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盒底成型机总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90905发布日期:2023-01-12 23:0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盒底成型机总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纸盒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盒底成型机总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包装盒除了包装保护产品,还能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因此高档包装盒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一些高档酒盒及礼品包装盒中,多采用较厚的硬纸板作为胚盒,再于外表面裱贴装饰面。
3.这类包装盒成型工艺较为复杂,相关技术中,可通过盒底成型机将一张预设形状的纸板自动折叠成一端开口的纸盒盒底,以实现纸盒生产的自动化。但现有的盒底成型机中,纸板在转盘组件上的每个工位会被多个加工步骤处理,而实施不同加工步骤的加工装置需要交替性地靠近或远离纸板,导致纸板在每个工位的停留时间过长,降低了盒底成型机的生产效率。
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盒底成型机总成装置。本实用新型将各机器设备与装置进行衔接形成纸盒成型制作的生产线,生产制作效率更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盒底成型机总成装置,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盒底进料皮带,盒底进料皮带上方依次设置有烘干机构以及冷却机构,进料皮带的末端连接有盒底成型总成,所述盒底成型总成一侧设置有盒身上料机构。
7.所述盒底成型总成包括工作台面以及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转盘组件、环绕转盘组件设置的第一翻折机构、第二翻折机构、第三翻折机构以及成品下料机构,所述盒身上料机构设置在第一翻折机构的一侧,用以将盒身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上,所述第一翻折机构的一侧还设置有盒底上料机构,所述盒底上料机构用以将纸板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上,所述成品下料机构用以将纸盒成品朝远离所述成品下料机构的方向移取。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转盘组件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转盘,以及环形阵列固设在转盘圆周上的四个盒模,所述转盘的中心处还设置有气泵。
9.进一步的,所述盒模为内部中空的矩形方框结构,盒模上开设有数个吸风孔,所述四个盒模均通过管线与气泵连接。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盒底成型总成在工作台面环绕转盘组件上设置了四个工位,并且对应各个工位按序设置第一翻折机构、第二翻折机构、第三翻折机构以及成品下料机构,盒身通过盒身上料机构传递至转盘组件的盒模上,并在吸风孔的负压作用下,套设并固定在盒模上;经由烘干和冷却处理后的纸板通过盒底上料机构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的定位板上方,在定位板以及折叠板的作用下形成套设在盒身外部的且具有三个侧
壁的第一纸盒半成品;第一纸盒半成品在转盘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上方,在压固装置和辊压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套设在盒身外部的且具有四个侧壁,两端开口的第二纸盒半成品;第二纸盒半成品在转盘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三翻折机构上方,在侧盖对折装置、盒盖对折装置以及粘接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套设在盒身底部的盒底成品,盒底成品与盒身共同构成纸盒成品;纸盒成品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下料机构,通过下料机构将纸盒成品移送至下一道工序。通过上述第一翻折机构、第二翻折机构、第三翻折机构以及成品下料机构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较为复杂的工位设置,只需四个工位即可完成盒底在盒身底部的成型,简化了结构,优化了工艺步骤,如此,各个工位上的机构只需对纸板或纸盒半成品进行动作更简单的加工动作,且加工后复位的时间可被有效缩短;由此,可减少纸板在各个工位的停留时间,以提高最终形成纸盒成品的生产效率。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盒底成型机运行时,盒底上料机构可包括横移模组和安装于横移模组的取料臂,取料臂用以吸取纸板,横移模组用以驱动取料臂移动,以将纸板从进料皮带的末端的上料位移取至第一翻折机构的定位板上。