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动力工具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834689阅读:来源:国知局
2绕输出轴轴线X2枢转。由于工作组件20’上相应地设置有与齿轮部263啮合传动的齿轮部(图中未示出),这样的结构使得转动件260绕输出轴轴线X2旋转时驱动工作组件20,绕枢轴轴线Y2旋转。
[0126]参照图14,输出轴第二轴2062的凸轴部2062a设置有环形槽208,该环形槽的作用是当第二轴2062相对第一轴2061移动并靠近时,第一轴2061的连接部2061b能伸入该环形槽2062c中,这样的设计可以缩小主壳体212的延伸长度,整体体积变小、重量变轻、手持式动力工具操作更轻巧。
[0127]参照图14、图15,主壳体212上靠近工作组件20’的部位设置有环形导槽213,工作组件20’上设置有啮合卡接于导槽213内的安装盘26,当工作组件20’绕枢轴轴线Y2旋转时,安装盘26于环形导槽213内转动,这样的结构使得转动更灵活。
[0128]参照图16、17所示,本实施例的导向凹槽254由两个并列且连通设置的Y形槽2540、2550组成。其中第一个Y形槽2540包括直线槽2541,以及由直线槽2541向两侧延伸的斜线槽2542、2543,第两个Y形槽2550包括直线槽2551,以及由直线槽2551向两侧延伸的斜线槽2552、2553。其中斜线槽2542的延伸末端与斜线槽2552的延伸末端相连通,斜线槽2553的延伸末端与斜线槽2543的延伸末端相连通。
[0129]参照图17、图18所示,当控制件250处于初始位置时,销267啮合于直线槽2541的始端,此时工作夹头24处于工作位置,即套筒252与工作夹头24的工作轴24a配接(参照图14)。
[0130]参照图17、图19所示,当控制件250按箭头Ml所示的平行于输出轴轴线方向移动时,带动套筒252随之移动,销267于直线槽2541的始端向直线槽2541的终端滑移,当销267滑移至直线槽2541的终端时,套筒252与工作夹头24的工作轴24a脱开配接,此过程中被动件260相对主壳体212则保持静止。
[0131]参照图17、图20所示,控制件250进一步沿箭头Ml所示方向移动至极限位置,销267于直线槽2541的终端滑移进入斜线槽2542,并向斜线槽2542的终端靠近,此过程中,套筒252驱动转动件260绕输出轴轴线X2旋转。由于套筒252与工作组件20’的工作轴24a脱开配接,因此转动件260通过齿轮部263驱动工作组件20 ’绕枢转轴线Y2旋转,此过程中,工作组件20’绕枢转轴线Y2转过90度,而控制件250此时已移动至预设的能相对主壳体212移动的极限位置。
[0132]参照图17至图21所示,为了能工作夹头22旋转至工作位置,需要进一步使工作组件20’绕枢转轴线Y2旋过90度。此时沿与箭头Ml所示的反向即箭头M2所示方向移动控制件250,销267于斜线槽2542的终端滑移进入斜线槽2550,并向斜线槽2550的终端靠近,套筒252驱动转动件260绕输出轴轴线X2进一步旋转,工作组件20’绕枢转轴线Y2再次转过90度,即工作组件20 ’绕枢转轴线Y2—共转动180度,工作夹头22旋转至工作位置。
[0133]参照图17、图22所示,按箭头M2所示的平行于输出轴轴线方向移动时移动控制件250回复至初始位置,销267于斜线槽2550的终端滑移进入直线槽2551,并靠近直线槽2551终端,此时套筒252随控制件250移动至初始位置,套筒252与工作夹头22的工作轴实现配接,此过程中被动件260相对主壳体212则保持静止。
[0134]综上所述,控制件250沿平行于输出轴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一次,工作组件20’的至少两个工作头在不同的位置转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控制件250沿平行于输出轴轴线于初始位置移动至极限位置并从极限位置沿相反方向移动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输出轴206与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脱开,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枢转至可与输出轴206配接的位置。控制件250于初始位置移动至极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输出轴206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一先脱开,然后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控制件250于极限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10枢转,然后输出轴206与所述至少两个工作夹头22、24之另一个进行配接。
[0135]参照图23至图33,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手持式动力工具300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形。为表述方便,相同的结构以相同的编号表示且不作重复赘述,不同的结构将在下文作详细描述。
[0136]参照图23至图26所示,手持式动力工具300包括控制机构330,用于将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310位置进行锁定。只有当控制机构330解除了对工作组件20的锁定,工作组件20才能绕枢转轴线Y3相对壳体310转动,从而使工作夹头22、24可分别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之间转换,工作夹头22、24之一处于与输出轴316轴向配接的工作位置时,工作夹头中22、24之另一个处于与输出轴轴向呈角度的非工作位置。
