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路面平整度是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车辆在路面上的行驶质量和道路基本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路面平整度的改善和提高一直作为道路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受到道路施工的关注和重视。平整度直接反映了车辆行驶的舒适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若道路平整度不达标,则将加大行驶车辆燃油消耗、润滑油消耗、轮胎消耗以及车辆的机件磨耗,从而大大增加了车辆的运营费用。因此,施工过程中有效地控制道路平整度是道路工作人员的重要任务,
由于路面是从地基开始逐一向上修建的,底层的不平整现象会逐层向上传递。如果我们从地基开始,由下到上掌握了各结构层表面的准确平整度值,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控制,这样,面层的平整度标准就能得到实现,现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平整度的控制主要是机械辅以人工。施工前,首先由专业测量人员对现施工中每段、每层进行测量后,机械才开始作业,过程中需要不间段的测量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整个过程都需要测量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配合,且存在机械窝工待工现象。如果道路较长且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则需要配置更多的技术人员、工人和机械才能满足现场每层道路平整度规范要求。现有技术在长距离且分段、平行施工过程中对平整度的严格控制,需要专业测量人员和工人的大量投入,且机械作业在有效时间内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道路高程控制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桩,所述控制桩包括第一控制桩与第二控制桩,控制桩上顶部位置连接有受力板,控制桩上底部位置连接有桩头,所述控制桩上左右两侧位置分别均匀设有凸点。
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道路路基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布置均匀布置第一控制桩,第一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2:在道路路基另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均匀布置第二控制桩,第二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3:在第一控制桩上设置基准点a;第二控制桩上基准点b;
其中,基准点a的高程为对应截面道路中线的高程;基准点b为对应截面道路边缘的高程;
步骤4:在第一控制桩和第二控制桩之间固定有拉绳,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相等;
步骤5:利用拉绳和固定标杆控制道路施工中高程。
其中,所述d=0.5d,且第一控制桩和第二控制桩沿道路中线方向布置的起点连线与道路中线垂直。
其中,第一控制桩与另一侧三个第二控制桩之间均布设有拉绳,第一控制桩与另一侧三个第二控制桩中的中间第二控制桩的连线与道路中线垂直。
其中,所述d为50cm,d为25cm。
其中,所述控制标杆为卷尺。
其中,所述步骤5中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为10~20cm。
其中,所述受力板上开设有圆槽,圆槽内设有水准气泡。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通过在道路两侧设置控制桩,并在控制桩上进行标记,道路两侧的控制桩上进行拉绳,以拉绳为基准配合卷尺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省去了在施工时不断进行测量的麻烦,使得高程控制更加简单方便。
2、本发明中,拉绳时,绳子系在控制桩上的凸点之间,以保证绳子紧系牢靠,避免绳子上下滑动导致高程发生偏差问题。
3、本发明中,控制桩上的水准气泡用于保证控制桩垂直钉入地面,这样的好处是在标记与拉绳时,高程位置稳定,避免倾斜的标记影响现场人员判断的情况出现。
4、本发明中,标记点比实际道路标高高10~20cm,高出的距离方便了道路的施工,避免拉绳影响施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控制桩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发明中受力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图中标记:1、控制桩;2、凸点;3、受力板;4、桩头;5、踩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道路路基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布置均匀布置第一控制桩,第一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2:在道路路基另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均匀布置第二控制桩,第二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3:在第一控制桩上设置基准点a;第二控制桩上基准点b;
其中,基准点a的高程为对应截面道路中线的高程;基准点b为对应截面道路边缘的高程;
步骤4:在第一控制桩和第二控制桩之间固定有拉绳,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相等;
步骤5:利用拉绳和固定标杆控制道路施工中高程。
所述d为50cm,d为25cm,所述控制标杆为卷尺,所述步骤5中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为10~20cm。