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翻折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定位板以及折叠板,所述定位板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其位于所述盒模的下方,且所述定位板和所述盒模之间形成用以放置纸板的间隙,具体的,所述定位板设置有驱使其沿盒模的长度方向伸出的横移模组,用以接取盒底上料机构传送过来的纸板;所述折叠板为两个,两个所述折叠板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板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个所述折叠板都与所述工作台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折叠板可朝靠近盒模的侧壁的方向翻转,以将所述定位板所支撑的纸板折叠形成第一纸盒半成品,且所述第一翻折机构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折叠板翻转的驱动装置。通过上述结构,待折叠的纸板放置在定位板上,盒模两侧的折叠板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旋转至垂直地面,带动纸板的两侧板向上翻转,形成具有三个侧壁的第一纸盒半成品。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设置在工作台面顶部的第一气缸、第一铰接座、第二铰接座和传动杆,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都位于所述折叠板的下方,所述第一铰接座和所述第二铰接座沿所述折叠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折叠板的底部通过第一横轴与所述第一铰接座铰接,所述传动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横轴与所述第二铰接座铰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横轴与所述折叠板的底端中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座可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铰接座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二铰接座远离所述第一铰接座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铰接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第二铰接座在第一气缸的作用下,在滑槽中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铰接座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二铰接座与折叠板通过传动杆铰接,可以驱动折叠板绕第一横轴向上翻转至垂直地面,进而使折叠板实现对纸板的两边进行折叠。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纸盒半成品具有待粘接的连接边和第四周侧壁;所述第二翻折机构包括压固装置和辊压装置,所述压固装置用以将连接边压固于所述套模的顶壁,所述辊压装置用以将第四周侧壁压贴于连接边顶部,所述压固装置中还设置给连接边上表面涂抹胶水的上胶结构。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压固装置将第一纸盒半成品具有待粘接的连接边向内折叠至垂直与侧壁,并通过上胶结构在连接边上表面涂抹上胶水,通过辊压装置将另一侧壁上的第四周侧壁向内翻转至与连接边粘接,形成套设在盒身外部的且
具有四个侧壁,两端开口的第二纸盒半成品。
15.进一步的,所述压固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一安装板、压板,所述第二气缸竖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的顶部,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二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三气缸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部,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辊压装置包括第四气缸、第二安装板、第五气缸和压辊,所述第四气缸竖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上,且所述第四气缸位于所述压板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其位于所述第四气缸的上方,所述第五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的顶部,且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压板,所述压辊与所述第五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具体的,上胶结构包括压板底部与纸板的接触面部位设置有数个喷孔,所述喷孔连接有胶水储存结构以及微型泵。通过上述结构,旋转组件带动套设有第一纸盒半成品的盒模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上方的过程中,为了不对旋转运动产生干涉,所述第二气缸和第四气缸处于收缩状态,盒模完成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上方时,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在第二气缸和第四气缸的作用下,升高至与盒模上表面同一高度位置,压板以及压辊分别在第三气缸以及第五气缸的作用下,完成对连接边以及第四周侧壁的翻转和连接,同时,并通过压板底部的喷孔对连接边上表面涂抹上胶水,使连接边以及第四周侧壁之间完成粘接。