[0137]壳体31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主壳体312,工作组件20活动地设置于主壳体312的一端,马达8设置于远离工作组件20的主壳体312内,输出轴316纵向延伸于主壳体312内,输出轴轴线Xl与马达轴线重合。手持式动力工具300还设置有工作灯320,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灯320设置于主壳体312的顶部靠近工作组件20的部位,工作灯320可在照明条件不足的情况下用于照亮手持式动力工具300前方的工作区域,工作灯优选采用LED灯。本实施中,工作灯320由开关4控制工作;当然工作灯320也可以其它方式独立控制,根据工作条件选择性的进行开启。
[0138]手柄14一端与主壳体312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池包18。工作夹头22、24分别设置有工作轴22a、24a。参照图25,工作轴22a、24a分别设有用于配接工作头的六边形收容孔(图中仅示出工作轴24a的收容孔24b),以至于设有六方柄的螺丝批头、钻头能快速地安装或者拆卸,免去了诸如三爪式工作夹头的锁紧或释放操作的繁锁过程。工作夹头22、24的结构改良,使得工作组件20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0139]以处于工作位置时的工作夹头22自由末端为手持式动力工具300整机长度的起始位置,以壳体310上远离工作夹头22的尾部作为整机长度LI的终端位置,则手持式动力工具300的重心G至工作夹头22的自由末端的距离为L2,该距离L2约占整机长度LI的7/10,也就是说,手持式动力工具300的重心G的位置设置于手柄14的握持部位附近,从而使手持式工具在作业过程中能避免由于重心靠近工作组件20而对操作者手腕部产生转矩,减少操作疲劳度。而本实施例的手持式电动力工具300操作轻巧、携带方便。
[0140]本实施方式中,主壳体312的纵轴线与输出轴轴线Xl重合,主壳体312在其纵向延伸方向上包括收容马达8及减速箱32的主体部,以及靠近工作组件20设置且用于收容控制机构330的前端部。纵轴线至主壳体312的主体部顶部的距离为Hl;纵轴线至主壳体312的前端部顶部的距离H2;工作组件20的工作夹头之一处于工作位置时,纵轴线至该处于工作位置的工作夹头顶部的距离为H3;则本实施例中距离H3小于距离H2,距离H2小于距离Hl。主壳体312的壳体高度如此设置,使得收容于工作夹头的工作头在狭小空间或者特殊角度位置执行工作时,工作头相对工件的可接近性好,避免工作头由于受主机壳的体积或形状的限制而无法进入该空间。
[0141]靠近电池包18的手柄14端部设置有控制扭矩的控制钮318,当工作夹头24转换至工作位置时,工作夹头24中夹持有螺丝批头240用于执行拧螺钉工作,可通过调节控制钮318调整螺丝批头240执行工作所需的输出扭矩。
[0142]参照图27,控制钮318与设置于手柄14的控制板317电性连接,控制板317内集成有可调电阻或电容,操作控制钮318能使电阻或电容值改变,控制板317即实现了电子方式进行扭矩调节。相对于常规设置,也就是在主壳体内设置机械装置并以机械方式进行扭矩调整,本实施例的电子方式控制扭矩的方式由于零部件少,因而结构更紧凑,工具重量减轻;通过有效利用工具的内部空间,使工具体体积更小,操作更加灵活。
[0143]参照图27至图30所示,控制机构330包括供手动操作的控制件301,设置于控制件301与壳体310之间的弹性件302,其中弹性件302与控制件301弹性抵接,使得控制件301在正常状态下保持于锁定位置。控制件301邻近开关4且相对壳体310移动设置,具体地,控制件301的移动方向平行于输出轴轴线XI。控制件301包括外露于壳体310的解锁钮301a,以及延伸入壳体310内的配接部,配接部包括一对连接柱30 Ib。具体地,配接部位于开关4和减速箱32之间。控制件301沿远离工作组件20方向移动,实现解除工作组件20的位置锁定和控制输出轴306与工作轴22a、24a之一脱开配接。
[0144]控制件301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操作者能以握持手柄14的手同时实现握持手柄14和控制件301的运动,也是以同一手进行开关4的操作。而操作者的另一手可以执行工作夹头22、24的位置转换等其它工作,而不需要双手频繁的更换操作。另外,控制件301解锁时的移动方向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也就是说,向远离工作组件20方向移动控制件301,解除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310的位置锁定,控制件301向靠近工作组件20方向移动,使工作组件20相对壳体310的位置进行锁定。
[0145]控制机构330还包括由控制件301驱动的锁定件303,由锁定件303驱动的连接件305。本实施例的锁定件303设置成双头锁板,双头锁板上靠近工作组件20的一个端面设置成倒置的U形,双头锁板包括一对沿输出轴方向延伸且相互连接的侧板304。该倒置的U形端面可选择地与工作组件20配接或者脱开,当U形端面与工作组件20配接时,工作组件30锁定于机壳310;当U形端面与工作组件20脱开时,弹性件302提供控制件301带动锁定件303靠近工作组件20移动的弹性力,工作组件30从锁定位置上释放;从而可相对机壳310绕枢轴轴线Y3旋转进行工作夹头的位置转换。工作组件20与输出轴316之间设置有与连接件305联动配接的离合装置;本实施例的离合装置设置成移动地套接于输出轴316上的离合套307。离合套307上靠近输出轴316的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308,离合套307远离输出轴316的一端可选择与工作轴22a、24a之一轴向配接或者脱开。
[0146]侧板304上分别具有收容槽304a,收容槽304a相对设置用于分别与控制件301的连接柱301b配接。侧板3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