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

文档序号:27941647发布日期:2021-12-11 13:1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纸伞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


背景技术:

2.油纸伞是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是传统的日用手工雨伞,是一代代制伞工匠智慧的结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中逐步对课程实践的重视,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和中国传统文化,为此设计了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可以提高学生对油纸伞知识的学习兴趣,了解油纸伞的传统手工技艺,丰富学生对油纸伞文化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因此,设计一种具有互动性,体验性的课堂教学用具,可以作为展示教具进入课堂,可以作为拼接玩具进入家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达到传播油纸伞文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互动体验的课堂教学用具,可以给学生直观的了解传统油纸伞的结构,学生在实践拼接组装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了解,丰富了学生对油纸伞文化的认识,促进了对油纸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6.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的收纳盒1和油纸伞伞具2;所述收纳盒1包括:上锁扣11、上层抽屉12、伞杆卡槽121、伞面卡槽122、伞柄卡槽123、塑料螺钉收纳盒124、伞托卡槽125、伞键卡槽126、伞帽卡槽127、下层抽屉13、长骨卡槽131、短骨卡槽132、下锁扣14、上锁扭151、下锁扭15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扣11、下锁扣12分别位于收纳盒1上层内侧前端和下层内侧前端,锁扭151、伞杆卡槽121、伞面卡槽122、伞柄卡槽123、塑料螺钉收纳盒124、伞托卡槽125、伞键卡槽126、伞帽卡槽127均位于上层抽屉12上,锁扭152、长骨卡槽131、短骨卡槽132均位于下层抽屉13上;上层抽屉12和下层抽屉13通过抽拉的方式位于收纳盒1的上层内侧和下层内侧,并通过上锁扣11和下锁扣14固定于收纳盒1内,保持整个课堂教学用具稳固,且不易滑动;
7.所述油纸伞伞具2包括:伞帽21、伞帽螺纹211、伞托22、上托221、下托222、伞杆23、伞杆下螺纹231、伞杆上螺纹232、伞骨24、长骨241、短骨242、卡槽243、长骨圆孔244、短骨圆孔245、塑料螺钉25、塑料螺钉帽251、塑料螺钉底座252、u型弹珠26、磁铁27、伞面28、磁条281、伞面圆孔282、伞键29、伞键卡槽291、伞柄30,其特征在于:伞帽螺纹211位于伞帽21的底端,伞杆上螺纹232和伞杆下螺纹231分别位于伞杆23的两端,伞键卡槽282位于伞杆23上,u型弹珠26位于伞骨24顶端,磁铁27位于长骨242上,磁条281位于伞面28上,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伞帽21、伞上托221、伞柄30分别通过伞帽螺纹211、伞杆上螺纹232和伞杆下螺纹232旋转拧紧固定于伞杆23上,形油纸伞伞具2的中轴支撑部分;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长骨241、短骨242分别通过其顶端u型弹珠26固定于伞托22上的上托圆形凹槽223和下托圆形凹槽224处,整个油纸伞伞具2的滑动机制大体完成;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的长骨241与短骨242
连接通过塑料螺钉25拼接固定,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伞面28由伞面磁条281与伞骨24磁吸固定。
8.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的伞托22与伞骨24间的连接,分别通过长骨241和短骨242顶端的u型弹珠26与伞托的上托圆形凹槽223、下托圆形凹槽224相互凹凸卡合,伞骨顶端被固定后,使伞骨其余部分能够达到上下活动的状态。
9.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伞骨24间的连接固定,通过塑料螺钉25组装拼接固定,将短骨242插入长骨241的卡槽243处,使得长骨圆孔244与短骨圆孔245保持吻合后,将塑料螺钉帽251穿过其长骨圆孔224和短骨圆孔225后,再将塑料螺钉底座252与其塑料螺钉帽251卡扣拧紧,达到伞骨间稳定连接。
10.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伞面28由伞面磁条281与伞骨24磁吸固定;伞面28通过伞面圆孔281穿过伞帽21并固定于伞帽21底部,通过伞面磁条281与伞骨24上的磁铁27磁吸固定,将伞面28固定于整个油纸伞伞具2的伞骨24上。
1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课堂教学用具的呈现方式,让油纸伞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使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油纸伞文化、油纸伞传统手工艺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课堂教学用具收纳盒1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纸伞伞具2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纸伞伞具中伞托22与伞骨24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图4中a

a向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油纸伞伞具2中伞骨24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纸伞伞具2中长骨241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油纸伞伞具2中伞面28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