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纸盒半成品底端的长度大于盒模的长度,所述第二纸盒半成品底端超出到盒模外端的部位为粘接部,且所述第二纸盒半成品具有位于粘接部上方的盒盖、连接于盒盖端部的插舌、以及位于粘接部两侧的两个侧盖。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翻折机构包括:侧盖对折装置、盒盖对折装置以及粘接装置,所述侧盖对折装置用以将两个侧盖压贴于盒模远离转盘的一端,所述盒盖对折装置用以将盒盖压贴于盒模远离转盘的一端且使盒盖压贴在两个侧盖上,所述粘接装置用以将插舌压贴于粘接部的表面;所述侧盖对折装置包括第六气缸、两个第七气缸、第三安装板以及两个第一折板,所述第六气缸竖直设置在工作台面上,所述第三安装板与第六气缸顶部的活塞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七气缸沿第三安装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三安装板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折板分别与两个第七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折板相对设置,所述盒盖对折装置包括第八气缸以及第二折板,所述第八气缸通过第一支架支撑在盒模的上方,所述第八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折板连接,所述第二折板位于盒盖的上方;所述粘接装置包括第九气缸、粘接板,所述第九气缸设置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九气缸的活塞杆与粘接板连接,且所述粘接板朝向插舌,所述粘接装置中还设置给插舌上表面涂抹胶水的上胶结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辊压装置中的上胶结构。通过上述结构,旋转组件带动套设有第二纸盒半成品的盒模旋转至第三翻折机构上方的过程后,先通过侧盖对折装置将侧盖向内翻转,具体的,第一折板在第七气缸的推动下,相向靠近将盒底开口处的侧盖向内按压,使其翻转至垂直与盒底侧壁位置;然后,通过盒盖对折装置将盒盖向内翻转,具体的,第二折板在第八气缸的推动下,向下移动至将盒底开口处的盒盖向内按压,使其翻转至垂直与盒底侧壁位置;最后,通过粘接装置将盒盖的插舌与盒底侧壁内部粘接固定,具体的,粘接板在第九气缸的推动下,向靠近工作台面中心位置移动,将盒盖端部的插舌向内翻转,使其与盒底内壁接触,在通过上胶结构对插舌表面涂抹胶水,使插舌与盒底侧壁内部粘接固定。
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成品下料机构包括: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十气缸、两个
夹板、连接板、第十一气缸以及下料皮带,所述第十气缸通过第二支架支撑在转盘的上方,所述第十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板连接,且所述第十气缸可将连接板移动到工作台面外,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与第十一气缸连接,所述第十一气缸为双向气缸,所述第十一气缸的两个活塞杆分别和两个所述夹板连接。通过上述结构,旋转组件带动套设有纸盒成品的盒模旋转至下料机构上方的过程后,两个夹板在十一气缸的作用下,向内靠近对套设在盒模表面的纸盒成品进行夹持,再在第十气缸的推动下,将纸盒成品移动到工作台面外的下料皮带上方,松开夹板,纸盒成品掉落在下料皮带上,移送至下一道工序
19.一种基于上述的盒底成型生产线的盒底成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s1:纸板通过盒底进料皮带通过烘干机构进行面漆烘干处理;
21.s2:烘干处理后的纸板通过冷却机构进行降温处理;
22.s3:降至常温后的纸板通过盒底上料机构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的定位板上方,盒身通过盒身上料机构传递至转盘组件的盒模上,在第一翻折机构的折叠板的作用下,将所述定位板所支撑的纸板折叠形成第一纸盒半成品;
23.s3:第一纸盒半成品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上方,在压固装置和辊压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第二纸盒半成品;
24.s4:第二纸盒半成品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三翻折机构上方,在侧盖对折装置、盒盖对折装置以及粘接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纸盒成品;
25.s5:纸盒成品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下料机构,通过下料机构将纸盒成品移送至下一道工序。
