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36831650发布日期:2024-01-26 16:4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所述的生态路基结构包括路面结构层(1)、强度补偿层(2)、改性生态护坡区(3)、改性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4)、底部隔离层(5)、排水结构(6),其特征在于:底部隔离层(5)的上层是改性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4),改性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4)的两侧边坡覆盖有改性生态护坡区(3),改性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4)的顶面依次修筑强度补偿层(2)、路面结构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处理液为巴氏芽孢杆菌浓缩液和胶结液的混合溶液,由巴氏芽孢杆菌浓缩液与胶结液按体积比1:1~2.5混合配制而成;所述的巴氏芽孢杆菌浓缩液由巴氏芽孢杆菌菌液经加工制取,所述巴氏芽孢杆菌菌液的脲酶活性为10~15 mmol/(l·min);所述胶结液包括氯化钙溶液和尿素溶液,胶结液中氯化钙和尿素的摩尔浓度相等且均为0.5~1.5m,优选为1 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生态护坡区(3)由下到上依次为蚝壳粉-植生基层(9)、蚝壳粗骨料层(8)、植被层(7);所述的蚝壳粗骨料层(8)为采用菌酶处理液喷洒处理3~5次的蚝壳粗骨料层;所述蚝壳粗骨料层(8)由粒径2~4.75 mm的蚝壳粗骨料铺设而成;所述蚝壳粗骨料层(8)的厚度为3~5 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蚝壳粉-植生基层(9)由土工格室以及填充在所述土工格室内的蚝壳粉-营养土组成;所述蚝壳粉-营养土由蚝壳粉和营养土按质量比1~1.5:1000拌合而成,所述营养土中混合有植物种子;所述蚝壳粉粒径小于0.2mm;所述蚝壳粉-植生基层的厚度为3~5 cm;所述的植被层为蚝壳粗骨料层表面播撒的植物种子和所述营养土中混合的植物种子生长形成的植被,所述植物种子选用狗牙根种子、黑麦草种子、白三叶种子和高羊茅种子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巴氏芽孢杆菌浓缩液由巴氏芽孢杆菌菌液离心浓缩得到;所述的巴氏芽孢杆菌浓缩液与巴氏芽孢杆菌菌液的体积比为1: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巴氏芽孢杆菌浓缩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酶处理液由菌酶溶液与胶结液按体积比1:1~2.5将二者混合配制而成;所述胶结液包括氯化钙溶液和尿素溶液,胶结液中氯化钙和尿素的摩尔浓度相等且均为2.0~2.5 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酶溶液通过以下步骤制取: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微生物和废弃蚝壳改性的花岗岩残积土的生态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资源化生态路基结构包括底部隔离层、改性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改性生态护坡区、强度补偿层、路面结构层、排水结构。底部隔离层的顶面为改性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改性花岗岩残积土填筑区的两侧边坡覆盖有改性生态护坡区,改性生态护坡区包括蚝壳粉‑植生基层、蚝壳粗骨料层和植被层,改性花岗岩残积土由细菌处理液、花岗岩残积土和蚝壳粉拌合而成,排水结构设置于边坡底部。本发明的生态路基结构具有良好的耐崩解性、抗冲刷性、防渗性,其力学性能符合道路工程标准,并符合生态发展理念。

技术研发人员:赖汉江,陈奕伟,崔明娟,陈志波,丁兴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州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