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834689阅读:来源:国知局
作用力向内侧转动至伸出槽口 36a。
[0107]参照图4至图7所示,当控制件40按箭头M所示的平行于输出轴轴线方向相对壳体10移动时,驱动臂41随控制件40—起移动,驱动臂41相对齿条装置34移动的过程中,对第一卡勾件35的抵压力越来越小,直至第--^勾件35的卡勾部35a在扭簧39作用力下回转至槽口 36a内且与齿条槽口 36a的端壁36d啮合卡接。此时,进一步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控制件40,第一、第二卡勾件35,37支撑于减速箱32支撑面32a上,驱动臂41作用于第一、第二卡勾件35,37之间从而带动齿条装置34整体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如前所述,控制件40相对壳体10移动,当连接销52于第一斜槽部46a内移动至与横槽部44相交位置时,解锁行程a完成,工作组件20可允许相对壳体10进行枢转。图7中控制件40的当前位置即是驱动臂41开始带动齿条装置34整体移动的初始位置。此时,进一步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控制件40,驱动臂41向第二卡勾件37靠近。
[0108]参照图4、图8所示,连接销52在第一斜槽部46a与横槽部44相交的位置开始在横槽部44内移动并靠向第二斜槽部46b,连接销52于横槽部44的移动行程b即为控制件40的切换行程,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绕枢转轴线Yl转动。当控制件40沿箭头M所示方向进一步移动,驱动臂41抵压第二卡勾件37使其卡勾部37a克服弹性力凸向齿条槽口 36a内侧,卡勾部37a脱离支撑面32a。当连接销52到达横槽部44与第二斜槽部46b相交位置,控制件40驱动臂41与卡勾部37a脱开,控制件40称动不再带动齿条装置34整体移动。连接销52于横槽部44的移动行程b,并不导致凸轮50绕导向柱53中心线进一步旋转以及移动件60的进一步移动,而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转过180度。
[0109]参照图4、图9所示,当工作组件20旋转致使其工作夹头24转动至工作位置,此时工作轴24a旋转至与主体部28a基本对齐的位置。进一步沿箭头M所示方向移动控制件40至移动方向的极限位置,连接销52由横槽部44与第二斜槽部46b相交位置滑移进入第二斜槽部46b并抵靠第二斜槽部46b的端壁,连接销52于第二斜槽部46b的移动行程c即是控制件40的加锁行程,该移动行程c中,控制件40不再带动齿条装置34移动。由于第二斜槽部46b与第一斜槽部46a关于横槽部44对称设置,因此连接销52于第二斜槽部46b内移动时,连接销52带动凸轮50绕导向柱53中心线沿R2方向回转。凸轮50的回转带动被动件60沿与控制件40移动的相反方向移动。被动件60推动卡接部27克服压簧29作用力且带动主体部28a—起向靠近工作夹头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主体部28a由之前与工作夹头22的工作轴22a脱开位置回复至将输出轴6与工作夹头24的工作轴24a配接的位置。一旦输出轴6与工作轴24a配接到位,SP完成一次工作夹头22、24之间的位置转换,输出轴6驱动与之配接的工作夹头24旋转。而工作夹头22由于转动至非工作位置,因而无法由输出轴6驱动旋转。
[0110]本实施例的压簧29同时又起着复位弹簧的作用,由于主体部28a与工作轴24a配接后承担传递扭矩的功能,因此工作轴的配接端通常设置成花键齿,而主体部28a的配接端则相应的设置成收容花键齿的花键槽(参照图11),当主体部28a在回复至与工作轴24a配接的过程中,由于制造公差等原因,花键齿与花键槽有可能会有角度错位,也就是说,工作轴24a的配接端花键齿没有收容于主体部28a的花键槽内,但在主体部28a在弹簧29的作用力,其配接端花键槽紧抵靠着工作轴花键齿,一旦启动马达8,输出轴6带动主体部28a旋转,主体部28a的花键槽则相对花键齿转过一个角度,主体部28a在弹簧29的弹性力作用下使花键槽与花键齿啮合,也就是说,主体部28a自动地复位至与工作轴24a配接的位置。
[0111]控制件40沿移动方向从初始位置移动至极限位置,从而使得输出轴6与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脱开,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枢转至与输出轴6配接的位置。其中,控制件4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极限位置过程中,输出轴6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先脱开,然后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最后输出轴6与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进行配接。
[01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控制件40相对壳体20在沿箭头M完成一次完整的单向滑移,即完成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在不同位置转换。控制件40沿平行于输出轴的方向从靠近工作组件20的初始位置移动至远离工作组件20的极限位置,从而使得输出轴6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脱开,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枢转至与输出轴6配接的位置。控制件4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极限位置过程中,输出轴6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先脱开,然后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最后输出轴6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进行配接。
