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桥面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面自动拉毛机。
背景技术:2.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桥面的新混凝土与旧混凝土之间、桥面混凝土与轨道板底座混凝土之间等的结合面处,为了提高结合面处的抗剪强度,防止结合不牢,提高粘结力,需要在位于下层的结合面上做拉毛处理,然后刷一层水泥素浆,再打位于上层的混凝土。
3.目前对桥面进行拉毛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是人工拉毛处理方式,采用的拉毛设备为扫把、毛刷、钢丝或拉毛架等简单工具或简易式拉毛处理装置,拉毛处理效果较差,不能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而且采用人工拉毛处理,施工效率较低,而为了提高效率则需消耗大量人力,费时费力,性价比低。
技术实现要素:4.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桥面自动拉毛机,能够解决现有桥面拉毛方式效果较差,施工效率较低,费时费力,性价比低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面自动拉毛机,包括毛刷组件、横向行走机构、控制机构和两组纵向行走机构;两组所述纵向行走机构设置于桥面上并能沿所述桥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横向行走机构的两端分别一一设置于一组所述纵向行走机构上,在两组所述纵向行走机构的带动下,所述横向行走机构能够沿所述桥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毛刷组件的上端设置于所述横向行走机构上,在所述横向行走机构的带动下,所述毛刷组件能够沿垂直于所述桥面延伸方向的方向运动;所述横向行走机构和两组所述纵向行走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纵向行走机构包括底座、第一运动轮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运动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运动轮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运动轮运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横向行走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背离所述第一运动轮的一侧。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和传动轴;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其输出轴套设所述第一皮带轮;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套设所述第二皮带轮和所述第一运动轮;所述皮带套设于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上。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纵向行走机构还包括门型框;所述门型框的两端均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背离所述第一运动轮的一侧,且该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纵向行走机构的运动方向平行,以使所述横向行走机构的一端能够卡设于所述门型框内。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桥面自动拉毛机,还包括轨道;所述轨道设置于所述桥面上,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桥面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运动轮设置于所述轨道上,并能沿所述轨道运动。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行走机构包括承载板、第二运动轮、第二驱动组件和两条导轨;两条所述导轨的一端均设置于一组所述纵向行走机构上,另一端均设置于另一组所述纵向行走机构上,且两条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承载板的相对的两侧面均设置一个所述第二运动轮;两个所述第二运动轮分别一一设置于一条所述导轨上,并能沿所述导轨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承载板固定,用于带动所述承载板沿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承载板固定且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其输出轴套设所述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行走机构还包括桁架和多个门型架;沿所述桁架的延伸方向,多个所述门型架的顶面与所述桁架的底面连接,且多个所述门型架之间相互平行;两条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门型架的底端;所述桁架的两端分别一一设置于一组所述纵向行走机构上。