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6894发布日期:2021-11-25 21:27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麦克风阵列已成为其语音技术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模块。
3.基于上述描述,并检索一件申请号为:cn201820903299.5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关于一种新型智能机器人外壳,包括外壳本体,为一半球形结构,外壳本体中空,于外壳本体的上端设置一容置部;外壳本体的圆弧面上对应于容置部的部位为一镂空结构等,通过检索发现主要通过将麦克风阵列置于机器人外壳的内部,与外壳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对外壳的对应部分进行镂空处理,使其能更好的适应不同外观机器人的语音需求的目的;
4.经过检索分析后,并且经过申请人在本领域的长时间研究和不断地实验发现,上述专利中进行机器人外壳设置麦克风的形式过于简单,不具备机器人外壳的受压、撞击和撕裂时的保护,不利于机器人外壳的长期使用,且针对于机器人外壳内部受潮有异味时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易造成机器人外壳内部受潮而损坏内部电线等问题,因此,需要重新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以解决现有进行机器人外壳设置麦克风的形式过于简单,不具备机器人外壳的受压、撞击和撕裂时的保护,不利于机器人外壳的长期使用,且针对于机器人外壳内部受潮有异味时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易造成机器人外壳内部受潮而损坏内部电线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的目的,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包括左外壳本体,左外壳本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右外壳本体,且右外壳本体左侧的中部转动设置有活动珠,活动珠的上端活动设置有一号抵接杆,且活动珠的下端活动设置有二号抵接杆,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的内侧均匀由连接柱固定设置有弹性球体,且弹性球体的左侧设置有球型槽,弹性球体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滑动柱,且滑动柱的顶部均转动设置有移动珠,弹性球体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底座框。
8.优选的,左外壳本体包括有内滑槽、凹槽和复位弹簧,左外壳本体内壁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内滑槽,且左外壳本体左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并且左外壳本体左侧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
9.优选的,右外壳本体还包括有内滑块,右外壳本体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内滑块与左外壳本体上下端设置的内滑槽滑动对应,且右外壳本体左侧设置一号抵接杆和二号抵接杆的另一端均是与左外壳本体对应一端的复位弹簧固定设置,并且右外壳本体中部设置的活动珠与左外壳本体中部设置的凹槽对应。
10.优选的,弹性球体还包括有贯通孔、连接弹簧和缺口槽,弹性球体的外壁均匀设置
有贯通孔,且弹性球体的内部为空心设置,并且弹性球体底部贯穿底座框的内壁位置处均设置有螺纹。
11.优选的,底座框整体呈圆柱状,同时底座框的底部直径大于底座框上端的直径,且底座框为无顶空心设置,并且底座框的外壁均设置有与弹性球体底部贯穿底座框位置处对应的螺纹,其弹性球体由橡胶所制。
12.优选的,连接柱的一端与对应的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固定,另一端则是与弹性球体固定,且连接柱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弹簧,并且弹性球体右侧设置的滑动柱的中部设置有缺口槽,同时缺口槽的两端均为弧形状。
13.优选的,滑动柱和移动珠呈往上倾斜设置,且移动珠均是与相邻弹性球体一侧设置的球型对应滑动。
14.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通过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受到挤压时,可先进行连接柱的挤压,使其连接柱受到挤压后挤压连接弹簧,接着挤压到弹性球体,使其弹性球体在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受压错位,促使弹性球体带动滑动柱和移动珠靠近相邻的弹性球体一侧的球型槽内相互滑动,从而达到多重减缓保护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的效果,使其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受到碰撞挤压时可以有一定的反弹力进行自身的保护,使其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不易受损。
16.2、还通过逆时针转动底座框时,便可取下底座框进行底座框内干燥剂或吸附棉的放置,接着可顺时针转动底座框使其再次稳定到弹性球体底部,此时便可由干燥剂通过弹性球体上设置的贯通孔进行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内部湿气的吸附,从而保证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内部的干燥,使其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内部线路不受潮的效果。
17.3、再通过,滑动柱中部缺口槽的设置使其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内部线路的排放时可位于缺口槽之间,使其线路更好排放避免线路混乱而造成短路现象。
18.4、其次,在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受到拉扯、挤压、撞击、撕裂时,可在一号抵接杆和二号抵接杆相互远离挤压对应的复位弹簧时,达到再次拉扯右外壳本体与左外壳本体贴附重合,从而避免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在撕裂时造成重大损坏。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内部弹性球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球体和底座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球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柱与缺口槽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外壳本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1

