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8853发布日期:2020-02-07 22:5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作业城市交通体系的铁路交通已成为大中城市连接的重要纽带。以无砟结构为主的轨道形式,已经成为现今国内轨道发展的主要的趋势,并大力的进行建设。轨枕埋入式无砟道岔是我国客运专线技术创新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此还成立了高速道岔课题组。无砟道岔是轨道结构中最为复杂的部分,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轨道结构的受力、平顺性、行车安全及舒适性,因而无砟道岔的铺设就成为无砟轨道关键施工技术之一。

道岔在厂内预组装调试合格后,拆截成散件运输到现场;现场将散件(扣件、岔枕、钢轨件等)进行组装、连接,并安装支撑调整系统,进行初步定位,然后拆除组装平台,进行精调;道岔精调是保证道岔铺设精度的关键过程。由于道岔之间相互穿梭,安装后的各个钢轨件之间的距离有大有小,而当相邻的钢轨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就无法在钢轨件的外侧安装高程螺杆,这时,就需要在钢轨件的内侧设置高程螺杆,以此来调节该位置处钢轨件的高程参数。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调节装置都是只能够对钢轨件外侧的高程螺杆进行调节,而对于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多数采用人工调节,或者单独配备一个对于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进行调节的调节设备。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无砟道岔的调节方式还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人工调节的方式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浪费人工成本,而且精度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无法保证调节精度的一致性;

(2)单独配置对于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进行调节的设备,增加设备成本,且与对于钢轨件外侧的高程螺杆进行调节的设备需要交错使用,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

上述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包括用于在钢轨件上行走的主框架以及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的至少一个外螺杆调节总成,还包括:

托架,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

内螺杆调节总成,包括放置在所述托架上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底部设有用于与钢轨件的内侧高程螺杆连接的连接件,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连接件转动。

可选的,所述主框架包括两个底座以及连接两个所述底座的横梁,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在钢轨件上行走的滚轮,所述横梁上设有测量小车,且所述测量小车的测试轮向下伸出所述底座并可跟随所述主框架在钢轨件上行走。

可选的,所述托架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底座上,所述托架包括沿着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托板,两个所述托板之间形成可供所述连接件放入的间隙。

可选的,所述托板上设有多个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机构位置的限位块。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外周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安装架把手。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换向减速箱,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换向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框架与所述驱动电机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遮雨罩。

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一端部的夹紧件,所述夹紧件上设有与钢轨件相匹配的开口。

可选的,所述夹紧件与轨道的接触面设有缓冲件,所述底座与所述夹紧件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夹紧件位置的支脚。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与设置在所述主框架上的控制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在主框架上设置有内螺杆调节总成,可通过工作人员手持内螺杆调节总成对处于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进行调节,且调节过程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摆脱传统手工调节的方式,确保调节的精度,且无需单独设置调节设备,减少设备成本,同时,外螺杆调节总与内螺杆调节总成可同时使用,增加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托架与内螺杆调节总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螺杆调节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主框架;101、底座;102、横梁;103、滚轮;104、主框架把手;105、遮雨罩;110、外螺杆调节总成;200、托架;210、限位块;300、驱动机构;301、驱动电机;302、换向减速箱;310、连接件;400、安装架;410、安装架把手;500、测量小车;510、测量轮;520、限位支脚;600、夹紧件;601、夹紧件把手;610、开口;620、缓冲件;630、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包括用于在钢轨件上行走的主框架100以及设置在主框架100上的至少一个外螺杆调节总成110,还包括托架200和内螺杆调节总成。

结合图1和图4所示,托架200设置在主框架100上,内螺杆调节总成包括放置在托架200上的驱动机构300,驱动机构300的底部设有用于与钢轨件的内侧高程螺杆连接的连接件310,驱动机构300带动连接件310转动。

连接件310顾名思义是可用于连接其他设备上的部件的,在本申请中,连接件310主要是用于连接处于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而高程螺杆为杆状结构,因此,连接件310的底部需要设置成卡槽状。具体的,连接件310的底部可设置成内六角卡槽状,而高程螺杆则可设置成与内六角卡槽匹配的六角螺杆状,当连接件310与高程螺杆连接后,通过六角结构,使两者之间可以同步转动。