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毛刷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板和毛刷;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和两个螺母;所述螺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横向行走机构上,另一端套设一个螺母后穿过所述连接板,再套设一个螺母;所述毛刷的顶面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横向行走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燕尾凹槽,所述燕尾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毛刷组件的运动方向垂直;所述毛刷的顶面设置有燕尾导轨,所述燕尾导轨与所述燕尾凹槽相匹配,以使所述毛刷的顶面能够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面自动拉毛机,该桥面自动拉毛机包括毛刷组件、横向行走机构、控制机构和两组纵向行走机构。两组纵向行走机构设置于桥面上并能沿桥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横向行走机构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一组纵向行走机构上,在两组纵向行走机构的带动下,横向行走机构能够沿桥面的延伸方向运动。毛刷组件的上端设置于横向行走机构上,在横向行走机构的带动下,毛刷组件能够沿垂直于桥面延伸方向的方向运动,从而毛刷组件的前端能够对桥面进行拉毛处理。横向行走机构和两组纵向行走机构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横向行走机构的工作状态,使毛刷组件能够沿桥面宽度方向进行拉毛处理,之后控制机构控制两组纵向行走机构运动,从而带动横向行走机构沿桥面的延伸方向运动到下一位置,毛刷再进行拉毛处理,如此重复工作,可完成整个桥面的拉毛处理。相较于现有的人工拉毛处理方式,采用本技术桥面自动拉毛机,拉毛处理效果好,能够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而且采用拉毛机自动进行拉毛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成本,性价比较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桥面自动拉毛机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纵向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毛刷组件和横向行走机构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部分横向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轨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标:1
‑
毛刷组件;11
‑
连接件;111
‑
螺栓;112
‑
螺母;12
‑
连接板;13
‑
毛刷;131
‑
燕尾导轨;2
‑
横向行走机构;21
‑
承载板;22
‑
第二运动轮;23
‑
第二驱动组件;231
‑
第二电机;24
‑
导轨;25
‑
桁架;251
‑
第二凹槽;26
‑
门型架;3
‑
纵向行走机构;31
‑
底座;32
‑
第一运动轮;33
‑
第一驱动组件;331
‑
第一电机;332
‑
第一皮带轮;333
‑
第二皮带轮;334
‑
皮带;335
‑
传动轴;34
‑
门型框;341
‑
第一凹槽;4
‑
轨道;41
‑
单轨;42
‑
固定杆;5
‑
桥面。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面自动拉毛机,包括毛刷组件1、横向行走机构2、控制机构和两组纵向行走机构3。两组纵向行走机构3设置于桥面5上并能沿桥面5的延伸方向运动。横向行走机构2的两端分别一一设置于一组纵向行走机构3上,在两组纵向行走机构3的带动下,横向行走机构2能够沿桥面5的延伸方向运动。毛刷组件1的上端设置于横向行走机构2上,在横向行走机构2的带动下,毛刷组件1能够沿垂直于桥面5延伸方向的方向运动,即沿桥面5的宽度方向运动,从而毛刷组件1的前端能够对桥面5进行拉毛处理。横向行走机构2和两组纵向行走机构3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通过控制机构可以自动控制横向行走机构2和两组纵向行走机构3的工作状态。其中,控制机构可以是plc控制器。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面自动拉毛机,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横向行走机构2的工作状态,使毛刷组件1能够沿桥面5宽度方向进行拉毛处理,之后控制机构控制两组纵向行走机构3运动,从而带动横向行走机构2沿桥面5的延伸方向运动到下一位置,毛刷13再进
行拉毛处理,如此重复工作,可完成整个桥面5的拉毛处理。相较于现有的人工拉毛处理方式,采用本技术桥面自动拉毛机,拉毛处理效果好,能够达到最初的设计要求,而且采用拉毛机自动进行拉毛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成本,性价比较高。