实施例二,参照图。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道路路基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布置均匀布置第一控制桩,第一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2:在道路路基另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均匀布置第二控制桩,第二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3:在第一控制桩上设置基准点a;第二控制桩上基准点b;
其中,基准点a的高程为对应截面道路中线的高程;基准点b为对应截面道路边缘的高程;
步骤4:在第一控制桩和第二控制桩之间固定有拉绳,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相等;
步骤5:利用拉绳和固定标杆控制道路施工中高程。
所述d为50cm,d为25cm,所述控制标杆为卷尺,所述步骤5中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为10~20cm。
所述d=0.5d,且第一控制桩和第二控制桩沿道路中线方向布置的起点连线与道路中线垂直。
实施例三,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道路路基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布置均匀布置第一控制桩,第一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2:在道路路基另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均匀布置第二控制桩,第二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3:在第一控制桩上设置基准点a;第二控制桩上基准点b;
其中,基准点a的高程为对应截面道路中线的高程;基准点b为对应截面道路边缘的高程;
步骤4:在第一控制桩和第二控制桩之间固定有拉绳,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相等;
步骤5:利用拉绳和固定标杆控制道路施工中高程。
所述d为50cm,d为25cm,所述控制标杆为卷尺,所述步骤5中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为10~20cm。
第一控制桩与另一侧三个第二控制桩之间均布设有拉绳,第一控制桩与另一侧三个第二控制桩中的中间第二控制桩的连线与道路中线垂直。
实施例四: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道路路基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布置均匀布置第一控制桩,第一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2:在道路路基另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均匀布置第二控制桩,第二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3:在第一控制桩上设置基准点a;第二控制桩上基准点b;
其中,基准点a的高程为对应截面道路中线的高程;基准点b为对应截面道路边缘的高程;
步骤4:在第一控制桩和第二控制桩之间固定有拉绳,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相等;
步骤5:利用拉绳和固定标杆控制道路施工中高程。
所述d为50cm,d为25cm,所述控制标杆为卷尺,所述步骤5中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为10~20cm。
请参阅图1~2,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桩1,所述控制桩1包括第一控制桩与第二控制桩,控制桩上顶部位置连接有受力板3,控制桩1上底部位置连接有桩头4,所述控制桩1上左右两侧位置分别均匀设有凸点2。
实施例五: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道路路基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布置均匀布置第一控制桩,第一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2:在道路路基另一侧沿道路中线方向均匀布置第二控制桩,第二控制桩间距为d;
步骤3:在第一控制桩上设置基准点a;第二控制桩上基准点b;
其中,基准点a的高程为对应截面道路中线的高程;基准点b为对应截面道路边缘的高程;
步骤4:在第一控制桩和第二控制桩之间固定有拉绳,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相等;
步骤5:利用拉绳和固定标杆控制道路施工中高程。
所述d为50cm,d为25cm,所述控制标杆为卷尺,所述步骤5中拉绳两端与相应的基准点高差为10~20cm。
请参阅图1~2,一种道路施工中高程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桩1,所述控制桩1包括第一控制桩与第二控制桩,控制桩上顶部位置连接有受力板3,控制桩1上底部位置连接有桩头4,所述控制桩1上左右两侧位置分别均匀设有凸点2,所述受力板3上开设有圆槽5,圆槽5内设有水准气泡6。
工作原理:首先在道路路基的一侧钉入第一控制桩,间距控制在50cm,然后在道路路基的另一侧钉入第二控制桩,间距控制在25cm,通过施工测量,将道路施工标高点转移至两侧的控制桩上,并做标记,标记点应比实际道路标高高10~20cm,标记推荐为油漆刷涂或油性记号笔标记,标记应当清晰完整且不易自然降解消失,标记完成后,将第一控制桩上的标记点与第二控制桩上的标记点之间拉绳,例如,第一控制桩上的第一个标记点a1,以此类推至an,第二控制桩上的第一个标记点为b1,以此类推至bn,拉绳连线时,a1与b1和b2之间拉绳,a2与b2、b3和b4之间拉绳,a3与b4、b5和b6之间拉绳,并以此类推,其中a1与b1之间的拉绳与道路中心线相垂直,a2与b3之间的拉绳与道路中心线相垂直,a3与b5之间的拉绳与道路中心线相垂直,并以此类推,除首尾外保证每根第一控制桩与三根第二控制桩之间拉绳;
拉绳时,绳子系在控制桩上的凸点之间,以保证绳子紧系牢靠,避免绳子上下滑动导致高程发生偏差问题,控制桩1上的水准气泡用于保证控制桩垂直钉入地面,这样的好处是在标记与拉绳时,高程位置稳定,避免倾斜的标记影响现场人员判断的情况出现;
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利用卷尺进行施工高度控制,用卷尺从拉绳向下丈量,丈量高度以在实际标高上移至标记点距离为准,尺头所在位置即为施工高度,以此在达到施工高程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