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组件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2610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所述玻璃板在所述边框成型模腔的位置进行定位;将所述玻璃板的第一外观面与所述边框成型模腔的第一内表面相贴合;将所述边框成型模腔与边框型芯合模,从而获得具有边框形状的腔室。
[0056]具体的,将一模块经数控铣床加工后,获得具有一光滑内表面的所述边框成型模腔,所述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观面相贴合后,预留有一个成型面。同时将所述边框成型模腔与边框成型型芯相配合,所述成型面和所述第一内接面,以及所述边框成型型芯的外表面共同围合成具有所述边框形状的腔室。
[0057]步骤105:加热边框原材料,使边框原材料熔融呈液态。
[0058]所述边框原材料可以是颗粒状的塑胶,也可以是颗粒状的金属,还可以是颗粒状的硅胶。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原材料采用塑胶。所述边框原材料的加热可以是在注射机中完成,利用注射机的螺杆对所述边框原材料做剪切运动,使得所述边框原材料呈熔融的液态,并且增加了所述边缘原材料的粘结力,使得所述边框原材料与所述玻璃板可以更好的结合。
[0059]步骤106:将所述液态的中框原材料注射至所述边框腔室内,待所述液态原材料冷却成固体,获得前盖组件。
[0060]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不影响所述边框的外观效果,所述液态原材料的射入口设置在所述边框型芯上,从而避免了在所述边框的外观面上留下注射痕迹,影响所述边框的外观效果。
[006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体构成边框,所述成型面成型出所述边框的第二外观面,所述第二外观面与所述第一外观面平滑相接,所述玻璃板的第一内接面成型出所述边框的第二内接面,所述第二内接面设置在所述边框内侧,所述边框的第二内接面贴合于所述玻璃板的第一内接面。
[0062]如图2所示,提供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边框10为塑胶边框,所述边框10呈矩形环状。所述边框10包括框体101,所述框体101的断面呈矩形状,所述框体101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1a和底部10b,以及相对设置的外壁1c和内壁10d。所述第二外观面11设置于所述顶部10a,所述第二内接面12设置于所述内壁10d。当所述无缝终端前盖100应用于手机时,所述底部1b可以是固定于手机的中框上,也可以是固定于手机的后盖上,还可以是固定于手机前盖的另一边框上。所述外壁1c可以是设置外观面,也可以是贴合于手机的中框内侧或者后盖内侧。
[0063]所述边框10围合于所述玻璃板20四周,所述侧壁20c与所述内壁1d相互抵靠,所述第二内接面22与所述第一内接面12相贴合,从而所述玻璃板20与所述边框10之间无缝隙。所述第二外观面11与所述第一外观面21平滑相接形成光滑表面,从而实现所述边框10与所述玻璃板20之间无缝隙,实现所述无缝终端前盖表面光滑,符合人体工学,增强了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外观效果,进而提高了所述显示屏组件的使用效率。另外,所述玻璃板20为透明的硬质板件,所述玻璃板20与所述边框10良好结合的同时,对终端内部零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并且实现良好的透光作用。
[0064]所述边框10包括设置于所述框体101内壁的凸缘102,所述凸缘10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接面12相连接的台阶面13,所述台阶面13与所述第二内接面12之间形成内角13a,所述内角13a与所述倒角23a相配合。具体的,所述台阶面13垂直所述第二内接面12。所述凸缘102设置于所述内壁10d,所述凸缘102靠近所述底部10b,所述凸缘102的断面呈矩形。所述台阶面13设置于所述凸缘102的顶端表面,所述凸缘102的底端表面与所述底部1b的表面相平齐。所述内角13a设置于所述凸缘102和所述第一内接面12之间,所述内角13a为直角凹槽,从而容纳所述玻璃板20的倒角23a,从而所述倒角23a与所述凹角13a相嵌合,进而所述台阶面13与所述第一内接面12共同夹持所述玻璃板20的边缘,增加所述边框10与所述玻璃板20的结合强度,使得所述边框10稳固的承托所述玻璃板20,防止所述玻璃板20脱离所述边框10,提高所述无缝终端前盖100的使用寿命。
[0065]所述边框10与其第二内接面12设有所述第二凸起121。所述第二凸起121邻近所述边框10的顶部10a,所述第二凸起121沿所述边框10的内壁1d环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121的横截面成三角形状。所述第二凸起121插入所述第一凹陷221内,从而所述第二内接面12与所述第一内接面22相嵌合。由于所述第一凹陷221邻近于所述玻璃板20的第一外观面21,使得所述边框10在注塑时,所述第二凸起121的注射压力会呈梯度减小,从而防止所述边框10与所述玻璃板20的结合处产生毛刺或者多胶等缺陷。
[0066]如图3所示,提供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边框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边框1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边框1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内接面12的连接面230,所述连接面230与所述第二内接面12形成倒角230a,所述倒角230a与所述内角130a相配合。即所述凸缘202承托所述边框10的内边缘,进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所述边框10尺寸,使得所述显示屏组件获得更大尺寸的显示区域。
[0067]如图4所示,提供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边框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边框1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二内接面12设置一个所述第二凸起121a和两个所述第二凹陷121b。所述第二凸起121a靠近所述顶部10a,所述第二凹陷121b与所述第二凸起121a相隔。所述第一凹陷221a与所述第二凸起121a相对应,所述第一凸起221b与所述第二凹陷121b相对应。从而增加了所述第二内接面12与所述第一内接面22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所述边框10和所述玻璃板20的结合,保证了所述边框10和所述玻璃板20的整体化,进而有利于所述第二外观面11和所述第一外观面21的平滑相接。
[0068]如图5所示,提供第四实施例中,所述边框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边框1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二内接面12设置所述第二凸起122a和所述第二凹陷122b。所述第二凸起122a呈楔形,所述第二凹陷122b为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凸起122a邻近所述底部1b (见图1),所述第二凹陷122b与所述第二凸起122a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凸起122a与所述第一凹陷222a相对应,所述第二凸起122a与所述第一凹陷222a相结合。从而更一步增加了所述第二内接面12与所述第一内接面22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边框10和所述玻璃板20的结合强度更好,进而避免所述边框10与所述玻璃板20产生横向位移,防止所述第一外观面11与所述第二外观面12出现缝隙,有利于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外表面平滑。
[0069]如图6所示,提供第五实施例中,所述边框1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边框10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第二内接面12呈波浪形,即所述第二内接面12上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凸起123a和一个所述第二凹陷123b。所述第二凸起123a为半圆形凸缘,所述第二凹陷123b为半圆形凹槽。所述第二凸起123a和所述第二凹陷123b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凹陷223a与所述第二凸起123a相对应,所述第一凹陷322a与所述第二凸起123a相结合。所述第一凸起223b与所述第二凹陷123b相对应,所述第一凸起223b与所述第二凹陷123b相结合。从而增加了所述第二内接面12与所述第一内接面22的接触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所述边框10和所述玻璃板20之间的纵向抗剪切应力,进而避免所述边框10与所述玻璃板20形成纵向剪切运动,损坏所述无缝终端前盖的内侧零部件;防止所述第二外观面11与所述第一外观面21出现段差,并且也保证了所述第二外观面11与所述第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