29.如图2所示,纵向行走机构3包括底座31、第一运动轮32和第一驱动组件33。第一运动轮32设置于底座31的一侧。其中,为了纵向行走机构3的轻便,底座31可以包括四根底杆,四根底杆首尾依次连接构成该底座31。第一驱动组件33与第一运动轮32连接,用于带动第一运动轮32运动。第一驱动组件33还与控制机构电连接,从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第一驱动组件33的工作状态。横向行走机构2设置于底座31的背离第一运动轮32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向行走机构3,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30.继续参照图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33包括第一电机331、第一皮带轮332、第二皮带轮333、皮带334和传动轴335。第一电机331设置于底座31上并与控制机构电连接,从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第一电机331的工作状态。第一电机331的输出轴套设第一皮带轮332。传动轴335的两端分别套设第二皮带轮333和第一运动轮32。皮带334套设于第一皮带轮332和第二皮带轮333上。如图2所示,第一运动轮32包括两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两个主动轮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两个从动轮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传动轴335的一端套设两个主动轮,另一端套设第二皮带轮333。当第一电机331工作时,第一电机331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皮带轮332转动,第一皮带轮332再带动皮带334运动,皮带334带动第二皮带轮333转动,第二皮带轮333带动传动轴335转动,之后传动轴335带动主动轮运动,从动轮也随之运动,当纵向行走机构3运动起来,就能带动设置于其上的横向行走机构2运动。
31.在实际应用中,若横向行走机构2的两端只是放置于纵向行走机构3上,由于运动过程中的抖动等原因,横向行走机构2很容易掉落。因而如图2所示,纵向行走机构3还包括门型框34。门型框34的两端均设置于底座31的背离第一运动轮32的一侧,且该两端的连线与纵向行走机构3的运动方向平行,以使横向行走机构2的一端能够卡设于门型框34内,具体地,可以将横向行走机构2的一端固定于一组纵向行走机构3的门型框34上,另一端固定于另一组纵向行走机构3的门型框34上,从而保证了工作过程中,横向行走机构2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如图1所示,桥面自动拉毛机还包括轨道4。轨道4设置于桥面5上,且其延伸方向与桥面5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运动轮32设置于轨道4上,并能沿轨道4运动。在实际应用中,如图5所示,该轨道4可以包括延伸方向平行的两条单轨41,单轨41之间通过多根固定杆42固定,其中固定杆42的延伸方向与单轨41的延伸方向垂直,且固定杆42之间互相平行。当第一运动轮32分别包括两个主动轮和两个从动轮时,位于同一侧的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设置于一根单轨41上,位于另一侧的另一主动轮和另一从动轮设置于另一根单轨41上。两根单轨41和四个第一运动轮32的设置,在成本合理的基础上,可以使纵向行走机构3的运行更平稳,运行速度也更快。当然,第一运动轮32可以设置一个主动轮和一个从动轮,轨道4也可以只设置一根单轨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33.可选的,单轨41可以采用槽钢,第一运动轮32设置于槽钢的凹槽处,且可沿凹槽运动。由于槽钢可以直接买到,不用专门去设计制作导轨24,从而节约了成本。固定杆42可以采用钢筋制作而成,钢筋材料易得,从而进一步节约了制作成本。
34.如图3和图4所示,横向行走机构2包括承载板21、第二运动轮22、第二驱动组件23
和两条导轨24。其中,两条导轨24可以为槽钢,该槽钢的凹口相对,背面被固定。两条导轨24的一端均设置于一组纵向行走机构3上,另一端均设置于另一组纵向行走机构3上,且两条导轨24的延伸方向平行。承载板21的相对的两侧面均设置一个第二运动轮22。两个第二运动轮22的轴线与导轨24的沿伸方向垂直。两个第二运动轮22分别一一设置于一条导轨24上,并能沿导轨24运动。第二驱动组件23与承载板21固定,用于带动承载板21沿导轨24的延伸方向运动。第二驱动组件23还与控制机构电连接,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第二驱动组件23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驱动组件23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35.可选的,横向行走机构2的导轨24形状还可以如图6所示,沿垂于与导轨24延伸方向的截面上,该导轨24设置有t型槽,此时横向行走机构2的第二运动轮22安装于承载板21的上面,第二运动轮22设置于t型槽内,t型槽可以给第二运动轮22提供向上的拉力,使承载板21等部件不掉落,而且由于第二运动轮22卡设于t型槽内,从而保证了第二运动轮22快速运行时的平稳和安全。
36.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组件23包括第二电机231,齿轮和齿条。齿条设置于导轨24上,且其延伸方向与导轨24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电机231与承载板21固定且与控制机构电连接,从而控制机构能够控制第二电机231的工作状态。第二电机231的输出轴套设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当第二电机231工作时,输出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能够沿齿条运动,由于第二电机231与承载板21固定,从而带动承载板21运动。