5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左外壳本体

1,内滑槽

11,凹槽

12,复位弹簧

13,右外壳本体

2,内滑块

21,活动珠

22,一号抵接杆

23,二号抵接杆

24,
弹性球体

3,底座框

31,贯通孔

32,球型槽

33,连接柱

34,连接弹簧

35,滑动柱

36,移动珠

37,缺口槽

38。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
28.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包括左外壳本体1,左外壳本体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右外壳本体2,且右外壳本体2左侧的中部转动设置有活动珠22,活动珠22的上端活动设置有一号抵接杆23,且活动珠22的下端活动设置有二号抵接杆24,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的内侧均匀由连接柱34固定设置有弹性球体3,且弹性球体3的左侧设置有球型槽33,弹性球体3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滑动柱36,且滑动柱36的顶部均转动设置有移动珠37,弹性球体3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底座框31。
29.其中,左外壳本体1包括有内滑槽11、凹槽12和复位弹簧13,左外壳本体1内壁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内滑槽11,且左外壳本体1左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2,并且左外壳本体1左侧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13,左外壳本体1结构的设置使其右外壳本体2可以在左外壳本体1内壁滑动挤压,从而达到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之间不易破裂的效果。
30.其中,右外壳本体2还包括有内滑块21,右外壳本体2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内滑块21与左外壳本体1上下端设置的内滑槽11滑动对应,且右外壳本体2左侧设置一号抵接杆23和二号抵接杆24的另一端均是与左外壳本体1对应一端的复位弹簧13固定设置,并且右外壳本体2中部设置的活动珠22与左外壳本体1中部设置的凹槽12对应,右外壳本体2结构的设置可在一号抵接杆23和二号抵接杆24相互挤压复位弹簧13的同时恢复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之间的距离,使其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受到撕裂时不受损。
31.其中,弹性球体3还包括有贯通孔32、连接弹簧35和缺口槽38,弹性球体3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贯通孔32,且弹性球体3的内部为空心设置,并且弹性球体3底部贯穿底座框31的内壁位置处均设置有螺纹,弹性球体3结构的设置使其可进行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受到挤压时达到一定的减缓稳定。
32.其中,底座框31整体呈圆柱状,同时底座框31的底部直径大于底座框31上端的直径,且底座框31为无顶空心设置,并且底座框31的外壁均设置有与弹性球体3底部贯穿底座框31位置处对应的螺纹,其弹性球体3由橡胶所制,底座框31的设置使其可进行干燥剂或除味剂的放置,同时也便于取下底座框31进行更换干燥剂或除味剂,使其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内部保持干燥无味,从而保证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内部电线不受潮的作用。
33.其中,连接柱34的一端与对应的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固定,另一端则是与弹性球体3固定,且连接柱34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弹簧35,并且弹性球体3右侧设置的滑动柱36的中部设置有缺口槽38,同时缺口槽38的两端均为弧形状,连接柱34上缺口槽38的设置使其在排放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内部的电线时可以位于缺口槽38之间放置,避免电线排放时的混乱。
34.其中,滑动柱36和移动珠37呈往上倾斜设置,且移动珠37均是与相邻弹性球体3一侧设置的球型33对应滑动,使其弹性球体3受到挤压时可带动移动珠37与球型槽33接触达到滑动效果,从而减缓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的受压。
35.工作原理:首先当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受到挤压时,可先进行连接柱34的挤压,使其连接柱34受到挤压后挤压连接弹簧35,接着挤压到弹性球体3,使其弹性球体3在连接弹簧35的作用下受压错位,促使弹性球体3带动滑动柱36和移动珠37靠近相邻的弹性球体3一侧的球型槽33内相互滑动,从而达到多重减缓保护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的效果,使其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受到碰撞挤压时可以有一定的反弹力进行保护,同时可逆时针转动底座框31时,便可取下底座框31进行底座框内干燥剂或吸附棉的放置,接着可顺时针转动底座框31使其再次稳定到弹性球体3底部,此时便可由干燥剂通过弹性球体3上设置的贯通孔32进行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内部湿气的吸附,从而保证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内部的干燥,使其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内部线路不受潮的效果,接着可由滑动柱36中部缺口槽38的设置使其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内部线路的排放时可位于缺口槽38之间,使其线路更好排放避免线路混乱而造成短路现象,最后可在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受到拉扯、挤压、撞击、撕裂时,可在一号抵接杆23和二号抵接杆24相互远离挤压对应的复位弹簧13时,达到再次拉扯右外壳本体2与左外壳本体1贴附重合,从而避免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在撕裂时造成重大损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