2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7.本实用新型中盒底成型总成在工作台面环绕转盘组件上设置了四个工位,并且对应各个工位按序设置第一翻折机构、第二翻折机构、第三翻折机构以及成品下料机构,盒身通过盒身上料机构传递至转盘组件的盒模上,并在吸风孔的负压作用下,套设并固定在盒模上;经由烘干和冷却处理后的纸板通过盒底上料机构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的定位板上方,在定位板以及折叠板的作用下形成套设在盒身外部的且具有三个侧壁的第一纸盒半成品;第一纸盒半成品在转盘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上方,在压固装置和辊压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套设在盒身外部的且具有四个侧壁,两端开口的第二纸盒半成品;第二纸盒半成品在转盘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三翻折机构上方,在侧盖对折装置、盒盖对折装置以及粘接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套设在盒身底部的盒底成品,盒底成品与盒身共同构成纸盒成品;纸盒成品在转盘组件的带动下,旋转至下料机构,通过下料机构将纸盒成品移送至下一道工序。通过上述第一翻折机构、第二翻折机构、第三翻折机构以及成品下料机构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较为复杂的工位设置,只需四个工位即可完成盒底在盒身底部的成型,简化了结构,优化了工艺步骤,如此,各个工位上的机构只需对纸板或纸盒半成品进行动作更简单的加工动作,且加工后复位的时间可被有效缩短;由此,可减少纸板在各个工位的停留时间,以提高最终形成纸盒成品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8.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盒底成型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盒底成型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翻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翻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翻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成品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
36.机架-1;盒底进料皮带-2;烘干机构-3;冷却机构-4;盒底成型总成-5;盒身上料机构-6;
37.工作台面-15;转盘组件-7;第一翻折机构-8;第二翻折机构-9;第三翻折机构-10;成品下料机构-11;盒身-12;盒底上料机构-14;纸板-13;
38.转盘-701;盒模-702;气泵-703;
39.定位板-801;折叠板-802;第一纸盒半成品-803;第一气缸-804;第一铰接座-805;第二铰接座-806;传动杆-807;第一横轴-808;第二横轴-809;第三横轴-810;
40.第二气缸-901;第三气缸-902;第一安装板-903;压板-904;第四气缸-905;第二安装板
ꢀ‑
906;第五气缸-907;压辊-908;第二纸盒半成品-909;
41.第六气缸-101;第七气缸-102;第三安装板-103;第一折板-104;第八气缸-105;第二折板-106;第九气缸-107;粘接板-108;连接;
42.第十气缸-111;夹板-112;连接板-113;第十一气缸-114;下料皮带-115;第二支架-116。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5.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46.一种盒底成型机总成装置,请参阅图1,其包括机架1,在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盒底进料皮带2,盒底进料皮带2上方依次设置有烘干机构3以及冷却机构4,所述烘干机构3为烘干机,所述冷却机构为风扇冷却装置,进料皮带的末端连接有盒底成型总成5,所述盒底成型总成5一侧设置有盒身上料机构6。
47.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所述盒底成型总成5包括工作台面15以及设置在工作台面15上的转盘组件7、环绕转盘组件7设置的第一翻折机构8、第二翻折机构9、第三翻折机构10以及成品下料机构11,所述盒身上料机构6设置在第一翻折机构8的一侧,用以将盒身12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8上,所述第一翻折机构8的一侧还设置有盒底上料机构14,所述盒底上料机构14用以将纸板13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8上,所述成品下料机构11用以将纸盒成品117朝远离所述成品下料机构11的方向移取。
48.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盘组件7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转盘701,以及环形阵列固设在转盘701圆周上的四个盒模702,所述转盘701的中心处还设置有气泵703。
49.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盒模702为内部中空的矩形方框结构,盒模702上开设有数个吸风孔704,所述四个盒模702均通过管线与气泵703连接。
50.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过程:
