前所述,例如可通过设置在地面加工轧辊10的中央区域中的壳体24的端壁26、28进行可转动的连接。
图19示出了布置在地面加工轧辊10的内部、尤其壳体24的内部中的振动发生机构98。在示出的示例中,振动发生机构包括两个不平衡质量100、102,不平衡质量可围绕基本相应于轧辊转动轴线a的不平衡转动轴线u转动地支承在不平衡轴104上。不平衡驱动马达106例如可布置在壳体24的内部中或可支承在两个端部26、28中的一个上。在示出的示例中不平衡驱动马达106构造成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经由液压泵108输送液压流体。优选具有可变的输送体积的液压泵108例如可通过地面加工机92的驱动机组110、例如驱动机组110的动力输出机构驱动,但是原则上也可通过与地面加工机10的为行驶驱动机构设置的驱动机组分开构造的驱动机组驱动。原则上液压泵108也可集成在原则上设置在地面加工机92上的液压回路中或代表该液压回路,从而例如也可在使用相应的阀单元的情况下在地面加工运行中以合适的方式给不平衡驱动马达106输送压力流体。
在图20中示出了地面加工机112的可替代的实施方式。图20的地面加工机112是没有本身的行驶驱动机构的牵引式地面加工机。地面加工机112包括机械框架114,机械框架具有两个可转动支承地面加工轧辊10的载体116、118。经由挂车牵引杆120可使地面加工机112联接到牵引车、例如拖拉机、压路机、推土机或其他的建筑机械上,以便由其牵引或推动并且同时在待加工的地基上运动。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牵引式地面加工机112上可设置液压或/和机械作用的传动机构,经由传动机构,地面加工轧辊10通过联接到牵拉机械124的驱动机组上可被驱动而转动。虽然在这种设计方式中可经由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到地面加工轧辊10上,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在牵拉机械124上的驱动机组提供用于将扭矩传递到地面加工轧辊10上的能量的这种牵引式地面加工机112原则上不涉及自行式地面加工机,而是涉及牵引式地面加工机,因为这种地面加工机在没有联接到提供驱动能量的牵拉机械上时不能运行。
为了在图18示出的地面加工机112的构造中也可使用地面加工轧辊10以及为其分配的振动发生机构98,液压泵118可如在图21中以原理方式示出地例如机械式地联接在牵拉机械124的也用于行驶驱动机构的驱动机组的动力输出轴122上或牵拉机械124的其他的销轴上。对此优选地,包括液压泵108和液压马达106的液压回路109完全地设置在地面加工机112上。通过动力输出轴122驱动液压泵108,其中,液压泵例如可构造有可变的输送体积,以便可以这种方式设置液压流体的输送量以及液压马达106的转速。在可替代的设计方式中,与液压泵108或振动发生机构98对应地可设置单独的驱动机组126,驱动机组与为牵拉机械124的行驶驱动设置的驱动机组无关地用于驱动液压泵108以及振动发生机构98。驱动机组126例如可与液压回路109一起设置在地面加工机112上,从而在地面加工机112上自己生成用于驱动振动发生机构98所需的能量并且可传递到该机械上。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前述地面加工轧辊在不同的方案中可为可变的,但是没有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例如沿轧辊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地面加工板如同第一地面加工单元的工具载体一样可提供多个例如彼此带有间距布置的或/和沿周向方向彼此错开的部段。构造有基本为正圆的外周轮廓的载体盘片也可构造成多边形,以便以简单的方式实现近似圆形的轮廓。对于基本均匀的滚动运动有意义的是,地面加工单元的与地基形成接触的地面加工区域基本置于共同的圆柱面上。
为了加工地基,地面加工单元或其地面加工区域可构造有不同的轮廓。由此其可具有在附图中可看出的具有近似矩形横截面的带棱边的轮廓。可替代地,该地面加工区域或至少其中一些地面加工区域可构造有逐渐变尖的、即楔形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