37.当然,第二驱动组件23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机、柔索和卷索件,第三电机设置于导轨24的一端,柔索的一端与承载板21连接,另一端与卷索件连接,卷索件套设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当第三电机工作时,能够使卷索件将柔索卷起或放开,从而使承载板21沿导轨24运动。第二驱动组件23还可以包括第四电机和螺杆,第四电机设置于导轨24的一端,螺杆的一端与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螺杆的延伸方向与导轨24的延伸方向平行,承载板21上设置有螺孔,螺孔的轴线与导轨24的延伸方向平行,螺孔穿过螺杆以使螺杆外套设承载板21,当第三电机工作时,承载板21能够沿螺杆的延伸方向运动,从而使承载板21沿导轨24运动。
38.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桥面5的比较宽,横向行走机构2的导轨24的中部容易下弯,会导致毛刷组件1的前端与地面的高度不同,从而使拉毛处理的效果不好。为了克服由于宽度太大导致导轨24中部容易下弯的问题,如图1和图4所示,横向行走机构2还包括桁架25和多个门型架26。沿桁架25的延伸方向,多个门型架26的顶面与桁架25的底面连接,且多个门型架26之间相互平行。其中,多个门型架26的顶面可以通过钢丝或绳索等与桁架25的下部绑扎,多个门型架26的顶面也可以通过螺栓111等固定件与桁架25的下部固定,从而方便安装和拆卸。
39.两条导轨24设置于门型架26的底端,可以通过钢丝或绳索等将导轨24与门型架26的底端绑扎,也可以将导轨24与门型架26的底端焊接。桁架25的两端分别一一设置于一组纵向行走机构3上。具体的,当纵向行走机构3包括门型框34时,如图2所示,门型框34的竖杆上设置有第一凹槽341,第一凹槽341的延伸方向与竖杆的延伸方向平行,如图4所示,桁架25的两端的靠近门型架26的一侧均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51,第二凹槽251的延伸方向与桁架25的延伸方向平行。螺栓的前端穿过第一凹槽341和第二凹槽251后套设螺母,从而将桁架25与门型框34固定,进而将横向行走机构2固定于纵向行走机构3上。第一凹槽341的设置,可以方便横向行走机构2高度的较大范围的调整,而第二凹槽251的设
置,可以方便纵向行走机构3沿横向行走机构2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便于在不同宽度的桥面5上使用,扩大了桥面自动拉毛机的使用范围。
40.如图3所示,毛刷组件1包括连接件11、连接板12和毛刷13。连接件11包括螺栓111和两个螺母112。螺栓111的一端设置于横向行走机构2上,另一端套设一个螺母112后穿过连接板12,再套设一个螺母112。毛刷13的顶面设置于连接板12上。本实用新型的毛刷组件1,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拉毛的深度,对毛刷13的前端到地面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灵活控制拉毛深度,实际中,一般拉毛深度控制在1mm~2mm,拉槽顺直,深度统一。具体地,当需要毛刷13的前端靠近地面,先将下面的螺栓111向下旋转,再将上面的螺栓111向下拧紧即可;当需要毛刷13的前端远离地面,先将上面的螺栓111向上旋转,再将下面的螺栓111向上拧紧即可。图3中示出了连接件11为两组的结构示意图,当然为了毛刷13在工作时运行得更稳定,连接件11可以设置三组、四组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41.继续参照图3所示,连接板12背离横向行走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燕尾凹槽,燕尾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毛刷组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毛刷13的顶面设置有燕尾导轨131,燕尾导轨131与燕尾凹槽相匹配,以使毛刷13的顶面能够设置于连接板12上。通过燕尾导轨131将毛刷13可拆卸安装于连接板12上,从而方便毛刷13的更换。同时,燕尾凹槽和燕尾导轨131的结构能有效防止热膨胀冷缩时,毛刷13与连接板12脱开现象的发生,从而不论在极寒或极热的天气下,毛刷组件1都能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而且燕尾凹槽与燕尾导轨131是面接触,连接比较紧固,在工作过程中,在地面进行拉毛时,毛刷13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不容易摇摆,依旧能持续保持稳定工作。当然,连接板12背离横向行走机构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t型凹槽,t型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毛刷组件1的运动方向垂直,此时毛刷13的顶面设置有t型导轨,t型导轨与t型凹槽相匹配,以使毛刷13的顶面能够设置于连接板12上。
42.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4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