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382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特别是用于执行车门打开操作的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行驶期间,车门是牢固锁紧的。通过操作设置在车门内侧和外侧的内把手和外把手可以释放锁紧状态以允许车门被打开。例如,车辆包括车门和设置在外把手的门锁装置。外把手的门锁装置设置在外把手上,并且包括具有个人身份卡片(PIC)按钮的按钮组件、被配置为识别智能钥匙的天线组件和被配置为由按钮组件和天线组件操作的门锁。

因此,当智能钥匙的用户接近车辆时,天线组件被配置为识别该智能钥匙。当用户按下外把手的PIC按钮时,致动器被配置为操作锁紧/解锁连杆(link),以将车门操作到解锁状态,从而释放对棘爪杆(pawl lever)的锁定。当用户拉外把手时,外杆被配置为操作棘爪杆以释放对锁定杆(catch lever)的限制,从而释放锁定杆并打开车门。如上所述,在智能钥匙的用户按下PIC按钮后,可以通过拉动外把手的两个操作打开车门。由于上述用于外把手的门锁装置需要用户进行两个操作,所以用户是不方便的并且按钮组件的零件数量和成本都会增加。

这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只是为了增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包含的信息不能形成在本国中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其通过简化打开车门的操作提高了用户的方便性并且减少了部件的数量和成本。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所述门锁装置可以包括:安装在车门中的壳体;锁定杆,经由第一铰接部安装在壳体中,并且被配置为锁定或者释放设置在车体内的撞针;棘爪杆,经由第二铰接部安装在锁定杆的下侧,并且被配置为限制锁定杆的操作;

外杆,安装在棘爪杆的下侧,通过突起与棘爪杆结合,并且被配置为施加外把手的操作力以将扭矩传递到棘爪杆;超控杆,安装在第三铰接部,通过铰接部与棘爪杆结合,并且被配置为限制棘爪杆的操作;超控连杆,通过第一突起与超控杆铰接,并且通过第二突起与外杆结合;和控制部,被配置为限制超控杆的操作。

控制部可以包括:齿轮盘,与超控杆的第一侧一体形成;和致动器,被配置为驱动与齿轮盘结合的小齿轮。控制部可以还包括:扭簧,设置在第三铰接部,与壳体和超控杆结合,并且被配置为在棘爪杆的限制方向上操作超控杆。棘爪杆可以还包括:释放杆,通过突起与外杆结合,并且可以安装在第二铰接部。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可以还包括:锁定/解锁连杆,被配置为当锁定/解锁连杆的一端与释放杆可滑动地结合时以将车门从锁定状态操作到解锁状态,并且锁定杆可以被配置为释放撞针以打开车门。超控连杆的第二突起可以被配置为与形成于外杆中的槽口可移动地结合。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包括被配置为限制棘爪杆移动的超控杆和外杆,并且可以通过将外杆经由超控连杆连接到超控杆,利用控制部调节超控杆。当识别出智能钥匙时,控制部预控制超控杆。由于超控杆不阻碍外杆的操作,所以当用户操作外把手时,外杆被配置为施加操作力以致动棘爪杆。锁定杆可以被释放,车门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致动(例如拉动)外把手而打开。换句话说,车门的打开操作可以被简化以提高方便性。而且,由于与接触传感相关的部件被移走,所以部件的数量和成本都被减少。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和其它优点将变得更清晰,其中:

图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的一侧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2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的另一侧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3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从图2中移除壳体后的主要部件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在图3的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中的构成元件的示例性分解立体图;

图5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识别出智能钥匙时在控制部操作之前的状态的示例图;

图6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识别出智能时在控制部操作之后的状态的示例图;

图7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外杆操作之后的状态的示例图;

图8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门的打开启动状态的示例图;

图9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门的打开完成状态的示例图;

图10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车门打开(在锁定/解锁连杆提升之前)之后的外杆和棘爪杆的返回状态的示例图;

图1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未识别到智能钥匙时,在控制部的非操作状态下在外杆进行操作之前的状态的示例图;和

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控制部的非操作状态下外杆的操作完成状态的示例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

11:连通口

20:锁定杆

21:第一铰接部

22:撞针

30:棘爪杆

31:第二铰接部

40:外杆

41:第三铰接部

42:槽口

43:延伸部

44:连杆

50:超控杆

51:铰接部

60:超控连杆

61:第一突起

62:第二突起

70:控制部

71:齿轮盘

72:小齿轮

73:致动器

74:扭簧

80:释放杆

90:锁定/解锁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在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法改变,并且全部都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附图和说明只是作为对本质的描述而非限制,在全部说明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元件。

