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场航站楼高架桥自融雪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1554发布日期:2020-10-23 12:3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场航站楼高架桥自融雪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架桥自融雪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机场航站楼高架桥自融雪系统。



背景技术:

大部分机场航站楼高架桥是到航站楼出发层唯一通道,具有坡度大、弯曲幅度大及车流量大等特点,冬季机场航站楼高架桥结冰和积雪使桥面摩擦系数变小和制动距离变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目前,机场航站楼高架桥主要通过使用机械除冰雪和融雪剂来融雪化冰,但是融雪剂对高架桥沥青面层和周边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为高架桥沥青抗老化性能降低、动稳定度下降、破坏周边土壤生态环境和污染水源等问题;采用机械除冰雪方法需要大量人员和铲雪车,且除冰雪效果不彻底和滞后性严重。因此,环保型实时自动融雪对机场航站楼高架桥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际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场航站楼高架桥自融雪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场航站楼高架桥自融雪系统,安装在高架桥的箱梁内;包括发热线,所述发热线铺设在箱梁上沥青融雪层内,所述箱梁内设有电缆槽、下线孔和排水沟,与发热线连接的电缆布设在所述电缆槽内并经由所述下线孔从箱梁引出连接电源;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沥青融雪层上表面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架桥箱梁上的沥青融雪层内铺设发热线,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沥青桥面,满足高架桥实时融雪化冰的功能要求,在冬季可以快速自动融化机场航站楼高架桥桥面上的冰雪和防止交通事故,保障高架桥交通顺畅和车辆安全驾驶。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沥青融雪层内铺设有格栅层或钢筋网层,所述发热线绑扎在所述格栅层或钢筋网层上;所述电缆槽上方或/和下线孔上方铺设有钢筋加固网。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发热线绑扎在格栅层或钢筋网层上,可以使发热线均匀规律铺设,保证对沥青融雪层加热的均匀性,也防止发热线杂乱无章,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被损坏或妨碍施工人员等。钢筋加固网可以对电缆槽或下线孔内的电缆进行保护。

进一步,所述沥青融雪层包括上面层和下面层,所述格栅层铺设在所述下面层上,在所述格栅层上绑扎发热线后,再向所述下面层上喷洒一层粘油层,在所述粘油层上铺设所述上面层。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粘油层的设置,方便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的连接,也防止对发热线产生压损等。

进一步,所述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

进一步,所述箱梁上方设有调平层,所述沥青融雪层铺设在所述调平层上。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调平层有利于沥青融雪层的平整铺设。

进一步,所述箱梁上方两侧分别设有防撞护栏,所述调平层位于箱梁两侧的防撞护栏之间。

进一步,所述防撞护栏包括防撞墙、预埋金属板、扶手立柱和扶手金属管,所述防撞墙分别位于所述箱梁两侧,所述防撞墙上端分别预埋有预埋金属板,所述扶手金属管水平布设在所述预埋金属板上方,所述扶手金属管通过若干扶手立柱与所述预埋金属板一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发热线为碳纤维线或发热金属线。