收纳盒、11

上锁扣、12

上层抽屉、121

伞杆卡槽、122

伞面卡槽、123

伞柄卡槽、124

塑料螺钉收纳盒

、125

伞托卡槽

、126

伞键卡槽、127

伞帽卡槽、13

下层抽屉、131

长骨卡槽、132

短骨卡槽、14

下锁扣、15

锁扭、151

上锁扭、152

下锁扭、2

伞具、21

伞帽、211

伞帽螺纹、22

伞托、221

上托、222

下托、223

上托圆形凹槽、224

下托圆形凹槽、23

伞杆、231

伞杆上螺纹、232

伞杆下螺纹、24

伞骨、241

长骨、242

短骨、243

卡槽、244

长骨圆孔、245

短骨圆孔、25

塑料螺钉、251

塑料螺钉帽、252

塑料螺钉底座、26

u型弹珠、27

磁铁、28

伞面、281

伞面磁条、282

伞面圆孔、29

伞键、291

伞键卡槽、30

伞柄。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纸伞课堂教学用具进一步说明。
22.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包括收纳盒1和油纸伞伞具2;所述收纳盒1包括:上锁扣11、上层抽屉12、伞杆卡槽121、伞面卡槽
122、伞柄卡槽123、塑料螺钉收纳盒124、伞托卡槽125、伞键卡槽126、伞帽卡槽127、下层抽屉13、长骨卡槽131、短骨卡槽132、下锁扣14、上锁扭151、下锁扭15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锁扣11、下锁扣12分别位于收纳盒1上层内侧前端和下层内侧前端,锁扭151、伞杆卡槽121、伞面卡槽122、伞柄卡槽123、塑料螺钉收纳盒124、伞托卡槽125、伞键卡槽126、伞帽卡槽127均位于上层抽屉12上,锁扭152、长骨卡槽131、短骨卡槽132均位于下层抽屉13上;上层抽屉12和下层抽屉13通过抽拉的方式位于收纳盒1的上层内侧和下层内侧,并通过上锁扣11和下锁扣14固定于收纳盒1内,保持整个课堂教学用具稳固,且不易滑动;
23.油纸伞伞具2包括:伞帽21、伞帽螺纹211、伞托22、上托221、下托222、伞杆23、伞杆下螺纹231、伞杆上螺纹232、伞骨24、长骨241、短骨242、卡槽243、长骨圆孔244、短骨圆孔245、塑料螺钉25、塑料螺钉帽251、塑料螺钉底座252、u型弹珠26、磁铁27、伞面28、磁条281、伞面圆孔282、伞键29、伞键卡槽291、伞柄30,其特征在于:伞帽螺纹211位于伞帽21的底端,伞杆上螺纹232和伞杆下螺纹231分别位于伞杆23的两端,伞键卡槽282位于伞杆23上,u型弹珠26位于伞骨24顶端,磁铁27位于长骨242上,磁条281位于伞面28上,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伞帽21、伞上托221、伞柄30分别通过伞帽螺纹211、伞杆上螺纹232和伞杆下螺纹232旋转拧紧固定于伞杆23上,形油纸伞伞具2的中轴支撑部分;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长骨241、短骨242分别通过其顶端u型弹珠26固定于伞托22上的上托圆形凹槽223和下托圆形凹槽224处,整个油纸伞伞具2的滑动机制大体完成;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的长骨241与短骨242连接通过塑料螺钉25拼接固定,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伞面28由伞面磁条281与伞骨24磁吸固定。