外螺杆调节总成110则是设置在主框架100上,用于对设置在钢轨件外侧的高程螺杆进行调节的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外螺杆调节总成110包括驱动装置和竖直设置在驱动装置上的传动轴,传动轴的底部设有连接结构,当使用时,通过连接机构与设置在钢轨件外侧的高程螺杆连接,驱动装置工作,通过传动轴带动高程螺杆转动,其中,对于钢轨件外侧的高程螺杆调节技术在现有技术中已经较为成熟,因此,没有做过多的描述。

本申请提供的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在主框架100上设置有内螺杆调节总成,可通过工作人员手持内螺杆调节总成对处于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进行调节,且调节过程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摆脱传统手工调节的方式,确保调节的精度,且无需单独设置调节设备,减少设备成本,同时,外螺杆调节总与内螺杆调节总成可同时使用,增加工作效率。

主框架100包括两个底座101以及连接两个底座101的横梁102,底座101上设有用于在钢轨件上行走的滚轮103,横梁102上设有测量小车500,且测量小车500的测试轮向下伸出底座101并可跟随主框架100在钢轨件上行走。进一步优化地,为了便于推动或搬运主框架100,可在底座101上设置主框架把手104。

本申请的底座101采用镂空结构,以此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便于操作,同时,将滚轮103穿设在底座101上,且滚轮103的底部向下伸出底座101,并与钢轨相匹配,该处所说的匹配是指滚轮103可以在钢轨上行走。

具体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将测量小车500设置在横梁102上,且测量小车500的测试轮向下伸出底座101并可跟随主框架100在钢轨件上行走,该种设计方式,测量小车500与主框架100同步运动,无需工作人员推动测量小车500测量钢轨件各位置的参数,解放工作人员,且测量小车500的测量轮510与主框架100的滚轮103位置相对不变,便于主框架100的定位,使得定位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测量小车500连接的稳定性,可在横梁102处设置限位支脚520,具体地,限位支脚520包括竖直设置在横梁102上的支架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架上的定位块,通过定位块的端部与测量小车500的侧面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限位效果。

本申请的托架200设置在其中一个底座101上,托架200包括沿着底座10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托板,其中,托板可沿着底座10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两个托板之间形成可供连接件310放入的间隙,使其不影响驱动机构300的装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托架200也可设置成一个板状结构,但该种设计方式,需要在托架200上开设个可供连接件310穿过的通孔。

如图4所示,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在移动过程中,由于驱动机构300的惯性因素,容易导致驱动机构300与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之间出现相对移动,使得驱动机构300脱离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因此,本申请在托板上设置多个用于限制驱动机构300位置的限位块210。具体地,限位块210可设置成竖直设置的l形板状,驱动机构300的外周成棱角状,通过l形板卡接棱角位置,进而限制驱动机构300的位置。限位块210也可设置成条形状,用于抵住驱动机构300的边部,以此起到限位效果。由此可见,该处的限位块210具体结构不受限制,只要能够限制驱动机构300的位置,避免其相对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之间发生移动即可。

进一步优化地,驱动机构300的外周连接有安装架400,安装架400上设有安装架把手410。由于驱动机构300的外周设有安装架400,则限位块210通过卡住安装架400以此限制驱动机构300的位置,因此,当限位块210采用l形板的设置方式时,在安装架400的边部设置棱角;而当限位块210采用条形状的设置方式时,安装架400的底部只需设置可供条形状限位块210抵住的条形底边即可。由于设置有安装架400,因此,驱动装置的设置方式和形状均不受限制,增加了驱动机构300设置的多样性。

如图5所示,在安装架400上设置有安装架把手410,可供工作人员拿取,而为了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安装架把手410的设置方式可有多种,如将安装架把手410设置在安装架400的两侧,而为了便于拿取,安装架把手410的设置方向可与底座101的宽度方向相同。安装架把手410也可设置在安装架400的四周,这样,可供多个工作人员操作,分担重量。

如图5所示,本申请的驱动机构300包括驱动电机301和换向减速箱302,连接件310与换向减速箱302的输出轴连接,且安装架400设置在换向减速箱302的外周。具体地,由于驱动电机301的转速较快,因此,需要配置减速箱,同时,由于为了减少占用体积,驱动电机301的设置方向与底座101的设置方向需相同,而连接件310又垂直底座101,因此,需要设置换向减速箱302来改变传动方向。