进一步,所述下线孔直径为2-12cm。

进一步,所述箱梁下端设有滴水槽。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滴水槽的设置,可以防止雨水或雪水等从箱梁中部滴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融雪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热线铺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撞护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箱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梁;11、调平层;12、滴水槽;2、沥青融雪层;21、上面层;22、下面层;23、粘油层;3、电缆槽;4、下线孔;5、排水沟;6、电缆;61、发热线;7、格栅层;8、钢筋加固网;9、防撞护栏;91、防撞墙;92、预埋金属板;93、扶手立柱;94、扶手金属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机场航站楼高架桥自融雪系统,安装在高架桥的箱梁1内;包括发热线61,所述发热线61铺设在箱梁1上沥青融雪层2内,所述箱梁1内设有电缆槽3、下线孔4和排水沟5,与发热线61连接的电缆6布设在所述电缆槽3内并经由所述下线孔4从箱梁1引出连接电源;所述排水沟5与所述沥青融雪层2上表面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在高架桥箱梁上的沥青融雪层内铺设发热线,电缆接通电源后给发热线输送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沥青桥面,雪水融化后从排水沟中拍走,满足高架桥实时融雪化冰的功能要求,在冬季可以快速自动融化机场航站楼高架桥桥面上的冰雪和防止交通事故,保障高架桥交通顺畅和车辆安全驾驶,施工运行维护成本低,安全可靠。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沥青融雪层2内铺设有格栅层7或钢筋网层,所述发热线61绑扎在所述格栅层7或钢筋网层上,具体每10-30cm捆扎一道;所述电缆槽3上方或/和下线孔上方铺设有钢筋加固网8。将发热线绑扎在格栅层或钢筋网层上,可以使发热线均匀规律铺设,保证对沥青融雪层加热的均匀性,也防止发热线杂乱无章,或者是在施工过程中被损坏或妨碍施工人员等。钢筋加固网可以对电缆槽或下线孔内的电缆进行保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沥青融雪层2包括上面层21和下面层22,所述格栅层7铺设在所述下面层22上,在所述格栅层7上绑扎发热线61后,再向所述下面层22上喷洒一层粘油层23,在所述粘油层23上铺设所述上面层21。粘油层的设置,方便上面层和下面层之间的连接,也防止对发热线产生压损等。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为,所述上面层21采用沥青混凝土进行铺设,具体采用细粒径沥青混凝土。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箱梁1上方设有调平层11,所述沥青融雪层2铺设在所述调平层11上。调平层有利于沥青融雪层的平整铺设。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箱梁1上方两侧分别设有防撞护栏9,所述调平层11位于箱梁1两侧的防撞护栏9之间。所述防撞护栏9包括防撞墙91、预埋金属板92、扶手立柱93和扶手金属管94,所述防撞墙91分别位于所述箱梁1两侧,所述防撞墙91上端分别预埋有预埋金属板92,预埋金属板92被浇筑在防撞墙91内,所述扶手金属管94水平布设在所述预埋金属板92上方,所述扶手金属管94通过若干扶手立柱93与所述预埋金属板92一体连接。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方案为,所述发热线61为碳纤维线或发热金属线。

具体的,所述下线孔4直径为2-12cm。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箱梁1下端设有滴水槽12。滴水槽的设置,可以防止雨水或雪水等从箱梁中部滴落。

本实施例中,箱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或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设置有下线孔和滴水槽,下线孔周围在箱梁浇筑混凝土前设置加固钢筋网进行加固,下线孔直径2-12cm,滴水槽是直径2-4cm的半圆槽,滴水槽沿高架桥的延伸方向布置。防撞墙采用c20等级以上混凝土,预埋金属板、扶手立柱及扶手金属管采用不锈钢材质,预埋金属板浇筑在防撞墙中,扶手立柱分别与预埋金属板和扶手金属管焊接或螺栓连成一体。沥青融雪层中格栅层铺设固定在6-8cm下面层上,发热线绑扎在格栅层上,每10-30cm捆扎一道,格栅层采用土工格栅,发热线采用碳纤维线或发热金属线,粘油层喷洒在格栅层上,上面层采用4-6cm沥青混凝土。与沥青融雪层中发热线相连的电缆连接220v交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路连通后发热线将电能转化成热能,从而加热沥青桥面,满足高架桥实时融雪化冰功能要求。高架桥融雪在降雪前发生前启动电源,提前预热。开启电源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架桥融雪开始和结束时刻可采用智能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所示:

例如,在哈尔滨某高架桥自融雪系统中,高架桥横向坡度1%,高架桥纵向坡度3.5%,箱梁采用预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下线孔直径10cm,滴水槽是直径3cm的半圆槽。防撞墙采用c30混凝土,预埋金属板、扶手立柱及扶手金属管采用不锈钢材质,扶手立柱分别与预埋金属板和扶手金属管焊接连成一体。沥青融雪系统中格栅层铺设固定在6cm下面层上,发热线绑扎在格栅层上,每20cm捆扎一道,格栅采用土工格栅,发热线采用碳纤维线,粘油层喷洒在格栅层上,上面层采用6cm沥青混凝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