虽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说明并不是意图将本发明限制到那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的,本发明并不仅仅意图覆盖示例性实施例,而且意图覆盖包括在由附加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换、改变、等同和其它实施例。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的目的,且并不意欲限制本发明。正如在此使用的,除非特别说明,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也包括复数形式。可进一步理解的是,当术语“包括”和/或“包含”用于这一说明书中时,指定了具有所表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部件,但是也不排除还具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了一个或多个列出的相关术语的所有组合。例如,为了使本发明的说明更加清楚,并未示出不相关的部件,而且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而且,当声明一个层位于另一个层或基片“上”时,该层或以直接位于另一层或者基片之上,或者在它们之间可以存在第三层。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其它类似的术语包括一般而言的机动车辆,例如包含运动型多功能车辆(SUV)、公共汽车、货车、多种商务车辆的客车,包括多种轮船或舰船的船只,航空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汽车、燃烧式、插电式混合电动汽车、氢动力车辆以及其它替代燃料汽车(例如,从除了石油以外的资源得到的燃料)。

图1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的第一侧装置的示例性立体图。图2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的相对第二侧的示例性立体图。图3是描述从图2中移除了壳体的主要部件的示例性立体图。图4是安装在图3的第二铰接部和第三铰接部中的构成元件的示例性分解立体图。

参考图1到图4,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可以包括安装于车门的壳体10、锁定杆20、棘爪杆30、外杆40、超控杆(override lever)50、超控连杆60和控制部70。如图1所示,锁定杆20和棘爪杆30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一侧(见图1)。如图2所示,外杆40、超控杆50、超控连杆60和控制部70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相对的第二侧(例如,另一侧)。

此外,壳体10可以包括形成台阶差以使超控杆50能够限制棘爪杆30的连通口11。换句话说,第二侧的超控杆5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连通口11限制或者释放第一侧的棘爪杆30。棘爪杆30可以通过第二铰接部31安装到壳体10,在锁定杆20的下侧,并且可以被配置为基于转动操作限制杆20的操作。

外杆40可以通过第三铰接部41安装到壳体10,在棘爪杆30的下侧。外杆40可以与棘爪杆30连接,同时在它们之间插入与延伸部43接合的释放杆80,并且还可以被配置为由外把手(未示出)的操作力致动以将扭矩传递到棘爪杆30。如图7和8所示,超控杆50可以安装到第三铰接部41,在外杆40的内侧,并且可以被配置为通过铰接部51与棘爪杆30接合以限制棘爪杆30的操作。

换句话说,当超控杆50在第三铰接部41沿正反方向转动时,棘爪杆30可以在第二铰接部31沿正反方向转动。超控连杆60可以通过第一突起61铰接到超控杆50,并且可以通过第二突起62与外杆40的槽口(slot aperture)42接合。当超控杆50被固定时,超控连杆60可以被配置为以第一突起61为基准与外杆40一体返回。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突起62经过槽口42。

控制部70可以被配置为限制超控杆50的操作。因此,当外杆40被固定时,控制部70可以被配置为以第三铰接部41为基准转动超控杆50。换句话说,超控连杆60的第二突起62可以移动通过外杆40的槽口42。控制部70可以包括与超控杆的第一侧50一体形成的齿轮盘71、与齿轮盘71结合(couple)的小齿轮72和被配置为驱动小齿轮72的致动器73。例如,致动器73可以被配置为电机。

当识别出智能钥匙时,控制部70可以被配置为操作超控杆50以防止棘爪杆30的驱动被外杆40阻止。例如,智能钥匙可以由天线系统(未示出)识别。因此,包含在车辆中的欢迎系统(welcome system)(未示出)可以预控制控制部70的致动器73。控制部7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三铰接部41中的扭簧74。扭簧74可以与壳体10和超控杆50结合。当超控杆50被配置为在限制棘爪杆30的方向上转动时,扭簧74可以被调节。

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还可以包括锁定/解锁连杆90。释放杆80可以包括安装在第二铰接部31中的棘爪杆30的组件,并且可以与外杆40的延伸部43结合。换句话说,释放杆80可以通过外杆40的操作而在第二铰接部31上转动。当外杆40在第三铰接部41沿正反方向转动时,棘爪杆30可以在第二铰接部31转动。特别地,当超控杆50限制棘爪杆30的操作并且外杆沿正反方向转动时,释放杆80可以在第二铰接部31沿正反方向转动。此外,当超控杆50没有阻止到棘爪杆30的操作时,外杆40在第三铰接部41沿正反方向转动。因此,棘爪杆30和释放杆80可以同时在第二铰接部31沿正反方向转动。