进一步优化地,如图4所示,主框架100与驱动电机30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遮雨罩105。遮雨罩105的内部则形成可供驱动电机301放置的容纳腔,避免雨雪天气造成驱动电机301线路故障,增加驱动电机301的使用寿命。本申请的遮雨罩105并没有遮住换向减速箱302,由于安装架400设置在换向减速箱302的外周,因此,倘若遮雨罩105将换向减速箱302遮住,由于安装架把手410的存在,遮雨罩105需要设置很大,这样,就增加了占用空间,同时,不利于工作人员取出驱动机构300,为操作带来诸多不便。且换向减速箱302采用的是密封机构,因此,外界环境对于其内部结构的影响不大,不会影响换向减速箱302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的主框架100上设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底座101的一应端部的夹紧件600,夹紧件600上设有与钢轨件相匹配的开口610,由于钢轨件的两侧设有轨槽,因此该处的匹配是指夹紧件600的开口610可以卡入轨槽,增加牢固性。

为了增加夹紧效果,在夹紧件600与轨道的接触面设有缓冲件620,该处的缓冲件620是指本身带有弹性的材质,由于钢轨轨槽的宽度要小于钢轨顶部的宽度,在转动夹紧件600时,弹性件需经过钢轨的顶部,此时,弹性件可产生形变,继续转动夹紧件600,弹性件进入到钢轨的轨槽内,并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复位,进而夹紧钢轨的两侧,结构简单。

夹紧件600转动设置在底座101的端部,使得夹紧件600有两个工作位,其中,第一工作位是指夹紧件600水平放置在底座101上所处的位置,当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在钢轨件上行走时,夹紧件600处于第一工作位,避免夹紧件600与钢轨件接触。进一步优化地,为了防止夹紧件600在惯性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转动,因此,在底座101与夹紧件60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限制夹紧件600位置的支脚。同理,该处的支脚也包括竖直设置在底座101上的支架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架顶部的定位块,通过定位块的端部与夹紧件600的侧面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限位效果。

第二工作位则是指夹紧件600转动到水平位置时所处的位置,当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运动到位后,需要固定住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的位置,此时,转动夹紧件600,使其处于第二工作位,通过夹紧件600限制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的位置,该过程,只需转动夹紧件600即可,操作简单。进一步优化地,为了便于人手操作,可在夹紧件600上设置夹紧件把手601。

夹紧件600转动设置在底座101的端部,该处实现转动的方式可有多种。比如,可在夹紧件600与底座101的连接处设置合页,通过合页的张合实现转动,再比如,也可在底座101上设置旋转轴,夹紧件600可沿旋转轴转动。由此可见,该处的设置方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满足夹紧件600转动设置在底座101上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与设置在主框架100上的控制器电连接,使用时,将驱动机构300取下,但是,此时,驱动机构300仍与控制器电连接,工作人员将驱动机构300移动到处于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处,并通过连接件310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300带动高程螺杆转动,增加调节的精确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可与设置在主框架100上的电源设备可拆卸连接,该种情况下,驱动机构300的内部设置充电电池,且其内部设有与控制器无线连接的处理器。非使用状态下,驱动机构300放置在托架200上,驱动机构300与电源设备连接,补充电量,使用时,工作人员取下驱动机构300,并通过设置在其内部的充电电池提供动力,运动到位后,控制器发出调节指令,处理器接收该调节指令后控制驱动机构300工作,该种设计方式驱动机构300可与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分离,进而单独使用,在一些调试状态下,驱动机构300可不与控制器进行连接,从而通过手动操控,增加工作效率。进一步优化地,手动控制的设置方式中,可在安装架把手410上设置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00启停的开关按钮,以增加使用的便利性。

使用时,将测量小车500嵌套在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上,并将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放置在钢轨件上,测量小车500与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同步移动,当移动到目标测量点后,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停止,转动夹紧件600,固定无砟道岔岔枕精调机的位置。通过测量小车500配合全站仪检测该位置钢轨件的参数,并与理论数据做对比,得出调整量此时,通过外螺杆调节总成110调节处于钢轨件外侧的高程螺杆。当需要调节处于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时,工作人员可手持驱动机构300移动到钢轨件内侧的高程螺杆处,并进行对位,通过连接件310与高程螺杆连接,驱动结构开始工作,通过连接件310带动高程螺杆旋转,进而带动钢轨件向上或者向下运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