24.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课堂教学用具使用时,通过上层锁扣11和下层锁扣12打开收纳盒1,将上层抽屉12和下层抽屉13通过锁扭15,从收纳盒1体内抽出,在上层抽屉12中,伞杆29位于伞杆凹槽121中,伞面28位于伞面凹槽122中,伞柄30位于伞柄凹槽123中,塑料螺钉25位于收纳盒124中,伞托22位于伞托凹槽125中,伞键29位于伞键凹槽126中,伞帽21位于伞帽凹槽127中,伞骨24位于下层抽屉中,分别将油纸伞教学用2的各零部件从相对应的凹槽中取出,为油纸伞伞具的拼接使用做好前期的准备。
25.如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油纸伞伞具2使用时,首先,将伞帽21、伞上托221依次通过伞帽螺纹211和伞杆上螺纹232旋转拧紧固定于伞杆23顶端,伞下托222从伞杆下端穿入伞杆,伞柄30通过伞杆下螺纹231旋转拧紧固定于伞杆23底端,油纸伞伞具2支撑轴部分基本成型;其次,将伞骨24中的每一根长骨241通过u型弹珠26依次固定于伞上托圆形凹槽223处,保证u型弹珠26的两侧与上托圆形凹槽223咬合固定,每一根长骨的其他部位能够上下活动,每一根短骨242通过u型弹珠26依次固定于伞下托圆形凹槽224处,保证u型弹珠26的两侧与下托圆形凹槽224咬合固定,每一根短骨其他部位能够上下活动;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的伞托22的上托221和下托222中上下相对应的每一对长骨241与短骨242,通过塑料螺钉25固定,保证伞骨能够支撑起来,将短骨242插入长骨241的卡槽243处,使得长骨圆孔244与短骨圆孔245保持吻合后,将塑料螺钉帽251穿过其长骨圆孔224和短骨圆孔225口,再将塑料螺钉底座252与其螺纹帽251卡扣拧紧,伞具的整个滑动机制拼接完成,所述油纸伞伞具2中的伞面28通过伞面磁条281与长骨241中的磁铁27磁吸固定于整个伞架上,油纸伞伞具2基本拼接完成;最后,将伞键29装入伞杆23上的伞键卡槽291中,使伞键29底端贴近伞杆23内侧,通过物理弹性原理,推动伞键29上端跳口,反复开合试用。
26.如图4、图5所示: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油纸伞伞具2中的伞托22与伞骨24间
的连接,分别通过长骨241和短骨242顶端的u型弹珠26与伞托的上托圆形凹槽223、下托圆形凹槽224相互凹凸卡合,伞骨顶端被固定后,使伞骨其余部分能够达到上下活动的状态。
27.如图6所示: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油纸伞伞具2中伞骨24间的连接固定,通过塑料螺钉25组装拼接固定,将短骨242插入长骨241的卡槽243处,使得长骨圆孔244与短骨圆孔245保持吻合后,将塑料螺钉帽251穿过其长骨圆孔224和短骨圆孔225后,再将塑料螺钉底座252与其塑料螺钉帽251卡扣拧紧,达到伞骨间稳定连接。
28.如图7、图8所示:一种互动性课堂教学用具,油纸伞伞具2中伞面28由伞面磁条281与伞骨24磁吸固定;伞面28通过伞面圆孔281穿过伞帽21并固定于伞帽21底部,通过伞面磁条281与伞骨24上的磁铁27磁吸固定,将伞面28固定于整个油纸伞伞具2的伞骨24上。
29.在本实用新型中,学生取出收纳盒1中油纸伞伞具2的各部分零件,通过拼接组装的方式,完成对油纸伞伞具的组合,在实践拼接的过程中,了解油纸伞传统手工艺,丰富油纸伞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孩童的潜移默化来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的技术方案,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