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06894发布日期:2021-11-25 21: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包括左外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壳本体(1)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右外壳本体(2),且右外壳本体(2)左侧的中部转动设置有活动珠(22),所述活动珠(22)的上端活动设置有一号抵接杆(23),且活动珠(22)的下端活动设置有二号抵接杆(24),所述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的内侧均匀由连接柱(34)固定设置有弹性球体(3),且弹性球体(3)的左侧设置有球型槽(33),所述弹性球体(3)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滑动柱(36),且滑动柱(36)的顶部均转动设置有移动珠(37),所述弹性球体(3)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底座框(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壳本体(1)包括有内滑槽(11)、凹槽(12)和复位弹簧(13),所述左外壳本体(1)内壁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内滑槽(11),且左外壳本体(1)左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12),并且左外壳本体(1)左侧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外壳本体(2)还包括有内滑块(21),所述右外壳本体(2)的上下端均固定设置有内滑块(21)与左外壳本体(1)上下端设置的内滑槽(11)滑动对应,且右外壳本体(2)左侧设置一号抵接杆(23)和二号抵接杆(24)的另一端均是与左外壳本体(1)对应一端的复位弹簧(13)固定设置,并且右外壳本体(2)中部设置的活动珠(22)与左外壳本体(1)中部设置的凹槽(12)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球体(3)还包括有贯通孔(32)、连接弹簧(35)和缺口槽(38),所述弹性球体(3)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贯通孔(32),且弹性球体(3)的内部为空心设置,并且弹性球体(3)底部贯穿底座框(31)的内壁位置处均设置有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31)整体呈圆柱状,同时底座框(31)的底部直径大于底座框(31)上端的直径,且底座框(31)为无顶空心设置,并且底座框(31)的外壁均设置有与弹性球体(3)底部贯穿底座框(31)位置处对应的螺纹,其弹性球体(3)由橡胶所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4)的一端与对应的左外壳本体(1)和右外壳本体(2)固定,另一端则是与弹性球体(3)固定,且连接柱(34)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连接弹簧(35),并且弹性球体(3)右侧设置的滑动柱(36)的中部设置有缺口槽(38),同时缺口槽(38)的两端均为弧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机器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柱(36)和移动珠(37)呈往上倾斜设置,且移动珠(37)均是与相邻弹性球体(3)一侧设置的球型槽(33)对应滑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外壳,包括左外壳本体,左外壳本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右外壳本体,左外壳本体和右外壳本体的内侧均匀由连接柱固定设置有弹性球体,且弹性球体的左侧设置有球型槽,弹性球体的右侧固定设置有滑动柱,且滑动柱的顶部均转动设置有移动珠,弹性球体的底部贯穿设置有底座框,本实用中解决现有进行机器人外壳设置麦克风的形式过于简单,不具备机器人外壳的受压、撞击和撕裂时的保护,不利于机器人外壳的长期使用,且针对于机器人外壳内部受潮有异味时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易造成机器人外壳内部受潮而损坏内部电线的技术问题。线的技术问题。线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柳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钦州市鼎盛英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11/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