51.本实用新型中盒底成型总成5在工作台面15环绕转盘组件7上设置了四个工位,并且对应各个工位按序设置第一翻折机构8、第二翻折机构9、第三翻折机构10以及成品下料机构 11,盒身12通过盒身上料机构6传递至转盘组件7的盒模702上,并在吸风孔704的负压作用下,套设并固定在盒模702上;经由烘干和冷却处理后的纸板13通过盒底上料机构14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8的定位板801上方,在定位板801以及折叠板802的作用下形成套设在盒身12外部的且具有三个侧壁的第一纸盒半成品803;第一纸盒半成品803在转盘701在转盘组件7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9上方,在压固装置和辊压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套设在盒身12外部的且具有四个侧壁,两端开口的第二纸盒半成品;第二纸盒半成品在转盘701在转盘组件7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三翻折机构10上方,在侧盖对折装置、盒盖对折装置以及粘接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套设在盒身12底部的盒底成品,盒底成品与盒身12共同构成纸盒成品117;纸盒成品117在转盘组件7的带动下,旋转至下料机构,通过下料机构将纸盒成品117移送至下一道工序。通过上述第一翻折机构8、第二翻折机构9、第三翻折机构10以及成品下料机构11的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现有技术中较为复杂的工位设置,只需四个工位即可完成盒底在盒身12底部的成型,简化了结构,优化了工艺步骤,如此,各个工位上的机构只需对纸板13或纸盒半成品进行动作更简单的加工动作,且加工后复位的时间可被有效缩短;由此,可减少纸板13在各个工位的停留时间,以提高最终形成纸盒成品117 的生产效率。
52.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
53.所述工作台面15上位于所述第一翻折机构8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以调整纸板13的摆放状态的定位机构;所述盒底上料机构14将纸板13从所述定位机构传递至所述第一翻折机构8。
54.纸板13在上料过程中,若摆放的角度或位置不准确,会导致折叠过程受阻,造成折成的纸盒成品117不符合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定位机构来将纸板13的摆放角度或位置调整至与套模的位置和角度相对应。以套模作为参照物,纸板13上具有与套模各个侧壁对应的翻折区,由于传料机构每次传递的距离是相等的,因此纸板13在定位机构应预先被调整,以使各个翻折区在翻折后能准确对应套模的各个侧壁。
55.举例而言,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台、安装于定位台的两定位凸条和两个可活动的调整件;两定位凸条相邻且相互垂直,以分别对应纸板13的两条邻接的侧边;其中一调整件可
朝靠近或远离其中一定位凸条的方向活动,另一调整件可朝靠近或远离另一定位凸条的方向活动,两定位凸条和两调整件围合形成定位区。
56.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过程:
57.纸板13被移取至定位区后,两个调整件会推压纸板13,以使纸板13的两条侧边抵接于两个定位凸条,从而实现对纸板13的定位调整。
58.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
59.盒身上料机构6包括人工进行盒身12码放的堆料区,以及输送盒身12的运输皮带,所述盒身12通过运输皮带移动至指定位置,盒身12通过机械臂夹取以及横移模组141驱使横移,使其套设在盒模702上。
60.盒底上料机构14可包括横移模组141和安装于横移模组141的取料臂142,取料臂142 关节机械臂通过转动的方式在定位机构与第一折叠机构之间来回活动,用以吸取纸板13,横移模组141用以驱动取料臂142移动,以将纸板13从进料皮带的末端的上料位移取至第一翻折机构8的定位板801上。盒底成型机运行时,盒底上料机构14可通过吸盘来吸取纸板13,将纸板13从上料位移取至定位机构再移取至第一折叠工位,盒底上料机构14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制。举例而言。
61.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横移模组141包括传动丝杆和连接于传动丝杆的丝杆电机,传动丝杆会将丝杆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行程转换为升降行程,传料臂连接于传动丝杆,从而传料臂的升降过程可通过丝杆电机控制,也就是说,丝杆电机可准确控制传料臂每次的升降距离。
62.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传料臂每次传递纸板13时,需要将纸板13传递至套模下方,在此过程中,纸板13需要避位套模。纸板13放置到位后,传料臂返回定位机构时,需要先升起一定距离,以防止剐蹭纸板13。通过丝杆升降模组来控制传料臂的升降过程,可使传料臂的升降距离更加精准,从而减少在传递纸板13的过程中纸板13会其它结构的碰撞,以及减少纸板13会传料臂的摩擦,提高对纸板13的保护效果。