[0113]如按箭头M所示的平行于输出轴轴线方向反向移动控制件40,完成一次完整的滑移,通过第一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机构,能使工作夹头22与工作夹头24的位置再次转换,SP由工作夹头24更换为由工作夹头22与输出轴6配接由输出轴6驱动旋转,此处不作赘述。
[0114]参照图3、图10、图11所示,齿轮组件70设置于主壳体12内,传动组件80设置于主壳体12与工作组件20之间。齿轮组件70包括与齿条36啮合传动的大齿轮72,以及通过连接轴71与大齿轮72同轴固定设置的小齿轮74,本实施例的小齿轮74设置成斜齿轮。其中传动组件80包括与小齿轮74啮合传动的传动齿轮82、以及与传动齿轮82连接的传动臂84,其中传动齿轮82也设置成斜齿轮,小齿轮74和传动齿轮82的螺旋角均设置成45度,以实现空间交错轴传动。传动臂84与工作组件20连接,以至于当齿条36驱动大齿轮72转动时,小齿轮74产生相应的转动,从而驱动传动齿轮82绕其轴心线转动,传动齿轮82转动带动传动臂84与工作组件20绕传动齿轮82的轴心线转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82的轴心线与工作组件20的枢转轴线Yl共轴线,传动臂84设置成传动钩。
[0115]参照图12至图15所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手持式动力工具200与第一实施例具有类似结构,为表述方便,相同的结构不作重复赘述,不同的结构在下文作具体描述。
[0116]手持式动力工具200具有壳体210,由两个哈夫式半壳210a组成,马达208收容于主壳体212,手柄部214—端与主壳体212呈角度设置,该角度在90度左右;手柄部214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电池包218,电池包218包括多个可充电式电池;手柄部214上靠近主壳体212的部位设置用于手动控制马达208的开关204和换向扳机202。
[0117]主壳体220内设置有由马达208驱动的输出轴206,输出轴轴线X2与马达轴线重合。输出轴206与马达208设置有用于减速的传动装置230,传动装置230收容于减速箱232内。
[0118]手持式动力工具200包括活动连接于壳体210的工作组件20’ ;工作组件20 ’相对主壳体212枢转设置。工作组件20’的枢转轴线Y2与输出轴轴线X2之间呈角度α设置。工作组件20’的两个工作夹头22、24固定连接并且对称地设置于枢轴轴线Υ2的两侧,工作夹头22、24分别设置有工作轴22a、24a,工作轴22a、24a于其延伸方向上的中心线呈角度β设置。工作夹头22用于夹持钻头220,工作夹头24用于夹持螺丝批头240。
[0119]主壳体212上设置有滑移组件,滑移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于主壳体212外部的控制件以及设置于主壳体212内部的滑移件。控制件与工作组件20’之间设置有传动系,通过传动系,控制件的运动可操作地驱动工作组件20’枢转,实现两个工作夹头22、24位置相互转换。
[0120]传动系包括由控制件驱动的滑移件,以及由滑移件驱动旋转的转动件,滑移件一端与输出轴206配接,另一端可选择地与工作夹头之一脱开或配接,转动件用于驱动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枢转。
[0121]本实施例的控制件250也是以滑盖形式可移动地设置于主壳体212的顶部,滑移件以套筒252的形式可移动地设置于主壳体212内部。转动件260由套筒252驱动旋转,其中套筒252通过连接部251与控制件250固定连接。套筒252沿周向设置有导向凹槽254,套筒252与输出轴206间隙配合,以至于当输出轴206由马达208驱动旋转时,套筒252不随输出轴206旋转。
[0122]本实施例的输出轴206包括第一轴2061和第二轴2062,第一轴2061设置有槽孔206a,第二轴2062上设置键齿206b,通过键齿206b与槽孔206a,第一轴2061与第二轴2062活动配接在一起,第一轴2061旋转带动第二轴2062—起旋转,第二轴2062沿输出轴轴线X2可相对第一轴2061线性移动。第一轴2061和第二轴2062分别于延伸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沿径向凸出的凸轴部2061a、2062a,转动件260套设置于输出轴的凸轴部2061a、2062a外侧且与输出轴206间隙配合,输出轴206旋转并不能带动转动件260旋转。
[0123]转动件260包括齿轮部263、以及与齿轮部263固定配接的支撑套264,支撑套264外围面上设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定位筋265 ο支撑套264的外围进一步设置有一对起支撑作用的定位轴承268,定位轴承268与主壳体212相啮合以至于定位轴承268可相对主壳体212转动但不能相对主壳体212移动,定位轴承268设置于定位筋265的同侧,其中一个定位轴承268与定位筋265抵接,从而限制转动件260相对主壳体212移动,但是转动件260可相对主壳体212转动。
[0124]齿轮部263设置成环形,齿轮部263套设于支撑套264的端部,并通过销267将支撑套264及环形齿轮部263进行固定连接,销267—端伸入齿轮部263的环形孔266与套筒252的导向凹槽254相啮合。
[0125]套筒252通过卡圈256配接于第二轴2062的连接部2062b上,也就是说,套筒252固定于第二轴2062的凸轴部2062a与卡圈256之间;当控制件250处于初始位置时,套筒252与工作夹头的工作轴22a、24a之一配接,以至于马达208能驱动与套筒252配接的工作夹头。当控制件250带动套筒252由初始位置开始移动,套筒252带着第二轴2062—起相对第一轴2061移动,移动的结果是套筒252与工作轴22a、24a之一首先脱开配接,控制件250进一步移动能使转动件260相对主壳体21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