锁定/解锁连杆90可以被配置为与释放杆80的一端滑动结合,并且锁定/解锁连杆90通过单独的操作工具(未示出)而提起。当锁定杆20被配置为释放撞针(striker)22以打开车门时,锁定/解锁连杆90可以通过操作工具滑动地上升以将车门从锁定状态调节到解锁状态。特别地,被配置为感测锁定杆20的操作的开关23可以安装在壳体10中,位于锁定杆20的转动半径内。当锁定杆20释放撞针22以打开车门时,开关23可以接通。开关23被配置为产生操作工具的操作信号以操作锁定/解锁连杆90。根据操作信号,操作工具可以被被配置为提升锁定/解锁连杆90以解锁车门。换句话说,智能钥匙的用户接近该车辆并且通过配置为致动外把手(未示出)的操作打开驾驶者座椅的车门,然后可以解锁该车门。

参考图5到图10、图11和图12,将描述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的操作状态。图5到图10描述当识别出智能钥匙时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的操作状态。图11和图12描述当未识别出智能钥匙时用于车辆外把手的门锁装置的操作状态。图5是描述当识别出智能钥匙时在控制部操作之前的状态的示例图。图6是描述在控制部操作之后的状态的示例图。图7是描述在外杆操作之后的状态的示例图。图8是描述车门开始打开的状态的示例图。图9是描述车门完全打开的状态的示例图。图10是描述在车门打开之后(在锁定/解锁连杆上升之前)的外杆和棘爪杆的返回状态的示例图。当识别出智能钥匙时,可以重复图5到图9的操作。

参考图5,当智能钥匙的用户接近车辆并且在用户操作外把手之前天线系统识别出智能钥匙时,控制部70可以基于欢迎系统预操作超控杆50。换句话说,当识别出智能钥匙时,致动器73可以被配置为驱动小齿轮72以使齿轮盘71和超控杆50在第三铰接部41转动。超控杆50可以切换到对棘爪杆30的驱动的非限制状态。而且,超控连杆60可以被配置为移动通过外杆40的槽口42。

参考图6和图7,在图5的状态中,外把手操作产生的操作力可以被传递到与连杆44连接的外杆40,外杆40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三铰接部41转动。根据外杆40的转动,释放杆80和棘爪杆30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二铰接部31转动。因此,棘爪杆30可以被配置为释放对锁定杆20的限制。

参考图8和图9,当车门开始打开时,锁定杆20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铰接部21转动以释放撞针22。当车门完全打开时,锁定杆20完全释放撞针22。

参考图10,在车门打开后,当用户释放外把手的操作力时,基于扭簧74的恢复力,外杆40和超控杆50可以通过超控连杆60互相连接并返回,并且可以被配置为以第三铰接部41为基准转动。因此,锁定/解锁连杆90的一端可以通过配置为将车门从锁定状态操作到解锁状态的单独的操作工具滑动地提升到释放杆80(如图1中的锁定/解锁连杆提升状态)。换句话说,通过致动外把手的操作可以打开车门,并且车门可以被解锁。如上所述,由于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移除PIC按钮释放元件,所以与传统技术相比,零件的数量和成本都可以被减少,用户的方便性也可以提升。

图11是描述本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未识别智能钥匙时在控制部的非操作状态下在外杆进行操作之前的状态的示例图。图12是描述在控制部的非操作状态下外杆的操作完成状态的示例图。当未识别出智能钥匙时,图11到图12的操作可以被重复。参考图11,当天线系统未识别出智能钥匙时,欢迎系统和控制部70不操作超控杆50。换句话说,超控杆50可以被配置为维持对棘爪杆30的驱动的限制。因此,当通过外把手的操作来操作外杆40时,与外杆40结合的释放杆80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二铰接部31转动,并且棘爪杆30可以被配置为维持被超控杆50限制的状态。如上所述,当释放杆80转动时,棘爪杆30可以维持对锁定杆20的限制,并且锁定杆20可以维持撞针22的限制状态。

在本文公开了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相反,其意图覆盖包括在本发明的附加的权利要求和详细的描述和附图中的各种改变和等同设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