63.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翻折机构8包括设置在工作台面15上的定位板801以及折叠板802,所述定位板801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5上,其位于所述盒模702的下方,且所述定位板801和所述盒模702之间形成用以放置纸板13的间隙,具体的,所述定位板801设置有驱使其沿盒模702的长度方向伸出的横移模组141,用以接取盒底上料机构 14传送过来的纸板13;所述折叠板802为两个,两个所述折叠板802分别位于所述定位板 801沿其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个所述折叠板802都与所述工作台转动连接,每个所述折叠板802可朝靠近盒模702的侧壁的方向翻转,以将所述定位板801所支撑的纸板13折叠形成第一纸盒半成品803,且所述第一翻折机构8还包括用以驱动所述折叠板802翻转的驱动装置。
6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设置在工作台面15顶部的第一气缸804、第一铰接座805、第二铰接座806和传动杆807以及工作台面15上与第二铰接座806滑动连接的滑槽,所述第一铰接座805和所述第二铰接座806都位于所述折叠板802的下方,所述第一铰接座805和所述第二铰接座806沿所述折叠板80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折叠板802的底部通过第一横轴808与所述第一铰接座805铰接,所述传动杆807的一端通过第二横轴809与所述第二铰接座806铰接,所述传动杆807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横轴810与所述折叠板802的底端中部
铰接,所述第二铰接座806可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铰接座805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气缸 804位于所述第二铰接座806远离所述第一铰接座805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气缸804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铰接座806连接。
65.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过程:
66.待折叠的纸板13放置在定位板801上,第二铰接座806在第一气缸804的作用下,在滑槽中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一铰接座805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二铰接座806与折叠板802通过传动杆807铰接,驱动折叠板802绕第一横轴808向上翻转至垂直地面,进而带动纸板13的两侧板向上翻转,形成具有三个侧壁的第一纸盒半成品803。
67.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
68.所述第一纸盒半成品803具有待粘接的连接边和第四周侧壁;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翻折机构9包括压固装置和辊压装置,所述压固装置用以将连接边压固于所述套模的顶壁,所述辊压装置用以将第四周侧壁压贴于连接边顶部,所述压固装置中还设置给连接边上表面涂抹胶水的上胶结构(图中未示出)。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压固装置将第一纸盒半成品803具有待粘接的连接边向内折叠至垂直与侧壁,并通过上胶结构在连接边上表面涂抹上胶水,通过辊压装置将另一侧壁上的第四周侧壁向内翻转至与连接边粘接,形成套设在盒身12外部的且具有四个侧壁,两端开口的第二纸盒半成品。
69.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固装置包括第二气缸901、第三气缸902、第一安装板903、压板904,所述第二气缸901竖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5的顶部,所述第一安装板903与所述第二气缸901的活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安装板903位于所述第二气缸901的上方,所述第三气缸902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903的顶部,所述压板904与所述第三气缸902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辊压装置包括第四气缸905、第二安装板906、第五气缸907和压辊908,所述第四气缸905竖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15上,且所述第四气缸905位于所述压板904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906的一侧,所述第二安装板906与所述第四气缸905的活塞杆连接,且其位于所述第四气缸905的上方,所述第五气缸907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906的顶部,且所述第五气缸907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压板904,所述压辊908与所述第五气缸907的活塞杆连接;具体的,上胶结构包括压板904底部与纸板13的接触面部位设置有数个喷孔,所述喷孔连接有胶水储存结构以及微型泵。
70.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过程:
71.旋转组件带动套设有第一纸盒半成品803的盒模702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9上方的过程中,为了不对旋转运动产生干涉,所述第二气缸901和第四气缸905处于收缩状态,盒模702 完成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9上方时,第一安装板903和第二安装板906在第二气缸901和第四气缸905的作用下,升高至与盒模702上表面同一高度位置,压板904以及压辊908分别在第三气缸902以及第五气缸907的作用下,完成对连接边以及第四周侧壁的翻转和连接,同时,并通过压板904底部的喷孔对连接边上表面涂抹上胶水,使连接边以及第四周侧壁之间完成粘接。特别的,在第四周侧壁逐渐压接于连接边的过程中,压板904会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逐步后退以离开连接边,从而使压板904离开连接边的过程更加精准可控,以保证连接边与第四周侧壁的粘合效果。
72.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
73.所述第二纸盒半成品909底端的长度大于盒模702的长度,所述第二纸盒半成品
909底端超出到盒模702外端的部位为粘接部,且所述第二纸盒半成品909具有位于粘接部上方的盒盖、连接于盒盖端部的插舌、以及位于粘接部两侧的两个侧盖。
74.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三翻折机构10包括:侧盖对折装置、盒盖对折装置以及粘接装置,所述侧盖对折装置用以将两个侧盖压贴于盒模702远离转盘701的一端,所述盒盖对折装置用以将盒盖压贴于盒模702远离转盘701的一端且使盒盖压贴在两个侧盖上,所述粘接装置用以将插舌压贴于粘接部的表面;所述侧盖对折装置包括第六气缸101、两个第七气缸102、第三安装板103以及两个第一折板104,所述第六气缸101竖直设置在工作台面15上,所述第三安装板103与第六气缸101顶部的活塞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七气缸102 沿第三安装板10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三安装板103的顶部,两个所述第一折板104分别与两个第七气缸102的活塞杆连接,且两个所述第一折板104相对设置,所述盒盖对折装置包括第八气缸105以及第二折板106,所述第八气缸105通过第一支架109支撑在盒模702 的上方,所述第八气缸105的活塞杆与第二折板106连接,所述第二折板106位于盒盖的上方;所述粘接装置包括第九气缸107、粘接板108,所述第九气缸107设置在第一支架109上,所述第九气缸107的活塞杆与粘接板108连接,且所述粘接板108朝向插舌,所述粘接装置中还设置给插舌上表面涂抹胶水的上胶结构(图中未示出),具体结构可以参照辊压装置中的上胶结构。
75.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过程:
76.旋转组件带动套设有第二纸盒半成品的盒模702旋转至第三翻折机构10上方的过程后,先通过侧盖对折装置将侧盖向内翻转,具体的,第一折板104在第七气缸102的推动下,相向靠近将盒底开口处的侧盖向内按压,使其翻转至垂直与盒底侧壁位置;然后,通过盒盖对折装置将盒盖向内翻转,具体的,第二折板106在第八气缸105的推动下,向下移动至将盒底开口处的盒盖向内按压,使其翻转至垂直与盒底侧壁位置;最后,通过粘接装置将盒盖的插舌与盒底侧壁内部粘接固定,具体的,粘接板108在第九气缸107的推动下,向靠近工作台面15中心位置移动,将盒盖端部的插舌向内翻转,使其与盒底内壁接触,在通过上胶结构对插舌表面涂抹胶水,使插舌与盒底侧壁内部粘接固定。
77.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
78.所述成品下料机构11包括:请参阅图6,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十气缸111、两个夹板112、连接板113、第十一气缸114以及下料皮带115,所述第十气缸111通过第二支架116支撑在转盘701的上方,所述第十气缸111的活塞杆与连接板113连接,且所述第十气缸111可将连接板113移动到工作台面15外,所述连接板113的底端与第十一气缸114连接,所述第十一气缸114为双向气缸,所述第十一气缸114的两个活塞杆分别和两个所述夹板112连接。
79.工作原理以及使用过程:
80.旋转组件带动套设有纸盒成品117的盒模702旋转至下料机构上方的过程后,两个夹板112在十一气缸的作用下,向内靠近对套设在盒模702表面的纸盒成品117进行夹持,再在第十气缸111的推动下,将纸盒成品117移动到工作台面15外的下料皮带115上方,松开夹板112,纸盒成品117掉落在下料皮带115上,移送至下一道工序
81.一种基于上述的盒底成型生产线的盒底成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2.s1:纸板13通过盒底进料皮带2通过烘干机构3进行面漆烘干处理;
83.s2:烘干处理后的纸板13通过冷却机构4进行降温处理;
84.s3:降至常温后的纸板13通过盒底上料机构14传递至第一翻折机构8的定位板801上方,盒身12通过盒身上料机构6传递至转盘组件7的盒模702上,在第一翻折机构8的折叠板802的作用下,将所述定位板801所支撑的纸板13折叠形成第一纸盒半成品803;
85.s3:第一纸盒半成品803在转盘组件7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二翻折机构9上方,在压固装置和辊压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第二纸盒半成品;
86.s4:第二纸盒半成品在转盘组件7的带动下,旋转至第三翻折机构10上方,在侧盖对折装置、盒盖对折装置以及粘接装置的作用下,折叠形成纸盒成品117;
87.s5:纸盒成品117在转盘组件7的带动下,旋转至下料机构,通过下料机构将纸盒成品 117移送至下一道工序。
88.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